2025届河南省许平汝名校高三下学期二模生物试题(有答案)
高三生物学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内质网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脂质和糖类合成或加工的重要场所
B. 内质网膜不仅可与核膜相连,还能通过细胞骨架与细胞膜相连
C. 内质网膜由两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可形成运输蛋白质的囊泡
D. 区分粗面和光面内质网的依据是内质网上是否附着有核糖体
2. 蛋白激酶(PK)是催化蛋白质磷酸化的酶。这类酶催化从ATP转移出磷酸,并使其结合到特定蛋白质分子中的某些氨基酸残基上。PK分子内都存在一同源的约由270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催化结构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PK作用的底物包括ATP和特定的蛋白质
B. 蛋白质的磷酸化会改变蛋白质的构象和活性
C. 蛋白质的磷酸化需ATP供能,属于放能反应
D. 催化结构区是PK与底物结合和发生作用的区域
3. 研究发现,小鼠肝脏受损后体内衰老的巨噬细胞数目激增,这些细胞通过分泌炎症因子促进肝纤维化(结缔组织异常增生),而内皮细胞虽显老态,但仍在肝组织修复过程中发挥限制肝损伤和肝纤维化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衰老巨噬细胞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各种酶活性均降低
B. 对衰老内皮细胞的基因进行改造,可能使衰老内皮细胞重获增殖能力
C. 某小鼠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它们的DNA不同
D. 衰老巨噬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是通过促进细胞分化来促进肝纤维化的
4. 某兴趣小组从某二倍体动物(性别决定为XY型)的组织中提取出部分细胞,测定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无染色体变异),并将这些细胞按染色体数目分为a、b、c三组,每组细胞数如图甲;图乙为该动物组织中某一个细胞的分裂状态(只显示部分染色体)。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显微观察图甲中c组细胞时,可能会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现象
B. 图甲细胞a→b的过程中发生了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C. 图乙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D. 图乙细胞称为初级精母细胞,可对应于图甲中的b组细胞
5. 某实验小组探究了不同浓度双氯芬酸对烟草BY-2细胞有氧呼吸的抑制作用(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中,烟草BY-2细胞有氧呼吸强度与双氯芬酸浓度呈负相关
B. 推测双氯芬酸抑制烟草BY-2细胞有氧呼吸可能与其影响线粒体的功能有关
C. 在双氯芬酸作用下,烟草BY-2细胞呼吸过程中会产生乳酸,但不产生NADH和CO2
D. 单位时间内双氯芬酸浓度为0.10时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ATP少于0.04时
6. 某雌雄同花植物的高秆(A)对矮秆(a)为显性,红花(D)对白花(d)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纯种高秆白花植株与纯种矮秆红花植株杂交获得F1。现通过如图甲桶和乙桶的小球抓取实验模拟F1测交过程,乙桶中的ad小球模拟纯种矮秆白花植株产生的配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F1测交时需对母本去雄并立即进行人工授粉和套袋
B. 甲桶中小球的字母组合类型总计应该有4种或2种
C. 分别从甲桶和乙桶中随机抓取小球,组合后的字母是F2表型
D. 甲桶与乙桶中的小球总数可不相等,但甲桶内不同字母组合的小球比例应相等
7. 单链DNA结合蛋白(SSB)是一类专门负责与DNA单链区域结合,防止单链DNA重新配对形成双链DNA或被核酸酶降解的蛋白质。该蛋白在DNA复制过程中可重复利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SSB会导致一条链中相邻两个脱氧核苷酸无法形成磷酸二酯键
B. 双链DNA分子在细胞内复制时,双螺旋解开后会产生一段单链区
C. DNA分子复制过程中,SSB可确保子链能正常由5'端→3'端延伸
D. SSB具有特定的结构,使其能识别并结合到DNA分子的特定序列上
8.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适应性的产生是环境长期对生物定向选择的结果
B. 拉马克认为生物因用进废退获得的性状不能遗传给后代
C. 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在细胞代谢方面的共同特征会越少
D. 某处于遗传平衡的种群连续自交多代后,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将改变
9. 生长激素能促进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等的生长和发育。生长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分泌的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和生长抑素的调节,生长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信号传导,使GTP与G蛋白结合,促进细胞内cAMP水平升高,进而促进分泌生长激素的细胞增殖和分泌;生长抑素则通过降低cAMP水平抑制生长激素分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下丘脑分泌的生长激素释放激素能持续促进垂体细胞的增殖和分泌活动
B. 若G蛋白异常,会导致GTP失去活性,从而抑制垂体细胞分泌生长抑素
C. 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影响cAMP水平起作用,两者具有协同作用
D. 若成人体内生长激素持续分泌过多,则会刺激软骨组织等异常增生,进而引起肢端肥大症
10. 某病毒利用其表面的刺突蛋白(S蛋白)与人细胞表面的ACE2蛋白结合,侵染细胞。该病毒感染康复者的血浆可用于治疗该病毒感染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当病毒侵入人体后,可被树突状细胞摄取、处理,并将病毒抗原呈递给T细胞
B. 机体免疫产生的辅助性T细胞与该病毒侵染的靶细胞接触并诱导靶细胞裂解死亡
C. 康复者的血浆可用于治疗该病毒感染者是因其含有能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D. 对S蛋白及ACE2蛋白进行深入研究,可为该病毒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11. 下列关于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受精卵在卵裂过程中细胞的核/质比逐渐增大
B. 鉴定早期胚胎性别时,应取内细胞团细胞做DNA分析
C. 移植早期胚胎时,应向受体注射一定剂量的免疫抑制剂
D. 胚胎分割的份数越多,移植成功率越高,产生的新个体越多
12. 农田中,某种害虫的种群数量较高,在a时间时喷洒杀虫剂,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在b时间后害虫数量出现反弹,c时间开始放养青蛙来代替杀虫剂,d时间害虫种群数量得到控制。如图为整个防治时期内害虫各龄期种群数量变化与防治措施效果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图示可知,杀虫剂对幼年期害虫的杀伤作用最强
B. c时间害虫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C. b时间和d时间种群数量虽下降,但年龄结构仍属于增长型
D. 与喷洒杀虫剂相比,用青蛙防治害虫的显著优点是不污染环境
13. 玉米根部细胞有H+-ATPase及Na+/H+逆向转运载体,二者共同作用可将Na+运出细胞。H+-ATPase能够水解ATP,并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科研人员探究了AtLOS5基因过表达玉米(M-2和M-10型)和野生型(WT)玉米在受NaCl胁迫前后,以及抑制剂(阿米洛利、钒酸钠)处理后,根细胞的Na 流动情况,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Na+/H+逆向转运载体将Na+运出细胞需消耗H+的电化学势能
B. 野生型玉米未受NaCl胁迫时,抑制剂不影响细胞的Na+净流入量
C. 野生型玉米受NaCl胁迫后,Na+外排增多与酶和载体参与转运有关
D. 受NaCl胁迫后,抑制剂对AtLOS5基因过表达玉米的Na+转运抑制作用减弱
14. 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携带某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一定是该病患者
B. 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C. 原发性高血压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比多指遗传病低
D. 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
15. 当细胞受到阈下刺激时,细胞膜上Na+通道少量开放,少量Na+内流,使膜的静息电位值减小。当膜电位达到某一临界值时,膜上的Na+通道开放,大量的Na+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的这个临界值就叫阈电位(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膜电位达到阈电位时就能引发动作电位,使膜外电位由负变正
B. 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神经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的幅度也增大
C. 不同神经纤维兴奋产生动作电位时需要达到的阈电位可能存在差异
D. 图中神经细胞膜电位达到阈电位时,膜上K+通道开放,导致K+外流
16. 某池塘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具有三个相邻的营养级,营养级之间具有如图所示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关系,其中a表示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b、c分别表示各自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a1,b1、c1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d1和d2分别表示流入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其他能呼吸作用人工饲料量来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流入该池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a+d1+d2
B. 生产者同化的CO2可来自自身呼吸作用或化石燃料燃烧
C. 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b+d1)×100%
D. 第二、三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不可能超过第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
17. 人工光合系统有重要应用前景。研究人员从螺旋藻(一种蓝细菌)中分离出参与光合作用的相关结构,并将其附着在氧化反应的电极(氧化钛薄膜)上,分离的酶附着在还原反应的电极上,利用该系统可生产甲醇,如图1所示。图2是转基因烟草细胞利用甲醇合成淀粉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螺旋藻参与光合作用的“相关结构”上分布的光合色素有______;光照时,该结构除产生氧气外,还产生______,从而为暗反应的进行提供能量基础。
(2)据图1分析,电子转移分子吸附膜的作用是_______,图中利用CO2合成甲醇的途径是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该系统实现的能量转换形式是_______。
(3)据图1分析,转基因烟草可能由于导入了表达产物为_______的相关基因,从而具备合成甲醇的能力。与野生型烟草相比,转基因烟草固定CO2的能力增强,其可能原因是______。
(4)肿瘤细胞在快速增殖中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导致缺氧微环境的产生,使肿瘤疗效受限。将螺旋藻浸涂磁性涂层制成微纳米机器人后,光动力治疗时,通过调节外部磁场,成功改善了肿瘤疗效,请说明肿瘤疗效得到改善的原理是_______。
18. 某昆虫的蓝色盲对正常眼为显性,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红色盲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红色盲对正常眼为隐性,由等位基因B、b控制。已知染色体上一个包含蓝色盲基因的片段会移接到某条非同源染色体末端而产生变异(细胞分裂不受影响,缺失蓝色盲基因片段的染色体用“0”表示)。现已知甲、乙、丙3只蓝色盲雄昆虫都发生了该种变异。为探究该种昆虫的减数分裂过程及染色体的移接情况,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表所示的杂交实验(假设实验中不发生其他类型变异)。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①:甲×正常眼雌虫→F1中蓝色盲:正常眼=3:1,且蓝色盲和正常眼群体中的雌雄比都是1:1
实验②:乙×正常眼雌虫→F1中蓝色盲:正常眼=1:1,且蓝色盲个体均雄性
(1)甲、乙、丙3只蓝色盲雄虫发生的变异类型为______。只考虑控制蓝色盲的一对等位基因,则甲的基因型是_____,甲蓝色盲基因所在的常染色体移接到______的末端。
(2)实验②的F1中蓝色盲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F1蓝色盲群体中a基因频率为______。
(3)若丙的一个蓝色盲基因移接到X染色体上,丙与红色盲雌虫交配,后代出现蓝一红色盲雄虫,则丙与红色盲雌虫所育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可用后代中的蓝—红色盲雄虫对后代中的蓝色盲雌虫进行基因型鉴定,让该雌虫与上述蓝—红色盲雄虫进行交配,若子代中蓝—红色盲昆虫所占比例为_____,则可说明该雌虫的基因型为AaXABXb。
19. 拟南芥顶端钩发育中有一种由TMK1介导的生长素非经典信号途径。生长素在顶端钩凹侧的不对称积累触发DAR1催化TMK1c的释放,TMK1c入核后磷酸化并稳定IAA32/34,以抑制细胞伸长,从而导致黄化苗顶钩的形态建成,机理如图所示。(注:TMK1c的C端激酶结构域被切割后入核,切割受到生长素诱导且调控顶端弯钩的形成;“”表示抑制,“→”表示促进)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保护子叶和幼嫩的分生组织免受机械阻力和摩擦的伤害,拟南芥演化出顶钩这一结构,根据图示,在生长素浓度_____(填“高”或“低”)时,凹侧细胞触发了TMK1c的释放,促使IAA32/34发生磷酸化,同时抑制_____作用下的IAA32/34泛素化修饰,磷酸化的IAA32/34抑制_____的功能,促生长基因不能表达,从而抑制细胞伸长。
(2)通过对比凹侧细胞和凸侧细胞,凸侧细胞中IAA32/34发生降解的前提条件是_____,IAA32/34降解后,______,从而促进细胞伸长;为验证这一前提条件,研究人员分别用野生型拟南芥和WAV突变体(WAVs基因突变,不能合成WAVs)进行实验,得到电泳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IAA32-GFP指融合有GFP(绿色荧光蛋白)的IAA32,IAA32连接GFP的作用是______。
②根据90min的电泳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
20. 桉树林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林。为探索新型桉树林的培育模式,研究人员设置了三片林地:纯桉树林(PE)、桉树—红椎混交林(MEC)、桉树—大叶栎混交林(MEQ),探讨不同培育模式对桉树生长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回答下列问题:
培育模式 树冠层郁闭度/% 桉树树高/m 林分蓄积总量/(m3/hm2) 林下植物种类数/种
PE 80 28.3 339.86 93
MEC 80 29.2 37373 95
MEQ 90 28.3 366.04 45
注:林分蓄积总量代表树林的生产力。
(1)与纯桉树林相比,MEQ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_____(填“高”或“低”),据表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可采取______措施缓解。
(2)假设你是当地林业部门的顾问,依据表格数据,你会推荐采用的桉树培育模式是_____,理由是_____。
(3)若要判断PE是否处于生态平衡,主要依据的是该生态系统的_____是否平衡。桉树高大,喜阳,且生长速度快,容易占据林中上层空间。设计桉树混交林的关键是选好混交树种。根据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和不同植物生态位的差异,请你提出合理选择树种的建议:_____。
21. 共生放线菌可通过产生次级代谢产物帮助宿主抵御病原菌侵染。某实验小组以中药桂花蝉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肠道共生放线菌的多样性,为抗菌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的微生物资源。回答下列问题:
(1)用手术剪将桂花蝉腹部切开,取出中肠,置于无菌水进行研磨。采用平板划线法将研磨液接种于培养基表面时,若连续划线4次,至少需灼烧接种环______次。接种后的平板需倒置培养,原因是_____(填序号)。
①防止冷凝水污染和空气污染
②减缓培养基水分的蒸发速度
③避免菌落扩散混合,提高菌落分离效果
④便于操作、观察和记录
(2)培养一段时间后,根据放线菌的_____,挑出所需菌株,将其接种于培养基平板上进一步纯化培养。
(3)实验中需避免已经灭菌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接触。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接种操作应在______进行。实验中使用过的培养基需灭菌处理后才能丢弃,目的是______。
(4)抗菌实验结果表明,共生放线菌的代谢产物对细菌S.aureus具有抗菌活性。实验小组探究了共生放线菌产生的乙酸乙酯(EA)、正丁醇(n-but)对S.aureus活性的空白对照EA影响。用滤纸片蘸取EA、n-but及Positive,并置于S.aureus培养基上,培养结果如图所示。结果表明,与n-but相比,EA的抑菌效果更好,较准确的判断依据是______。抑菌圈由图示阳性对照的结果可知,阳性对照组是指_____。
注:Positive(氨苄西林)为阳性组
(5)实验小组发现,从共生放线菌中分离获得的次级代谢产物放线菌素n-butPositiveD和CollismycinA对S.aureus也具有抗菌活性。欲探究放线菌素D和CollismycinA是否对S.aureus具有协同抗菌作用,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思路:______。
高三生物学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A
【8题答案】
【答案】A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B
【11题答案】
【答案】A
【12题答案】
【答案】B
【13题答案】
【答案】D
【14题答案】
【答案】D
【15题答案】
【答案】C
【16题答案】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
【17题答案】
【答案】(1) ①. 叶绿素和藻蓝素 ②. ATP和NADPH
(2) ①. 转移电子、固定酶 ②. CO2→甲酸→甲醛→甲醇(CO2甲酸甲醛甲醇) ③. 光能转变成电能,再转变成甲醇中的化学能
(3) ①. ADH、ALdDH、FDH ②. 转基因烟草同化甲醇产生的6—磷酸果糖进入暗反应(卡尔文循环),促进C5生成,加快了暗反应的进行(表述合理即可)
(4)螺旋藻在外部磁场控制下,能够定向运动至肿瘤,并能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O 改善肿瘤细胞缺氧的微环境(表述合理即可)
【18题答案】
【答案】(1) ①. 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 ②. A0A ③. 另一条非同源常染色体
(2) ①. aaXBYA或a0XBYA ②. 3/5
(3) ①. 蓝色盲:蓝—红色盲:红色盲=2:1:1(蓝色盲雌:蓝—红色盲雄:红色盲雌=2:1:1) ②. 3/8
【19题答案】
【答案】(1) ①. 高 ②. WAVs ③. 生长素响应因子(ARFs)
(2) ①. IAA32/34进行泛素化修饰 ②. 生长素响应因子(ARFs)的抑制被解除,促生长基因得到正常表达 ③. 用于指示IAA32的位置和含量(其他合理表述也可) ④. WAVs对IAA32的泛素化修饰是IAA32发生降解的前提条件(WAVs对IAA32进行的泛素化修饰可促进IAA32的降解)
【20题答案】
【答案】(1) ①. 低 ②. MEQ树冠层郁闭度高,使林下部分植物缺少充足的光照而不能生存 ③. 适当修剪上层树枝(适当砍伐高大树木)(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 ①. MEC(桉树—红椎混交林培育模式) ②. 该培育模式下桉树树高最高,林分蓄积总量最大,林下植物种类数最多,说明红椎可促进桉树生长、增大桉树林的生产力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述合理即可)
(3) ①. 结构、功能、收支 ②. 选择比桉树矮且生长速度慢的耐阴本地天然树种
【21题答案】
【答案】(1) ①. 5 ②. ①②③④
(2)菌落特征 (3) ①. 超净工作台上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 ②. 杀死培养基上残留的菌种,避免微生物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4) ①. EA的抑菌圈与菌落直径比值更大 ②. 必定会出现预期实验结果的对照
(5)设置甲、乙、丙三组实验,甲组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放线菌素D,乙组培养基中加入等量的CollismycinA,丙组培养基中加入适量放线菌素D和CollismycinA,各组再接种等量的S.aureus菌种,一段时间后检测并比较各组的抗菌效果(S.aureus的生长状况)(其他实验思路合理也可)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