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富县2024-2025七年级下学期第一阶段创新作业生物试题(答案)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阶段创新作业
七年级生物学(人教版)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25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计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24年11月15日,在三亚崖州区一块试验田里,搭乘卫星“上天”的8000粒水稻种子开始播种。水稻种子中能发育成新植物体的是( )
A. 胚 B. 胚芽 C. 胚轴 D. 胚乳
2. 在外界环境适宜的条件下,下列种子易萌发的是( )
A. 处于休眠期的黄瓜种子 B. 我们平时吃的大米
C. 炒熟的花生仁 D. 收获不久的玉米种子
3. 如图是小秦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装置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实验用种子最好随机选择
B. 甲是该实验的对照组
C. 对比乙和丙,小秦可以探究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D. 一段时间后,只有丁中的种子会萌发
4. 适宜的条件下,菜豆种子萌发并逐渐发育成幼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萌发时会失水变瘪 B. 胚芽最先突破种皮
C. 胚根将来发育成茎和叶 D. 萌发所需营养来自子叶
5. 常言道:“根深才能叶茂。”植物的根能够不断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幼根( )
①根冠部分细胞的伸长②分生区细胞的分裂③伸长区细胞的伸长④成熟区细胞的分裂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6. 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 )
A. 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 B. 含钙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
C. 含氮的、含磷的、含铁的无机盐 D. 含氮的、含硼的、含铁的无机盐
7.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描写了池塘中荷叶相连的景色,下列能直接发育成荷叶的是( )
A 花芽 B. 芽轴 C. 幼叶 D. 芽原基
8. 将两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分别放在盛有等量的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的试管中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长势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1号试管中盛的是蒸馏水
B. 土壤浸出液为玉米幼苗生长提供了水和无机盐
C. 该实验应该在暗处进行
D. 该实验说明植物能直接从土壤浸出液中获得有机物
9. 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花的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是( )
A. 花瓣 B. 雌蕊和雄蕊 C. 花萼 D. 花托和花柄
10. 异花传粉需要有一定的媒介,这种媒介主要是风和昆虫。生活中常见的桃花、南瓜花、油菜花、牡丹花、月季花等都是虫媒花植物。虫媒花植物的花通常不具有的特点是( )
A. 花朵较大,有鲜艳的颜色 B. 多数具花蜜
C. 花常具有特殊的气味 D. 产生大量的花粉,花粉体积小、质轻
11. 麻房子,红帐子,里头住个白胖子,是一则描述花生的谜语。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来看,发育成“麻屋子”的是( )
A. 受精卵 B. 子房壁 C. 胚珠 D. 子房
12. 取一支带叶的白色百合花枝条,将其下端插入滴有红墨水的溶液中,3﹣4小时后花瓣中的“经络”变红了。依据这种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A. 运输水分的是导管
B. 运输有机物的是导管
C. 运输水分的是筛管
D. 水分在植物体内从下往上运输
13. 园林工人移栽幼苗时,尽可能选在阴天或傍晚进行,并去掉一部分叶子,这是为了( )
A. 增加无机盐的吸收 B. 减少水分吸收 C. 降低蒸腾作用 D. 增加水分吸收
14. 某种植物可以通过输导组织向叶片输送有毒物质防止昆虫啃食。龟甲(一种昆虫)能巧妙选择食用部位,避免因毒液流出而中毒。据此推测,龟甲在取食时没有破坏的叶片结构是( )
A. 叶肉 B. 叶脉 C. 表皮 D. 气孔
15. 为观察蚕豆叶片的结构,在“练习徒手切片”的实验中,必须使用的材料用具是( )
A. 刀片 B. 牙签 C. 解剖针 D. 玻璃棒
16. 为了探究秋葵在我国北方种植的适宜条件,研究者测定了不同栽培条件下的植物生长指标。下列不宜用作评价光合作用情况的指标是( )
A. 秋葵中有机物的含量 B. 秋葵向外界释放氧气的量
C. 秋葵从外界环境吸收二氧化碳的量 D. 单位土地的施肥量
17. 将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放在阳光下,金鱼藻上冒出许多气泡,并被试管收集。当气体充满一半时,从水中取出试管,将带火星的木条迅速插入试管中,发现木条复燃。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 )
A. 氧气 B. 淀粉 C. 水蒸气 D. 二氧化碳
18. 下列各项描述中属于光合作用实质的是( )
A. 制造氧气供生物利用 B. 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C. 为人和动物提供食物 D.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19. 海洋创造了无数神奇与美丽的物种。海底竟然生活着一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软体动物——叶羊海蛞蝓。它吃了海藻之后,会把海藻体内的叶绿体“据为己用”,然后使用这些“抢来的”叶绿体为自己进行光合作用。由此可验证,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 )
A. 原料 B. 产物 C. 场所 D. 条件
20. 如图是蚕豆叶下表皮的电镜扫描照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②是蚕豆植株气体交换的“窗口” B. ①吸水膨胀导致②的张开
C. ②的开闭会影响无机盐的运输 D. 光合作用强度与②的开闭无关
21. 小秦在学习普里斯特利实验的基础上做了一个实验: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不同密封的玻璃罩里,实验处理方案如表所示。蜡烛最先熄灭的一组是( )
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条件 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条件
A组 一支点燃的蜡烛+绿色植物 光照 C组 一支点燃的蜡烛+绿色植物 黑暗
B组 一支点燃的蜡烛 光照 D组 一支点燃的蜡烛 黑暗
A. A组 B. B组 C. C组 D. D组
22. 下列各项中,与植物光合作用有相同生理功能的是( )
A 人吃饭 B. 蘑菇由小长大
C. 小鸡破壳而出 D. 汽车加油
23. 小秦妈妈买来一些辣椒幼苗,栽种在自家菜园中,适时适量浇水,但一段时间后,辣椒苗长得瘦弱矮小,叶片颜色发黄。你建议小秦妈妈应适当补充( )
A. 硼肥 B. 磷肥 C. 钾肥 D. 氮肥
24. 练习徒手切片时,右手要捏紧两片并紧的刀片,主要目的是
A. 防止刀片从手中滑脱 B. 防止刀片划伤其他同学
C. 使切下的材料足够薄 D. 便于迅速地来回切割
25. 农业生产实践离不开生物学相关知识的运用。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种植农作物应合理密植 B. 贮藏粮食需要保持潮湿和低温
C. 人工辅助授粉增加玉米产量 D. 移栽幼苗时根部需留些土坨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5分)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计35分)
26.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图1为桃花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图2为桃(果实)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春风拂面,桃花烂漫。图1中的________(填序号)组成了雄蕊。
(2)花粉落到图1中的⑤上以后,在其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并穿过⑥,进入⑦,一直到达④,其中的精子与④里面的卵细胞结合形成________,将来发育成________。
(3)桃仁是桃的种子,晒干后可作药用,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等功效。桃仁是由图1中的[ ]________([ ]内填序号,横线上填名称)发育而来的。
27. 椿芽被称为“树上蔬菜”,每年开春,香椿发的嫩芽可做成各种佳品菜肴。如图分别是根尖结构示意图、叶芽的结构(纵切)及其发育而成的枝条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香椿树的生长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如图1,根尖[①]_________的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_________,是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2)叶芽在发育时,分生组织的细胞________和________,形成新的枝条。
(3)图3中的⑨表示枝条上幼嫩的_________,它由图2中的________(填序号)发育形成。
(4)按照芽的着生位置划分,则图3中的⑩为_________。
28. 小秦取新鲜的菠菜叶片制作了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并用显微镜进行了观察,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叶片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小秦将菠菜叶片徒手横切后,要用毛笔蘸出最_________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才能在显微镜下清晰地观察叶片的结构。
(2)图中[①]__________和③具有避免叶片受到病菌侵害等功能,属于_________组织。
(3)活的植物体通过根吸收的水主要以水蒸气状态由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称为_________作用。
29. 沐浴着阳光,植物能够利用简单的无机物合成复杂的有机物。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_。
(2)图1是光合作用示意图,其中b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_。请用图中字母完善该过程的反应式:a+__________________+b。
(3)生物学兴趣小组以盆栽天竺葵为材料进行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探究,其过程如图2所示。
①步骤A中,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_________。
②步骤B中,需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_________遮盖起来。
③步骤F中,向漂洗后的叶片滴加碘液,观察到叶片__________(填“遮光”或“未遮光”)部分变蓝色。
④小组通过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30. 小秦参与了学校开展小麦种植综合实践活动。下面是小秦笔记中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模式图。
【实践前准备】种植小麦前,小秦搜集了相关信息:
信息一:小麦种子实际上是果实,由果皮、种皮、胚和贮藏营养物质的胚乳组成。
信息二:奶奶提到“要吃白馍馍,麦种泥窝窝”“播种小麦时要看看土壤墒情”。
信息三:一株小麦一生可以长出7万多条根,总长超过500米,全部根毛连起来可达2万米。
(1)拿到小麦种子,观察并结合信息一得出:小麦种子中贮藏营养物质的结构与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相似。
(2)信息二暗含小麦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是________。
(3)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小麦抽穗、开花。小麦花经历_______和________,形成果实和种子。
(4)收割完小麦后,小秦拔出麦茬,看到有多条根。结合信息三,发达的根系对小麦生活的意义是________。
【实践后探究】收获小麦后,小秦进行了探究活动:
(5)一般提高小麦产量常施用化肥。望着收割后遗留的小麦秸秆,提出问题:“秸秆还田配合施用化肥,能否减少化肥用量 ”为此,小秦查阅了有关论文,相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秸秆还田配合施用化肥用量对小麦亩产量的影响”实验数据表
组别 秸秆还田情况 施用化肥用量(%) 亩产量(公斤)
甲组 全部还田 90 348.4
乙组 全部还田 80 383.2
丙组 全部还田 70 274.3
丁组 不还田 100 274.1
(注:化肥用量100%是指不还田情况下的常规用量。)
①据表中数据,亩产量最高的是________组。秸秆全部还田情况下,只考虑化肥成本,每公斤小麦投入成本最高的是________组。
②由表中数据可看出:秸秆还田配合施用化肥,小麦亩产量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说明秸秆还田配合施用化肥_______(填“能”或“不能”)减少化肥用量。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阶段创新作业
七年级生物学(人教版)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25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计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D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A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B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B
【15题答案】
【答案】A
【16题答案】
【答案】D
【17题答案】
【答案】A
【18题答案】
【答案】B
【19题答案】
【答案】C
【20题答案】
【答案】D
【21题答案】
【答案】C
【22题答案】
【答案】A
【23题答案】
【答案】D
【24题答案】
【答案】C
【25题答案】
【答案】B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5分)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计35分)
【26题答案】
【答案】(1)①② (2) ①. 受精卵 ②. 胚
(3)④胚珠
【27题答案】
【答案】(1) ①. 成熟区 ②. 根毛
(2) ①. 分裂 ②. 分化
(3) ①. 茎 ②. ⑥
(4)侧芽
【28题答案】
【答案】(1)薄 (2) ①. 上表皮 ②. 保护
(3) ①. ⑤ ②. 蒸腾
【29题答案】
【答案】(1)叶片 (2) ①. 氧气##O2 ②. d ③. c
(3) ①. 让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 ②. 上、下两面 ③. 未遮光 ④. 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光合作用能制造有机物(淀粉)
【30题答案】
【答案】(1)C (2)一定的水分
(3) ①. 传粉 ②. 受精
(4)能更牢固地固定植株,从土壤中吸收更多的水分和无机盐
(5) ①. 乙 ②. 甲 ③. 增加 ④. 能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