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省汕尾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2023年广东省汕尾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汕尾市2022-2023学年度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九年级(二模)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n-5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传统工艺制作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雕刻玉器 B. 手剪年画 C. 烧制陶瓷 D. 手工刺绣
2. 运输液化石油气的槽罐车合适位置应张贴的标志是
A. B. C. D.
3.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 铁离子:Fe2+ B. 氮元素:N C. 氢原子:H2 D. 氧分子:O
4. 汕尾晨洲村素有“中国蚝乡”之称,盛产生蚝。生蚝中含量最高的营养素是
A. 油脂 B. 维生素 C. 糖类 D. 蛋白质
5. 最新的研究中,100%可生物降解且不会变湿软化的环保纸吸管被研发,主要成分为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这种可生物降解塑料属于
A. 合成材料 B. 无机非金属材料 C. 金属材料 D. 天然材料
6. 科学家们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 张青莲测定了铟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
B. 阿伏伽德罗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C. 侯德榜为我国纯碱工业做出巨大贡越
D. 屠呦呦研发的青蒿素挽救了许多生命
7. 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化肥扮演着重要角色。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
A. KCl B. C. D.
8. 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取用液体药品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稀释浓硫酸 D. 点燃酒精灯
9. 不锈钢合金不容易生锈的原因是合金中添加了铬元素,铬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铬的元素符号为Cr B. 铬元素是金属元素
C. 铬元素的中子数为24 D. 铬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51.996
10. 2023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说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 随意丢弃生活垃圾 B. 增加植树造林面积
C. 倡导施用有机化肥 D. 采用绿色出行方式
11.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不相符的是
选项 用途 性质
A 柠檬可减少冰箱异味 柠檬具有吸附性
B 洗洁精能有效去除油污 洗洁精能使油污发生乳化
C 碳酸氢钠可用作膨松剂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
D 碳素墨水可用于需要长期保存的档案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A. A B. B C. C D. D
12. 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吹灭生日蜡烛的的原理是隔绝氧气
B. 炒菜时油锅着火了,立即用大量水浇灭
C. 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 将煤球做成蜂窝状是为了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3.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 t2°C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40%
C. 将t1°C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C,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 将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14. 下表物质中含有少量杂质,其中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aCl2溶液 HCl 滴入碳酸钠溶液
B CO2 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C CaCO3 Na2CO3 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D CuO Cu 加足量稀盐酸,充分搅拌后再过滤
A. A B. B C. C D. D
15. 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重要方法。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探究黄铜片和铜片的密度 探究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探究溶液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探究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A B C D
A A B. B C. C D.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 太空老师王亚平在“天宫课堂”上制作了一个“太空欢乐球”,她向注入蓝色颜料的水球内放入一颗维C泡腾片,泡腾片入水后快速产生大量气泡,同时闻到阵阵香气。维C泡腾片的主要成分为维生素C,化学式为。
(1)维C泡腾片属于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维生素C中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下同),质量比为___________,所含元素中质量分数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泡腾片入水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产生的CO2可以用___________检验。
(4)从微观角度解释王亚平老师能闻到阵阵香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
17. 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顺利进入太空,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实现了“胜利会师”。空间站内的氧气来源于电解水,而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被收集并将其与电解水的另一种产物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1)该反应共涉及___________种氧化物,丙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_。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电解水时在电源的___________(填“正”或“负”)极产生氧气,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
(4)为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尽早实现“碳中和”目标,可以利用上述反应的方式来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但是成本较高。下列措施有利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___________。
A. 使用绿色清洁能源 B. 提高能源利用率
C. 鼓励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D. 大力开采煤炭石油
18. 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等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已知:盐酸中挥发出的少量HCl气体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若选用装置A制取O2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若想要收集一瓶较为纯净的O2时,可选择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填序号字母),结果发现收集的O2还是不够纯,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若想测量产生氧气的体积,应将装置F中___________(填“a”或“b”)端与量筒连接。
(3)若以碳酸钙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可选择的实验装置按顺序连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填序号字母)。
(4)某同学想要自制一瓶汽水,现有材料是水、果汁、白糖、柠檬酸,还缺少一种关键的材料是___________。
a.奶粉 b.小苏打 c.食盐
19. 小强同学家里承包了一块土地,准备种植甘蔗,甘蔗最适宜种植的土壤酸碱度为6.0~8.0.由于担心该地土壤的酸碱性不适合种植甘蔗,邀请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对土壤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活动一:用pH试纸测定土壤的酸碱性
【实验方案】
(1)取少量土壤样品,加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后过滤得到滤液;
(2)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滤液滴在pH试纸上,等试纸显色后与___________对比,读出pH值,进一步确定土壤酸碱性。
【实验记录】同学们分别进行了四次实验测定滤液的酸碱度,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滤液1 滤液2 滤液3 滤液4
测得的pH值 5 6 6 5
【实验结论】该土地的土壤呈___________性,则该土地___________(“适宜”或“不适宜”)种植甘蔗。
活动二:分析土壤的酸碱性原因
【调查分析】经调查,该土地之前的承包者为使自己种植的农作物生长茂盛,施用了大量化肥——氯化铵。
【作出猜想】土壤的酸碱性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铵。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活动一”中的滤液于试管中,先加入稀硝酸溶液,无明显现象后再滴加____溶液。 有______生成 土壤中含有Cl-
步骤二:另取适量土壤样品,加熟石灰混合研磨。 有刺激性气味生成 土壤中含有_____(填离子符号)
【实验结论】猜想成立,步骤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活动三:寻找改良土壤酸碱性的方法
【查阅资料】人们改良土壤酸碱性的方法如下表所示:
所用物质 改良原理
改良酸性土壤 熟石灰[Ca(OH)2]、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等 与土壤中酸性物质反应
改良碱性土壤 硫酸亚铁(FeSO4)、硫酸铜(CuSO4)等 与土壤中的碱性物质反应
【得出结论】同学们通过分析确定选用___________改良该土壤。
【反思拓展】经过本次探究,同学们收获满满,但对土壤施用化肥的利与弊产生了争执,请你选择支持的一方并阐述自己的理由:___________。
20. 《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苦泉水”制取铜的方法: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洞。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1)“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_(填“蒸发”或“降温”)结晶。此操作在实验室中所需仪器有铁架台、酒精灯、蒸发皿和___________。
(2)“烹胆矾则成铜”的过程原理是,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此过程中铜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3)下图”为铜元素的价类转化二维图。“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可以对应图中的反应___________(填字母),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该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4)下列物质中可以通过该图b反应将丙转化成甲的有___________。
a.木炭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氢气
21. 二氧化锰应用广泛,可作为除锈剂、氧化剂等。通过焙烧MnCO3可制取MnO2,发生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上述化学反应方程式中X的值为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和成分随温度的变化如上图所示,则焙烧MnCO3制取MnO2应该控制反应的温度不高于___________°C.
(3)试根据化学方程式求23.0gMnCO3通过熔烧最多制得的MnO2的质量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4)若把反应温度控制在900°C,充分反应后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传统工艺制作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雕刻玉器 B. 手剪年画 C. 烧制陶瓷 D. 手工刺绣
【答案】C
【解析】
【详解】A、雕刻玉器的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故为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手剪年画的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故为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烧制陶瓷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故为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
D、手工刺绣的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故为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运输液化石油气的槽罐车合适位置应张贴的标志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标志为有毒品,液化石油气无毒,故A不符合题意;
B、标志为腐蚀品,液化石油气无腐蚀性,故B不符合题意;
C、标志为氧化剂,液化石油气无氧化性,不能做氧化剂,故C不符合题意;
D、标志为易燃气体,液化石油气为易燃气体,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 铁离子:Fe2+ B. 氮元素:N C. 氢原子:H2 D. 氧分子:O
【答案】B
【解析】
【详解】A、Fe2+为亚铁离子,而不是铁离子,该选项不正确;
B、氮元素的符号为N,该选项正确;
C、化学式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则H2表示氢分子,而不是氢原子,该选项不正确;
D、元素符号表示原子,则O表示氧原子,而不是氧分子,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B。
4. 汕尾晨洲村素有“中国蚝乡”之称,盛产生蚝。生蚝中含量最高的营养素是
A. 油脂 B. 维生素 C. 糖类 D. 蛋白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生蚝中含量最高的营养素是蛋白质。故选D。
5. 最新的研究中,100%可生物降解且不会变湿软化的环保纸吸管被研发,主要成分为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这种可生物降解塑料属于
A. 合成材料 B. 无机非金属材料 C. 金属材料 D. 天然材料
【答案】A
【解析】
【详解】合成材料包括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和塑料,故这种可生物降解塑料属于合成材料。
故选:A。
6. 科学家们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 张青莲测定了铟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
B. 阿伏伽德罗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C. 侯德榜为我国纯碱工业做出巨大贡越
D. 屠呦呦研发的青蒿素挽救了许多生命
【答案】B
【解析】
【详解】A、张青莲测定了铟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正确;
B、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错误;
C、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为我国纯碱工业做出巨大贡越。正确;
D、屠呦呦研发的青蒿素挽救了许多生命,正确;
故选B。
7. 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化肥扮演着重要角色。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
A. KCl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错误;
B、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
C、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错误;
D、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正确。
故选D。
8. 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取用液体药品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稀释浓硫酸 D. 点燃酒精灯
【答案】B
【解析】
【详解】A、使用胶头滴管取用液体药品时,先将胶头滴管中的空气排出,再伸入液体内吸取,瓶塞未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9. 不锈钢合金不容易生锈的原因是合金中添加了铬元素,铬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铬的元素符号为Cr B. 铬元素是金属元素
C. 铬元素的中子数为24 D. 铬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51.996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铬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铬的元素符号为Cr,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铬元素为钅字旁,故为金属元素,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故铬元素的中子数为52-24=30,故C不正确,符合题意;
D、由铬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铬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51.996,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2023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说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 随意丢弃生活垃圾 B. 增加植树造林面积
C. 倡导施用有机化肥 D. 采用绿色出行方式
【答案】A
【解析】
详解】A、随意丢弃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错误;
B、增加植树造林面积改善空气质量,防沙固土,正确;
C、倡导施用有机化肥可减少化肥带来的土壤与水污染,正确;
D、采用绿色出行方式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减少空气污染,正确;
故选A。
11.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不相符的是
选项 用途 性质
A 柠檬可减少冰箱异味 柠檬具有吸附性
B 洗洁精能有效去除油污 洗洁精能使油污发生乳化
C 碳酸氢钠可用作膨松剂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
D 碳素墨水可用于需要长期保存的档案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柠檬可减少冰箱异味,是因为柠檬能散发出水果味,故说法错误;
B、洗洁精能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故说法正确;
C、碳酸氢钠受热时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因此碳酸氢钠可用于焙制食品的膨松剂,故说法正确;
D、用碳素墨水书写文字档案,便于长期保存,是利用常温下,碳化学性质稳定,故说法正确。
故选A。
12. 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吹灭生日蜡烛的的原理是隔绝氧气
B. 炒菜时油锅着火了,立即用大量水浇灭
C. 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 将煤球做成蜂窝状是为了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吹灭生日蜡烛的的原理是使周围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炒菜时油锅着火了,不能用水灭火,油会浮在水面上,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火势会更大,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周围的温度,着火点是不会降低的,只能将周围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将煤球做成蜂窝状是为了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反应,故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3.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 t2°C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40%
C. 将t1°C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C,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 将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t2℃时甲的溶解度是40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则升高温度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D、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升高温度可以使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4. 下表物质中含有少量杂质,其中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aCl2溶液 HCl 滴入碳酸钠溶液
B CO2 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C CaCO3 Na2CO3 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D CuO Cu 加足量稀盐酸,充分搅拌后再过滤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CaCl2溶液和HCl均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CO2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碳酸钙和碳酸钠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uO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15. 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探究黄铜片和铜片的密度 探究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探究溶液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探究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A B C D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互相刻画黄铜片和铜片,可比较黄铜片和铜片硬度,而不是比较密度,该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溶质和溶剂均不同,则不能探究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该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分别将二氧化锰加入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根据产生气泡的快慢,可探究溶液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该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D、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均与氧气接触,但红磷不能燃烧,而白磷能燃烧,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为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上,该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 太空老师王亚平在“天宫课堂”上制作了一个“太空欢乐球”,她向注入蓝色颜料的水球内放入一颗维C泡腾片,泡腾片入水后快速产生大量气泡,同时闻到阵阵香气。维C泡腾片的主要成分为维生素C,化学式为。
(1)维C泡腾片属于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维生素C中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下同),质量比为___________,所含元素中质量分数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泡腾片入水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产生的CO2可以用___________检验。
(4)从微观角度解释王亚平老师能闻到阵阵香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1)混合物 (2) ①. 1:1 ②. 3:4 ③. H
(3)澄清石灰水 (4)分子在不断运动
【解析】
【小问1详解】
维生素C泡腾片含维生素C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小问2详解】
由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可知,维生素C中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6:6=1:1;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6×6)=3:4;维生素C中碳、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6×6)=9:1:12,所以维生素C中氢的质量分数最小;
【小问3详解】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生成的CO2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
【小问4详解】
王亚平老师闻到阵阵香气的原因是具有香味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接触到了人的嗅觉细胞而闻到香味。
17. 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顺利进入太空,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实现了“胜利会师”。空间站内的氧气来源于电解水,而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被收集并将其与电解水的另一种产物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1)该反应共涉及___________种氧化物,丙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_。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电解水时在电源的___________(填“正”或“负”)极产生氧气,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
(4)为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尽早实现“碳中和”目标,可以利用上述反应的方式来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但是成本较高。下列措施有利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___________。
A. 使用绿色清洁能源 B. 提高能源利用率
C. 鼓励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D. 大力开采煤炭石油
【答案】(1) ①. 2##两 ②. 甲烷
(2)
(3) ①. 正 ②. 1:2 (4)ABC
【解析】
【小问1详解】
氧化物是指含有两种元素,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而图中甲为CO2、乙为H2、丙为CH4、丁为H2O,则其中共涉及二氧化碳和水两种氧化物;丙的名称为甲烷。
【小问2详解】
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烷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且产生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
【小问4详解】
A、使用绿色清洁能源,可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
B、提高能源利用率,可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
C、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
D、大力开采煤炭石油,煤、石油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则不利于实验“碳中和”目标。
故选ABC。
18. 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等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已知:盐酸中挥发出的少量HCl气体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若选用装置A制取O2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若想要收集一瓶较为纯净的O2时,可选择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填序号字母),结果发现收集的O2还是不够纯,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若想测量产生氧气的体积,应将装置F中___________(填“a”或“b”)端与量筒连接。
(3)若以碳酸钙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可选择的实验装置按顺序连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填序号字母)。
(4)某同学想要自制一瓶汽水,现有材料是水、果汁、白糖、柠檬酸,还缺少一种关键材料是___________。
a.奶粉 b.小苏打 c.食盐
【答案】(1) ①. 铁架台 ②. 锥形瓶
(2) ①. ②. G ③. 集气瓶没有装满水或者没有等气泡连续并均匀冒出就收集 ④. b
(3) ①. B ②. E ③. C
(4)b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①仪器的名称为铁架台;
②、②仪器的名称为锥形瓶。
【小问2详解】
①、装置A有一团棉花,故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原理为高锰酸钾受热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故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②、排水法比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更纯,故若想要收集一瓶较为纯净的O2时,可选择收集装置是G;
③、结果发现收集的O2还是不够纯,原因可能是集气瓶没有装满水或者没有等气泡连续并均匀冒出就收集;
④、若想测量产生氧气的体积,产生的氧气要压出万能瓶中的液体,压出液体的体积为产生氧气的体积,故万能瓶短进长出,故应将装置F中b端与量筒连接。
【小问3详解】
①、若以碳酸钙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原理为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故发生装置为固液常温型,故为B;
②、盐酸具有挥发性,产生的二氧化碳带有氯化氢气体,故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故B后边连接E装置;
③、要收集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故进入收集装置前还要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二氧化碳,故E后边连接C装置,最后收集。
【小问4详解】
某同学想要自制一瓶汽水,需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小苏打为碳酸氢钠,柠檬酸和碳酸氢钠可以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故还缺少一种关键的材料是小苏打,故选:b。
19. 小强同学家里承包了一块土地,准备种植甘蔗,甘蔗最适宜种植的土壤酸碱度为6.0~8.0.由于担心该地土壤的酸碱性不适合种植甘蔗,邀请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对土壤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活动一:用pH试纸测定土壤的酸碱性
【实验方案】
(1)取少量土壤样品,加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后过滤得到滤液;
(2)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滤液滴在pH试纸上,等试纸显色后与___________对比,读出pH值,进一步确定土壤酸碱性。
【实验记录】同学们分别进行了四次实验测定滤液的酸碱度,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滤液1 滤液2 滤液3 滤液4
测得的pH值 5 6 6 5
【实验结论】该土地的土壤呈___________性,则该土地___________(“适宜”或“不适宜”)种植甘蔗。
活动二:分析土壤的酸碱性原因
【调查分析】经调查,该土地之前的承包者为使自己种植的农作物生长茂盛,施用了大量化肥——氯化铵。
【作出猜想】土壤的酸碱性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铵。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活动一”中的滤液于试管中,先加入稀硝酸溶液,无明显现象后再滴加____溶液。 有______生成 土壤中含有Cl-
步骤二:另取适量土壤样品,加熟石灰混合研磨。 有刺激性气味生成 土壤中含有_____(填离子符号)
【实验结论】猜想成立,步骤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活动三:寻找改良土壤酸碱性的方法
【查阅资料】人们改良土壤酸碱性的方法如下表所示:
所用物质 改良原理
改良酸性土壤 熟石灰[Ca(OH)2]、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等 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反应
改良碱性土壤 硫酸亚铁(FeSO4)、硫酸铜(CuSO4)等 与土壤中的碱性物质反应
【得出结论】同学们通过分析确定选用___________改良该土壤
【反思拓展】经过本次探究,同学们收获满满,但对土壤施用化肥的利与弊产生了争执,请你选择支持的一方并阐述自己的理由:___________。
【答案】 ①. 标准比色卡 ②. 酸 ③. 不适宜 ④. 硝酸银 ⑤. 白色沉淀 ⑥. ⑦. ⑧. 熟石灰##草木灰 ⑨. 土壤使用化肥有利,因为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或弊大于利,因为会导致土壤酸碱性失衡,合理即可)
【解析】
【详解】活动一:[实验方案](2)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是配套使用的,标准比色卡上印刷有不同pH对应的颜色。操作中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滤液滴在pH试纸上,等试纸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出pH,确定土壤酸碱性;
[实验结论]四次实验的结果是pH都小于等于6,故该土地的土壤呈酸性;因此不适宜种植甘蔗;
设计实验]步骤①的实验结论是:土壤中含有氯离子,因为氯离子能和银离子结合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氯化银沉淀,所以步骤①的操作是:取“活动一”中的滤液于试管中,先滴加稀硝酸溶液,在滴加硝酸银溶液,实验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铵根离子的特性是能和碱性物质反应生成氨气,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步骤②中另取适量土壤样品,加熟石灰混合研磨,实验中有刺激性气气味的气体产生,故可得出结论:土壤中含有铵根离子;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可知,土壤中含有氯离子和铵根离子,故土壤中含有氯化铵,猜想成立;步骤②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得出结论] 熟石灰或草木灰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反应,可用于改良该土壤;
[反思拓展]土壤施用化肥既有利也有弊,应该合理施用。支持有利一方的理由是:有助于植物的生长,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支持有弊一方的理由是:因为化肥的过量施用会造成土壤酸化,环境污染等(合理即可)。
20. 《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苦泉水”制取铜的方法: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洞。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1)“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_(填“蒸发”或“降温”)结晶。此操作在实验室中所需仪器有铁架台、酒精灯、蒸发皿和___________。
(2)“烹胆矾则成铜”的过程原理是,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此过程中铜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3)下图”为铜元素的价类转化二维图。“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可以对应图中的反应___________(填字母),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该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4)下列物质中可以通过该图b反应将丙转化成甲的有___________。
a.木炭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氢气
【答案】(1) ①. 蒸发 ②. 玻璃棒
(2) ①. H2O ②. 降低
(3) ①. c ②. Fe+CuSO4=FeSO4+Cu ③. 置换反应
(4)abd
【解析】
【小问1详解】
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是把胆矾的水熬成水蒸气逸出,只剩下胆矾,故该过程属于蒸发结晶;蒸发需要用到玻璃棒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的飞溅,故所需的仪器还有玻璃棒。
【小问2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有2个铜原子,2个硫原子,20个氢原子,18个氧原子,反应后2个铜原子,2个硫原子,8个氧原子,故还差20个氢原子,10个氧原子,故X为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故为:H2O;
反应前硫酸铜中硫酸根为-2价,故铜元素为+2价,反应后,铜单质中铜元素化合价为0,故此过程中铜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小问3详解】
根据铜元素的价类转化二维图,甲为单质铜,乙为+1价的铜的氧化物故为氧化亚铜,丙为+2价的铜的氧化物故为氧化铜,丁为铜的碱,故为氢氧化铜,戊为铜盐,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意思为熬胆矾用的铁容器,时间长变为了铜金属,故为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由铜盐变为铜对应图中戊变为甲,故为c;对应的反应为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反应为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故该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小问4详解】
由(3)问解析可知:丙为氧化铜,甲为铜,氢气、一氧化碳、碳都具有还原性,氢气可以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水,一氧化碳可以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碳可以与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可以通过该图b反应将丙转化成甲的有abd。
21. 二氧化锰应用广泛,可作为除锈剂、氧化剂等。通过焙烧MnCO3可制取MnO2,发生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上述化学反应方程式中X的值为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和成分随温度的变化如上图所示,则焙烧MnCO3制取MnO2应该控制反应的温度不高于___________°C.
(3)试根据化学方程式求23.0gMnCO3通过熔烧最多制得的MnO2的质量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4)若把反应温度控制在900°C,充分反应后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答案】(1)2 (2)300
(3)解:设最多制得的的质量为x,则
x=17.4g
答:最多制得的质量为17.4g。
(4)14.2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共有2个锰原子,2个碳原子,8个氧原子,反应后二氧化碳有2个碳原子,4个氧原子,故二氧化锰需要提供2个锰原子,4个氧原子,故X的值为2。
【小问2详解】
根据图像可知,300°C时对应的剩余固体为MnO2,温度再高,MnO2会分解,则焙烧MnCO3制取MnO2应该控制反应的温度不高于300°C。
【小问3详解】
见答案
【小问4详解】
若将反应温度控制在900°C,充分反应后管内剩余固体为MnO,可根据锰元素质量来求MnO的质量,23.0gMnCO3中Mn的质量为:23.0g××100%=11g,则MnO的质量为:11g÷(×100%)=14.2g,即充分反应后管内剩余固体质量为14.2g。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