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怀文中学2024-2025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期中练习)生物试卷(答案)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
生物练习
2025.3.3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40小题,每小题 1分,共 40分) 1.下列哪种细胞中不可能存在 Y染色体
A.精子 B.受精卵 C.卵细胞 D.神经细胞
2.小明骑车时看到路边行走的人好像是同桌小红,小明的判断依据处
A.DNA B,染色体 C.基因 D.性状
3.萌萌去农村看望奶奶,观察到了以下生物的不同性状.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猫的白毛与长毛 B.鸡的玫瑰冠与单冠 C.桃的离核与黏核 D.西瓜的黄瓤与红瓤
人群中,能卷舌(A)与不能卷舌( a)是一对相对性状,如果服气双方的基因组成都 是 Aa,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4-6题:
4.这对夫妇所生孩子的基因组成可能有(
A3 2 B.4 2 C.2 2 D.1
)种,性状表现可能有( )种
3
5.理论上他们所生的核子能卷舌的概率是
A.1 B.1/2 C.3/4 D.1/4
6.若这对夫妇所生孩子中某一个孩子能卷舌,则他的基因组成对应上图中的
A.③ B.①或② C.①或③ D.②或③
7.右图表示细胞核、染色体、 DNA、基因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②表示染色体,生殖细胞中染色体通常成对存在 B.③表示细胞核,每条染色体上都含有DNA分子 C.①表示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每个 DNA分子上都有多个基因
8.下列关于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的解释错误的是
A.每种性状通常由一对基因控制 B.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C.体细胞中的基因通常成对存在 D.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能遗传给下一代
下图为人类男女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的排序图,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 9-1 2小题。
9.乙形成的生殖细胞中性染色体的组成可能是
A.X B.XY C.X D.X或 Y
10.结合甲、乙两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体细胞内都有 46条染色体
B.甲、乙体细胞内的染色体不是成对存在的
C.甲代表正常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22对常染色体+XX
D.乙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是 11对常染色体+X或 11对常染色体+Y
11.若甲、乙为一对夫妇,他们第一胎生了一个男孩,第二胎生男孩的可能性是
A.0 B.25% C.50% D.100%
12.已知这对夫妇色觉正常,生了一个患红绿色盲的男孩,这个男孩的红绿色盲基因
A.来自父亲 B.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
C.来自母亲 D.有 1/4可能来自母亲
13.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男生女与精子中性染色体组成有关 B.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精子和卵细胞中
C人类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 D.女孩的 X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
14.有耳毛这种性状由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不能传给女儿或孙女。据此推测, 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及有可能在
A.细胞质中 B.常染色体上 CX染色体上 D.Y染色体上
15.右图所示为雌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其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
A.abc B.abcx C.abcXX D.aabbccXX
16.下列各组疾病全都属于遗传病的是
A.白化病、色盲 B.佝偻病、坏血病 C.侏儒症、乙肝 D.色盲、甲肝 17.下列措施能降低遗传病发病率的是
A.禁止近亲结婚 B.婚前检查 C.遗传咨询 D.以上都是
18.“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从遗传学角度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A.生物的性状表现不止受基因的控制 B.生物的性状表现要受环境的影响
C.性状表现不同的个体,基因组成可以相同 D.橘树在移栽过程中基因发生了改变
科研人员选择体色为白色而黑色的家猪,利用显微注射法向细胞核中注射水母绿色荧光 蛋白基因,培育出了白天显现原来体色、夜晚显现荧光的转基因猪,研究过程示意图如 下,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19-20题:
19.该实验运用到的现代生物技术有
A.克隆(核移植)技术 B.转基因技术 C胚胎移植技术 D.以上都是 20.下列现象与上图变异类型相同的是
A.野外工作者肤色较黑 B.无光条件下长出的蒜苗是黄白色
C.利用太空射线培育的太空椒 D.爱美人士美容手术后变成高鼻梁
右图为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21-22题: 21.输入装置 a 中的气体一定不含
A.氨气 B.氮气 C甲烷 D.氧气
22.米勒通过实验证明,在原始地球条件下可以实现的是
A.在原始海洋中形成原始生命 B.简单有机物形成复杂有机物 C.无机物可以形成简单有机物 D.生物是由非生命物质自发形成
23.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策白质),对生命起源的研究做 出了重大贡献.根据化学演化学说 ,这些成果为生命起源的哪个阶段批供了有力证据
A.从无机物合成简单有机物 B.从简单有机物形成复杂有机物
C.复杂有机物相互作用形成原始生命 D.原始生命演化成原始的单细胞生物 24.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
A.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具有一定的顺序
B.地壳岩石的形成有一定的顺序
C.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
D.化石是生物的祖先留下来的
杀虫剂往往在开始使用时有效,后来逐渐失效。根据所学知识,完成 25-26题: 25.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害虫为了适应这种环境变化,发生了抗药性的变异
B.害虫接触杀虫剂后,慢慢产生了抗药性
C.由于用药量太少,害虫没被杀死而产生抗药性
D.害虫存在抗药性变异,杀虫剂对这种变异进行了选择 26.下列选项中,能完整解释上述现象的是
A.人工选择 B.自然选择 C.遗传变异 D.生存竞争
2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唯一的证据
B.越新近形成的地层中的化石越简单、越低等
C.生物进化遵循从低等到高等、从陆生到水生的规律
D.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进化
28.如图是部分植物进化的大致过程,图中① 、②和③处分别是
A.①是藻类,②是族类植物,③是被子植物 B.①是蕨类植物,②是藻类,③是被子植物 C.①是被子植物,②是藻类,③是蕨类植物 D.①是藻类,②是被子植物,③是蕨类植物 29.下列关于生命演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石证据显示,人类起源于类人猿
B.进化树可直观表示生物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
C.人类也是进化的产物
D.自然选择使生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流行性腮腺炎 C简称腮腺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这种病最典型的症状是耳朵 下方腮帮子的位置出现又肿又痛的大包块,但不会化脓溃烂,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 群体中,接种腮腺炎疫苗可以刺激人体免疫细胞产生特殊蛋白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30-33题:
30.注射的胆腺炎疫苗和注射后产生的免疫反应分别属于
A.抗原特异性免疫 B.抗体特异性免疫 C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D.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31.患过腮腺炎的人,体内能产生一种抵抗腮腺炎病毒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和腮腺炎病 毒分别是
A.抗原抗体 B.抗体抗原 C.抗原抗原 D.抗体抗体 32.计划免疫的主要目的是
A.预防疾摘 B.治疗疾病 C.提高生活质独 D.降低医疗费用 33.人体的免疫细胞主要是
A.淋巴细胞 B白细胞 C红细胞D血小板
34.下列各项中,属于抗原的是
①输入 A型加患者体内的B型血红细胞
②接种到人体内的乙肝疫苗
③自身免疫器官产生的免疫细胞
④移植到烧伤患者面部的自身胆部皮肤
A.①② B.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是身体识别和排除抗原异物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根据所 学知识,回答 35-36题:
35.下列现象中,通常与人体免疫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A.螨虫过敏 B.淋巴结肿大 C.胃肠蠕动 D.人体消除水疽病毒的过程
36.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能够识别并消除肿痛细胞。这是由于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
A.发现并杀伤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的功能 B.消除衰老或损伤细胞的功能 C.抵抗病原体的侵害,防止疾病产生的功能 D.以上三项都是
狗受轻伤后,常用粘满唾液的舌舔伤口,伤口一般会较快愈合。据此回答 37-38题: 37.唾液对伤口的愈合有一定作用,原因是唾液中含有
A.唾液淀粉酶,有消化病菌的作用 B.抗原,有杀菌作用 C.溶萌菌,有杀菌作用 D.抗体,有杀菌作用
38.下列各项中的免疫类型与上述免疫不同的是
A.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病毒等异物 B.人体的泪液具有杀毒作用
C血液中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病原体 D.服用舒髓灰质炎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 3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免疫器官的是
A.骨髓 B.胸腺 C.扁挑体 D.肾脏
40.如图1和11分别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侵染人体后,人本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曲线,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 B.人体所产生的抗体只能对该种病毒有免疫作用 C.第一次侵染后所形成的免疫属非特异性免疫
D.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属于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种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0空,每空 1分,共 10分)
41.人的耳朵有的有耳垂,有的无耳垂。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了人群中有耳垂性状和无耳 垂性状的遗传情况,统计情况如下表(控制耳垂的基因用 A、a 表示):
(1)父母都有耳垂,子女中却出现了无耳垂,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
(2)根据表中第 组可以判断 是隐性性状。
(3)第 1组家庭中父亲的基因组成是 ,第 2组家庭中父亲产生的精子是 。
42.下图为长颈鹿的进化过程示意图。请先分析图,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在长颈鹿的进化过程中,颈和前肢长的个体被保留下来,颈和前肢短的个体被淘汰 掉了,原因是颈和前肢长的个体在 中占有有利地位。
(2)食物在决定长颈鹿变异个体的生存和淘汰过程中,起到了 作用。
(3)在进化过程中,颈和前肢长的变异个体能被逐渐保留下来,说明这样的个体是与环 境的变化相 的。
(4)从进化过程来看,脖子长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由此可知,脖子长的变异是由于 的改变引起的。
(5)现在的长颈鹿形态是通过长期的 和有利变异的逐渐积累形成的。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
生物参考答案
日期:2025.3.31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题号
2
3
Y
6
6
7
6
10
答案
C
D
A
A
C
B
A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B
A
D
D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C
B
A
0
夕
D
A
A
A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A
C
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41.(1)变异
(2)1
无耳垂
(3)Aa
A或a(A、a)
42.(1)生存竞争
(2)选择
(3)适应
(4)遗传物质
(5)自然选择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