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第八章人体的能量供应提升训练(答案)

2024-2025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第八章人体的能量供应提升训练(答案)


第四单元第八章人体的能量供应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1.吃饭时大声说笑,可能导致食物误入气管,这是因为当人吞咽食物时,食物和空气共同经过( )
A.食道 B.喉 C.气管 D.咽
2.人体细胞获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必须经过如图中①②③等过程来完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过程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B.②过程中,[a]二氧化碳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液
C.进入人体的气体和食物都需经过的结构是咽和喉
D.完成③过程后,血液中含氧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3.“白肺”是人体的一种肺部炎症反应,患者肺泡会被大量免疫细胞和渗出液填充,肺部影像检查呈白色。表现为胸闷、呼吸急促、血液供氧能力下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肺”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心率偏低
B.“白肺”仅阻碍了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C.“白肺”患者血液中白细胞数量比正常值高
D.“白肺”患者体内的氧气无法从肺泡进入血液
4.图中,①和③表示血管;②表示某结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②为肾小球,则①、③中分别流动脉血、静脉血
B.若②为心脏,则输液时针刺血管的类型与③相同
C.若②为肺部毛细血管,③中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③
D.若②为皮肤,则与①相比,③内血液中的尿素含量可能减少
5.唱歌可以使人心情愉悦、缓解压力,还能够锻炼人的心肺功能。唱歌过程中,当人处于吸气状态时,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肋间肌和膈肌收缩 B.膈顶部上升
C.胸廓容积扩大 D.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6.“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物学观念,下列叙述不符合该观念的是( )
A.鼻腔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
B.肺泡壁薄且数量多,利于物质交换
C.小肠含有多种消化液,有利于物质的吸收
D.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
7.吹泡泡是童年常玩的游戏。关于吹泡泡时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B.肺相应扩张
C.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D.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相对减少
8.下列有关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
②住在新装修的家中,只要保持通风就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③在重污染天气锻炼身体,要以室内运动为主。若需进行户外运动,则需避开车流高峰时段或适当减少运动量等
④大气中的有毒物质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并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引起其他系统疾病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9.胸围差是评估肺呼吸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胸围差是胸廓横向扩张、回缩造成的
②测量胸围差时测量3次,取平均值
③胸围差等于尽力深吸气、呼气时的胸围长度的差
④胸围差能完全反映出胸腔容积的变化
⑤男生的胸围差一定大于女生的胸围差
⑥青少年的胸围差与经常体育锻炼有关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②③⑥
10.下列实验中,实验材料与使用目的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 使用目的
A 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显微镜 识别血细胞
B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湿棉絮 保持小鱼正常呼吸
C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碘液 检测麦芽糖的生成
D 探究人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 澄清的石灰水 检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A.A B.B C.C D.D
11.某小组在进行“测定花生种子的能量”实验时,按要求完成每一步实验,计算所得数值低于资料中查阅到的能量值,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花生种子偏小 B.有热量散失
C.计算出错 D.未重复实验
1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利用氧气,将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以下关于人体组织细胞获得能量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呼吸系统从外界环境获取氧气
B.呼吸作用与呼吸过程完全同步
C.循环系统负责运输氧气和葡萄糖
D.消化系统将淀粉转化为葡萄糖
13.下图①~④表示呼吸全过程的四个环节、a、b代表气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b均为混合气体,与a相比,气体b中氧气含量比较高
B.组织细胞利用b气体分解有机物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C.在b气体进入肺泡的过程中,膈肌收缩
D.图中组织细胞内的二氧化碳含量最低
14.如图是人体呼吸过程的示意图,图中①~④表示相应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外界气体进入肺的路线:房→咽→喉→支气管→气管→肺
B.①过程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完成的
C.经过②④过程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均会增加
D.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③过程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15.绘制流程图是学习生物学的有效方法之一。以下流程图正确的是( )
A.植物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B.肺循环的途径:左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右心房
C.蛋白质的消化过程:蛋白质→氨基酸
D.氧气进入人体的过程: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16.如图表示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呼吸系统由 ①②③④⑤构成
B.⑥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实现
C.①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起到温暖空气的作用
D.②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
17.学校开展体质健康检测,常通过测定肺活量来反映肺功能的强弱。测定肺活量过程中先尽力吸气再用力呼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尽力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缩小
B.尽力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廓扩大
C.尽力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廓缩小
D.尽力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扩大
18.下列关于人体呼吸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
B.呼吸道对吸入的空气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
C.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D.呼吸运动只靠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和舒张完成
19.呼吸的全过程包括下面四个环节,其正确顺序是(  )
①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②组织细胞里的气体交换
③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④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A.③④①② B.③①④②
C.③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人体的呼吸运动可以实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下图中表示膈肌处于舒张状态的是( )

A.甲 B.乙 C.甲、乙 D.甲、乙都不是
二、实验探究题
21.在“双减”课后延时服务活动中,七年级(2)班的生物兴趣小组对食物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他们选取花生仁、核桃仁作为实验材料,探究食物中储存的能量,实验数据如下表:
材料类型 食物量/g 水量/mL 燃烧前水温/℃ 燃烧后水温/℃
花生仁 0.5 40 20 36.5
核桃仁 0.5 ? 20 39.0
(1)表中的“?”应该是 ,目的是 。
(2)为了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以进行 实验,并对实验数据 。
(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等质量花生仁中的含的能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核桃仁。
(4)通过实验分析可知,实验测得食物所含的能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食物实际所含的能量;要使实验数据尽可能接近实际值,该兴趣小组可以采取的改善措施是 (写出一点即可)。
22.空气质量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习主席号召务必打赢“蓝天保卫战”,应对雾霾污染是打赢此战的关键。
(1)雾霾天气直接危害人体的 系统。
(2)某研究小组为探究植物对空气中尘埃粒子有何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a.选取甲、乙两个相同的房间,甲房间内置入绿色植物10株,乙房间不放植物。
b.同时向甲、乙两个房间内释放等量的较大颗粒物,制造有尘埃粒子的空气环境。
c.每隔1小时对甲、乙两房间内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数进行检测。请分析回答:
①本实验的假设是 。
②该实验的变量是 ,设置乙房间的目的是 。
③如图是释放颗粒物1小时后,在甲、乙两房间某一相同位置检测的结果,他采用的取样方法是 。
④只在一个位置进行检测,结果不准确,为防止预算结果出现偶然性因素造成的误差,应设置 。
⑤从治理空气污染或健康生活的角度出发,该实验对你的启示是 。
23.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想探究“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于是设计了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A、B是两个活塞),请分析回答问题。
(1)操作者需要根据实验原理交替打开、关闭两个活塞。吸气时应该关闭 (填“A”或“B”)活塞。
(2)进入肺泡内的氧气至少穿过 层细胞膜才能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内的血液。
(3)该小组观察到实验现象:乙瓶中 ,甲瓶中 ,由此他们得出结论:与吸入的气体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增加。
(4)完成以上实验后,某同学产生疑惑:“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产生的”。于是他们改进实验装置(如图2),进一步进行如下实验:反复吸气和呼气,观察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情况(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①该实验可以作出的假设是: 。
②请你利用呼吸作用的原理分析: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24.如图Ⅰ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示意图,图Ⅱ是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Ⅱ所示实验装置中,结构③(气球)模拟人体的 。
(2)图Ⅰ中曲线ab段的气压变化表示 (填“吸气”或“呼气”)过程,与图Ⅱ中的 (填“左”或“右”)图表示的生理过程相同。
(3)若用图Ⅱ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人体吸气和呼气的原理,则此实验装置还存在不足,因为它无法模拟胸廓 的变化。
(4)图Ⅰ中c点表示的一瞬间,肺内气体压力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气压。
三、资料分析题
25.在学习了血液循环相关内容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人体血液循环模型。某小组利用塑料管、小水泵(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需外接电源)、水、单向阀、4个相同的塑料瓶(两两上下连接)、肺泡模型、组织细胞模型等制作了如下图所示模型,“→”表示血流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模型中水泵模拟的是心脏,演示该血液循环模型时,应该 (填“同时”或“先后”)启动两个水泵。某同学在上下相连的瓶子之间安装“单向阀”的目的是模拟 ,防止血液倒流,提高泵血效率。
(2)模型中4个塑料瓶模拟心脏的四个腔,“血液”从瓶④中泵出后,流经肺泡模型,再流回到瓶①,该过程模拟 循环路线。若在人体内完成该循环,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是 (填“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或“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3)静脉点滴治疗扁桃体炎时,护士将针头刺入患者手背某血管中,通过本模型模拟该过程时,药液首先进入模型中的瓶 (填序号)。图中与瓶③直接相连的塑料管模拟的是人体中与心脏直接相连的 。
(4)根据所学知识,请写出一条该模型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


《第四单元第八章人体的能量供应提升训练》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C D B C C B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D D D A C D B A
21.(1) 40 控制单一变量
(2) 重复/多次 取平均值
(3)小于
(4) 小于 对实验装置进行保温处理
22.(1)呼吸
(2) 植物能够降低空气中尘埃粒子/植物不能够降低空气中尘埃粒子 绿色植物 形成对照 五点取样法 重复组 保护森林,多植树造林(合理即可)
23.(1)B
(2)四/4
(3) 澄清石灰水明显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变化不明显
(4) 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是人体代谢产生的/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原有的 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后再进入肺泡,随呼气过程排出体外
24.(1)肺
(2) 吸气 右
(3)前后径和左右径
(4)等于
25.(1) 同时 房室瓣
(2) 肺 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3) ② 主动脉
(4)在肺泡模型和组织细胞模型处不能看出动、静脉血的转换,应在塑料管加入不同颜色的液体,表示动脉血和静脉血。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