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全国版高考化学一轮基础知识扩展练--第七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含解析)

2026全国版高考化学一轮基础知识扩展练--第七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含解析)


2026全国版高考化学一轮
第七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下列有关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中的能量转化都是热能和化学能间的相互转化
B.H+(aq)+OH-(aq) H2O(l) ΔH=-57.3 kJ·mol-1可以表示所有强酸和强碱的中和反应
C.如果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大于新化学键形成释放的能量,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D.根据CH4(g)+2O2(g) CO2(g)+2H2O(g) ΔH=-802.3 kJ·mol-1,可以得出CH4的燃烧热ΔH=-802.3 kJ·mol-1
2.已知:CH4(g)+O2(g) CO(g)+2H2O(l) ΔH=-607.3 kJ·mol-1,CO的燃烧热为-283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H4(g)+O2(g) CO(g)+2H2O(g) ΔH<-607.3 kJ·mol-1
B.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g)+O2(g) 2CO2(g) ΔH=-283 kJ·mol-1
C.表示CH4(g)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 CO2(g)+2H2O(l) ΔH=-890.3 kJ·mol-1
D.CH4燃烧生成CO的反应中反应物的总键能高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3.已知:1 g C(s)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放出9.2 kJ的热量;氧化亚铜与氧气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碳[C(s)]的摩尔燃烧焓ΔH为-110.4 kJ·mol-1
B.1 mol CuO分解生成Cu2O放出73 kJ的热量
C.反应2Cu2O(s)+O2(g) 4CuO(s)的活化能为292 kJ·mol-1
D.足量C(s)与CuO反应生成Cu2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2CuO(s) Cu2O(s)+CO(g) ΔH=+35.6 kJ·mol-1
4.科学家在水煤气变换反应[CO(g)+H2O(g) CO2(g)+H2(g) ΔH]中突破了低温下高转化率与高反应速率不能兼得的难题,该过程是基于双功能催化剂(能吸附不同粒子)催化实现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图中代表·︰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Ⅰ、过程Ⅱ均为放热过程
B.过程Ⅰ、过程Ⅱ均有氢氧根离子生成,过程Ⅲ有三种分子生成
C.使用催化剂降低了水煤气变换反应的ΔH
D.图示过程中的H2O分子均参与了反应过程
5.已知:1 g C(s)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放出9.2 kJ的热量;氧化亚铜与氧气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碳[C(s)]的摩尔燃烧焓ΔH为-110.4 kJ·mol-1
B.1 mol CuO分解生成Cu2O放出73 kJ的热量
C.反应2Cu2O(s)+O2(g) 4CuO(s)的活化能为292 kJ·mol-1
D.足量C(s)与CuO反应生成Cu2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2CuO(s) Cu2O(s)+CO(g) ΔH=+35.6 kJ·mol-1
6.以NH3、CO2为原料生产重要的高效氮肥——尿素[CO(NH2)2],反应过程中能量(>0)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过程的两步反应均为放热反应
B.第二步反应是合成尿素的决速步骤
C.由图可知CO2和NH3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有效碰撞直接生成了CO(NH2)2和H2O
D.合成尿素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H3(g)+CO2(g) CO(NH2)2(s)+H2O(g) ΔH=
7.反应NO2(g)+CO(g) NO(g)+CO2(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改变反应条件,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不变
C.充分反应后,原料的转化率可达100%
D.该反应中,断裂反应物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生成物化学键放出的能量
8.已知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H2O2分解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2O2的分解速率与I-浓度有关
B.H2O2的分解为放热反应
C.历程2的活化能比历程1的活化能小
D.IO-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9.在一密闭容器中,物质M发生三个脱水的竞争反应:①M(g) N(g)+H2O(g) ΔH1;②M(g) H2O(g) ΔH2;③M(g) F(g)+H2O(g) ΔH3;反应历程如图所示。相同条件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物质M比物质N稳定
B.反应①比反应②和③更快达到化学平衡
C.E(g) 2F(g)+H2O(g)的反应热ΔH=2ΔH3-2ΔH2
D.平衡后压缩容器,物质E的物质的量不变
10.氧元素是地球上存在最广泛的元素,也是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的主要元素,其单质及化合物在多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光催化分解水等方法制取O2。氢氧燃料电池是最早实用化的燃料电池,具有结构简单、能量转化效率高等优点;25 ℃、101 kPa下,H2的燃烧热为ΔH=-285.8 kJ·mol-1。氧能与大部分元素形成氧化物如H2O、CO2、SO2、SiO2、Al2O3、Cu2O、Fe3O4等;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可以作为优良的氧化剂。下列化学反应表示正确的是(  )
A.表示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 2H2O(g) ΔH=-285.8 kJ·mol-1
B.Na2O2吸收SO2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SO2 2Na2SO4+O2
C.Fe和H2O(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Fe+3H2O(g) Fe2O3+3H2
D.碱性氢氧燃料电池正极反应:O2+4e-+2H2O 4OH-
11.反应物X转化为产物Y时的能量变化与反应进程的关系如图曲线①所示,使用催化剂M后能量变化与反应进程的关系如图曲线②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稳定性:X>Y
B.使用催化剂降低了该反应的焓变
C.使用催化剂后,反应进程分3步进行
D.使用催化剂后,反应进程中的决速步为X+M X·M
12.基元反应过渡态理论认为,基元反应在从反应物到产物的变化过程中要经历一个中间状态,这个状态称为过渡态(TS)。某反应在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进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步骤ⅱ→ⅲ为决速步骤
B.使用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焓变
C.基于上述理论,该反应进程中包含4个基元反应
D.升高温度,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不变
13.压强0.7 MPa、温度370 ℃下,化合物WS2催化反应H2S+CH3OH H2O+CH3SH可用于制备甲硫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B.过程Ⅰ存在反应物吸附,S—H键没有断裂
C.图中“”代表S原子
D.若用CH3OD代替CH3OH,则生成CH3SD
14.硼单质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BF3极易水解生成HBF4(HBF4在水中完全电离为H+和B)和硼酸(H3BO3),硼酸是一元弱酸,能溶于水。硼酸和甲醇在浓硫酸催化下生成挥发性的硼酸甲酯[B(OCH3)3],硼酸甲酯主要用作木材防腐剂等。乙硼烷(B2H6,常温下为气态)是一种潜在的高能燃料,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B2O3固体和液态水,燃烧热为2 165 kJ·mol-1;氨硼烷(H3NBH3)是很好的储氢材料,在Ni/P催化剂作用下水解生成NH4[B(OH)4]并释放出氢气。
下列化学反应表示正确的是(  )
A.BF3和水反应:4BF3+3H2O 6H++3B
B.制备B(OCH3)3:H3BO3+3CH3OH B(OCH3)3
C.氨硼烷释氢反应:H3NBH3+4H2O NH4[B(OH)4]+3H2↑
D.表示乙硼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B2H6(g)+3O2(g) B2O3(s)+3H2O(l) ΔH=2 165 kJ·mol-1
15.750 ℃时,NH3和O2发生以下两个反应:
①4NH3(g)+5O2(g) 4NO(g)+6H2O(g) ΔH1
②4NH3(g)+3O2(g) 2N2(g)+6H2O(g) ΔH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1= 
B.反应②的ΔS<0
C.反应①中每生成2 mol NO,转移电子数约为6.02×1024
D.反应②的ΔH2=2E()+12E(H—O)-12E(N—H)-3E()(E表示键能)
16.NaOH活化过的Pt/TiO2催化剂对甲醛氧化为CO2具有较好的催化效果,有学者提出该催化反应的机理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步骤Ⅰ中存在非极性键的断裂
B.步骤Ⅰ可理解为HCHO中带部分负电荷的O与催化剂表面的—OH发生作用
C.步骤Ⅱ中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HCOOH CO+H2O
D.该催化剂对苯的催化氧化效果优于对HCHO的催化氧化效果
17.一种合金M催化BH3NH3水解释氢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总反应ΔS>0
B.加入NaOH可制得更纯的H2
C.若反应中生成2 g H2,转移1 mol电子
D.若将H2O换成D2O,则可释放出HD
18.CO2氧化乙苯脱氢制苯乙烯的反应方程式是+CO2(g) +H2O(g)+CO(g),其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ΔS<0
B.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6H5—表示苯基)
C.催化剂表面酸性越强,苯乙烯的产率越高
D.过程③可能生成副产物
19.某种含二价铜微粒[CuⅡ(OH)(NH3)]+的催化剂可用于汽车尾气脱硝,催化机理如图1,反应过程中不同态物质体系所含的能量如图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脱硝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为4NH3+2NO+2O2 6H2O+3N2
B.该过程总反应的焓变ΔH<0
C.由状态②到状态③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D.状态③到状态④的变化过程中有O—H键的形成
20.某反应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一定条件下该反应经历三个基元反应阶段,反应历程如图所示(TS表示过渡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提高反应温度,反应物转化率增加
B.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C.该化学反应的速率主要由反应③决定
D.N2(g)+2CO2(g) 2CO(g)+2NO(g)ΔH=+620.9 kJ·mol-1
21.一定温度下,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 2SO3(g) ΔH。测得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ΔH>0
B.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成键释放的总能量
C.过程Ⅱ可能使用了催化剂,同时提高了SO2的平衡转化率
D.过程Ⅰ、Ⅱ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相同
22.已知:CH4(g)+O2(g) CO(g)+2H2O(l) ΔH=-607.3 kJ·mol-1,CO的燃烧热为283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H4(g)+O2(g) CO(g)+2H2O(g) ΔH<-607.3 kJ·mol-1
B.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g)+O2(g) 2CO2(g) ΔH=-283 kJ·mol-1
C.表示CH4(g)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 CO2(g)+2H2O(l) ΔH=-890.3 kJ·mol-1
D.CH4燃烧生成CO的反应中反应物的总键能高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23.根据如图所示的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g)转化为氢原子是一个放热过程
B.1 mol H2和1 mol Cl2的总能量比2 mol HCl的总能量低
C.1个HCl(g)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1 kJ能量
D.1 mol H2(g)和1 mol Cl2(g)反应生成2 mol HCl(g)的反应热ΔH=-183 kJ·mol-1
 
24.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工生产,也可以直接用作燃料。已知:
CH3OH(l)+O2(g) CO(g)+2H2O(g) ΔH1=-443.64 kJ·mol-1
2CO(g)+O2(g) 2CO2(g) ΔH2=-566.0 kJ·mol-1
下列说法或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O的燃烧热为-566.0 kJ·mol-1
B.2 mol CO和1 mol O2的总能量比2 mol CO2的总能量低
C.完全燃烧20 g甲醇,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时放出的热量为908.3 kJ
D.2CH3OH(l)+3O2(g) 2CO2(g)+4H2O(g) ΔH=-1 453.28 kJ·mol-1
第七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下列有关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中的能量转化都是热能和化学能间的相互转化
B.H+(aq)+OH-(aq) H2O(l) ΔH=-57.3 kJ·mol-1可以表示所有强酸和强碱的中和反应
C.如果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大于新化学键形成释放的能量,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D.根据CH4(g)+2O2(g) CO2(g)+2H2O(g) ΔH=-802.3 kJ·mol-1,可以得出CH4的燃烧热ΔH=-802.3 kJ·mol-1
答案 C 
2.已知:CH4(g)+O2(g) CO(g)+2H2O(l) ΔH=-607.3 kJ·mol-1,CO的燃烧热为-283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H4(g)+O2(g) CO(g)+2H2O(g) ΔH<-607.3 kJ·mol-1
B.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g)+O2(g) 2CO2(g) ΔH=-283 kJ·mol-1
C.表示CH4(g)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 CO2(g)+2H2O(l) ΔH=-890.3 kJ·mol-1
D.CH4燃烧生成CO的反应中反应物的总键能高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答案 C 
3.已知:1 g C(s)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放出9.2 kJ的热量;氧化亚铜与氧气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碳[C(s)]的摩尔燃烧焓ΔH为-110.4 kJ·mol-1
B.1 mol CuO分解生成Cu2O放出73 kJ的热量
C.反应2Cu2O(s)+O2(g) 4CuO(s)的活化能为292 kJ·mol-1
D.足量C(s)与CuO反应生成Cu2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2CuO(s) Cu2O(s)+CO(g) ΔH=+35.6 kJ·mol-1
答案 D 
4.科学家在水煤气变换反应[CO(g)+H2O(g) CO2(g)+H2(g) ΔH]中突破了低温下高转化率与高反应速率不能兼得的难题,该过程是基于双功能催化剂(能吸附不同粒子)催化实现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图中代表·︰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Ⅰ、过程Ⅱ均为放热过程
B.过程Ⅰ、过程Ⅱ均有氢氧根离子生成,过程Ⅲ有三种分子生成
C.使用催化剂降低了水煤气变换反应的ΔH
D.图示过程中的H2O分子均参与了反应过程
答案 D 
5.已知:1 g C(s)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放出9.2 kJ的热量;氧化亚铜与氧气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碳[C(s)]的摩尔燃烧焓ΔH为-110.4 kJ·mol-1
B.1 mol CuO分解生成Cu2O放出73 kJ的热量
C.反应2Cu2O(s)+O2(g) 4CuO(s)的活化能为292 kJ·mol-1
D.足量C(s)与CuO反应生成Cu2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2CuO(s) Cu2O(s)+CO(g) ΔH=+35.6 kJ·mol-1
答案 D 
6.以NH3、CO2为原料生产重要的高效氮肥——尿素[CO(NH2)2],反应过程中能量(>0)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过程的两步反应均为放热反应
B.第二步反应是合成尿素的决速步骤
C.由图可知CO2和NH3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有效碰撞直接生成了CO(NH2)2和H2O
D.合成尿素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H3(g)+CO2(g) CO(NH2)2(s)+H2O(g) ΔH=
答案 B 
7.反应NO2(g)+CO(g) NO(g)+CO2(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改变反应条件,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不变
C.充分反应后,原料的转化率可达100%
D.该反应中,断裂反应物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生成物化学键放出的能量
答案 A
8.已知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H2O2分解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2O2的分解速率与I-浓度有关
B.H2O2的分解为放热反应
C.历程2的活化能比历程1的活化能小
D.IO-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 D 
9.在一密闭容器中,物质M发生三个脱水的竞争反应:①M(g) N(g)+H2O(g) ΔH1;②M(g) H2O(g) ΔH2;③M(g) F(g)+H2O(g) ΔH3;反应历程如图所示。相同条件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物质M比物质N稳定
B.反应①比反应②和③更快达到化学平衡
C.E(g) 2F(g)+H2O(g)的反应热ΔH=2ΔH3-2ΔH2
D.平衡后压缩容器,物质E的物质的量不变
答案 C
10.氧元素是地球上存在最广泛的元素,也是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的主要元素,其单质及化合物在多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光催化分解水等方法制取O2。氢氧燃料电池是最早实用化的燃料电池,具有结构简单、能量转化效率高等优点;25 ℃、101 kPa下,H2的燃烧热为ΔH=-285.8 kJ·mol-1。氧能与大部分元素形成氧化物如H2O、CO2、SO2、SiO2、Al2O3、Cu2O、Fe3O4等;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可以作为优良的氧化剂。下列化学反应表示正确的是(  )
A.表示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 2H2O(g) ΔH=-285.8 kJ·mol-1
B.Na2O2吸收SO2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SO2 2Na2SO4+O2
C.Fe和H2O(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Fe+3H2O(g) Fe2O3+3H2
D.碱性氢氧燃料电池正极反应:O2+4e-+2H2O 4OH-
答案 D 
11.反应物X转化为产物Y时的能量变化与反应进程的关系如图曲线①所示,使用催化剂M后能量变化与反应进程的关系如图曲线②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稳定性:X>Y
B.使用催化剂降低了该反应的焓变
C.使用催化剂后,反应进程分3步进行
D.使用催化剂后,反应进程中的决速步为X+M X·M
答案 C 
12.基元反应过渡态理论认为,基元反应在从反应物到产物的变化过程中要经历一个中间状态,这个状态称为过渡态(TS)。某反应在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进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步骤ⅱ→ⅲ为决速步骤
B.使用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焓变
C.基于上述理论,该反应进程中包含4个基元反应
D.升高温度,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不变
答案 A 
13.压强0.7 MPa、温度370 ℃下,化合物WS2催化反应H2S+CH3OH H2O+CH3SH可用于制备甲硫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B.过程Ⅰ存在反应物吸附,S—H键没有断裂
C.图中“”代表S原子
D.若用CH3OD代替CH3OH,则生成CH3SD
答案 B 
14.硼单质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BF3极易水解生成HBF4(HBF4在水中完全电离为H+和B)和硼酸(H3BO3),硼酸是一元弱酸,能溶于水。硼酸和甲醇在浓硫酸催化下生成挥发性的硼酸甲酯[B(OCH3)3],硼酸甲酯主要用作木材防腐剂等。乙硼烷(B2H6,常温下为气态)是一种潜在的高能燃料,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B2O3固体和液态水,燃烧热为2 165 kJ·mol-1;氨硼烷(H3NBH3)是很好的储氢材料,在Ni/P催化剂作用下水解生成NH4[B(OH)4]并释放出氢气。
下列化学反应表示正确的是(  )
A.BF3和水反应:4BF3+3H2O 6H++3B
B.制备B(OCH3)3:H3BO3+3CH3OH B(OCH3)3
C.氨硼烷释氢反应:H3NBH3+4H2O NH4[B(OH)4]+3H2↑
D.表示乙硼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B2H6(g)+3O2(g) B2O3(s)+3H2O(l) ΔH=2 165 kJ·mol-1
答案 C 
15.750 ℃时,NH3和O2发生以下两个反应:
①4NH3(g)+5O2(g) 4NO(g)+6H2O(g) ΔH1
②4NH3(g)+3O2(g) 2N2(g)+6H2O(g) ΔH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1= 
B.反应②的ΔS<0
C.反应①中每生成2 mol NO,转移电子数约为6.02×1024
D.反应②的ΔH2=2E()+12E(H—O)-12E(N—H)-3E()(E表示键能)
答案 C 
16.NaOH活化过的Pt/TiO2催化剂对甲醛氧化为CO2具有较好的催化效果,有学者提出该催化反应的机理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步骤Ⅰ中存在非极性键的断裂
B.步骤Ⅰ可理解为HCHO中带部分负电荷的O与催化剂表面的—OH发生作用
C.步骤Ⅱ中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HCOOH CO+H2O
D.该催化剂对苯的催化氧化效果优于对HCHO的催化氧化效果
答案 D 
17.一种合金M催化BH3NH3水解释氢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总反应ΔS>0
B.加入NaOH可制得更纯的H2
C.若反应中生成2 g H2,转移1 mol电子
D.若将H2O换成D2O,则可释放出HD
答案 B 
18.CO2氧化乙苯脱氢制苯乙烯的反应方程式是+CO2(g) +H2O(g)+CO(g),其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ΔS<0
B.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6H5—表示苯基)
C.催化剂表面酸性越强,苯乙烯的产率越高
D.过程③可能生成副产物
答案 D 
19.某种含二价铜微粒[CuⅡ(OH)(NH3)]+的催化剂可用于汽车尾气脱硝,催化机理如图1,反应过程中不同态物质体系所含的能量如图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脱硝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为4NH3+2NO+2O2 6H2O+3N2
B.该过程总反应的焓变ΔH<0
C.由状态②到状态③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D.状态③到状态④的变化过程中有O—H键的形成
答案 A 
20.某反应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一定条件下该反应经历三个基元反应阶段,反应历程如图所示(TS表示过渡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提高反应温度,反应物转化率增加
B.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C.该化学反应的速率主要由反应③决定
D.N2(g)+2CO2(g) 2CO(g)+2NO(g)ΔH=+620.9 kJ·mol-1
答案 D 
21.一定温度下,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 2SO3(g) ΔH。测得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ΔH>0
B.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成键释放的总能量
C.过程Ⅱ可能使用了催化剂,同时提高了SO2的平衡转化率
D.过程Ⅰ、Ⅱ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相同
答案 B 
22.已知:CH4(g)+O2(g) CO(g)+2H2O(l) ΔH=-607.3 kJ·mol-1,CO的燃烧热为283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H4(g)+O2(g) CO(g)+2H2O(g) ΔH<-607.3 kJ·mol-1
B.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g)+O2(g) 2CO2(g) ΔH=-283 kJ·mol-1
C.表示CH4(g)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 CO2(g)+2H2O(l) ΔH=-890.3 kJ·mol-1
D.CH4燃烧生成CO的反应中反应物的总键能高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答案 C 
23.根据如图所示的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g)转化为氢原子是一个放热过程
B.1 mol H2和1 mol Cl2的总能量比2 mol HCl的总能量低
C.1个HCl(g)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1 kJ能量
D.1 mol H2(g)和1 mol Cl2(g)反应生成2 mol HCl(g)的反应热ΔH=-183 kJ·mol-1
答案 D 
 
24.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工生产,也可以直接用作燃料。已知:
CH3OH(l)+O2(g) CO(g)+2H2O(g) ΔH1=-443.64 kJ·mol-1
2CO(g)+O2(g) 2CO2(g) ΔH2=-566.0 kJ·mol-1
下列说法或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O的燃烧热为-566.0 kJ·mol-1
B.2 mol CO和1 mol O2的总能量比2 mol CO2的总能量低
C.完全燃烧20 g甲醇,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时放出的热量为908.3 kJ
D.2CH3OH(l)+3O2(g) 2CO2(g)+4H2O(g) ΔH=-1 453.28 kJ·mol-1
答案 D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