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中区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4-2025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含解析)
重庆市巴蜀中学教育集团高2026届高二(上)月考考试
生物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班级、学校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策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策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策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1.冬去春来,阳光照射在草原上,植物种子萌发百花争艳,浓郁的芳香吸引蜜蜂为其传粉,
蜜蜂通过圆圈舞或摇摆舞向同伴传递蜜源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草原返青,为野兔提供了采食的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的作用
B.“浓郁的芳香吸引蜜蜂为其传粉”的过程中,空气是“信道”
C.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都是沿食物链、食物网进行的
D蜜蜂跳圆圈舞或摇摆舞传递蜜源信息是典型的行为信息
2.江津四面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95.4%,有动植物约1700多种,是地球同纬度仅存
的亚热带原始常绿阔叶林,被联合国生态保护专家称为地球上难得的“天然物种基因库”,
对保护区内部分生物开展种群密度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保护区内珍稀濒危植物红豆杉的种群密度时,采用逐个计数法
B.标记重捕法调查白鹇的种群密度时,由于标记脱落使估算值比实际值大
C红外相机调查藏酋猴的种群密度时,应将相机布设在其活动痕迹较多的地点
D.润楠的种群密度可一定程度反映其在群落中的生态位
3群落的PR值是表示群落演替方向的一种指标,P代表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R代表
群落的总呼吸量。草场甲的PR值为2.52,而同纬度草场乙的P/R值为1.18,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与甲相比,草场乙演替到相对隐定的阶段
B.两个草场最终都会演替为与环境相适应的森林阶段
C.若草场演替为灌丛,原草场中的优势种也会随之消失
D若该草场演替为荒漠,则影响演替的关键环境因素是光照
4.重庆汉丰湖湿地公园是三峡蓄水后形成的新生湿地,成为几十种候鸟越冬迁徙路上的新
驿站。下图是该湿地都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二生物试卷第1页(共10页)
扫描全能王创建
鹭、鸭等水鸟
鸻鹬类候鸟
肉食性鱼类子
毓鱼、鲢鱼
草鱼
滤食性生物
碎屑、杂食性生物
「植食性生物
浮游动物
浮游藻类
有机碎屑
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
A.肉食性鱼类在食物网中属于三级消费者和四级消费者
B.“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植食性生物→鸻鹬类”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C.在候鸟的迁徙季节汉丰湖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强于非迁徙季节
D.汉丰湖的动植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称为汉丰湖生态系统
5氮和碳都是组成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成分,是构成生物有机体的重要元素。两
者都主要储存在大气库中,但氮循环和碳循环存在不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大气中的氮令
大气固氨
火山喷火
工业固氮
蛋白质
电线涂资花
生物固氨
硝酸盐还原
火成岩
动植物废物
死的有机物
氧化亚氮
硝盐酸
人地下水
A.碳循环和氮循环一样都具有全球性的特点
B.氮循环与碳循环不是彼此独立,而是密切关联相互作用的
C.土壤中的微生物通过反硝化作用向非生物的环境中输出氮
D.氮循环指的是氮气和含氮化合物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
6种群的聚居有利于物种繁衍,若种群密度过于稀少,那么该物种很可能会灭绝,这个规
律被称为阿利效应。如图表示自然环境中,·个动物种群拥有不同初始数量时(假设雌雄
比例为1:),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高二生物试卷第2页(共10页)
扫描全能王创建高2026届高二(上)月考考试
生物参考答案
1.C【解析】草原返青,为野兔提供了采食的信总,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的作用,
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A正确;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过程中需要信息源、信
道和信息受体,空气、水以及其它介质均可以作为信道传播信息,B正确:生态系统中的
信息传递不仅可以沿食物链、食物网进行,还存在于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C错误;蜜蜂
跳圆圈舞或摇摆舞传递蜜源信息是典型的行为信息,D正确。
2.C【解析】红豆杉数量稀少,调查时采用逐个计数法,A正确:调查中被标记的个体标志
物脱落,会使第二次捕获的有标记的个体数量偏小,则计算值比实际值偏大,B正确;采
用估算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取样关键是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C错误;群落
中植物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可反应该生物在群落中
的生态位,D正确。
3.A【解析】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状态,此时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基本等于能量的输
出,草场乙的PR接近1,说明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A正确;群落演替最终会到达一
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状态,不一定都是森林阶段,B错误:群落演替的
过程是优势种改变的过程,不是消失的过程,C错误;若该草场演替为荒漠,则影响演替
的关键环境因素是水分,D错误
4.C【解析】肉食性鱼类在食物网中属于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A错误;“挺水植物一
植食性生物→鸻鹬鸟类”、“沉水植物→植食性生物→鸻鹬鸟类”为两条食物链,B错误:
候鸟迁徙季较非迁徙季节相比,生物数量数量更多,食物网复杂程度更高,生态系统低于
外界干扰的能力更强,C正确:汉丰湖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称为汉丰湖生态系统,D错误。
5.D【解析】碳循环和氮循环都具有全球性,A正确:生物圈中各种元素的循环都不是彼此
独立的,是密切关联相互作用的,B正确:由图可知,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通过反硝化作
用向非生物的环境中输出氮,C正确:氮循环指的是氮元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
的循环,D错误。
6.A【解析】E点代表环境能维持的最大值,并非种群数量能够达到的最大值,A错误:在
阿利效应的作用下,栖息地碎片化种群数量可能低于延续所需最小值,进而导致种群灭亡,
B正确:自然状态下雌雄数量相等,从性别比例上看最有利于种群繁殖,C正确:在T4时
前,种群数量起始值为C的曲线保持增长,入-1>0,入>1,D正确。
7B【解析】森林-庄稼属于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交界,往往分布着比其中一个生态系统内
部生物组成更复杂,A错误;道路引发的群落边缘效应会使生态交错区地上部分生物量增
加以及物种组成差异增大,可能会影响群落的垂直结构,B正确:调查小动物丰富度时,
应去除表层土后利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和调查,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是统计方法,
C错误:狗牙根因土壤湿度和酸碱度差异沿地表随机分布,未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因
为该现象只描述了一种植物的分布,不同地段分布不同种群或同一地段种群密度不同,D
错误。
8B【解析】牡蛎是滤食性贝类,能分解有机碎屑,也能进食浮游植物,在生态系统成分中
属于消费者以及分解者,A正确:能量传递效率在各营养级之间约为10%-20%,但在个体
或种群之间的传递效率可能大于或小于该值,B错误:其虽可滤食水体中的小型浮游动植
物,但牡蛎不断从该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元素不能回归该生态系统,因此大规模养殖仍
需定期投喂饵料,C正确: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出发,“多营养层次模式可以帮助人们将生
高二生物参考答案第1页共5页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