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中学联考2024-2025八年级9月月考生物学试题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中学联考2024-2025八年级9月月考生物学试题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中学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9月月考生物学试题
1.(2024八上·汇川月考)动物有奔跑、跳跃、飞行、爬行等多种运动方式。下列与 100 米运动员比赛时的运动方式相同的是(  )
A.小狗跳火圈 B.蜗牛爬行 C.蚊子嗡嗡叫 D.鸵鸟逃跑
【答案】D
【知识点】动物的运动方式
【解析】【解答】解:A.100米运动员比赛的运动方式是奔跑,小狗跳火圈的运动方式是跳跃,A不符合题意;
B.蜗牛的运动方式是爬行,B不符合题意;
C.蚊的运动方式是飞行,C不符合题意;
D.鸵鸟的运动方式是奔跑,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的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飞行、游泳、爬行、行走等。
1、陆生动物适应陆地生活,运动方式主要是行走、奔跑、跳跃和爬行。如蜗牛、蜥蜴的爬行、熊的行走、兔的跳跃、猎豹、鸵鸟的奔跑等。
2、水生动物适应水生环境,运动方式主要是游泳,如鱼靠鳍的摆动、海龟靠四肢的划动。
3、空中飞行的动物适应空中生活,如鸟类和昆虫能够在空中振翅飞行或滑翔。
2.(2024八上·汇川月考)关于动物的运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土壤中没有动物运动
B.爬行动物的运动不需要能量
C.动物的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D.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动物器官无关
【答案】C
【知识点】动物的运动方式;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解析】【解答】A.土壤中存在许多动物,如蚯蚓、蚂蚁等,它们可以在土壤中移动。A错误。
B.所有的动物运动都需要消耗能量,包括爬行动物。B错误。
C.动物的运动方式是根据它们的生活环境而进化的,例如,鸟类在空中飞行,鱼类在水中游泳,陆地动物行走、跳跃等。C正确。
D.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动物器官密切相关。不同的运动方式需要不同的运动器官来实现,如鸟类的飞行需要翼等器官,D错误。
故选C。
【分析】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大相径庭,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奔跑、跳跃、行走、爬行、蠕动、游泳等方式。
3.(2024八上·汇川月考)全身各处骨的形态、大小不同,但基本结构大致相同。骨的组成部分不包括(  )
A.骨质 B.骨膜 C.骨髓 D.骨骼肌
【答案】D
【知识点】骨的结构、成分和功能
【解析】【解答】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其中骨膜是紧密贴附在骨表面的一层致密结缔组织膜,骨膜内含有神经和血管分布,起营养骨质的作用,神经还有感觉的作用;骨膜内还有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可以产生新的骨质,与骨的长粗和骨的愈合有关。骨质包括骨松质和骨密质,骨松质呈海绵状,由许多片状的骨小梁交织而成,分布于骨的内部和长骨的两端;骨密质质地坚硬致密,主要分布于骨干部分。骨髓位于骨干的骨髓腔中和骨松质的空隙里。骨髓腔中的骨髓在幼年时呈红色,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中的骨髓变为黄色,失去造血功能,但在一定条件下,如大量失血时,黄骨髓又可以转化为红骨髓而恢复造血功能。骨松质的空隙里的骨髓始终是红骨髓。因此,骨的组成部分不包括骨骼肌,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骨膜内有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骨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骨髓分为红骨髓与黄骨髓。
4.(2024八上·汇川月考)按照骨的形态分类,肩胛骨属于(  )
A.长骨 B.短骨 C.扁骨 D.不规则骨
【答案】C
【知识点】骨的结构、成分和功能
【解析】【解答】长骨呈长管状,骨干内有空腔,容纳骨髓,幼年时骨髓腔内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内的红骨髓变为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是人体一旦失血过多,黄骨髓会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如肱骨、股骨;短骨呈立方体形,多成群分布于连接牢固且稍灵活的部位,如腕骨和跗骨;扁骨呈板状,如颅顶骨、肩胛骨;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脊椎骨、髋骨,C正确。
故选C。
【分析】由于骨在人体各部位的位置不同,功能各异,所以它们的形状也多种多样,分别被称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5.(2024八上·汇川月考)取一根猪的长骨,敲下一小片骨,称其质量为6克,烧后剩余3.5克,可断定(  )
A.骨髓腔内为黄骨髓 B.骨松质内为黄骨髓
C.骨髓腔内为红骨髓 D.骨内全部为黄骨髓
【答案】C
【知识点】骨的结构、成分和功能
【解析】【解答】幼年时的骨髓腔里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故取一根猪的长骨,敲下一小片骨,称其质量为6克,烧后剩余3.5克,可断定骨髓腔里是红骨髓,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长骨的结构与功能:
6.(2024八上·汇川月考)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扭伤脚踝。医生对其伤情进行诊断时一般不需要检查的是(  )
A.骨 B.关节 C.肌肉 D.血型
【答案】D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 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关节(骨连结)和肌肉(骨骼肌)组成。所以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扭伤脚踝时,医生对其伤情进行诊断时,要检查与脚踝有关的骨、关节和肌肉, 一般不需要检查的是血型。
故答案为:D。
【分析】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7.(2024八上·汇川月考)运动护膝可依靠紧实的包裹增加膝关节的牢固性,避免膝关节受伤。护膝的作用类似关节结构中的(  )
A.关节腔 B.关节囊 C.关节软骨 D.关节面
【答案】B
【知识点】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运动护膝的设计目的是通过提供额外的支撑和保护,防止膝关节在运动过程中因过度弯曲或扭转而受伤。这种保护作用与关节结构中的关节囊功能相似。关节囊是包裹在关节周围的坚韧结缔组织,其主要作用是提供关节的稳定性,防止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出。因此,运动护膝通过紧实的包裹,模拟了关节囊的保护作用,增加了膝关节的牢固性,避免了膝关节受伤。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关节囊是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在关节囊里面和外面还有韧带,使两块骨的连接更加牢固。因此关节既灵活又牢固。
8.(2024八上·汇川月考)关于人体的骨和骨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有206块骨
B.人体有206块骨骼
C.人体骨骼可分成中轴骨和附肢骨两大部分
D.锁骨、髋骨都属于附肢骨
【答案】B
【知识点】人体骨骼和骨骼肌组成;人体的骨骼
【解析】【解答】A.人体的骨主要由骨质、骨髓和骨膜三部分构成,不同部位的骨有着不同的形态和功能,经过科学统计得出的结论,人体骨的总数是206块,A正确。
B.人体的骨骼是由多块骨通过不同的方式连接而成,数量远少于206块。骨骼是人体的支架,起着支撑、保护和运动等重要作用,B错误。
C.人体骨骼可分成中轴骨和附肢骨两大部分。中轴骨位于人体的中央部位,包括颅骨、椎骨、肋骨和胸骨等,主要起着保护内脏器官和支撑身体的作用。附肢骨则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与四肢的运动功能密切相关,C正确。
D.锁骨位于人体的肩部,连接胸骨和肩胛骨,属于附肢骨。髋骨位于人体的骨盆部位,连接脊柱和下肢骨,也属于附肢骨,D正确。
故选B。
【分析】人体的骨有很多块,按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3个大部分。它们分布在全身各部位,支撑着身体,保护内部器官,同时与肌肉配合,进行各种活动。其中每一部分又可分为许多小部分。
9.(2024八上·汇川月考)如图所示,在吉林松原查干湖机场,一名飞机维修师在指挥飞机进入指定位置。她进行指挥时右臂与左臂的肱二头肌状态分别为 (  )
A.收缩,收缩 B.收缩,舒张 C.舒张,舒张 D.舒张,收缩
【答案】B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在人体运动中,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是上肢的主要肌肉,它们在不同的动作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当手臂进行屈肘动作时,肱二头肌会收缩,而肱三头肌则会舒张;反之,当手臂进行伸肘动作时,肱三头肌会收缩,而肱二头肌则会舒张。她进行指挥时右臂是屈肘,左臂是伸肘,肱二头肌状态分别为收缩和舒张。
故选B。
【分析】运动的形成: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的。
①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②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③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或体操中“十字支撑”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10.(2024八上·汇川月考)如图分别是肘关节和机械杠杆示意图,两者有相似之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肘关节相当于支点
B.肱二头肌相当于负荷
C.桡骨相当于杠杆
D.一块骨的运动需要多块骨骼肌相互配合
【答案】B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其它模型的制作
【解析】【解答】A.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因此,肘关节相当于支点,A正确。B.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因此,肱二头肌相当于动力,B错误。
C.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因此,桡骨相当于杠杆,C正确。
D.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D正确。
故选B。
【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11.(2024八上·汇川月考)某同学读初一时脊背挺直,读初三时却驼背了。经检查,该同学其他方面发育均正常。由此可推断他驼背的主要原因是(  )
A.经常做弯腰下俯动作 B.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C.营养不良 D.经常不注意坐姿
【答案】D
【知识点】骨的结构、成分和功能
【解析】【解答】青少年若长期不注意坐姿,脊柱就会变形,从而造成驼背。因此,某同学读初一时脊背挺直,读初三时却驼背了,经检查,该同学其他方面发育均正常,由此可推断他驼背的主要原因是经常不注意坐姿。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长骨在不同时期骨成分的含量:
时期 有机物 无机物 骨的特性
儿童少年期 多于1/3 少于2/3 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易变形
成年期 约占1/3 约占2/3 既坚硬又有弹性
老年期 少于1/3 多于2/3 弹性小,易骨折
12.(2024八上·汇川月考)试着区分一下下列哪项不属于你的行为?(  )
A.吃饭 B.举手发言 C.呼吸和心跳 D.学习
【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定义与意义
【解析】【解答】A.吃饭,这是一个明显的外部行为,涉及到手部动作、咀嚼、吞咽等,属于行为,A正确。
B.举手发言,这是在课堂或会议中常见的行为,涉及到手部动作和言语表达,属于行为,B正确。
C.呼吸和心跳主要由自主神经系统控制,不完全受意识支配,不属于行为,C错误。
D.学习是在意识支配下进行的主动行为,D正确。
故选C。
【分析】行为通常指的是个体在环境刺激下做出的可观察到的反应或活动,包括身体动作、言语表达、情绪反应等。而生理现象则是指个体内部发生的、通常不可直接观察到的生理过程,如消化、呼吸、心跳等。
13.(2024八上·汇川月考)如图是科学家对涡虫行为的探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中涡虫在光照下伸长是先天性行为
B.②中涡虫被电击后收缩是先天性行为
C.③中涡虫伸长紧接收缩是学习行为
D.④中涡虫将表现为光照收缩的学习行为
【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实验
【解析】【解答】A.①中涡虫在光照下伸长是先天性行为,这是涡虫生来就有的行为,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A正确。
B.②中涡虫被电击后收缩是先天性行为,这是涡虫对电击刺激的本能反应,也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B正确。
C.③中涡虫伸长紧接收缩是先天性行为,是光照、电击下导致的非条件反射,C错误。
D.④多次训练后,涡虫对光的反应变成条件反射,即表现为光照收缩的学习行为,D正确。
故选C。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14.(2024八上·汇川月考)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A.惊弓之鸟 大雁南飞 B.孔雀开屏 公鸡报晓
C.望梅止渴 老马识途 D.黄牛耕地 蜻蜓点水
【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
【解析】【解答】A:惊弓之鸟属于学习行为,大雁南飞属于先天性行为,A错误;B:孔雀开屏、公鸡报晓都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B正确;
C:望梅止渴、老马识途都属于学习行为,C错误;
D:黄牛耕地属于学习行为,蜻蜓点水属于先天性行为,D错误。
故选B。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15.(2024八上·汇川月考)小鸟刚刚见到稻草人时十分害怕,但久而久之就对稻草人没有任何反应了,这是因为
A.这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B.这是一种后天习惯化学习行为
C.这种行为通过遗传获得 D.小鸟学会了坚强
【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小鸟刚刚见到稻草人时十分害怕,但久而久之就对稻草人没有任何反应了,这是因为这种行为通过后天习惯化学习获得,属于学习行为。B正确。
故选B。
【分析】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捕食行为。而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动物的绕道取食。
16.(2024八上·汇川月考)诗句“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描绘的是母燕的(  )
A.社会行为 B.繁殖行为 C.领域行为 D.防御行为
【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繁殖行为是指动物与繁殖有关的一切行为,包括占领繁殖的区域、雌雄两性的识别、求偶、交配、繁殖后代或产卵、对后代的哺育、以及鸟类的孵卵、筑巢等一系列行为。诗句“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描绘的是母燕的育雏行为,属于繁殖行为。B正确。
故选B。
【分析】动物行为按表现不同可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以及社会行为等。
防御行为: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壁虎断尾属于防御行为。
节律行为:是指生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就是节律行为,大雁南飞属于节律行为。
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有等级制度的猴群属于社群行为。
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蜜蜂采蜜属于取食行为。
攻击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抢占巢区、领域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一山不容二虎属于斗争行为。
领域行为是动物为了自己的生活环境等而占领地域的行为。
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春燕衔泥筑巢属于繁殖行为。
17.(2024八上·汇川月考)黏虫的幼虫危害小麦。黏虫爆发时农民用木棍、簸箕等工具,顺麦垄敲打麦株,害虫受震就装死跌落到簸箕中,可以采集消灭。农民利用的动物行为是(  )
A.攻击行为 B.学习行为 C.防御行为 D.取食行为
【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根据题目描述,黏虫受震就会装死跌落,这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剧烈运动的防御行为。因此,农民利用的是动物的防御行为,C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防御行为: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壁虎断尾属于防御行为。
18.(2024八上·汇川月考)下列选项中,所列行为分别属于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是(  )
①两只狗为争一块骨头而相互龇牙;②一只狗和一只猫为争夺一块骨头而相互追赶;③壁虎断尾迅速逃跑;④狗撒尿做标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A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①两只狗为争一块骨头而相互龇牙,是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属于攻击行为;②一只狗和一只猫为争夺一块骨头而相互追赶,是不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不属于攻击行为;
③壁虎断尾迅速逃跑,是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属于防御行为;
④狗撒尿做标记,是通过气味告诉其它狗这是我的地盘,不要靠近,属于领域行为。
因此,所列行为分别属于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是①③,
故选A。
【分析】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主要有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等。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防御行为是指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
19.(2024八上·汇川月考)“生物钟”是指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它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的。下列属于节律行为的是(  )
A.螳螂捕蝉 B.蜻蜓点水 C.鱼类洄游 D.蜘蛛结网
【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A.螳螂捕蝉属于取食行为,取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A不符合题意。B.蜻蜓点水属于繁殖行为,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B不符合题意。
C.鱼类洄游属于节律行为,生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就是节律行为,C符合题意。
D.蜘蛛结网属于取食行为,取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动物所进行的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从行为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
20.(2024八上·汇川月考)当洪水来临时,火蚁分工合作,在水面形成一个漂动的“蚁团”,齐心协力到达陆地。下列所述动物行为的类型,与其相同的是(  )
A.蝗虫集群啃食农作物
B.五只小鸡在大雨中躲在被淋得浑身湿透的母鸡的羽翼下取暖
C.狒狒群体中,作为“首领”的雄狒狒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
D.草履虫受到食盐刺激时,会聚集到清水滴中
【答案】C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社群行为是群体内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火蚁分工合作,在水面形成一个漂动的“蚁团”,齐心协力到达陆地,是社群行为的表现。A.蝗虫集群啃食农作物属于取食行为,蝗虫之间没有明确分工合作,A错误。
B.母鸡保护小鸡是一种基于亲子关系的本能行为,是为了保护后代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如大雨、寒冷和天敌等)的伤害。它不属于社群行为,因为没有体现出小鸡之间以及小鸡和母鸡之间的分工合作等社群行为的典型特征,B错误。
C.狒狒首领优先享有食物体现了社群行为,有的形成等级的特征,C正确。
D.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聚集到清水滴中是应激性,不是社群行为,D错误。
故选C。
【分析】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如:蜜蜂的蜂群中,有蜂王、雄峰和工蜂之分,但它们既分工又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猩猩和狒狒等群体中都有一只“首领”等。个体之间的关系是:“个体作用不同,地位也不平等”.营社群生活的动物还有蚂蚁、白蚁、大雁、狮子等。
21.(2024八上·汇川月考)猴、蜜蜂、象、蚂蚁等动物具有一系列的社群行为,社群行为有很多典型的特征。不属于动物社群行为特征的是(  )
A.成员之间有不同的分工 B.成员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C.群体内个体数量很多 D.有的群体的成员还有等级
【答案】C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成员之间有不同的分工,属于动物社群行为特征,A不符合题意。B.成员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属于动物社群行为特征,B不符合题意。
C.群体内个体数量很多,不属于动物社群行为特征,C符合题意。
D.有的群体的成员还有等级,属于动物社群行为特征,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22.(2024八上·汇川月考)在研究动物行为的以下案例中,哪一个案例中的科学家被誉为“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 (  )
A.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
B.弗里斯对蜜蜂色觉的研究
C.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
D.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
【答案】D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实验
【解析】【解答】奥地利学者康勒德 劳伦斯是动物行为学界的怪杰。他从来不用人类的眼光去看动物。他深信动物的行为正如动物身体构造的适应作用一样,乃是它求取生存的凭借,同样正是适应环境的进化之果。根据这一信念,他开创了一个崭新的调查研究学派。他经常和蛙、鸭、鹅、猴、狗等动物为伍,甚至还学会了几种动物的“语言”,使自己能以同等的身份去接近它们,被称为“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 利于他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 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
23.(2024八上·汇川月考)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是(  )
A.用望远镜来观察鸟类的繁殖活动
B.用卫星追踪野生大熊猫的活动区域
C.用摄影机拍摄并研究狮子追击猎物的方法
D.用强光照射和电击结合的方式研究涡虫的行为
【答案】D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实验
【解析】【解答】ABC、用望远镜来观察鸟类的繁殖活动,用卫星追踪野生大熊猫的活动区域,用摄影机拍摄并研究狮子追击猎物的方法,都是用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属于观察法,不符合题意。
D、充分地控制实验的环境,创设一定的实验条件,科学地选择研究对象,用强光照射和电击结合的方式研究涡虫的行为属于实验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科学探究常用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分类法等。
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最重要的方法。哈维用结扎和剖切血管放血的方法,研究血液的流动方向,这种研究方法就是实验法。
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座谈、问卷、测验和查阅书面材料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
文献法也称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 调查研究目的方法。
分类法: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种属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
24.(2024八上·汇川月考)为了研究繁殖期雄三刺鱼的攻击行为,研究人员将不同形状的蜡块模型放入水中,观察雄三刺鱼的反应,实验结果如下表。引发繁殖期雄三刺鱼攻击行为的因素是(  )
模型特征 鱼形,无红腹 鱼形,红腹 方形,底部红色
攻击频率 低 高 高
A.蜡块 B.红色 C.活鱼 D.鱼形物体
【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实验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繁殖期雄三刺鱼的攻击行为,因此,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模型的特征。从表中可以看出,当模型为鱼形且无红腹时,攻击频率低;当模型为鱼形且红腹或方形且底部红色时,攻击频率高。这说明,引发繁殖期雄三刺鱼攻击行为的因素是模型的红腹部分,而不是模型的形状或是否为活鱼。因此,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1)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2)模拟实验是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采取模拟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
25.(2024八上·汇川月考)如图是长骨的结构示意图。
(1)骨的基本结构包括   三部分。(填字母)
(2)长骨的[ ]   中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其内层的   与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关。
(3)D中的骨髓始终是   (填“红”或“黄”)骨髓,终生具有   功能。
(4)[ ]   与骨的支持和承重有关。
【答案】(1)BCF
(2)C骨膜;成骨细胞
(3)红;造血
(4)F骨质
【知识点】骨的结构、成分和功能
【解析】【解答】(1)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骨膜是骨表面的一层坚韧的结缔组织膜。骨膜内含有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等。骨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骨密质致密而坚硬,大部分集中在骨干部分;骨松质则分布在长骨的两端,结构比较疏松,呈蜂窝状。骨髓位于骨干的骨髓腔中和骨松质的空隙里。骨髓具有造血功能。因此,骨的基本结构包括C骨膜、F骨质和B骨髓三部分。
(2)C骨膜是骨表面的一层坚韧的结缔组织膜,骨膜内含有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等;血管中的血液对骨的营养有重要作用,成骨细胞具有再生功能,对骨折后骨的愈合起作用,它还能不断产生新的骨细胞使骨不断长粗。
(3)人体内的骨髓有两种,一种是红骨髓,另一种是黄骨髓。幼年时人的骨髓腔里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里的红骨髓转变成了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当人体大量失血时,骨髓腔里的黄骨髓还可以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的功能。可见,在人的D骨松质里有红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
(4)F骨质分为E骨密质和D骨松质两种:骨密质致密而坚硬,大部分集中在骨干部分,与骨的支持和承重有关;骨松质则分布在长骨的两端,结构比较疏松,呈蜂窝状。
【分析】图中:A是关节软骨、B是骨髓、C是骨膜、D是骨松质、E是骨密质、F是骨质、G是血管。
长骨的结构与功能:
(1)分布于全身各处的骨在形态和大小方面各不相同,结构却基本一样。以长骨为例,骨的基本结构包括C骨膜、F骨质和B骨髓三部分。
(2)C骨膜是骨表面的一层坚韧的结缔组织膜,骨膜内含有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等;血管中的血液对骨的营养有重要作用,成骨细胞具有再生功能,对骨折后骨的愈合起作用,它还能不断产生新的骨细胞使骨不断长粗。
(3)人体内的骨髓有两种,一种是红骨髓,另一种是黄骨髓。幼年时人的骨髓腔里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里的红骨髓转变成了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当人体大量失血时,骨髓腔里的黄骨髓还可以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的功能。可见,在人的D骨松质里有红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
(4)F骨质分为E骨密质和D骨松质两种:骨密质致密而坚硬,大部分集中在骨干部分,与骨的支持和承重有关;骨松质则分布在长骨的两端,结构比较疏松,呈蜂窝状。
26.(2024八上·汇川月考)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会使神经、肌肉等因过度疲劳而受损,造成“键盘手”或“鼠标手”等症状。如图分别是人体关节示意图和屈肘动作示意图。
(1)手指能够灵活地敲击键盘与图中的[ ]   和④中的滑液有关。
(2)一块骨骼肌两端至少应附着在   块以上的骨上,附在骨上的结构叫   。
(3)人的运动是在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下,肌肉牵动骨绕   活动而实现的。使用鼠标时产生了屈肘动作,从神经传来的兴奋会刺激图中[ ]   使其收缩。运动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   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答案】(1)①关节软骨
(2)两;肌腱
(3)关节;⑥肱二头肌;肌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骨骼肌;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解析】【解答】(1)手指的灵活性主要与关节的结构有关,特别是关节软骨和滑液。关节软骨覆盖在关节面上,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滑液则可以润滑关节,使运动更加灵活。因此,手指能够灵活地敲击键盘与图中的①关节软骨和④中的滑液有关。
(2)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肌腹是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受刺激而收缩;肌腱是骨骼肌两端较细的部分,跨关节附在不同的骨上,有固定作用。一块骨骼肌两端至少应附着在两块以上的骨上,附在骨上的结构叫肌腱。
(3)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因此,使用鼠标时产生了屈肘动作,从神经传来的兴奋会刺激图中⑥肱二头肌使其收缩。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 因此,运动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分析】图中:①是关节软骨、②是关节囊、③是关节窝、④是关节腔、⑤是关节头,⑥是肱二头肌、⑦是肱三头肌。
运动的形成: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的。
①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②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③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或体操中“十字支撑”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1)图中的⑤是关节头,③是关节窝,两者构成关节面,表面覆盖着光滑的①关节软骨,关节软骨和④关节腔内的滑液与关节的灵活性有关。可见,手指能够灵活地敲击键盘与图中的[①]关节软骨和④中的滑液有关。
(2)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肌腹是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受刺激而收缩;肌腱是骨骼肌两端较细的部分,跨关节附在不同的骨上,有固定作用。一块骨骼肌两端至少应附着在两块以上的骨上,附在骨上的结构叫肌腱。
(3)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因此,使用鼠标时产生了屈肘动作,从神经传来的兴奋会刺激图中⑥肱二头肌使其收缩。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 因此,运动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27.(2024八上·汇川月考)阅读并分析资料。
资料一:卡拉鹦鹉和紫鹦鹉是澳大利亚树林中的两种鹦鹉,都住在树洞中,甚至有时一个树洞中同时住着两种鹦鹉。平时它们相安无事,但在孵卵时就要争夺地盘发生冲突,紫鹦鹉比卡拉鹦鹉大,争夺的结果总是卡拉鹦鹉弃卵而逃,于是紫鹦鹉就把自己的卯和卡拉鹦鹉的卵一同孵育。经孵育出的幼卡拉鹦鹉有些行为仍是卡拉式的,有些行为却变成紫式的了。小卡拉鹦鹉发出的求食声是卡拉式的,但紫鹦鹉母亲居然乐于给它喂食。卡拉鹦鹉长大离巢后在受惊时发出的声音仍是卡拉式的惊叫声,但在呼喊同伴时,却完全是紫式的呼叫声,它的食性也变得和紫鹦鹉一样。
资料二:海兔的身体受到刺激时,会将柔嫩的外鳃缩回体内,以此来免遭伤害。科学家在短时间内频繁地用水轻轻冲击海兔,海兔缩鳃反射就会逐渐减弱。然后接着电击它的尾部,海兔出现强烈的缩鳃反射。随后,科学家将两种刺激配对施加,每次都先用水轻轻冲击海兔,再电击其尾部,重复多次后,即便用水轻轻冲击海兔,每次也会出现缩鳃反射。科学家发现,连续叠加刺激海兔40次后,再只用水冲击,缩鳃反射只能持续一天;但是如果每天10次叠加刺激,连续刺激四天,缩腮反射能够持续10天以上。
(1)资料一中“卡拉鹦鹉和紫鹦鹉在孵卵时就要争夺地盘发生冲突”,这种争夺地盘的行为属于______(填字母)行为。
A.攻击 B.繁殖 C.防御 D.觅食
(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分析资料一,“紫鹦鹉就把自己的卵和卡拉鹦鹉的卵一同孵育”“小卡拉鹦鹉发出的求食声是卡拉式的,但紫鹦鹉母亲居然乐于给它哺食”这些行为属于   行为。“卡拉鹦鹉长大离巢后在受惊时发出的声音仍是卡拉式的惊叫声”,因为这种行为是通过   而来的,而“在呼喊同伴时,却完全是紫式的呼叫声,它的食性也变得和紫鹦鹉一样”,这主要是   行为导致的。
(3)资料二中,“科学家在短时间内频繁地用水轻轻冲击海兔,海兔缩鳃反射就会逐渐减弱”,这是一种叫做“   ”的最简单的学习行为。海兔通过这种学习行为更好地适应环境中的   (填“有害”或“无害”)刺激,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
(4)资料二中“连续叠加刺激海兔40次后,再只用水冲击,缩鳃反射只能持续一天;但是如果每天10次叠加刺激,连续刺激四天,缩鳃反射能够持续10天以上”,这段描述给你学习上的启示是   。
【答案】(1)A
(2)先天性;遗传;后天学习
(3)习惯化;无害
(4)学习要不断复习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1)攻击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抢占巢区、领域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因此,争夺地盘的行为通常是动物为了繁殖资源和生存空间所进行的攻击行动,因此这种行为属于攻击行为,A符合题意。
故选A。
(2)小卡拉鹦鹉发出的求食声是卡拉式的,但紫鹦鹉母亲居然乐于给它哺食这些行为属于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卡拉鹦鹉长大离巢后在受惊时发出的声音仍是卡拉式的惊叫声”,因为这种行为是通过遗传而来的,而“在呼喊同伴时,却完全是紫式的呼叫声,它的食性也变得和紫鹦鹉一样”,这主要是后天学习行为导致的。
(3)在资料二中,海兔对相同的水冲击刺激响应逐渐减弱,这种现象被称为“习惯化”,是一种最简单的学习行为。海兔因为习惯化而减少反应,是因为它学会了这种刺激是无害的,因此能够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
(4)实验中海兔的缩鳃反射通过分散时间安排(每天适量并持续数天的刺激)能够持续更长时间,类似的,在学习中,分散的练习比起短时间内集中进行大量练习更有助于长时间记忆和保持知识的稳定性。这是基于记忆的巩固需要时间和重复的过程,所以学习要不断复习。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1)争夺地盘的行为通常是动物为了繁殖资源和生存空间所进行的攻击行动,因此这种行为属于攻击行为,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小卡拉鹦鹉发出的求食声是卡拉式的,但紫鹦鹉母亲居然乐于给它哺食这些行为属于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卡拉鹦鹉长大离巢后在受惊时发出的声音仍是卡拉式的惊叫声”,因为这种行为是通过遗传而来的,而“在呼喊同伴时,却完全是紫式的呼叫声,它的食性也变得和紫鹦鹉一样”,这主要是后天学习行为导致的。
(3)在资料二中,海兔对相同的水冲击刺激响应逐渐减弱,这种现象被称为“习惯化”,是一种最简单的学习行为。海兔因为习惯化而减少反应,是因为它学会了这种刺激是无害的,因此能够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
(4)实验中海兔的缩鳃反射通过分散时间安排(每天适量并持续数天的刺激)能够持续更长时间,类似的,在学习中,分散的练习比起短时间内集中进行大量练习更有助于长时间记忆和保持知识的稳定性。这是基于记忆的巩固需要时间和重复的过程,所以学习要不断复习。
28.(2024八上·汇川月考)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时发现:蚂蚁常聚集在甜味食品周围,很少聚集在辣味食品周围。难道蚂蚁喜欢吃甜味食品?为了验证这一点,该小组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
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大小、材质相同的洁净棉团,分别标记为1号、2号;
②将1号棉团滴入糖水,2号棉团滴入等量的清水,同时并排放置在玻璃槽内的一侧;
③将经过饥饿处理的多只蚂蚁放在玻璃槽内的另一侧;
④30分钟后,观察并记录蚂蚁的取食情况。
(1)捕获的蚂蚁应来自   (填“同一”或“不同”)蚁穴。实验前对蚂蚁进行饥饿处理的目的是   。
(2)在制定探究实验方案前,有同学认为蚂蚁喜欢吃甜味食品。这一步相当于科学探究中的   。
(3)2号棉团在实验中起   作用。实验中用多只蚂蚁而不是一只,目的是   。
(4)如果蚂蚁在   号棉团处聚集多,则说明蚂蚁喜欢吃甜味食品。
(5)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蚂蚁在发现食物后触角会硬起来,他们想继续探究蚂蚁是否依靠触角辨别食物的味道,这次他们探究提出的问题是   ?
【答案】(1)同一;使蚂蚁处于饥饿状态,增强对食物的敏感性,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作出假设
(3)对照;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4)1
(5)蚂蚁是靠触角辨别食物的味道吗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动物行为的研究实验
【解析】【解答】(1)捕获的蚂蚁应来自同一蚁穴。实验前对蚂蚁进行饥饿处理的目的是使蚂蚁处于饥饿状态,增强对食物的敏感性,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在科学探究中,作出假设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提出可能的答案。有同学认为蚂蚁喜欢吃甜味食品,这就是在实验前对蚂蚁的觅食行为作出的假设。
(3)2号棉团滴入等量的清水,与1号棉团(滴入糖水)形成对照,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蚂蚁对不同味道食物的反应。实验中用多只蚂蚁而不是一只,是因为一只蚂蚁的行为可能具有偶然性,不能代表蚂蚁群体的普遍行为。多只蚂蚁可以使实验结果更可靠,减少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如果蚂蚁喜欢吃甜味食品,那么在实验中,蚂蚁会更多地聚集在1号棉团(滴入糖水)处。
(5)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蚂蚁在发现食物后触角会硬起来,由此产生疑问,想探究蚂蚁是否依靠触角辨别食物的味道,所以提出的问题是蚂蚁是依靠触角辨别食物的味道吗?这个问题明确了探究的方向和内容。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1)捕获的蚂蚁应来自同一蚁穴,这样可以保证蚂蚁的生活环境、习性等基本一致,减少因蚂蚁个体差异带来的干扰。实验前对蚂蚁进行饥饿处理,目的是使蚂蚁处于饥饿状态,在实验中蚂蚁会更积极地寻找食物,增强对食物的敏感性。如果蚂蚁不饥饿,可能对食物的反应不强烈,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在科学探究中,作出假设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提出可能的答案。有同学认为蚂蚁喜欢吃甜味食品,这就是在实验前对蚂蚁的觅食行为作出的假设。
(3)2号棉团滴入等量的清水,与1号棉团(滴入糖水)形成对照,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蚂蚁对不同味道食物的反应。实验中用多只蚂蚁而不是一只,是因为一只蚂蚁的行为可能具有偶然性,不能代表蚂蚁群体的普遍行为。多只蚂蚁可以使实验结果更可靠,减少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如果蚂蚁喜欢吃甜味食品,那么在实验中,蚂蚁会更多地聚集在1号棉团(滴入糖水)处。
(5)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蚂蚁在发现食物后触角会硬起来,由此产生疑问,想探究蚂蚁是否依靠触角辨别食物的味道,所以提出的问题是蚂蚁是依靠触角辨别食物的味道吗?这个问题明确了探究的方向和内容。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中学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9月月考生物学试题
1.(2024八上·汇川月考)动物有奔跑、跳跃、飞行、爬行等多种运动方式。下列与 100 米运动员比赛时的运动方式相同的是(  )
A.小狗跳火圈 B.蜗牛爬行 C.蚊子嗡嗡叫 D.鸵鸟逃跑
2.(2024八上·汇川月考)关于动物的运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土壤中没有动物运动
B.爬行动物的运动不需要能量
C.动物的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D.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动物器官无关
3.(2024八上·汇川月考)全身各处骨的形态、大小不同,但基本结构大致相同。骨的组成部分不包括(  )
A.骨质 B.骨膜 C.骨髓 D.骨骼肌
4.(2024八上·汇川月考)按照骨的形态分类,肩胛骨属于(  )
A.长骨 B.短骨 C.扁骨 D.不规则骨
5.(2024八上·汇川月考)取一根猪的长骨,敲下一小片骨,称其质量为6克,烧后剩余3.5克,可断定(  )
A.骨髓腔内为黄骨髓 B.骨松质内为黄骨髓
C.骨髓腔内为红骨髓 D.骨内全部为黄骨髓
6.(2024八上·汇川月考)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扭伤脚踝。医生对其伤情进行诊断时一般不需要检查的是(  )
A.骨 B.关节 C.肌肉 D.血型
7.(2024八上·汇川月考)运动护膝可依靠紧实的包裹增加膝关节的牢固性,避免膝关节受伤。护膝的作用类似关节结构中的(  )
A.关节腔 B.关节囊 C.关节软骨 D.关节面
8.(2024八上·汇川月考)关于人体的骨和骨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有206块骨
B.人体有206块骨骼
C.人体骨骼可分成中轴骨和附肢骨两大部分
D.锁骨、髋骨都属于附肢骨
9.(2024八上·汇川月考)如图所示,在吉林松原查干湖机场,一名飞机维修师在指挥飞机进入指定位置。她进行指挥时右臂与左臂的肱二头肌状态分别为 (  )
A.收缩,收缩 B.收缩,舒张 C.舒张,舒张 D.舒张,收缩
10.(2024八上·汇川月考)如图分别是肘关节和机械杠杆示意图,两者有相似之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肘关节相当于支点
B.肱二头肌相当于负荷
C.桡骨相当于杠杆
D.一块骨的运动需要多块骨骼肌相互配合
11.(2024八上·汇川月考)某同学读初一时脊背挺直,读初三时却驼背了。经检查,该同学其他方面发育均正常。由此可推断他驼背的主要原因是(  )
A.经常做弯腰下俯动作 B.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C.营养不良 D.经常不注意坐姿
12.(2024八上·汇川月考)试着区分一下下列哪项不属于你的行为?(  )
A.吃饭 B.举手发言 C.呼吸和心跳 D.学习
13.(2024八上·汇川月考)如图是科学家对涡虫行为的探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中涡虫在光照下伸长是先天性行为
B.②中涡虫被电击后收缩是先天性行为
C.③中涡虫伸长紧接收缩是学习行为
D.④中涡虫将表现为光照收缩的学习行为
14.(2024八上·汇川月考)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A.惊弓之鸟 大雁南飞 B.孔雀开屏 公鸡报晓
C.望梅止渴 老马识途 D.黄牛耕地 蜻蜓点水
15.(2024八上·汇川月考)小鸟刚刚见到稻草人时十分害怕,但久而久之就对稻草人没有任何反应了,这是因为
A.这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B.这是一种后天习惯化学习行为
C.这种行为通过遗传获得 D.小鸟学会了坚强
16.(2024八上·汇川月考)诗句“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描绘的是母燕的(  )
A.社会行为 B.繁殖行为 C.领域行为 D.防御行为
17.(2024八上·汇川月考)黏虫的幼虫危害小麦。黏虫爆发时农民用木棍、簸箕等工具,顺麦垄敲打麦株,害虫受震就装死跌落到簸箕中,可以采集消灭。农民利用的动物行为是(  )
A.攻击行为 B.学习行为 C.防御行为 D.取食行为
18.(2024八上·汇川月考)下列选项中,所列行为分别属于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是(  )
①两只狗为争一块骨头而相互龇牙;②一只狗和一只猫为争夺一块骨头而相互追赶;③壁虎断尾迅速逃跑;④狗撒尿做标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9.(2024八上·汇川月考)“生物钟”是指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它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的。下列属于节律行为的是(  )
A.螳螂捕蝉 B.蜻蜓点水 C.鱼类洄游 D.蜘蛛结网
20.(2024八上·汇川月考)当洪水来临时,火蚁分工合作,在水面形成一个漂动的“蚁团”,齐心协力到达陆地。下列所述动物行为的类型,与其相同的是(  )
A.蝗虫集群啃食农作物
B.五只小鸡在大雨中躲在被淋得浑身湿透的母鸡的羽翼下取暖
C.狒狒群体中,作为“首领”的雄狒狒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
D.草履虫受到食盐刺激时,会聚集到清水滴中
21.(2024八上·汇川月考)猴、蜜蜂、象、蚂蚁等动物具有一系列的社群行为,社群行为有很多典型的特征。不属于动物社群行为特征的是(  )
A.成员之间有不同的分工 B.成员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C.群体内个体数量很多 D.有的群体的成员还有等级
22.(2024八上·汇川月考)在研究动物行为的以下案例中,哪一个案例中的科学家被誉为“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 (  )
A.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
B.弗里斯对蜜蜂色觉的研究
C.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
D.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
23.(2024八上·汇川月考)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是(  )
A.用望远镜来观察鸟类的繁殖活动
B.用卫星追踪野生大熊猫的活动区域
C.用摄影机拍摄并研究狮子追击猎物的方法
D.用强光照射和电击结合的方式研究涡虫的行为
24.(2024八上·汇川月考)为了研究繁殖期雄三刺鱼的攻击行为,研究人员将不同形状的蜡块模型放入水中,观察雄三刺鱼的反应,实验结果如下表。引发繁殖期雄三刺鱼攻击行为的因素是(  )
模型特征 鱼形,无红腹 鱼形,红腹 方形,底部红色
攻击频率 低 高 高
A.蜡块 B.红色 C.活鱼 D.鱼形物体
25.(2024八上·汇川月考)如图是长骨的结构示意图。
(1)骨的基本结构包括   三部分。(填字母)
(2)长骨的[ ]   中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其内层的   与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关。
(3)D中的骨髓始终是   (填“红”或“黄”)骨髓,终生具有   功能。
(4)[ ]   与骨的支持和承重有关。
26.(2024八上·汇川月考)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会使神经、肌肉等因过度疲劳而受损,造成“键盘手”或“鼠标手”等症状。如图分别是人体关节示意图和屈肘动作示意图。
(1)手指能够灵活地敲击键盘与图中的[ ]   和④中的滑液有关。
(2)一块骨骼肌两端至少应附着在   块以上的骨上,附在骨上的结构叫   。
(3)人的运动是在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下,肌肉牵动骨绕   活动而实现的。使用鼠标时产生了屈肘动作,从神经传来的兴奋会刺激图中[ ]   使其收缩。运动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   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27.(2024八上·汇川月考)阅读并分析资料。
资料一:卡拉鹦鹉和紫鹦鹉是澳大利亚树林中的两种鹦鹉,都住在树洞中,甚至有时一个树洞中同时住着两种鹦鹉。平时它们相安无事,但在孵卵时就要争夺地盘发生冲突,紫鹦鹉比卡拉鹦鹉大,争夺的结果总是卡拉鹦鹉弃卵而逃,于是紫鹦鹉就把自己的卯和卡拉鹦鹉的卵一同孵育。经孵育出的幼卡拉鹦鹉有些行为仍是卡拉式的,有些行为却变成紫式的了。小卡拉鹦鹉发出的求食声是卡拉式的,但紫鹦鹉母亲居然乐于给它喂食。卡拉鹦鹉长大离巢后在受惊时发出的声音仍是卡拉式的惊叫声,但在呼喊同伴时,却完全是紫式的呼叫声,它的食性也变得和紫鹦鹉一样。
资料二:海兔的身体受到刺激时,会将柔嫩的外鳃缩回体内,以此来免遭伤害。科学家在短时间内频繁地用水轻轻冲击海兔,海兔缩鳃反射就会逐渐减弱。然后接着电击它的尾部,海兔出现强烈的缩鳃反射。随后,科学家将两种刺激配对施加,每次都先用水轻轻冲击海兔,再电击其尾部,重复多次后,即便用水轻轻冲击海兔,每次也会出现缩鳃反射。科学家发现,连续叠加刺激海兔40次后,再只用水冲击,缩鳃反射只能持续一天;但是如果每天10次叠加刺激,连续刺激四天,缩腮反射能够持续10天以上。
(1)资料一中“卡拉鹦鹉和紫鹦鹉在孵卵时就要争夺地盘发生冲突”,这种争夺地盘的行为属于______(填字母)行为。
A.攻击 B.繁殖 C.防御 D.觅食
(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分析资料一,“紫鹦鹉就把自己的卵和卡拉鹦鹉的卵一同孵育”“小卡拉鹦鹉发出的求食声是卡拉式的,但紫鹦鹉母亲居然乐于给它哺食”这些行为属于   行为。“卡拉鹦鹉长大离巢后在受惊时发出的声音仍是卡拉式的惊叫声”,因为这种行为是通过   而来的,而“在呼喊同伴时,却完全是紫式的呼叫声,它的食性也变得和紫鹦鹉一样”,这主要是   行为导致的。
(3)资料二中,“科学家在短时间内频繁地用水轻轻冲击海兔,海兔缩鳃反射就会逐渐减弱”,这是一种叫做“   ”的最简单的学习行为。海兔通过这种学习行为更好地适应环境中的   (填“有害”或“无害”)刺激,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
(4)资料二中“连续叠加刺激海兔40次后,再只用水冲击,缩鳃反射只能持续一天;但是如果每天10次叠加刺激,连续刺激四天,缩鳃反射能够持续10天以上”,这段描述给你学习上的启示是   。
28.(2024八上·汇川月考)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时发现:蚂蚁常聚集在甜味食品周围,很少聚集在辣味食品周围。难道蚂蚁喜欢吃甜味食品?为了验证这一点,该小组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
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大小、材质相同的洁净棉团,分别标记为1号、2号;
②将1号棉团滴入糖水,2号棉团滴入等量的清水,同时并排放置在玻璃槽内的一侧;
③将经过饥饿处理的多只蚂蚁放在玻璃槽内的另一侧;
④30分钟后,观察并记录蚂蚁的取食情况。
(1)捕获的蚂蚁应来自   (填“同一”或“不同”)蚁穴。实验前对蚂蚁进行饥饿处理的目的是   。
(2)在制定探究实验方案前,有同学认为蚂蚁喜欢吃甜味食品。这一步相当于科学探究中的   。
(3)2号棉团在实验中起   作用。实验中用多只蚂蚁而不是一只,目的是   。
(4)如果蚂蚁在   号棉团处聚集多,则说明蚂蚁喜欢吃甜味食品。
(5)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蚂蚁在发现食物后触角会硬起来,他们想继续探究蚂蚁是否依靠触角辨别食物的味道,这次他们探究提出的问题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动物的运动方式
【解析】【解答】解:A.100米运动员比赛的运动方式是奔跑,小狗跳火圈的运动方式是跳跃,A不符合题意;
B.蜗牛的运动方式是爬行,B不符合题意;
C.蚊的运动方式是飞行,C不符合题意;
D.鸵鸟的运动方式是奔跑,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的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飞行、游泳、爬行、行走等。
1、陆生动物适应陆地生活,运动方式主要是行走、奔跑、跳跃和爬行。如蜗牛、蜥蜴的爬行、熊的行走、兔的跳跃、猎豹、鸵鸟的奔跑等。
2、水生动物适应水生环境,运动方式主要是游泳,如鱼靠鳍的摆动、海龟靠四肢的划动。
3、空中飞行的动物适应空中生活,如鸟类和昆虫能够在空中振翅飞行或滑翔。
2.【答案】C
【知识点】动物的运动方式;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解析】【解答】A.土壤中存在许多动物,如蚯蚓、蚂蚁等,它们可以在土壤中移动。A错误。
B.所有的动物运动都需要消耗能量,包括爬行动物。B错误。
C.动物的运动方式是根据它们的生活环境而进化的,例如,鸟类在空中飞行,鱼类在水中游泳,陆地动物行走、跳跃等。C正确。
D.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动物器官密切相关。不同的运动方式需要不同的运动器官来实现,如鸟类的飞行需要翼等器官,D错误。
故选C。
【分析】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大相径庭,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奔跑、跳跃、行走、爬行、蠕动、游泳等方式。
3.【答案】D
【知识点】骨的结构、成分和功能
【解析】【解答】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其中骨膜是紧密贴附在骨表面的一层致密结缔组织膜,骨膜内含有神经和血管分布,起营养骨质的作用,神经还有感觉的作用;骨膜内还有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可以产生新的骨质,与骨的长粗和骨的愈合有关。骨质包括骨松质和骨密质,骨松质呈海绵状,由许多片状的骨小梁交织而成,分布于骨的内部和长骨的两端;骨密质质地坚硬致密,主要分布于骨干部分。骨髓位于骨干的骨髓腔中和骨松质的空隙里。骨髓腔中的骨髓在幼年时呈红色,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中的骨髓变为黄色,失去造血功能,但在一定条件下,如大量失血时,黄骨髓又可以转化为红骨髓而恢复造血功能。骨松质的空隙里的骨髓始终是红骨髓。因此,骨的组成部分不包括骨骼肌,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骨膜内有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骨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骨髓分为红骨髓与黄骨髓。
4.【答案】C
【知识点】骨的结构、成分和功能
【解析】【解答】长骨呈长管状,骨干内有空腔,容纳骨髓,幼年时骨髓腔内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内的红骨髓变为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是人体一旦失血过多,黄骨髓会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如肱骨、股骨;短骨呈立方体形,多成群分布于连接牢固且稍灵活的部位,如腕骨和跗骨;扁骨呈板状,如颅顶骨、肩胛骨;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脊椎骨、髋骨,C正确。
故选C。
【分析】由于骨在人体各部位的位置不同,功能各异,所以它们的形状也多种多样,分别被称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5.【答案】C
【知识点】骨的结构、成分和功能
【解析】【解答】幼年时的骨髓腔里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故取一根猪的长骨,敲下一小片骨,称其质量为6克,烧后剩余3.5克,可断定骨髓腔里是红骨髓,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长骨的结构与功能:
6.【答案】D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 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关节(骨连结)和肌肉(骨骼肌)组成。所以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扭伤脚踝时,医生对其伤情进行诊断时,要检查与脚踝有关的骨、关节和肌肉, 一般不需要检查的是血型。
故答案为:D。
【分析】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7.【答案】B
【知识点】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运动护膝的设计目的是通过提供额外的支撑和保护,防止膝关节在运动过程中因过度弯曲或扭转而受伤。这种保护作用与关节结构中的关节囊功能相似。关节囊是包裹在关节周围的坚韧结缔组织,其主要作用是提供关节的稳定性,防止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出。因此,运动护膝通过紧实的包裹,模拟了关节囊的保护作用,增加了膝关节的牢固性,避免了膝关节受伤。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关节囊是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在关节囊里面和外面还有韧带,使两块骨的连接更加牢固。因此关节既灵活又牢固。
8.【答案】B
【知识点】人体骨骼和骨骼肌组成;人体的骨骼
【解析】【解答】A.人体的骨主要由骨质、骨髓和骨膜三部分构成,不同部位的骨有着不同的形态和功能,经过科学统计得出的结论,人体骨的总数是206块,A正确。
B.人体的骨骼是由多块骨通过不同的方式连接而成,数量远少于206块。骨骼是人体的支架,起着支撑、保护和运动等重要作用,B错误。
C.人体骨骼可分成中轴骨和附肢骨两大部分。中轴骨位于人体的中央部位,包括颅骨、椎骨、肋骨和胸骨等,主要起着保护内脏器官和支撑身体的作用。附肢骨则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与四肢的运动功能密切相关,C正确。
D.锁骨位于人体的肩部,连接胸骨和肩胛骨,属于附肢骨。髋骨位于人体的骨盆部位,连接脊柱和下肢骨,也属于附肢骨,D正确。
故选B。
【分析】人体的骨有很多块,按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3个大部分。它们分布在全身各部位,支撑着身体,保护内部器官,同时与肌肉配合,进行各种活动。其中每一部分又可分为许多小部分。
9.【答案】B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在人体运动中,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是上肢的主要肌肉,它们在不同的动作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当手臂进行屈肘动作时,肱二头肌会收缩,而肱三头肌则会舒张;反之,当手臂进行伸肘动作时,肱三头肌会收缩,而肱二头肌则会舒张。她进行指挥时右臂是屈肘,左臂是伸肘,肱二头肌状态分别为收缩和舒张。
故选B。
【分析】运动的形成: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的。
①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②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③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或体操中“十字支撑”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10.【答案】B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其它模型的制作
【解析】【解答】A.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因此,肘关节相当于支点,A正确。B.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因此,肱二头肌相当于动力,B错误。
C.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因此,桡骨相当于杠杆,C正确。
D.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D正确。
故选B。
【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11.【答案】D
【知识点】骨的结构、成分和功能
【解析】【解答】青少年若长期不注意坐姿,脊柱就会变形,从而造成驼背。因此,某同学读初一时脊背挺直,读初三时却驼背了,经检查,该同学其他方面发育均正常,由此可推断他驼背的主要原因是经常不注意坐姿。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长骨在不同时期骨成分的含量:
时期 有机物 无机物 骨的特性
儿童少年期 多于1/3 少于2/3 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易变形
成年期 约占1/3 约占2/3 既坚硬又有弹性
老年期 少于1/3 多于2/3 弹性小,易骨折
12.【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定义与意义
【解析】【解答】A.吃饭,这是一个明显的外部行为,涉及到手部动作、咀嚼、吞咽等,属于行为,A正确。
B.举手发言,这是在课堂或会议中常见的行为,涉及到手部动作和言语表达,属于行为,B正确。
C.呼吸和心跳主要由自主神经系统控制,不完全受意识支配,不属于行为,C错误。
D.学习是在意识支配下进行的主动行为,D正确。
故选C。
【分析】行为通常指的是个体在环境刺激下做出的可观察到的反应或活动,包括身体动作、言语表达、情绪反应等。而生理现象则是指个体内部发生的、通常不可直接观察到的生理过程,如消化、呼吸、心跳等。
13.【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实验
【解析】【解答】A.①中涡虫在光照下伸长是先天性行为,这是涡虫生来就有的行为,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A正确。
B.②中涡虫被电击后收缩是先天性行为,这是涡虫对电击刺激的本能反应,也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B正确。
C.③中涡虫伸长紧接收缩是先天性行为,是光照、电击下导致的非条件反射,C错误。
D.④多次训练后,涡虫对光的反应变成条件反射,即表现为光照收缩的学习行为,D正确。
故选C。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14.【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
【解析】【解答】A:惊弓之鸟属于学习行为,大雁南飞属于先天性行为,A错误;B:孔雀开屏、公鸡报晓都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B正确;
C:望梅止渴、老马识途都属于学习行为,C错误;
D:黄牛耕地属于学习行为,蜻蜓点水属于先天性行为,D错误。
故选B。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15.【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小鸟刚刚见到稻草人时十分害怕,但久而久之就对稻草人没有任何反应了,这是因为这种行为通过后天习惯化学习获得,属于学习行为。B正确。
故选B。
【分析】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捕食行为。而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动物的绕道取食。
16.【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繁殖行为是指动物与繁殖有关的一切行为,包括占领繁殖的区域、雌雄两性的识别、求偶、交配、繁殖后代或产卵、对后代的哺育、以及鸟类的孵卵、筑巢等一系列行为。诗句“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描绘的是母燕的育雏行为,属于繁殖行为。B正确。
故选B。
【分析】动物行为按表现不同可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以及社会行为等。
防御行为: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壁虎断尾属于防御行为。
节律行为:是指生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就是节律行为,大雁南飞属于节律行为。
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有等级制度的猴群属于社群行为。
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蜜蜂采蜜属于取食行为。
攻击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抢占巢区、领域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一山不容二虎属于斗争行为。
领域行为是动物为了自己的生活环境等而占领地域的行为。
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春燕衔泥筑巢属于繁殖行为。
17.【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根据题目描述,黏虫受震就会装死跌落,这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剧烈运动的防御行为。因此,农民利用的是动物的防御行为,C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防御行为: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壁虎断尾属于防御行为。
18.【答案】A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①两只狗为争一块骨头而相互龇牙,是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属于攻击行为;②一只狗和一只猫为争夺一块骨头而相互追赶,是不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不属于攻击行为;
③壁虎断尾迅速逃跑,是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属于防御行为;
④狗撒尿做标记,是通过气味告诉其它狗这是我的地盘,不要靠近,属于领域行为。
因此,所列行为分别属于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是①③,
故选A。
【分析】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主要有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等。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防御行为是指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
19.【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A.螳螂捕蝉属于取食行为,取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A不符合题意。B.蜻蜓点水属于繁殖行为,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B不符合题意。
C.鱼类洄游属于节律行为,生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就是节律行为,C符合题意。
D.蜘蛛结网属于取食行为,取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动物所进行的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从行为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
20.【答案】C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社群行为是群体内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火蚁分工合作,在水面形成一个漂动的“蚁团”,齐心协力到达陆地,是社群行为的表现。A.蝗虫集群啃食农作物属于取食行为,蝗虫之间没有明确分工合作,A错误。
B.母鸡保护小鸡是一种基于亲子关系的本能行为,是为了保护后代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如大雨、寒冷和天敌等)的伤害。它不属于社群行为,因为没有体现出小鸡之间以及小鸡和母鸡之间的分工合作等社群行为的典型特征,B错误。
C.狒狒首领优先享有食物体现了社群行为,有的形成等级的特征,C正确。
D.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聚集到清水滴中是应激性,不是社群行为,D错误。
故选C。
【分析】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如:蜜蜂的蜂群中,有蜂王、雄峰和工蜂之分,但它们既分工又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猩猩和狒狒等群体中都有一只“首领”等。个体之间的关系是:“个体作用不同,地位也不平等”.营社群生活的动物还有蚂蚁、白蚁、大雁、狮子等。
21.【答案】C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成员之间有不同的分工,属于动物社群行为特征,A不符合题意。B.成员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属于动物社群行为特征,B不符合题意。
C.群体内个体数量很多,不属于动物社群行为特征,C符合题意。
D.有的群体的成员还有等级,属于动物社群行为特征,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22.【答案】D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实验
【解析】【解答】奥地利学者康勒德 劳伦斯是动物行为学界的怪杰。他从来不用人类的眼光去看动物。他深信动物的行为正如动物身体构造的适应作用一样,乃是它求取生存的凭借,同样正是适应环境的进化之果。根据这一信念,他开创了一个崭新的调查研究学派。他经常和蛙、鸭、鹅、猴、狗等动物为伍,甚至还学会了几种动物的“语言”,使自己能以同等的身份去接近它们,被称为“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 利于他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 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
23.【答案】D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实验
【解析】【解答】ABC、用望远镜来观察鸟类的繁殖活动,用卫星追踪野生大熊猫的活动区域,用摄影机拍摄并研究狮子追击猎物的方法,都是用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属于观察法,不符合题意。
D、充分地控制实验的环境,创设一定的实验条件,科学地选择研究对象,用强光照射和电击结合的方式研究涡虫的行为属于实验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科学探究常用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分类法等。
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最重要的方法。哈维用结扎和剖切血管放血的方法,研究血液的流动方向,这种研究方法就是实验法。
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座谈、问卷、测验和查阅书面材料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
文献法也称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 调查研究目的方法。
分类法: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种属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
24.【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研究实验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繁殖期雄三刺鱼的攻击行为,因此,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模型的特征。从表中可以看出,当模型为鱼形且无红腹时,攻击频率低;当模型为鱼形且红腹或方形且底部红色时,攻击频率高。这说明,引发繁殖期雄三刺鱼攻击行为的因素是模型的红腹部分,而不是模型的形状或是否为活鱼。因此,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1)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2)模拟实验是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采取模拟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
25.【答案】(1)BCF
(2)C骨膜;成骨细胞
(3)红;造血
(4)F骨质
【知识点】骨的结构、成分和功能
【解析】【解答】(1)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骨膜是骨表面的一层坚韧的结缔组织膜。骨膜内含有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等。骨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骨密质致密而坚硬,大部分集中在骨干部分;骨松质则分布在长骨的两端,结构比较疏松,呈蜂窝状。骨髓位于骨干的骨髓腔中和骨松质的空隙里。骨髓具有造血功能。因此,骨的基本结构包括C骨膜、F骨质和B骨髓三部分。
(2)C骨膜是骨表面的一层坚韧的结缔组织膜,骨膜内含有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等;血管中的血液对骨的营养有重要作用,成骨细胞具有再生功能,对骨折后骨的愈合起作用,它还能不断产生新的骨细胞使骨不断长粗。
(3)人体内的骨髓有两种,一种是红骨髓,另一种是黄骨髓。幼年时人的骨髓腔里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里的红骨髓转变成了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当人体大量失血时,骨髓腔里的黄骨髓还可以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的功能。可见,在人的D骨松质里有红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
(4)F骨质分为E骨密质和D骨松质两种:骨密质致密而坚硬,大部分集中在骨干部分,与骨的支持和承重有关;骨松质则分布在长骨的两端,结构比较疏松,呈蜂窝状。
【分析】图中:A是关节软骨、B是骨髓、C是骨膜、D是骨松质、E是骨密质、F是骨质、G是血管。
长骨的结构与功能:
(1)分布于全身各处的骨在形态和大小方面各不相同,结构却基本一样。以长骨为例,骨的基本结构包括C骨膜、F骨质和B骨髓三部分。
(2)C骨膜是骨表面的一层坚韧的结缔组织膜,骨膜内含有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等;血管中的血液对骨的营养有重要作用,成骨细胞具有再生功能,对骨折后骨的愈合起作用,它还能不断产生新的骨细胞使骨不断长粗。
(3)人体内的骨髓有两种,一种是红骨髓,另一种是黄骨髓。幼年时人的骨髓腔里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里的红骨髓转变成了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当人体大量失血时,骨髓腔里的黄骨髓还可以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的功能。可见,在人的D骨松质里有红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
(4)F骨质分为E骨密质和D骨松质两种:骨密质致密而坚硬,大部分集中在骨干部分,与骨的支持和承重有关;骨松质则分布在长骨的两端,结构比较疏松,呈蜂窝状。
26.【答案】(1)①关节软骨
(2)两;肌腱
(3)关节;⑥肱二头肌;肌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骨骼肌;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解析】【解答】(1)手指的灵活性主要与关节的结构有关,特别是关节软骨和滑液。关节软骨覆盖在关节面上,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滑液则可以润滑关节,使运动更加灵活。因此,手指能够灵活地敲击键盘与图中的①关节软骨和④中的滑液有关。
(2)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肌腹是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受刺激而收缩;肌腱是骨骼肌两端较细的部分,跨关节附在不同的骨上,有固定作用。一块骨骼肌两端至少应附着在两块以上的骨上,附在骨上的结构叫肌腱。
(3)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因此,使用鼠标时产生了屈肘动作,从神经传来的兴奋会刺激图中⑥肱二头肌使其收缩。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 因此,运动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分析】图中:①是关节软骨、②是关节囊、③是关节窝、④是关节腔、⑤是关节头,⑥是肱二头肌、⑦是肱三头肌。
运动的形成: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的。
①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②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③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或体操中“十字支撑”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1)图中的⑤是关节头,③是关节窝,两者构成关节面,表面覆盖着光滑的①关节软骨,关节软骨和④关节腔内的滑液与关节的灵活性有关。可见,手指能够灵活地敲击键盘与图中的[①]关节软骨和④中的滑液有关。
(2)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肌腹是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受刺激而收缩;肌腱是骨骼肌两端较细的部分,跨关节附在不同的骨上,有固定作用。一块骨骼肌两端至少应附着在两块以上的骨上,附在骨上的结构叫肌腱。
(3)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因此,使用鼠标时产生了屈肘动作,从神经传来的兴奋会刺激图中⑥肱二头肌使其收缩。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 因此,运动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27.【答案】(1)A
(2)先天性;遗传;后天学习
(3)习惯化;无害
(4)学习要不断复习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1)攻击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抢占巢区、领域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因此,争夺地盘的行为通常是动物为了繁殖资源和生存空间所进行的攻击行动,因此这种行为属于攻击行为,A符合题意。
故选A。
(2)小卡拉鹦鹉发出的求食声是卡拉式的,但紫鹦鹉母亲居然乐于给它哺食这些行为属于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卡拉鹦鹉长大离巢后在受惊时发出的声音仍是卡拉式的惊叫声”,因为这种行为是通过遗传而来的,而“在呼喊同伴时,却完全是紫式的呼叫声,它的食性也变得和紫鹦鹉一样”,这主要是后天学习行为导致的。
(3)在资料二中,海兔对相同的水冲击刺激响应逐渐减弱,这种现象被称为“习惯化”,是一种最简单的学习行为。海兔因为习惯化而减少反应,是因为它学会了这种刺激是无害的,因此能够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
(4)实验中海兔的缩鳃反射通过分散时间安排(每天适量并持续数天的刺激)能够持续更长时间,类似的,在学习中,分散的练习比起短时间内集中进行大量练习更有助于长时间记忆和保持知识的稳定性。这是基于记忆的巩固需要时间和重复的过程,所以学习要不断复习。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1)争夺地盘的行为通常是动物为了繁殖资源和生存空间所进行的攻击行动,因此这种行为属于攻击行为,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小卡拉鹦鹉发出的求食声是卡拉式的,但紫鹦鹉母亲居然乐于给它哺食这些行为属于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卡拉鹦鹉长大离巢后在受惊时发出的声音仍是卡拉式的惊叫声”,因为这种行为是通过遗传而来的,而“在呼喊同伴时,却完全是紫式的呼叫声,它的食性也变得和紫鹦鹉一样”,这主要是后天学习行为导致的。
(3)在资料二中,海兔对相同的水冲击刺激响应逐渐减弱,这种现象被称为“习惯化”,是一种最简单的学习行为。海兔因为习惯化而减少反应,是因为它学会了这种刺激是无害的,因此能够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
(4)实验中海兔的缩鳃反射通过分散时间安排(每天适量并持续数天的刺激)能够持续更长时间,类似的,在学习中,分散的练习比起短时间内集中进行大量练习更有助于长时间记忆和保持知识的稳定性。这是基于记忆的巩固需要时间和重复的过程,所以学习要不断复习。
28.【答案】(1)同一;使蚂蚁处于饥饿状态,增强对食物的敏感性,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作出假设
(3)对照;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4)1
(5)蚂蚁是靠触角辨别食物的味道吗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动物行为的研究实验
【解析】【解答】(1)捕获的蚂蚁应来自同一蚁穴。实验前对蚂蚁进行饥饿处理的目的是使蚂蚁处于饥饿状态,增强对食物的敏感性,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在科学探究中,作出假设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提出可能的答案。有同学认为蚂蚁喜欢吃甜味食品,这就是在实验前对蚂蚁的觅食行为作出的假设。
(3)2号棉团滴入等量的清水,与1号棉团(滴入糖水)形成对照,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蚂蚁对不同味道食物的反应。实验中用多只蚂蚁而不是一只,是因为一只蚂蚁的行为可能具有偶然性,不能代表蚂蚁群体的普遍行为。多只蚂蚁可以使实验结果更可靠,减少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如果蚂蚁喜欢吃甜味食品,那么在实验中,蚂蚁会更多地聚集在1号棉团(滴入糖水)处。
(5)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蚂蚁在发现食物后触角会硬起来,由此产生疑问,想探究蚂蚁是否依靠触角辨别食物的味道,所以提出的问题是蚂蚁是依靠触角辨别食物的味道吗?这个问题明确了探究的方向和内容。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1)捕获的蚂蚁应来自同一蚁穴,这样可以保证蚂蚁的生活环境、习性等基本一致,减少因蚂蚁个体差异带来的干扰。实验前对蚂蚁进行饥饿处理,目的是使蚂蚁处于饥饿状态,在实验中蚂蚁会更积极地寻找食物,增强对食物的敏感性。如果蚂蚁不饥饿,可能对食物的反应不强烈,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在科学探究中,作出假设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提出可能的答案。有同学认为蚂蚁喜欢吃甜味食品,这就是在实验前对蚂蚁的觅食行为作出的假设。
(3)2号棉团滴入等量的清水,与1号棉团(滴入糖水)形成对照,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蚂蚁对不同味道食物的反应。实验中用多只蚂蚁而不是一只,是因为一只蚂蚁的行为可能具有偶然性,不能代表蚂蚁群体的普遍行为。多只蚂蚁可以使实验结果更可靠,减少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如果蚂蚁喜欢吃甜味食品,那么在实验中,蚂蚁会更多地聚集在1号棉团(滴入糖水)处。
(5)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蚂蚁在发现食物后触角会硬起来,由此产生疑问,想探究蚂蚁是否依靠触角辨别食物的味道,所以提出的问题是蚂蚁是依靠触角辨别食物的味道吗?这个问题明确了探究的方向和内容。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