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五校联考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1.(2024八上·梓潼开学考)下列动物中不属于类人猿的是( )
A.长臂猿 B.金丝猴 C.猩猩 D.黑猩猩
2.(2024八上·梓潼开学考)对原尿有重吸收作用的结构是( )
A.肾小体 B.肾小球 C.肾小囊 D.肾小管
3.(2024八上·梓潼开学考)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要学会明辨是非,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B.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会与人交往
C.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D.要培养独立意识,重大事情自己解决
4.(2024八上·梓潼开学考)以下属于简单反射的是( )
①缩手反射 ②膝跳反射 ③望梅止渴 ④谈虎色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2024八上·梓潼开学考)去年3月,一位携带膜肺(人工肺)的重症病人转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膜肺中血液和气体虽然不直接接触,却能通过半透膜进行气体交换(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血液流经膜肺后,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B.血液和气体通过半透膜进行气体交换是依靠呼吸作用
C.半透膜模拟的是单层细胞构成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D.膜肺在进行气体交换时,还能过滤血液中的尿素
6.(2024八上·梓潼开学考)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下面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是( )
①脑②脑神经③脊髓④脊神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24八上·梓潼开学考)肠道显微胶囊是一种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的可吞咽式小型设备(如图),患者将智能胶囊吞下后,它会依次通过消化道的各个结构,它可以在短时间内捕捉到消化道内的图像。请结合图分析智能胶囊被吞咽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依次经过①→④→⑤→③→⑥
B.显微胶囊到达结构⑥,可清晰的看到肠壁的情况
C.显微胶囊可用于诊断③⑤处的病变
D.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②,探测该处胆汁分泌情况
8.(2024八上·梓潼开学考)如图表示某人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随时间变化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曲线ac段表示吸气过程 B.曲线ce段表示吸气过程
C.曲线bc、cd段表示呼气过程 D.曲线ab、de段表示呼气过程
9.(2024八上·梓潼开学考)新鲜清洁的空气有利于人们的健康。下列行为中,有利于保护人体呼吸系统的是( )
A.随意烧毁垃圾 B.随地吐痰
C.在家人面前吸烟 D.教室勤清扫,常开窗通风
10.(2024八上·梓潼开学考)在马拉松比赛中,运动员奋力拼搏,满脸通红,大汗淋漓。这体现出皮肤的功能有( )
A.保护、调节体温 B.排泄、保护
C.排泄、调节体温 D.排泄、感受外界刺激
11.(2024八上·梓潼开学考)有关酸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酸雨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还能腐蚀建筑物
B.酸雨主要发生在工厂林立的城市及近郊
C.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威胁人们的健康
D.酸雨是工厂排放的烟雾造成的,与机动车排放尾气无关
12.(2024八上·梓潼开学考)用你所学的知识来判断,错误的是( )
A.人体的静脉血管里流的不一定是静脉血
B.动脉血是含养料和氧多,颜色鲜红的血液
C.经过体循环后,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D.心脏四个腔中,肌肉最发达的是左心室
13.(2024八上·梓潼开学考)虽然不能提供能量,但是占人体体重的60一70%,运输人体的营养物质及废物的物质是( )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水
14.(2024八上·梓潼开学考)小肠盘曲于腹腔内,上连胃,下接大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如图是小肠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小肠内表面有[1]皱襞,它的表面又有很多[2]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
B.小肠中除肠液外,还有胆汁和胰液等多种消化液
C.[3]是毛细血管壁,很薄,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D.某人为减肥切除一段小肠,以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这样做会影响人体健康
15.(2024八上·梓潼开学考)下列关于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一日三餐食物搭配要均衡
B.多食用谷物类食物
C.有虫眼的蔬菜和水果含有的农药较少
D.膳食要清淡少盐
16.(2024八上·梓潼开学考)“文明开车,文明行路”是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红灯亮起,人体感受光刺激的感受器在角膜的感光细胞
B.看到红灯,行人自觉停下等待是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C.“斑马线前,司机减速礼让行人”与“看见糖果分泌唾液”都属于条件反射
D.严禁“酒驾”,因为酒精会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醉状态
17.(2024八上·梓潼开学考)人体的代谢废物主要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下列能正确表示尿液形成和排出过程的是( )
A.输尿管→肾脏→膀胱→尿道 B.肾脏→输尿管→尿道→膀胱
C.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D.肾脏→膀胱→尿道
18.(2024八上·梓潼开学考)下图为尿液形成流程图,其中甲、乙表示结构,a、b表示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液流经肾脏后,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尿素增多
B.肾小球、甲和乙共同构成肾单位
C.a、b表示的液体分别为血液和尿液
D.若用药物麻醉正常人的乙处,则b中会有蛋白质
19.(2024八上·梓潼开学考)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糖尿病患者口服胰岛素治疗
B.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易患呆小症
C.唾液腺不属于人体的内分泌系统
D.不是所有的腺体都能分泌激素
20.(2024八上·梓潼开学考)“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其中,碳中和是指通过多种途径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生物柴油替代化石柴油
B.大力发展风力发电、水力发电
C.用餐时倡导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
D.推广使用低能耗车辆
21.(2024八上·梓潼开学考)米饭和馒头是我国餐桌上的主食,它们的淀粉含量略有差异。我国不同地区的人对主食的偏好不同,那么他们消化淀粉的能力是不是也有差异呢?
(1)吃馒头和米饭时要慢慢咀嚼、细细品味,食物在消化道中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才能为人体提供营养物质。淀粉首先在口腔中被初步消化分解,最终在小肠中消化分解为终产物 ,并通过细胞的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科技小组的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进行了调查研究。将在校生按照其惯常主食偏好,分成米饭组、馒头组、以米饭和馒头为主食的混合组,分别测试三组受试者的唾液对淀粉的消化能力。检验方法及结果如图所示。
①37℃水浴是在模拟口腔的温度,以保证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②向稀碘液中滴入混合液后,若颜色 (变蓝/不变蓝),说明此时试管中所有淀粉都被分解,即可完成检验。科研小组进行多次实验,记录检验次数,并求 ,目的是为了 。
③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三组受试者的唾液中,对淀粉的消化能力最强的是 组。
(3)中国古籍《黄帝内经》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人们选择“五谷”作为主食的理由是因为“五谷”中的 (填“糖类”、“蛋白质”或“脂肪”)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所需能量的70%以上都是由它氧化分解提供的。
22.(2024八上·梓潼开学考)人的生活离不开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还需要排出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图是人体进行消化吸收、呼吸、循环、排泄等生理活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人体从外界摄取的营养物质中,糖类被彻底消化后的产物主要在图一的 (填数字)中被吸收,随着血液流动到达图二所示结构时,首先进入图二中的心脏的腔是 (填数字),最后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各组织细胞。
(2)图二中1为 与 (血管)相连;4为 与 (血管)相连。
(3)图三为肺泡及其周围的毛细血管。当肺变大时,膈肌处于 状态,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后,[2]内的血液类型是 。(填动脉血或静脉血)
(4)肾脏中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是 ,由图中的 (填数字)组成。人体进行代谢活动时会产生尿素等代谢废物,主要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如果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则病变的部位主要是 。
(5)肺泡壁及其外面包绕的毛细血管壁、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及肾小管内壁的共同特点是都只由 构成,有利于物质透过。这体现了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观点。
(6)某人大脑与脊髓之间的神经通路因故损伤,但脊髓不受影响,此时 (填“有尿意,不能完成排尿反射”或“无尿意,能完成排尿反射”)。
(7)婴幼儿经常尿床,原因是 发育尚未完善,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作用弱。
23.(2024八上·梓潼开学考)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系统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如图是人体不同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表示生理过程。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经过生理过程③之后,血液会变成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 。
(2)B表示 系统,④表示营养物质的 过程。
(3)若D表示泌尿系统,D中形成尿液的器官为 。与原尿相比,健康人的尿液中不含 。
24.(2024八上·梓潼开学考)阅读以下资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2021年6月17日,中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顺利将三名宇航员送上太空。宇航员们将要在飞船上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太空之旅。此次飞行任务给航天员们配备了120余种航天食品,如宫保鸡丁、尖椒牛肉、椰蓉面包、酱萝卜、鱼香肉丝……
(1)当飞船点火发射时,全国人民看着直播画面,电视上的图像信息成像于眼球内的 。看到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场面时,激动地热血沸腾,这是人体神经调节和 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2)宇航员在太空中面临着包括运动病、细菌感染、太空失明症、心理问题以及有毒尘埃在内的一系列健康威胁。航天员突患细菌性肺炎时,血液中的 数量会增多,需服用抗生素消炎。
(3)宫保鸡丁中鸡肉的主要营养物质在 中会被初步分解成多肽,最后在小肠里被彻底分解才能被吸收。
(4)航天食品都是流质的,是为了避免固体食品颗粒在失重条件下进入呼吸道影响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该过程是通过 实现的。宇航员通过呼吸吸入的氧气,最终在组织细胞的 (填结构)中被利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
【解析】【解答】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长臂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都是现代类人猿,其中黑猩猩与人亲缘关系最近,而金丝猴不属于类人猿,故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现代类人猿包括猩猩、黑猩猩、大猩猩、长臂猿.19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那时由于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最后进化成人类。另一类继续过树栖生活,进化成现在的类人猿。
2.【答案】D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所以,对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有重吸收作用的是肾小管。
故答案为:D
【分析】1、肾单位是组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
2、肾小管是与肾小囊壁层相连的一条长为30~50mm的细长上皮性小管,具有重吸收和排泌功能,在排泄代谢产物、维持机体体液平衡及酸碱平衡方面起关键作用。
3.【答案】D
【知识点】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解析】【解答】A.青春期是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思想逐渐成熟,要学会明辨是非,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A正确。
B.青少年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会与人交往,做到团结互助,自尊自爱,B正确。
C.青少年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为学习保驾护航,C正确。
D.在培养自己独立生活能力的同时,要肯于向家长、老师敞开心扉,主动征得师长的帮助和指导,以便使自己成长更快、成熟更快,D错误。
故选D。
【分析】进入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身高、体重都迅速增加,生殖器官在以前发育很缓慢,进入青春期后迅速发育,另外,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心理上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生活中常常会有较多的心理矛盾。如有了强烈的独立的意识、叛逆性,遇到挫折又有依赖性,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怀。内心世界逐渐复杂,有的事情不想跟家长交流。进入青春期,正值身体发育时期,要注意合理膳食,作息有规律,保证均衡营养,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发育。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也开始萌动,常表现为从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变化。这时候,更要注意树立远大理想,把精力集中在学习、工作和培养高尚的情操上.在男女同学相处时,要做到相互帮助、勉励,共同进步,建立真诚的友谊.在人际交际中,要做到自尊、自爱。
4.【答案】A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①缩手反射、②膝跳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在低级的神经中枢参与完成的,属于简单反射;③望梅止渴、④谈虎色变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属于复杂反射。
故选A。
【分析】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也称为简单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也称为复杂反射。
5.【答案】C
【知识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血液流经膜肺后,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因为膜肺模拟的是肺的功能,即气体交换,静脉血流经肺后会变成动脉血,A错误;
B:血液和气体通过半透膜进行气体交换是依靠扩散作用。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分子的扩散作用完成的,即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B错误;
C:半透膜模拟的是单层细胞构成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半透膜模拟的就是这种结构,C正确;
D:膜肺在进行气体交换时,不能过滤血液中的尿素。膜肺主要模拟的是肺的功能,即气体交换,而尿素的过滤是肾脏的功能,D错误。
故选C。
【分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数目多,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各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都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6.【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解析】【解答】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因此,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是①脑和③脊髓。
故选A。
【分析】神经系统得组成:
7.【答案】B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A.显微胶囊通过消化道的顺序应为:口腔→咽→①食道→④胃→⑥小肠→③大肠→肛门。因此,选项A中提到的顺序①→④→⑤→③→⑥是不正确的,因为显微胶囊不会直接从胃(④)到达胰腺(⑤),而是会先到达小肠(⑥),A错误。
B.显微胶囊进入结构⑥小肠,可清晰的看到小肠内的环形皱襞,B正确。
C.⑤胰腺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所以显微胶囊不可进入结构⑤,显微胶囊不可用于诊断⑤处的病变,C错误。
D.②肝脏同样位于消化道外,显微胶囊无法进入肝脏探测胆汁分泌情况,D错误。
故选B。
【分析】图中:①食道、②肝脏、③大肠、④胃、⑤胰腺、⑥小肠。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
组成 器官 功能
消化道 口腔 初步将少量淀粉消化成麦芽糖
咽 食物与气体的共用通道
食道 能蠕动,将食物推进胃中
胃 初步消化蛋白质
小肠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有小肠绒毛和皱襞
大肠 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 粪便由此排出
消化腺 唾液腺 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肝脏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
胃腺 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
胰腺 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肠腺 分泌肠液,含有肠淀粉酶、肠麦芽糖酶、肠脂肪酶和肠肽酶
8.【答案】C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廓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图中曲线bd段(包括bc段和cd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肺内气体排出,表示呼气。 ab、de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表示吸气。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9.【答案】D
【知识点】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A.随意烧毁垃圾,会污染空气,不利于人体健康,A错误。B.随地吐痰,痰里含有病毒和细菌等,能够传播疾病,所以不要随地吐痰,B错误。
C.在家人面前吸烟,会污染空气,不利于人体健康,C错误。
D.教室勤清扫,常开窗通风,空气流通了,则氧气也就充足了;此做法有利于人体的健康,D正确。
故选D。
【分析】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大雾天气可导致呼吸病人增多,因为雾霾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能够对吸入气体进行温暖、湿润和清洁,但是这种清洁能力是有限的。
10.【答案】C
【知识点】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当外界气温较高时,皮肤内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散热量增多,与此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增多,通过汗液蒸发散失的热量也多;外界气温较低时,皮肤内的大多数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通过皮肤散发的热量减少,与此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减少,通过汗液的蒸发散失的热量也减少;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汗腺分泌的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还含有少量的尿素和无机盐等,皮肤还具有排泄作用。运动员剧烈运动时,体内产热量增多,需要通过扩张血管和增加汗液分泌来调节体温,同时随汗液排出体内产生的一部分废物。因此,这体现了皮肤的排泄和调节体温的功能。故答案为:C。
【分析】皮肤覆盖在人体表面,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生发层细胞有很强的分裂能力;真皮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以及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毛发、皮脂腺、汗腺、指(趾)甲等是皮肤的附属物。皮肤的功能有保护、分泌和排泄、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等。
11.【答案】D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酸雨不但能够影响植物的生长,还腐蚀建筑物,正确。
B.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工厂林立的城市和近郊由于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容易发生酸雨,正确。
C.酸雨危害水生生物,它使许多河、湖水质酸化,导致许多对酸敏感的水生生物种群灭绝,湖泊失去生态机能,最后变成死湖,威胁人们的健康,正确。
D.机动车辆排放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它们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12.【答案】B
【知识点】心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答】A、人体的静脉血管里流的不一定是静脉血,如肺静脉中流动脉血,A说法正确。
B、动脉血含氧气丰富的血液,但是与营养物孩子含量无直接关系,B说法错误。
C、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动脉血管将富含养料和氧气的血液送到身体各器官的毛细血管网,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养料和氧气供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这样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C说法正确。
D、心脏四个腔中,肌肉最发达的是左心室,左心室是体循环的起点,把运送血液到全身各各处,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学中的一些基础内容,考查点多,但难度一般,(1)动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即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是含氧量的不同、血液颜色的不同。
(2)血液循环的路径可以结合以下见简图记忆:
13.【答案】D
【知识点】食物中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解析】【解答】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其中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占体重的60%~70%,人体的废物和营养物质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运输,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食物中六大营养物质和作用:
营养物质 主要作用
蛋白质 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参与损伤细胞的修复和更新
脂肪 一般情况下,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糖类 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水 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无机盐 含量不多,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如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
维生素 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提供能量,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14.【答案】C
【知识点】小肠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A、小肠很长,长约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所以,小肠内表面有1皱襞,它的表面又有很多2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A正确;
B、小肠内的肠腺分泌肠液,胰腺分泌的胰液通过胰管输送到小肠内,肝脏分泌的胆汁通过胆管送到小肠内,这些消化液参与相应物质的消化,B正确;
C、3是小肠绒毛壁,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吸收营养物质,C错误;
D、某人为减肥切除一段小肠,以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这样做会影响人体健康,因为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健康的减肥是合理膳食和合理运动,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很长,约5~6米,是消化道内最长的一段,内壁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加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包括肠液、胰液、胆汁等。胰液和肠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对淀粉、蛋白质、脂肪进行彻底消化,所以说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小肠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能够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绝大部分营养物质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所以说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15.【答案】C
【知识点】合理营养;食品安全
【解析】【解答】A.“均衡”是指摄取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不少也不多,比例适当),与身体的需要要保持平衡,故一日三餐食物搭配要均衡,A不符合题意。
B.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走路、学习、呼吸等都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大部分是由糖类提供的。根据平衡膳食宝塔人们一日三餐对各类食物的摄取比例,用量最多的食物应是糖类(即淀粉、谷物类),B不符合题意。
C.有虫眼的蔬菜和水果可能是被虫子咬过又打的药,或一次药量太小,未把害虫杀死,所以有虫眼的蔬菜和水果中农药含量不一定少,C符合题意。
D.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饮食习惯和科学的膳食习惯,如不挑食,不偏食,膳食要清淡少盐,以免引起高血压,少吃肥肉和荤油等油脂类,以免造成脂肪堆积,引起肥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还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时进餐,合理膳食要求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入分别占30%、40%、30%。
(2)食品安全是指:防止食品污染;预防食物中毒.包括防止食品在生产过程中被农药等污染,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不吃有毒的食物(发芽的马铃薯、毒蘑菇); 防止食品被细菌等污染,食用前要加热煮熟;保持厨房和餐具的清洁卫生;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有关是否有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
16.【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视觉的形成;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A、红灯亮起,人体感受光刺激的感受器在视网膜,而不是角膜,A错误;B、看到红灯,行人自觉停下等待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B正确;
C、“斑马线前,司机减速礼让行人”与“看见糖果分泌唾液”都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C正确;
D、严禁“酒驾”,因为酒精会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醉状态,D正确。
故选A。
【分析】(1)条件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反射;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2)视觉的形成过程: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视觉中枢→视觉。
17.【答案】C
【知识点】泌尿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输尿管的作用是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膀胱的作用是暂时储存尿液、尿道的作用是排出尿液。因此,尿液形成和排出过程的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
18.【答案】B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
【解析】【解答】A.血液流经肾脏后,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尿素减少,因为肾脏是人体代谢废物的主要排泄器官,血液中的尿素在肾脏中被过滤并形成尿液排出体外,A不符合题意。
B.肾小球、甲(肾小囊)和乙(肾小管)共同构成肾单位,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负责形成尿液,B符合题意。
C.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a、b表示的液体分别是原尿和尿液,C不符合题意。
D.肾小管与蛋白质的吸收没有关系,肾小管能重吸收全部葡萄糖,使用药物麻醉肾小管,b中可能会出现葡萄糖,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19.【答案】A
【知识点】人体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A.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口服会被消化分解,因此糖尿病患者不能通过口服胰岛素来治疗,只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A错误。
B.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呆小症,这是一种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的疾病。B正确。
C.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唾液腺属于外分泌腺,C正确。
D.人体分泌腺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内分泌腺可分泌激素,外分泌腺如唾液腺,只能分泌唾液,不能分泌激素,D正确。
故选A。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
20.【答案】C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用生物柴油替代化石柴油,可以减少化石柴油的开采和燃烧,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A正确;
B、大力发展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可以大量减少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B正确;
C、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会导致木材浪费,增加废弃物的处理成本,不利于减少二氧化碳,C错误;
D、推广使用低能耗车辆可以有效减少汽车尾气和能源消耗的问题,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碳中和是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要合理使用化石燃料,改用清洁型新能源。
21.【答案】(1)葡萄糖
(2)②不变蓝;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馒头
(3)糖类
【知识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
【解析】【解答】(1)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其中唾液的消化是化学消化,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是物理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
(2)②淀粉遇碘变成蓝色,向稀碘液中滴入混合液后,若颜色不变蓝,说明此时试管中所有淀粉都被分解,即可完成检验。科研小组进行多次实验,记录检验次数,并求平均值,目的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③由图中实验结果可知,馒头组平均检验次数最少,说明馒头组同学的混合液不变蓝最快,唾液消化淀粉的能力最强,混合组次之,对淀粉消化能力最差的是米饭组的同学。
(3)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同时这三类物质也是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其中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脂肪也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但是人体内的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能源贮存在皮下等处,属于贮备能源物质。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一部分能量,但蛋白质主要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修复和更新的重要原料。因此,人们选择“五谷”作为主食的理由是因为“五谷”中的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所需能量的70%以上都是由它氧化分解提供的。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1)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因此,淀粉首先在口腔中被初步消化分解,最终在小肠中消化分解为终产物是葡萄糖,并通过细胞的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②淀粉遇碘变成蓝色,向稀碘液中滴入混合液后,若颜色不变蓝,说明此时试管中所有淀粉都被分解,即可完成检验。科研小组进行多次实验,记录检验次数,并求平均值,目的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③由图中实验结果可知,馒头组平均检验次数最少,说明馒头组同学的混合液不变蓝最快,唾液消化淀粉的能力最强,混合组次之,对淀粉消化能力最差的是米饭组的同学。
(3)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同时这三类物质也是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其中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脂肪也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但是人体内的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能源贮存在皮下等处,属于贮备能源物质。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一部分能量,但蛋白质主要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修复和更新的重要原料。因此,人们选择“五谷”作为主食的理由是因为“五谷”中的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所需能量的70%以上都是由它氧化分解提供的。
22.【答案】(1)4;1
(2)右心房;上、下腔静脉;左心室;主动脉
(3)收缩;动脉血
(4)肾单位;3、4、5;肾小球
(5)一层上皮细胞
(6)无尿意,能完成排尿反射
(7)大脑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食物的消化;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尿的形成
【解析】【解答】(1)糖类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4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吸收的葡萄糖经过下腔静脉首先进入心脏的1右心房。
(2)结合题图二可知,心脏的四个腔分别与不同的血管相连。左心房连通肺静脉,4左心室连通主动脉,1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概括地说,心室与动脉血管相连通,心房与静脉血管相连通。
(3)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可见,当肺变大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后,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后就由含氧较少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可见,[2]内的血液类型是动脉血。
(4)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可见,每个肾单位由3肾小球、4肾小囊和5肾小管组成。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无机盐,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包括大部分水,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当肾小球发生病变,本不能进入肾小囊中的血细胞和蛋白质也会进入肾小囊腔,因此这物质会随尿液排出。
(5)肺泡壁及其外面包绕的毛细血管壁,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及肾小管内壁的共同特点是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物质的交换。
(6)某人大脑与脊髓之间的神经通路因故损伤,神经冲动不能传递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但是低等神经中枢脊髓所支配的反射弧还是完整的。所以,此时该患者无尿意,能完成排尿反射。
(7)健康的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完成排尿,而婴幼经常出现遗尿,这是因为成年人比婴幼儿的大脑皮层发育完善,能对脊髓进行调控,形成较复杂的条件反射来适应环境。可见, 婴幼儿经常尿床,原因是大脑发育尚未完善。
【分析】图一中:1是肝脏,2是胃,3是胰腺,4是小肠。
图二中:1是右心房,2是右心室,3是左心房,4是左心室。
图三中:1是肺小动脉,2是肺小静脉,ab代表肺泡与周围血液间的气体交换,cd代表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图四中:1是入球小动脉,2是出球小动脉,3是肾小球,4是肾小囊,5是肾小管,6是收集管,7是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8肾动脉。
人体各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联系,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通过呼吸呼吸作用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通过消化系统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往全身各处;再通过排泄系统把人体多余的废物排出体外.其中还有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1)糖类最终被消化为葡萄糖,4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吸收的葡萄糖经过下腔静脉首先进入心脏的1右心房。
(2)结合题图二可知,心脏的四个腔分别与不同的血管相连。左心房连通肺静脉,4左心室连通主动脉,1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概括地说,心室与动脉血管相连通,心房与静脉血管相连通。
(3)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可见,当肺变大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后,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后就由含氧较少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可见,[2]内的血液类型是动脉血。
(4)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可见,每个肾单位由3肾小球、4肾小囊和5肾小管组成。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无机盐,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包括大部分水,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当肾小球发生病变,本不能进入肾小囊中的血细胞和蛋白质也会进入肾小囊腔,因此这物质会随尿液排出。
(5)肺泡壁及其外面包绕的毛细血管壁,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及肾小管内壁的共同特点是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物质的交换。
(6)某人大脑与脊髓之间的神经通路因故损伤,神经冲动不能传递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但是低等神经中枢脊髓所支配的反射弧还是完整的。所以,此时该患者无尿意,能完成排尿反射。
(7)健康的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完成排尿,而婴幼经常出现遗尿,这是因为成年人比婴幼儿的大脑皮层发育完善,能对脊髓进行调控,形成较复杂的条件反射来适应环境。可见, 婴幼儿经常尿床,原因是大脑发育尚未完善。
23.【答案】(1)动脉血
(2)消化;吸收
(3)肾脏;葡萄糖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尿的形成
【解析】【解答】(1)生理过程③指的是肺部的气体交换,即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而二氧化碳从血液进入肺泡。这一过程使得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加,血液变成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2)B系统指的是消化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将食物分解成可以被身体吸收的营养物质。过程④指的是营养物质从消化道进入血液的过程,即吸收。
(3)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肾脏,肾脏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若D表示泌尿系统,D中形成尿液的器官为肾脏。与原尿相比,健康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
【分析】题图中:①吸气过程,②呼气过程,③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④吸收;A是呼吸系统,B是消化系统,C是循环系统,D可表示泌尿系统。
人体各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联系,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通过呼吸呼吸作用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通过消化系统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往全身各处;再通过排泄系统把人体多余的废物排出体外.其中还有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1)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因此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转变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可见,经过生理过程③之后,血液会变成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2)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系统具有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消化。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吸收。小肠既是主要的消化器官,也是主要的吸收器官。结合分析可知,B表示消化系统,④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肾脏,肾脏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若D表示泌尿系统,D中形成尿液的器官为肾脏。与原尿相比,健康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
24.【答案】(1)视网膜;激素
(2)白细胞
(3)胃
(4)呼吸运动;线粒体
【知识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食物的消化;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视觉的形成;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1)视网膜是眼球中负责接收光线并形成图像的部位,当电视上的图像信息进入眼睛时,会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的图像,然后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形成视觉。而人体的激动反应是由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传递信号,激素调节通过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来调节身体的生理活动。
(2)白细胞是数量最少的血细胞,有细胞核,但比红细胞大,能吞噬病菌,有防御保护功能。航天员突患细菌性肺炎时,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会增多。
(3)鸡肉的主要营养物质是蛋白质,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分解成多肽。进入小肠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
(4)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①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②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
人体通过呼吸进入血液中的氧气,最终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被利用。在线粒体中,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内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分析】(1)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2)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可见红细胞具有携带氧的功能;
白细胞能够变形穿透毛细血管壁,吞噬细菌,对人体具有防御功能;
血小板能够堵塞伤口,其中还含有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起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1)眼球中的视网膜,紧贴在脉络膜内面,有感受光刺激的作用。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的折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能够把物体的色彩、亮度等信息转化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视觉神经传到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在人体内,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体在神经—激素的调节下,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看到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场面而激动地热血沸腾”。在视觉形成的同时,肾上腺素的分泌使观众心跳加快,面红耳赤。说明人体生命活动既受神经系统调节,也受激素调节。
(2)白细胞是数量最少的血细胞,有细胞核,但比红细胞大,能吞噬病菌,有防御保护功能。航天员突患细菌性肺炎时,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会增多。
(3)鸡肉的主要营养物质是蛋白质,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分解成多肽。进入小肠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
(4)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①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②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
人体通过呼吸进入血液中的氧气,最终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被利用。在线粒体中,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内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1.(2024八上·梓潼开学考)下列动物中不属于类人猿的是( )
A.长臂猿 B.金丝猴 C.猩猩 D.黑猩猩
【答案】B
【知识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
【解析】【解答】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长臂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都是现代类人猿,其中黑猩猩与人亲缘关系最近,而金丝猴不属于类人猿,故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现代类人猿包括猩猩、黑猩猩、大猩猩、长臂猿.19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那时由于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最后进化成人类。另一类继续过树栖生活,进化成现在的类人猿。
2.(2024八上·梓潼开学考)对原尿有重吸收作用的结构是( )
A.肾小体 B.肾小球 C.肾小囊 D.肾小管
【答案】D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所以,对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有重吸收作用的是肾小管。
故答案为:D
【分析】1、肾单位是组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
2、肾小管是与肾小囊壁层相连的一条长为30~50mm的细长上皮性小管,具有重吸收和排泌功能,在排泄代谢产物、维持机体体液平衡及酸碱平衡方面起关键作用。
3.(2024八上·梓潼开学考)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要学会明辨是非,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B.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会与人交往
C.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D.要培养独立意识,重大事情自己解决
【答案】D
【知识点】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解析】【解答】A.青春期是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思想逐渐成熟,要学会明辨是非,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A正确。
B.青少年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会与人交往,做到团结互助,自尊自爱,B正确。
C.青少年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为学习保驾护航,C正确。
D.在培养自己独立生活能力的同时,要肯于向家长、老师敞开心扉,主动征得师长的帮助和指导,以便使自己成长更快、成熟更快,D错误。
故选D。
【分析】进入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身高、体重都迅速增加,生殖器官在以前发育很缓慢,进入青春期后迅速发育,另外,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心理上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生活中常常会有较多的心理矛盾。如有了强烈的独立的意识、叛逆性,遇到挫折又有依赖性,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怀。内心世界逐渐复杂,有的事情不想跟家长交流。进入青春期,正值身体发育时期,要注意合理膳食,作息有规律,保证均衡营养,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发育。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也开始萌动,常表现为从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变化。这时候,更要注意树立远大理想,把精力集中在学习、工作和培养高尚的情操上.在男女同学相处时,要做到相互帮助、勉励,共同进步,建立真诚的友谊.在人际交际中,要做到自尊、自爱。
4.(2024八上·梓潼开学考)以下属于简单反射的是( )
①缩手反射 ②膝跳反射 ③望梅止渴 ④谈虎色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A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①缩手反射、②膝跳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在低级的神经中枢参与完成的,属于简单反射;③望梅止渴、④谈虎色变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属于复杂反射。
故选A。
【分析】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也称为简单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也称为复杂反射。
5.(2024八上·梓潼开学考)去年3月,一位携带膜肺(人工肺)的重症病人转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膜肺中血液和气体虽然不直接接触,却能通过半透膜进行气体交换(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血液流经膜肺后,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B.血液和气体通过半透膜进行气体交换是依靠呼吸作用
C.半透膜模拟的是单层细胞构成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D.膜肺在进行气体交换时,还能过滤血液中的尿素
【答案】C
【知识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血液流经膜肺后,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因为膜肺模拟的是肺的功能,即气体交换,静脉血流经肺后会变成动脉血,A错误;
B:血液和气体通过半透膜进行气体交换是依靠扩散作用。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分子的扩散作用完成的,即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B错误;
C:半透膜模拟的是单层细胞构成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半透膜模拟的就是这种结构,C正确;
D:膜肺在进行气体交换时,不能过滤血液中的尿素。膜肺主要模拟的是肺的功能,即气体交换,而尿素的过滤是肾脏的功能,D错误。
故选C。
【分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数目多,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各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都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6.(2024八上·梓潼开学考)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下面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是( )
①脑②脑神经③脊髓④脊神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解析】【解答】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因此,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是①脑和③脊髓。
故选A。
【分析】神经系统得组成:
7.(2024八上·梓潼开学考)肠道显微胶囊是一种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的可吞咽式小型设备(如图),患者将智能胶囊吞下后,它会依次通过消化道的各个结构,它可以在短时间内捕捉到消化道内的图像。请结合图分析智能胶囊被吞咽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依次经过①→④→⑤→③→⑥
B.显微胶囊到达结构⑥,可清晰的看到肠壁的情况
C.显微胶囊可用于诊断③⑤处的病变
D.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②,探测该处胆汁分泌情况
【答案】B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
【解析】【解答】A.显微胶囊通过消化道的顺序应为:口腔→咽→①食道→④胃→⑥小肠→③大肠→肛门。因此,选项A中提到的顺序①→④→⑤→③→⑥是不正确的,因为显微胶囊不会直接从胃(④)到达胰腺(⑤),而是会先到达小肠(⑥),A错误。
B.显微胶囊进入结构⑥小肠,可清晰的看到小肠内的环形皱襞,B正确。
C.⑤胰腺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所以显微胶囊不可进入结构⑤,显微胶囊不可用于诊断⑤处的病变,C错误。
D.②肝脏同样位于消化道外,显微胶囊无法进入肝脏探测胆汁分泌情况,D错误。
故选B。
【分析】图中:①食道、②肝脏、③大肠、④胃、⑤胰腺、⑥小肠。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
组成 器官 功能
消化道 口腔 初步将少量淀粉消化成麦芽糖
咽 食物与气体的共用通道
食道 能蠕动,将食物推进胃中
胃 初步消化蛋白质
小肠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有小肠绒毛和皱襞
大肠 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 粪便由此排出
消化腺 唾液腺 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肝脏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
胃腺 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
胰腺 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肠腺 分泌肠液,含有肠淀粉酶、肠麦芽糖酶、肠脂肪酶和肠肽酶
8.(2024八上·梓潼开学考)如图表示某人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随时间变化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曲线ac段表示吸气过程 B.曲线ce段表示吸气过程
C.曲线bc、cd段表示呼气过程 D.曲线ab、de段表示呼气过程
【答案】C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廓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图中曲线bd段(包括bc段和cd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肺内气体排出,表示呼气。 ab、de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表示吸气。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9.(2024八上·梓潼开学考)新鲜清洁的空气有利于人们的健康。下列行为中,有利于保护人体呼吸系统的是( )
A.随意烧毁垃圾 B.随地吐痰
C.在家人面前吸烟 D.教室勤清扫,常开窗通风
【答案】D
【知识点】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A.随意烧毁垃圾,会污染空气,不利于人体健康,A错误。B.随地吐痰,痰里含有病毒和细菌等,能够传播疾病,所以不要随地吐痰,B错误。
C.在家人面前吸烟,会污染空气,不利于人体健康,C错误。
D.教室勤清扫,常开窗通风,空气流通了,则氧气也就充足了;此做法有利于人体的健康,D正确。
故选D。
【分析】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大雾天气可导致呼吸病人增多,因为雾霾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能够对吸入气体进行温暖、湿润和清洁,但是这种清洁能力是有限的。
10.(2024八上·梓潼开学考)在马拉松比赛中,运动员奋力拼搏,满脸通红,大汗淋漓。这体现出皮肤的功能有( )
A.保护、调节体温 B.排泄、保护
C.排泄、调节体温 D.排泄、感受外界刺激
【答案】C
【知识点】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当外界气温较高时,皮肤内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散热量增多,与此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增多,通过汗液蒸发散失的热量也多;外界气温较低时,皮肤内的大多数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通过皮肤散发的热量减少,与此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减少,通过汗液的蒸发散失的热量也减少;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汗腺分泌的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还含有少量的尿素和无机盐等,皮肤还具有排泄作用。运动员剧烈运动时,体内产热量增多,需要通过扩张血管和增加汗液分泌来调节体温,同时随汗液排出体内产生的一部分废物。因此,这体现了皮肤的排泄和调节体温的功能。故答案为:C。
【分析】皮肤覆盖在人体表面,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生发层细胞有很强的分裂能力;真皮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以及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毛发、皮脂腺、汗腺、指(趾)甲等是皮肤的附属物。皮肤的功能有保护、分泌和排泄、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等。
11.(2024八上·梓潼开学考)有关酸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酸雨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还能腐蚀建筑物
B.酸雨主要发生在工厂林立的城市及近郊
C.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威胁人们的健康
D.酸雨是工厂排放的烟雾造成的,与机动车排放尾气无关
【答案】D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酸雨不但能够影响植物的生长,还腐蚀建筑物,正确。
B.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工厂林立的城市和近郊由于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容易发生酸雨,正确。
C.酸雨危害水生生物,它使许多河、湖水质酸化,导致许多对酸敏感的水生生物种群灭绝,湖泊失去生态机能,最后变成死湖,威胁人们的健康,正确。
D.机动车辆排放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它们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12.(2024八上·梓潼开学考)用你所学的知识来判断,错误的是( )
A.人体的静脉血管里流的不一定是静脉血
B.动脉血是含养料和氧多,颜色鲜红的血液
C.经过体循环后,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D.心脏四个腔中,肌肉最发达的是左心室
【答案】B
【知识点】心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答】A、人体的静脉血管里流的不一定是静脉血,如肺静脉中流动脉血,A说法正确。
B、动脉血含氧气丰富的血液,但是与营养物孩子含量无直接关系,B说法错误。
C、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动脉血管将富含养料和氧气的血液送到身体各器官的毛细血管网,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养料和氧气供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这样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C说法正确。
D、心脏四个腔中,肌肉最发达的是左心室,左心室是体循环的起点,把运送血液到全身各各处,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学中的一些基础内容,考查点多,但难度一般,(1)动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即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是含氧量的不同、血液颜色的不同。
(2)血液循环的路径可以结合以下见简图记忆:
13.(2024八上·梓潼开学考)虽然不能提供能量,但是占人体体重的60一70%,运输人体的营养物质及废物的物质是( )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水
【答案】D
【知识点】食物中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解析】【解答】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其中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占体重的60%~70%,人体的废物和营养物质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运输,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食物中六大营养物质和作用:
营养物质 主要作用
蛋白质 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参与损伤细胞的修复和更新
脂肪 一般情况下,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糖类 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水 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无机盐 含量不多,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如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
维生素 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提供能量,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14.(2024八上·梓潼开学考)小肠盘曲于腹腔内,上连胃,下接大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如图是小肠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小肠内表面有[1]皱襞,它的表面又有很多[2]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
B.小肠中除肠液外,还有胆汁和胰液等多种消化液
C.[3]是毛细血管壁,很薄,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D.某人为减肥切除一段小肠,以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这样做会影响人体健康
【答案】C
【知识点】小肠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A、小肠很长,长约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所以,小肠内表面有1皱襞,它的表面又有很多2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A正确;
B、小肠内的肠腺分泌肠液,胰腺分泌的胰液通过胰管输送到小肠内,肝脏分泌的胆汁通过胆管送到小肠内,这些消化液参与相应物质的消化,B正确;
C、3是小肠绒毛壁,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吸收营养物质,C错误;
D、某人为减肥切除一段小肠,以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这样做会影响人体健康,因为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健康的减肥是合理膳食和合理运动,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很长,约5~6米,是消化道内最长的一段,内壁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加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包括肠液、胰液、胆汁等。胰液和肠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对淀粉、蛋白质、脂肪进行彻底消化,所以说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小肠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能够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绝大部分营养物质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所以说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15.(2024八上·梓潼开学考)下列关于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一日三餐食物搭配要均衡
B.多食用谷物类食物
C.有虫眼的蔬菜和水果含有的农药较少
D.膳食要清淡少盐
【答案】C
【知识点】合理营养;食品安全
【解析】【解答】A.“均衡”是指摄取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不少也不多,比例适当),与身体的需要要保持平衡,故一日三餐食物搭配要均衡,A不符合题意。
B.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走路、学习、呼吸等都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大部分是由糖类提供的。根据平衡膳食宝塔人们一日三餐对各类食物的摄取比例,用量最多的食物应是糖类(即淀粉、谷物类),B不符合题意。
C.有虫眼的蔬菜和水果可能是被虫子咬过又打的药,或一次药量太小,未把害虫杀死,所以有虫眼的蔬菜和水果中农药含量不一定少,C符合题意。
D.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饮食习惯和科学的膳食习惯,如不挑食,不偏食,膳食要清淡少盐,以免引起高血压,少吃肥肉和荤油等油脂类,以免造成脂肪堆积,引起肥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还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时进餐,合理膳食要求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入分别占30%、40%、30%。
(2)食品安全是指:防止食品污染;预防食物中毒.包括防止食品在生产过程中被农药等污染,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不吃有毒的食物(发芽的马铃薯、毒蘑菇); 防止食品被细菌等污染,食用前要加热煮熟;保持厨房和餐具的清洁卫生;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有关是否有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
16.(2024八上·梓潼开学考)“文明开车,文明行路”是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红灯亮起,人体感受光刺激的感受器在角膜的感光细胞
B.看到红灯,行人自觉停下等待是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C.“斑马线前,司机减速礼让行人”与“看见糖果分泌唾液”都属于条件反射
D.严禁“酒驾”,因为酒精会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醉状态
【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视觉的形成;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A、红灯亮起,人体感受光刺激的感受器在视网膜,而不是角膜,A错误;B、看到红灯,行人自觉停下等待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B正确;
C、“斑马线前,司机减速礼让行人”与“看见糖果分泌唾液”都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C正确;
D、严禁“酒驾”,因为酒精会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醉状态,D正确。
故选A。
【分析】(1)条件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反射;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2)视觉的形成过程: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视觉中枢→视觉。
17.(2024八上·梓潼开学考)人体的代谢废物主要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下列能正确表示尿液形成和排出过程的是( )
A.输尿管→肾脏→膀胱→尿道 B.肾脏→输尿管→尿道→膀胱
C.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D.肾脏→膀胱→尿道
【答案】C
【知识点】泌尿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输尿管的作用是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膀胱的作用是暂时储存尿液、尿道的作用是排出尿液。因此,尿液形成和排出过程的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
18.(2024八上·梓潼开学考)下图为尿液形成流程图,其中甲、乙表示结构,a、b表示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液流经肾脏后,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尿素增多
B.肾小球、甲和乙共同构成肾单位
C.a、b表示的液体分别为血液和尿液
D.若用药物麻醉正常人的乙处,则b中会有蛋白质
【答案】B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
【解析】【解答】A.血液流经肾脏后,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尿素减少,因为肾脏是人体代谢废物的主要排泄器官,血液中的尿素在肾脏中被过滤并形成尿液排出体外,A不符合题意。
B.肾小球、甲(肾小囊)和乙(肾小管)共同构成肾单位,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负责形成尿液,B符合题意。
C.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a、b表示的液体分别是原尿和尿液,C不符合题意。
D.肾小管与蛋白质的吸收没有关系,肾小管能重吸收全部葡萄糖,使用药物麻醉肾小管,b中可能会出现葡萄糖,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19.(2024八上·梓潼开学考)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糖尿病患者口服胰岛素治疗
B.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易患呆小症
C.唾液腺不属于人体的内分泌系统
D.不是所有的腺体都能分泌激素
【答案】A
【知识点】人体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A.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口服会被消化分解,因此糖尿病患者不能通过口服胰岛素来治疗,只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A错误。
B.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呆小症,这是一种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的疾病。B正确。
C.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唾液腺属于外分泌腺,C正确。
D.人体分泌腺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内分泌腺可分泌激素,外分泌腺如唾液腺,只能分泌唾液,不能分泌激素,D正确。
故选A。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
20.(2024八上·梓潼开学考)“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其中,碳中和是指通过多种途径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生物柴油替代化石柴油
B.大力发展风力发电、水力发电
C.用餐时倡导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
D.推广使用低能耗车辆
【答案】C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用生物柴油替代化石柴油,可以减少化石柴油的开采和燃烧,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A正确;
B、大力发展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可以大量减少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B正确;
C、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会导致木材浪费,增加废弃物的处理成本,不利于减少二氧化碳,C错误;
D、推广使用低能耗车辆可以有效减少汽车尾气和能源消耗的问题,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碳中和是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要合理使用化石燃料,改用清洁型新能源。
21.(2024八上·梓潼开学考)米饭和馒头是我国餐桌上的主食,它们的淀粉含量略有差异。我国不同地区的人对主食的偏好不同,那么他们消化淀粉的能力是不是也有差异呢?
(1)吃馒头和米饭时要慢慢咀嚼、细细品味,食物在消化道中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才能为人体提供营养物质。淀粉首先在口腔中被初步消化分解,最终在小肠中消化分解为终产物 ,并通过细胞的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科技小组的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进行了调查研究。将在校生按照其惯常主食偏好,分成米饭组、馒头组、以米饭和馒头为主食的混合组,分别测试三组受试者的唾液对淀粉的消化能力。检验方法及结果如图所示。
①37℃水浴是在模拟口腔的温度,以保证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②向稀碘液中滴入混合液后,若颜色 (变蓝/不变蓝),说明此时试管中所有淀粉都被分解,即可完成检验。科研小组进行多次实验,记录检验次数,并求 ,目的是为了 。
③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三组受试者的唾液中,对淀粉的消化能力最强的是 组。
(3)中国古籍《黄帝内经》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人们选择“五谷”作为主食的理由是因为“五谷”中的 (填“糖类”、“蛋白质”或“脂肪”)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所需能量的70%以上都是由它氧化分解提供的。
【答案】(1)葡萄糖
(2)②不变蓝;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馒头
(3)糖类
【知识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
【解析】【解答】(1)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其中唾液的消化是化学消化,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是物理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
(2)②淀粉遇碘变成蓝色,向稀碘液中滴入混合液后,若颜色不变蓝,说明此时试管中所有淀粉都被分解,即可完成检验。科研小组进行多次实验,记录检验次数,并求平均值,目的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③由图中实验结果可知,馒头组平均检验次数最少,说明馒头组同学的混合液不变蓝最快,唾液消化淀粉的能力最强,混合组次之,对淀粉消化能力最差的是米饭组的同学。
(3)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同时这三类物质也是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其中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脂肪也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但是人体内的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能源贮存在皮下等处,属于贮备能源物质。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一部分能量,但蛋白质主要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修复和更新的重要原料。因此,人们选择“五谷”作为主食的理由是因为“五谷”中的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所需能量的70%以上都是由它氧化分解提供的。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1)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因此,淀粉首先在口腔中被初步消化分解,最终在小肠中消化分解为终产物是葡萄糖,并通过细胞的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②淀粉遇碘变成蓝色,向稀碘液中滴入混合液后,若颜色不变蓝,说明此时试管中所有淀粉都被分解,即可完成检验。科研小组进行多次实验,记录检验次数,并求平均值,目的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③由图中实验结果可知,馒头组平均检验次数最少,说明馒头组同学的混合液不变蓝最快,唾液消化淀粉的能力最强,混合组次之,对淀粉消化能力最差的是米饭组的同学。
(3)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同时这三类物质也是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其中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脂肪也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但是人体内的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能源贮存在皮下等处,属于贮备能源物质。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一部分能量,但蛋白质主要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修复和更新的重要原料。因此,人们选择“五谷”作为主食的理由是因为“五谷”中的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所需能量的70%以上都是由它氧化分解提供的。
22.(2024八上·梓潼开学考)人的生活离不开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还需要排出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图是人体进行消化吸收、呼吸、循环、排泄等生理活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人体从外界摄取的营养物质中,糖类被彻底消化后的产物主要在图一的 (填数字)中被吸收,随着血液流动到达图二所示结构时,首先进入图二中的心脏的腔是 (填数字),最后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各组织细胞。
(2)图二中1为 与 (血管)相连;4为 与 (血管)相连。
(3)图三为肺泡及其周围的毛细血管。当肺变大时,膈肌处于 状态,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后,[2]内的血液类型是 。(填动脉血或静脉血)
(4)肾脏中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是 ,由图中的 (填数字)组成。人体进行代谢活动时会产生尿素等代谢废物,主要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如果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则病变的部位主要是 。
(5)肺泡壁及其外面包绕的毛细血管壁、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及肾小管内壁的共同特点是都只由 构成,有利于物质透过。这体现了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观点。
(6)某人大脑与脊髓之间的神经通路因故损伤,但脊髓不受影响,此时 (填“有尿意,不能完成排尿反射”或“无尿意,能完成排尿反射”)。
(7)婴幼儿经常尿床,原因是 发育尚未完善,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作用弱。
【答案】(1)4;1
(2)右心房;上、下腔静脉;左心室;主动脉
(3)收缩;动脉血
(4)肾单位;3、4、5;肾小球
(5)一层上皮细胞
(6)无尿意,能完成排尿反射
(7)大脑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食物的消化;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尿的形成
【解析】【解答】(1)糖类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4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吸收的葡萄糖经过下腔静脉首先进入心脏的1右心房。
(2)结合题图二可知,心脏的四个腔分别与不同的血管相连。左心房连通肺静脉,4左心室连通主动脉,1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概括地说,心室与动脉血管相连通,心房与静脉血管相连通。
(3)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可见,当肺变大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后,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后就由含氧较少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可见,[2]内的血液类型是动脉血。
(4)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可见,每个肾单位由3肾小球、4肾小囊和5肾小管组成。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无机盐,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包括大部分水,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当肾小球发生病变,本不能进入肾小囊中的血细胞和蛋白质也会进入肾小囊腔,因此这物质会随尿液排出。
(5)肺泡壁及其外面包绕的毛细血管壁,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及肾小管内壁的共同特点是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物质的交换。
(6)某人大脑与脊髓之间的神经通路因故损伤,神经冲动不能传递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但是低等神经中枢脊髓所支配的反射弧还是完整的。所以,此时该患者无尿意,能完成排尿反射。
(7)健康的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完成排尿,而婴幼经常出现遗尿,这是因为成年人比婴幼儿的大脑皮层发育完善,能对脊髓进行调控,形成较复杂的条件反射来适应环境。可见, 婴幼儿经常尿床,原因是大脑发育尚未完善。
【分析】图一中:1是肝脏,2是胃,3是胰腺,4是小肠。
图二中:1是右心房,2是右心室,3是左心房,4是左心室。
图三中:1是肺小动脉,2是肺小静脉,ab代表肺泡与周围血液间的气体交换,cd代表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图四中:1是入球小动脉,2是出球小动脉,3是肾小球,4是肾小囊,5是肾小管,6是收集管,7是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8肾动脉。
人体各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联系,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通过呼吸呼吸作用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通过消化系统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往全身各处;再通过排泄系统把人体多余的废物排出体外.其中还有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1)糖类最终被消化为葡萄糖,4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吸收的葡萄糖经过下腔静脉首先进入心脏的1右心房。
(2)结合题图二可知,心脏的四个腔分别与不同的血管相连。左心房连通肺静脉,4左心室连通主动脉,1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概括地说,心室与动脉血管相连通,心房与静脉血管相连通。
(3)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可见,当肺变大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后,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后就由含氧较少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可见,[2]内的血液类型是动脉血。
(4)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可见,每个肾单位由3肾小球、4肾小囊和5肾小管组成。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无机盐,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包括大部分水,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当肾小球发生病变,本不能进入肾小囊中的血细胞和蛋白质也会进入肾小囊腔,因此这物质会随尿液排出。
(5)肺泡壁及其外面包绕的毛细血管壁,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及肾小管内壁的共同特点是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物质的交换。
(6)某人大脑与脊髓之间的神经通路因故损伤,神经冲动不能传递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但是低等神经中枢脊髓所支配的反射弧还是完整的。所以,此时该患者无尿意,能完成排尿反射。
(7)健康的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完成排尿,而婴幼经常出现遗尿,这是因为成年人比婴幼儿的大脑皮层发育完善,能对脊髓进行调控,形成较复杂的条件反射来适应环境。可见, 婴幼儿经常尿床,原因是大脑发育尚未完善。
23.(2024八上·梓潼开学考)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系统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如图是人体不同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表示生理过程。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经过生理过程③之后,血液会变成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 。
(2)B表示 系统,④表示营养物质的 过程。
(3)若D表示泌尿系统,D中形成尿液的器官为 。与原尿相比,健康人的尿液中不含 。
【答案】(1)动脉血
(2)消化;吸收
(3)肾脏;葡萄糖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尿的形成
【解析】【解答】(1)生理过程③指的是肺部的气体交换,即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而二氧化碳从血液进入肺泡。这一过程使得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加,血液变成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2)B系统指的是消化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将食物分解成可以被身体吸收的营养物质。过程④指的是营养物质从消化道进入血液的过程,即吸收。
(3)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肾脏,肾脏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若D表示泌尿系统,D中形成尿液的器官为肾脏。与原尿相比,健康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
【分析】题图中:①吸气过程,②呼气过程,③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④吸收;A是呼吸系统,B是消化系统,C是循环系统,D可表示泌尿系统。
人体各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联系,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通过呼吸呼吸作用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通过消化系统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往全身各处;再通过排泄系统把人体多余的废物排出体外.其中还有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1)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因此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转变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可见,经过生理过程③之后,血液会变成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2)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系统具有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消化。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吸收。小肠既是主要的消化器官,也是主要的吸收器官。结合分析可知,B表示消化系统,④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肾脏,肾脏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若D表示泌尿系统,D中形成尿液的器官为肾脏。与原尿相比,健康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
24.(2024八上·梓潼开学考)阅读以下资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2021年6月17日,中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顺利将三名宇航员送上太空。宇航员们将要在飞船上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太空之旅。此次飞行任务给航天员们配备了120余种航天食品,如宫保鸡丁、尖椒牛肉、椰蓉面包、酱萝卜、鱼香肉丝……
(1)当飞船点火发射时,全国人民看着直播画面,电视上的图像信息成像于眼球内的 。看到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场面时,激动地热血沸腾,这是人体神经调节和 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2)宇航员在太空中面临着包括运动病、细菌感染、太空失明症、心理问题以及有毒尘埃在内的一系列健康威胁。航天员突患细菌性肺炎时,血液中的 数量会增多,需服用抗生素消炎。
(3)宫保鸡丁中鸡肉的主要营养物质在 中会被初步分解成多肽,最后在小肠里被彻底分解才能被吸收。
(4)航天食品都是流质的,是为了避免固体食品颗粒在失重条件下进入呼吸道影响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该过程是通过 实现的。宇航员通过呼吸吸入的氧气,最终在组织细胞的 (填结构)中被利用。
【答案】(1)视网膜;激素
(2)白细胞
(3)胃
(4)呼吸运动;线粒体
【知识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食物的消化;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视觉的形成;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1)视网膜是眼球中负责接收光线并形成图像的部位,当电视上的图像信息进入眼睛时,会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的图像,然后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形成视觉。而人体的激动反应是由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传递信号,激素调节通过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来调节身体的生理活动。
(2)白细胞是数量最少的血细胞,有细胞核,但比红细胞大,能吞噬病菌,有防御保护功能。航天员突患细菌性肺炎时,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会增多。
(3)鸡肉的主要营养物质是蛋白质,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分解成多肽。进入小肠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
(4)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①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②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
人体通过呼吸进入血液中的氧气,最终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被利用。在线粒体中,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内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分析】(1)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2)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可见红细胞具有携带氧的功能;
白细胞能够变形穿透毛细血管壁,吞噬细菌,对人体具有防御功能;
血小板能够堵塞伤口,其中还含有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起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1)眼球中的视网膜,紧贴在脉络膜内面,有感受光刺激的作用。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的折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能够把物体的色彩、亮度等信息转化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视觉神经传到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在人体内,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体在神经—激素的调节下,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看到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场面而激动地热血沸腾”。在视觉形成的同时,肾上腺素的分泌使观众心跳加快,面红耳赤。说明人体生命活动既受神经系统调节,也受激素调节。
(2)白细胞是数量最少的血细胞,有细胞核,但比红细胞大,能吞噬病菌,有防御保护功能。航天员突患细菌性肺炎时,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会增多。
(3)鸡肉的主要营养物质是蛋白质,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分解成多肽。进入小肠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
(4)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①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②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
人体通过呼吸进入血液中的氧气,最终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被利用。在线粒体中,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内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