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生物 二轮复习 专题九-1 内环境与稳态(含解析)
专题九-1 内环境与稳态
基础巩固
1.人体血浆渗透压可分为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胶体渗透压和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晶体渗透压。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葡萄糖、胰岛素、Na+均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有关
B.血浆的晶体渗透压大于组织液或淋巴的晶体渗透压
C.肝腹水患者可通过静脉输入血浆蛋白来缓解病情
D.人体内环境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的基础
2.如图所示为外界O2到肝细胞中被消耗的路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O2进行跨膜运输时需要载体蛋白,但是不消耗能量
B.入肝动脉处O2浓度要高于出肝静脉处
C.肝细胞和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完全不同
D.线粒体中消耗O2的场所与产生CO2的场所相同
3.人体剧烈运动时,血液中CO2浓度升高会刺激感受器产生兴奋,使其传至呼吸中枢导致呼吸频率加快和呼吸幅度加大,从而排出CO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液中CO2浓度升高导致感受器兴奋属于神经调节
B.人体细胞内的CO2都是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的
C.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总是低于组织液
D.正常人剧烈运动时产生的CO2等增多,会导致血浆pH明显低于7.35
4.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下图甲是内环境的结构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体液中的不同成分,下图乙表示体液中这几种成分相互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图乙中的A、B、C、D
B.B中的大分子蛋白质可以流到C中
C.图甲①中的蛋白质含量最多
D.图甲中③④处的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大小关系应该分别是③>④和③<④
5.下图表示正常人快速饮入500mL某种液体后,其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曲线。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
A.若饮入的是清水或0.9%NaCl溶液,则体内血浆渗透压变化的曲线依次是b、c
B.当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出现曲线a的变化时,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将会增多
C.当饮入0.9%NaCl溶液时,细胞外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内液Na+的增多
D.当血浆渗透压出现曲线c的变化时,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有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参与
6.体液是指机体内所含有的大量水分以及溶解在这些水中的各种物质的总称,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下图是人体体液中的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a、b、c、d分别为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液,b中的蛋白质含量比d高
B.口腔上皮细胞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b、c、d
C.人取食酸杨梅时内环境的pH能维持稳态与a中NaHCO3、Na2HPO4相关
D.d中含有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丙氨酸转移酶、尿素、尿酸等物质
7.某同学玩单杠时将手掌磨出了水疱。这种水疱属于摩擦性水疱,是皮肤的外、内层间异常的组织液蓄积形成的小水袋,通常情况下一段时间后会自行消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水疱中的液体,属于人体的内环境
B.与血浆相比,水疱中液体含有更多蛋白质
C.水疱中液体可与细胞内液发生物质交换
D.积蓄的液体进入血浆和淋巴有利于水疱消失
8.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分别代表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它们共同构成人体的内环境
B.①中渗透压过低时,会导致组织水肿
C.正常情况下,①②③的成分保持不变
D.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处的渗透压会上升
9.血浆不仅是沟通人体各部分体液的重要媒介,还是各部分体液中最为活跃的部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的细胞都能与血浆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B.血浆所含的一些物质能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C.血浆中出现代谢废物就表明内环境的稳态遭到了破坏
D.血浆和组织液以及血浆和淋巴都能进行双向的物质交换
10.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离不开内环境。图甲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几种器官,I、Ⅱ是有关的生理过程。图乙为人体组织局部示意图,②④所在位置是某些管道的横切面。回答问题:
(1)图甲中的D表示___________,葡萄糖从体外进入肝脏细胞至少需要通过_________层磷脂分子。
(2)图甲中的a对应图乙中的________(填序号),与③相比,①含有更多的_________(化学物质)。①中该物质减少会使其渗透压____________(“升高、降低、不变”)引起组织水肿。
(3)下表为人体内几种不同体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则该表ABCD中与图乙中⑤和①相对应的字母分别是__________。
成分(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A B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C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D 10 140 2.5 10.35 25 47
(4)正常人的血浆pH值是_________,血浆pH值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与其中含有_______等物质有关
(5)O2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____________系统协助完成。正常机体通过调节机制使得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
能力提高
11.脑卒中是由于人体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相关的一系列疾病。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常出现血浆渗透压升高、代谢性酸中毒等内环境稳态失调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K+主要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正常人血浆中K+含量保持动态平衡
B.脑卒中患者血浆中由下丘脑释放的抗利尿激素水平会升高
C.若损伤发生在言语区H区,患者可能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代谢性酸中毒是因缺氧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CO2所致
12.“三多一少”是糖尿病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长期高血糖会导致糖尿病眼、糖尿病足等。科研人员研究了高糖、高渗透压对兔角膜细胞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一定的范围内,角膜损伤随葡萄糖浓度、甘露醇浓度的升高而增加
B.同一溶质浓度下,葡萄糖组较甘露醇组对细胞的损伤比例相对较低
C.同等高渗透压条件下,随着葡萄糖浓度升高,细胞损伤比例减少
D.高糖对兔角膜细胞产生损伤是通过提高渗透压实现的
13.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
B.由于产生大量乳酸,因此血浆的PH将由碱性变为酸性
C.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HCO3反应
D.AB段上升过程中人体主要进行无氧呼吸,BC段下降过程中主要进行有氧呼吸
14.糖尿病肾病(DKD)患者肾脏受损,可能出现蛋白尿,后期往往出现水肿等并发症。氯噻酮能抑制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青蒿素能将胰岛 A 细胞转化为胰岛B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尿会引起血浆渗透压高于组织液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B.药物氯噻酮能升高内环境渗透压而缓解组织水肿
C.人体内环境稳态“牵一发而动全身”,破坏其中一项也可能导致全身其他疾病
D.青蒿素可应用于胰岛素不敏感型糖尿病的治疗
15.下表是某生物学兴趣小组在“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实验时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试管编号 1 2 3 4 5 6
2mL待测溶液 血浆 自来水 缓冲液 血浆 自来水 缓冲液
检测pH
加入10滴 0.1mol/L的HCl 0.1mol/L的NaOH
检测pH ? ? ? ? ?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滴加液体后待测溶液的pH变化
B.预期实验结论是血浆和缓冲液具有维持pH相对稳定的功能
C.实验结果说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与缓冲液中的完全相同
D.与1号试管的a1相比,4号试管的“b1”和“?”的数值将会更大
16.下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
B.激素、氨基酸、胰蛋白酶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C.抗体可分布于血清、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D.体液①中的氧气进入③中被利用至少要穿过6层生物膜
17.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由于焦虑或极度悲伤等引发的肺过度换气可排出过多CO2,导致血浆中H2CO3浓度下降,使血浆pH升高,从而引发机体碱中毒,严重时会导致昏迷。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pH大于7就会引起机体碱中毒
B.人体中参与血浆pH调节的系统有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
C.肺过度换气可致碱中毒,说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D.肺过度换气出现呼吸困难时,吸入一定量的CO2有助于缓解症状
18.人体呼出的CO2量剧增而导致体内的CO2浓度剧降时,会出现呼吸性碱中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患者的血浆pH值保持在7.35~7.45之间
B.体液调节会参与患者呼出CO2的调节过程
C.过度换气会使患者体内的酸性物质排出增多
D.可通过增加CO2的吸入量来缓解呼吸碱中毒
19.肝组织细胞内环境的局部示意图如图所示,a、b、c表示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状态时,a可表示为氧气和营养物质
B.正常状态时,b可表示为二氧化碳和尿素等代谢废物
C.饥饿状态时,动脉端的血糖浓度高于静脉端的
D.c表示的物质从组织液进入淋巴液不一定需要消耗细胞产生的ATP
20.如图为人体某些生理活动的过程示意图,a、b、c、d、e为液体,①②为某种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中e是指内环境成分中的_______,e与b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的含量不同。正常情况下,图中b、c、d、e中CO2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填图中字母)。
(2)蚊子在叮咬我们的皮肤进行吸血时,会把含有抗凝血剂、蚁酸以及多种成分的唾液注入图中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的含量有关。有些物质会引起免疫系统发生反应而释放一种叫组胺的物质,该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最终使图中_________(填图中字母)增加,造成被叮咬的地方出现又红又痒的包。
(3)肝脏是酒精的主要代谢场所,酒精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使用头孢类药物后饮酒会造成乙醛中毒,重者可导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等。
①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该过程这些酒精至少需要穿过_______(填结构名称)。
②乙醛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使通气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积累。为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参与调节的缓冲对中最主要的是__________。
(4)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的进行,内环境的________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其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但是,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容易发生中暑,出现高热、恶心、呕吐等症状,这说明______。
思维拓展
21.人在不同生理状态下,机体会发生不同的生理反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交感神经兴奋增强,胃肠平滑肌蠕动减弱
B.紧张时交感神经兴奋使血糖水平降低
C.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可促进抗利尿激素的释放
D.运动中大量丢失钠盐,会导致醛固酮分泌减少
22.节食是指只吃限定的食物或按医生给出的食谱进食。据调查统计,节食减肥中的中学生出现了明显的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计算力下降,过度节食还会诱发骨质疏松、贫血、内分泌失调、情绪低落等多种症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部分节食人员出现浮肿现象,可能是因为营养不良,从而引起全身组织水肿
B.过度节食可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衡,使内环境中进行的代谢活动发生紊乱
C.过度节食可能使磷脂和蛋白质摄入不足,对神经细胞的增殖和更新影响不大
D.情绪低落不会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不会导致免疫细胞功能下降
23.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一种肝病。是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输血、静脉的药瘾注射以及不洁净的美容、纹身等传播。患者会出现肝水肿和转氨酶升高等表现。临床治疗需要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同时还需关注转氨酶、血氧饱和度等生化指标的变化。根据资料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血氧饱和度正常,能够避免体内细胞进行过量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危害健康
B.正常人转氨酶的参考值是0~40U/L,说明人体内环境稳态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状态
C.病毒寄生肝细胞中后,会利用肝细胞的原料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相关蛋白质
D.肝脏是蛋白质代谢的主要场所,出现病变后,机体会因为蛋白质合成量不足而出现组织水肿
24.转氨酶可以催化转氨基作用:将一种氨基酸的氨基转移到一种酮酸上产生另一种氨基酸和另一种酮酸。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中,以肝脏中含量最高。当由于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大或细胞破裂、死亡时,转氨酶会进入血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情况下,转氨基作用发生于细胞内
B.通过转氨基作用产生的氨基酸都是非必需氨基酸
C.转氨酶可以被运出细胞进入血浆,故其属于分泌蛋白
D.检测血浆中转氨酶的含量是判断肝脏功能是否正常的手段之一
25.如图表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调节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元上存在白细胞介素、胰岛素的受体
B.乙酰胆碱、TRH等可通过体液运输至靶细胞或靶器官
C.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出现头晕、反应迟钝等症状
D.只要图中构成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正常,人体就能维持内环境稳态
26.如图甲是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示意图,图乙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A液、B液和C液等共同构成机体的内环境,B液中蛋白质含量较高
B.胰腺组织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消化液(胰液)通过B液流遍全身
C.图乙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离不开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D.内环境pH保持相对稳定,与其含有的/H2CO3、/等有关
27.某人因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去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急性喉炎,需注射头孢呋辛钠治疗。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钠期间及用药后1~2周内不能饮酒。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造成乙醛中毒,重者可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是血浆
B.当病原体入侵时,机体通过负反馈调节,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C.乙醛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使通气量减少导致CO2积累,血浆pH显著下降
D.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该过程酒精至少穿过4层生物膜
28.下表为某人血液生化检查的部分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项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肌酐 137.99 μmol/L 57 ~ 111
尿素 11.92 mmol/L 2.8 ~ 7.2
葡萄糖 12.38 mmol/L 3.9 ~ 6.1
甘油三酯 1.83 mmol/L <1.7
钠 110.06 mmol/L 137~147
注:肌酐是肌肉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 通过肾脏排出
A.肌酐和尿素含量超标,推测此人有可能肾脏功能异常
B.葡萄糖含量明显超出正常范围,推测此人可能存在糖尿病风险
C.钠含量偏低,推测此人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的兴奋性可能较高
D.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说明内环境稳态为一种动态平衡
29.关于稳态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中衰老或突变的细胞被及时识别和清除以实现免疫自稳
B.体液中CO2浓度适度升高,使脑干呼吸中枢兴奋,从而调节呼吸运动
C.细胞外液中的缓冲对,/H2CO3可用于维持内环境酸碱平衡
D.垂体合成的促性腺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
30.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图所示为细胞1、2、3和其生活的液体环境Z、X、Y之间的相互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人体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若细胞1为肝细胞,食物中的糖类被分解为葡萄糖后,从小肠内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进而进入内环境,经过运输最终可进入肝细胞合成肝糖原,此过程中葡萄糖的运输途径为:________________(用箭头、图中字母和相应细胞来表示)。
(2)人体皮肤角质层主要由10至20层没有细胞核的死亡细胞组成,这些细胞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蚊子在叮咬我们的皮肤进行吸血时,会把含有抗凝血剂、蚁酸以及多种成分未知的蛋白质的唾液注入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有些物质会引起免疫系统发生反应而释放一种叫组胺的物质,该物质能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最终使图中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增加,因此在被叮咬的地方就出现了又红又痒的包,并且包会越挠越大,这说明“挠”这种行为刺激可能会使我们的身体分泌更多的________________。
(3)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脑脊液是由血浆在脑室脉络丛处滤过产生,并可经蛛网膜处重新流入静脉。
①脑脊液_____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细胞外液,它与血浆之间的物质运输是________________(填“双向”或“单向”)的。
②机体脑部受到严重外伤时可能会引发脑水肿,其发病机制主要为脑外伤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蛋白质从血浆进入脑脊液,引起脑脊液渗透压________________,进而引起脑组织水肿。
③地塞米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上常被用来治疗脑水肿,其副作用是停药后会出现反弹。科研人员研究发现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也能用于治疗脑水肿。为了研究ACTH的治疗效果,有关医疗专家做了临床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使用药物 治疗时间 治疗前 水肿指数 治疗后 水肿指数 停药两周后 水肿指数
A组 ACTH(79例) 3个月 4.1~9.6 1.1~2.9 1.1~2.9
B组 地塞米松(79例) 3个月 5.1~7.1 3.3~4.9 5.1~9.8
对照实验类型有空白对照、相互对照、自身对照等,该实验方案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对照。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溶液渗透压是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葡萄糖、胰岛素、Na+等都是血浆中的物质,均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A正确;
B、与组织液或淋巴比较,血浆中蛋白质较多、无机盐的含量较少,因此血浆的晶体渗透压小于组织液或淋巴的晶体渗透压,B错误;
C、血浆蛋白高,有利于组织液中水分的排出,所以肝腹水患者可通过静脉输入血浆蛋白来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C正确;
D、渗透压相对稳定是内环境稳态的重要内容,人体内环境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的基础,D正确。
故选B。
2.答案:B
解析:A、O2跨膜运输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也不需要能量,A错误;
B、由于肝脏细胞要从血液中吸收氧气,因此入肝动脉处O2浓度要高于出肝静脉处,B正确;
C、肝细胞生活的环境为组织液,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血浆,因此肝细胞和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不完全不同,C错误;
D、线粒体中消耗O2的场所在线粒体内膜,产生CO2的场所在线粒体基质,D错误。
故选B。
3.答案:B
解析:A、血液中CO2浓度升高导致感受器兴奋,在这过程中CO2作为体液调节因子,属于体液调节,A错误;
B、人体细胞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二氧化碳,场所是线粒体基质,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故人体细胞内的CO2都是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的,B正确;
C、组织细胞内进行有氧呼吸会产生CO2,C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组织液,自由扩散的方向为顺浓度梯度的,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总是高于组织液,C错误;
D、人体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产生CO2,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会由于体内的缓冲物质而不会导致pH明显降低,D错误。
故选B。
4.答案:B
解析:A、甲图中,①是具有盲端结构内的液体,表示淋巴液;②表示细胞内的液体,表示细胞内液;③是组织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表示组织液;④是血管内的液体,表示血浆。乙图中A与D、A与C之间都可以相互渗透,B单向渗透进入C,据此判断,A是组织液,D是细胞内液,C是血浆,B是淋巴液,因此图甲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图乙中的B、D、A、C,A错误;B、B(淋巴液)中的大分子蛋白质可以流到C(血浆)中,B正确;C、图甲④(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最多,C错误;D、氧气由血浆扩散到组织液,而二氧化碳则由组织液扩散到血浆,故图甲中③④处的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大小关系应该分别是③<④和③>④,D错误。故选B。
5.答案:A
解析:A、正常人在快速饮入500mL清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将降低,c代表饮入清水后血浆渗透压变化,当快速饮入500mL等渗盐水(0.9%NaCl溶液)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b代表饮入等渗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变化的曲线,A符合题意;B、当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出现曲线a的变化时,即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进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B不符合题意;C、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所以当饮入0.9%NaCl溶液时,细胞外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内液Na+的增加,C不符合题意;D、当血浆渗透压出现曲线c的变化,即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机体进行水盐平衡调节,该过程的调节包括神经—体液调节,需要有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参与,D不符合题意。故选A。
6.答案:D
解析:A、图中a、b、c、d分别为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液、血浆,b中的蛋白质含量比d低,A错误;
B、口腔上皮细胞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b、c,B错误;
C、人取食酸杨梅时内环境的pH能维持稳态与d中NaHCO3、Na2HPO4相关,C错误;
D、d中含有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丙氨酸转移酶、尿素、尿酸等物质,D正确。
故选D。
7.答案:B
解析:
8.答案:B
解析:A、根据物质转换的箭头走向可判定①代表血浆,②代表淋巴,③代表组织液,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共同构成的,血液不属于细胞外液,A错误;B、血浆渗透压过低会导致血浆中的水分过多的进入组织液中,从而造成组织水肿,B正确;C、由于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不断变化,C错误;D、长期蛋白质供应不足,会使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偏低,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D错误;故选B。
9.答案:B
解析:A、生活在血浆中的细胞能与血浆直接进行物质交换,而非所有细胞都能与血浆直接进行物质交换,A错误;B、血浆所含的一些物质能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如激素、缓冲对等,B正确;C、血液能正常运输代谢废物,血浆中出现代谢废物,内环境稳态不一定遭到破坏,C错误;D、血浆和淋巴之间进行单向的物质交换,D错误。故选B。
10.答案:(1)肺;14
(2)①;蛋白质;降低
(3)DB
(4)7.35-7.45;和H2CO3
(5)呼吸系统、循环
解析:(1)分析图甲:A是消化器官,过程Ⅰ是消化吸收过程,B是肾脏,过程Ⅱ是尿液的形成过程,C是皮肤,D是肺。葡萄糖从体外进入肝脏细胞需经过以下路径:进出小肠上皮细胞需穿两层细胞膜,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需穿两层细胞膜,再次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需穿两层细胞膜,进入肝脏细胞需穿1层,共穿7层膜,14层磷脂分子。
(2)分析图甲,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淋巴液。分析图乙:①是血浆,②是毛细血管壁细胞,③是组织液,④是毛细淋巴管壁细胞,⑤是组织细胞。图甲中的a对应图乙中的①,与③相比,①含有更多的蛋白质。①中该物质减少会引起组织水肿,原因是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
(3)细胞内K+含量高于细胞外,所以⑤对应D。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高,所以①对应B。
(4)正常人的血浆pH值是7.35-7.45,血浆pH值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与其中含有的和H2CO3等物质有关。
(5)O2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协助完成。正常机体通过调节机制使得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
11.答案:C
解析:A、K+主要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正常人血浆中K+含量保持动态平衡,A错误;
B、脑卒中患者常出现血浆渗透压升高,进而导致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抗利尿激素通过垂体释放,B错误;
C、若损伤发生在言语区H区,患者可能不能听懂别人讲话,但可以听见讲话,C正确;
D、人体细胞呼吸产物为乳酸,不会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C。
12.答案:D
解析:A、由第一幅图可知,在一定的范围内,角膜损伤随葡萄糖浓度、甘露醇浓度的升高而增加,A正确;
B、由第一幅图可知,同一溶质浓度下,葡萄糖组较甘露醇组细胞损伤百分比更小,即对细胞的损伤比例相对较低,B正确;
C、由第二幅图可知,在相同溶质浓度下,葡萄糖组的曲线在甘露醇组的下方,在同等高渗透压条件下,随着葡萄糖浓度升高,细胞损伤比例减小,C正确;
D、题干信息并没有说明高糖对凋亡蛋白的作用机制,D错误。
故选D。
13.答案:C
解析:A、AB段上升是由于人初进高原,空气稀薄,氧气不足,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加强所致,A错误;
B、由于血浆中存在酸碱缓冲物质,故乳酸的产生不会导致血浆的pH有明显变化,B错误;
C、AB段无氧呼吸会产生乳酸,BC段下降是由于乳酸被血浆中的缓冲物质(NaHCO3)转化为其他物质,C正确;
D、AB段上升是由于此段时间内人体的无氧呼吸加强所致,此时细胞呼吸仍以有氧呼吸为主,
D错误。
14.答案:C
解析:肾炎患者出现蛋白尿症状会使血浆渗透压低于组织液,血浆中水分过多进入组织液,进而引起组织水肿,A错误;药物氯噻酮抑制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从而抑制内环境渗透压升高,B错误;内环境稳态一项变化,可能会引起连锁反应,比如糖尿病肾病就会影响泌尿、循环系统等的正常功能,C正确;胰岛素不敏感型糖尿病患者能够正常分泌胰岛素,将胰岛A细胞变身为胰岛B细胞不能对此类疾病做出有效治疗,D错误。
15.答案:B
解析:由表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待测溶液的种类和滴加液体的种类,A项错误;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自来水组和缓冲液组,预期实验结论是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维持pH相对稳定的功能,B项正确;由实验结果可知,血浆能维持pH的相对稳定,其可能存在缓冲物质,但不清楚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与缓冲液中的是否完全相同,C项错误;a1和b1测定的是实验前的pH,故a1和b1的数值大小差不多,D项错误。
16.答案:C
解析:A、据图可知,①与②、②与③都是双向渗透,②单向渗透进入④,④单向渗透进入①,因此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液,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④组成的,A错误;
B、胰蛋白酶位于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
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C正确;
D、体液①血浆中的氧气进入③中被利用,至少要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组织细胞的细胞膜、线粒体两层膜,共5层膜,D错误。
故选C。
17.答案:A
解析:正常情况下,机体内血浆pH大于7时,通过血浆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能维持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不会引起机体碱中毒,A错误;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可能会导致机体患病,故C正确;吸入一定量的CO2能刺激呼吸中枢,加快呼吸运动,由此推测D正确。
18.答案:A
解析:A、呼吸性碱中毒患者呼出过多的二氧化碳,导致体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剧降,内环境失去稳态,pH会高于稳态的正常范围,A错误;
B、体液调节通过血液运输信号分子起调节作用,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量剧增而导致体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剧降过程中,二氧化碳作为调节因子参与体液调节,B正确;
C、过度换气使PH升高,会增加体内酸性物质的排出,C正确;
D、呼吸性碱中毒,是体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剧降引起的,可通过增加二氧化碳的吸入量缓解,D正确。
故选A。
19.答案:C
解析:AB、正常情况下,a表示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而b表示由血浆吸收的二氧化碳和尿素等代谢废物,AB正确;
C、饥饿状态时,动脉端的血糖浓度低于静脉端,C错误;
D、c表示的物质从组织液进入淋巴液不一定需要消耗细胞产生的ATP,如水,D正确。
故选C。
20.答案:(1)淋巴(液);蛋白质;c
(2)b;无机盐和蛋白质;d
(3)毛细血管壁、肺泡壁;H2CO3/NaHCO3
(4)各种化学成分;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调节是有一定限度的
解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正常人体血浆近中性,血浆pH之所以能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等离子有关。
(1)e是毛细淋巴管壁内的成分,属于淋巴(液);e是淋巴液,b是血浆,两者主要的区别是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高。CO2是在细胞内产生,因此c细胞内液中CO2浓度最高。
(2)蚊子在叮咬我们的皮肤进行吸血时,为了更流畅地吸血,会把含有抗凝血剂、蚁酸以及多种成分的唾液注入图中b血浆中;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组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从而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导致血浆中的物质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增大,血浆中的水进入组织液,最终使图中d组织液增加,造成被叮咬的地方出现又红又痒的包。
(3)①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该过程至少要穿过毛细血管壁(单层细胞)、经肺泡壁(单层细胞)共4层生物膜进入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肺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组织液。
②血浆pH之所以能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2CO3/NaHCO3等缓冲对有关。
(4)随着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其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共同作用,正常机体通过这种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但是,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容易发生中暑,出现高热、恶心、呕吐等症状,这说明 内环境稳态调节是有一定限度的。
21.答案:A
解析:A、交感神经兴奋增强,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是胃肠平滑肌蠕动和消化腺分泌活动减弱,A正确;
B、紧张时交感神经兴奋,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使血糖水平升高,B错误;
C、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可促进抗利尿激素的释放,C错误;
D、运动中大量丢失钠盐,会导致醛固酮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钠离子,D错误。
22.答案:A
解析:过度节食导致营养不良,机体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从而引起全身组织水肿,A正确。
23.答案:A
解析:A、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能产生酒精,A错误;
B、内环境稳态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种动态平衡,正常人转氨酶的参考值是0~40U/L,说明人体内环境稳态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状态,B正确;
C、病毒是非细胞生物,没有核糖体,只能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来合成自身所需蛋白质,C错误;
D、肝脏是蛋白质代谢的主要场所,出现病变,机体会因为蛋白质合成量不足,使得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从而出现组织水肿,D正确。故选A。
24.答案:C
解析:A、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中,所以正常情况下,转氨基作用发生于细胞内,A正确;B、通过转氨基作用产生的氨基酸是人体能够合成的氨基酸,都是非必需氨基酸,B正确;C、正常情况下转氨酶在细胞内发挥作用,细胞膜通透性增大或细胞破裂后才可能存在于细胞外,所以转氨酶不是分泌蛋白,C错误;D、转氨酶在肝脏中含量最高,当由于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大或细胞破裂、死亡时,转氨酶会进入血浆,所以检测血浆中转氨酶的含量是判断肝脏功能是否正常的手段之一,D正确。故选C。
25.答案:D
解析:A、免疫系统分泌的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可以作用于神经系统,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所以神经元上存在白细胞介素的受体;胰岛素可以作用于神经元,促进神经元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所以神经元上也存在胰岛素的受体,A正确;
B、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突触间隙中充满了组织液,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关受体结合,作用于突触后膜;TRH是激素,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所以乙酰胆碱、TRH等可通过体液运输至靶细胞或靶器官发挥作用,B正确;
C、甲状腺激素具有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的兴奋性等作用,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有机物代谢减弱,会出现头晕、反应迟钝等症状,C正确;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正常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前提,由于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即使图中构成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也会失调,D错误。
故选D。
26.答案:B
解析:A液、B液、C液分别是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共同构成机体的内环境,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组织液和淋巴液,A正确;胰腺组织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通过B液(血浆)流遍全身,胰腺组织细胞分泌的消化液(胰液)通过胰管进入小肠,B错误;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密切相关,C正确;内环境pH保持相对稳定,与其含有的缓冲对/H2CO3、/等有关,D正确。
27.答案:D
解析:A、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组织液和血浆,A错误;
B、当病原体入侵时,机体通过免疫调节,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B错误;
C、乙醛中毒引起通气量减少导致CO2积累,但通过调节可以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不会显著下降,C错误;
D、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该过程酒精穿过两层肺泡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和两层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细胞膜,至少穿过4层生物膜,D正确。
故选D。
28.答案:C
解析:A、肌酐和尿素是肌肉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肾脏排出,肌酐和尿素含量超标,推测此人有可能肾脏功能异常,A正确; B、由表可知,葡萄糖含量明显超出正常范围,推测此人可能存在糖尿病风险,B正确; C、钠离子内流形成动作电位,钠含量偏低,导致其形成动作电位较小,推测此人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的兴奋性可能较低,C错误; D、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说明内环境稳态为一种动态平衡,因人而异,因时而异,D正确。
故选:C。
29.答案:A
解析: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体现的是免疫监视功能,故A错误。体液中CO2浓度适度升高,会使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兴奋,从而调节呼吸运动,使呼吸加快,B正确。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其中含有的、H2CO3等物质有关,C正确。激素的作用方式,犹如信使将信息从内分泌细胞传递给靶细胞,靶细胞发生一系列的代谢变化。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D正确。
30.答案:(1)X、Z;(Z→)Y→Z→细胞1
(2)不能;Y;Z;组胺
(3)①属于;双向;②(相对)升高;③相互对照、自身;ACTH治疗脑水肿的效果好于地塞米松;ACTH治疗后基本无反弹情况出现(两空次序可倒)
解析:(1)图中X是淋巴液,Y是血浆,Z是组织液,细胞1是组织液中的组织细胞,细胞2是淋巴液中的淋巴细胞等,细胞3是血浆中的血细胞。人体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图中的X(淋巴液)和Z(组织液)。若细胞1为肝细胞,食物中的糖类被分解为葡萄糖后,从小肠内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进而进入内环境,经过运输最终可进入肝细胞合成肝糖原,此过程中葡萄糖的运输途径为Y(血浆)→Z(组织液)→细胞1(肝细胞)。
(2)死亡细胞不能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蚊子在叮咬我们的皮肤进行吸血时,会把唾液注入血浆,即图中Y;根据组织水肿的成因,组胺能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最终使组织液增多,即图中的Z;包越挠越大,说明组织液越来越多,而组织液增多是组胺引起的,所以“挠“这种行为刺激可能会使我们的身体分泌更多的组胺。
(3)图中的 箭头连接的是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说明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是相互联系的;正常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