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考点基础练】能力微专训2 溶解度及其应用 (含解析) 2025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福建专版)

【中考考点基础练】能力微专训2 溶解度及其应用 (含解析)    2025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福建专版)

能力微专训2 溶解度及其应用
1.某种“果蔬洗盐”的主要成分及其质量分数:氯化钠50%、碳酸钠10%、碳酸氢钠15%。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氯化钠、碳酸钠属于易溶物质
B.该“果蔬洗盐”不能与食醋一起使用
C.30 ℃时,Na2C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40%
D.20 ℃时,将50 g“果蔬洗盐”放入100 g水中,形成的溶液是NaCl的不饱和溶液
2.(2024·泉州模拟)下图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20 ℃时,Na2Cr2O7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80%
C.60 ℃时,Na2Cr2O7的溶解度大于Na2SO4的溶解度
D.无法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Na2Cr2O7、Na2SO4溶液
3.(2024·厦门模拟)某盐矿储盐量丰富,将盐矿中的盐溶解后形成的卤水主要含有NaCl和少量Na2SO4等。图1是NaCl和Na2SO4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某厂NaCl和Na2SO4联产工艺流程图,将卤水通过管道输入析盐罐,采用真空减压蒸发水的方式获得较高纯度的氯化钠,再通过析硝罐获得硫酸钠固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图1
图2
A.为防止冬季管道堵塞,卤水最好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B.为了获得较纯的氯化钠固体,析盐罐内的温度宜控制在32.4 ℃
C.析硝罐中出来的滤液含有氯化钠和硫酸钠
D.20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
4.煤化工废水中含有硝酸钠、硫酸钠、氯化钠,这三种盐(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    ℃时,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
(2)t1 ℃时,将等质量的硫酸钠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 ℃(不考虑溶剂蒸发),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硫酸钠溶液   (选填“<”“>”或“=”)氯化钠溶液。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冷却热的硝酸钠溶液,一定有晶体析出
B.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少量硝酸钠,可采用降温结晶法
C.可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将接近饱和的硫酸钠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5.(2024·厦门模拟·优秀传统文化)食盐被称为“百味之首”,是重要的调味品。各类古籍记载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制盐方法。
Ⅰ.运城“池盐”的制法是将盐池内清水(含有Na+、Cl-、Mg2+、S等)引入旁边耕成畦陇的地里。“待夏秋之交,南风(热风)大起,则一宵(一夜)结成,名曰颗盐(粗盐)。若盐析出时刮东北风(冷风),则味苦(含硫酸镁)色恶,不堪食用。”
(1)当温度高于     ℃时,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2)南风(热风)大起后结成的粗盐依旧含有微量硫酸镁等杂质,采用   (填字母)淋洗最佳。
A.蒸馏水
B.饱和硫酸镁溶液
C.饱和氯化钠溶液
(3)结合溶解度曲线解释,刮东北风(冷风)时析出盐味苦的原因是   。
(4)25 ℃时,将40 g硫酸镁固体加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列出计算式即可)。
Ⅱ.莆田“海盐”明代《兴化府志·货殖志》记载:“天下盐皆烹煎,独莆田用晒法”,即“晒盐”法是莆田独创。
(5)相比“煮盐”、“煎盐”,从能源利用的角度分析“晒盐”的优点是      。
(6)海水中NaCl含量为2%~3%,则50 g海水最多能晒出     g的NaCl。
6.如图,依据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2 ℃时,将30 g丙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
(2)通过改变温度,将丙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选填“升温”或“降温”)。
(3)乙中含有少量甲时,最好采用      (选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4)t3 ℃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时,三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t2 ℃时,将甲、丙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质量一样多
b.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 ℃时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 ℃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
c.在t1 ℃~t3 ℃之间,可配制出甲、丙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饱和溶液
7.(2024·福州模拟)海洋是个巨大的资源宝库。
(1)采用下图所示的膜分离法淡化海水,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进入左侧的淡水池,从而得到淡水。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填字母)。
A.膜分离法也是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B.膜分离法较传统蒸馏法更节约能源
C.加压后右侧海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加压后右侧海水中的溶质质量增多
(2)采用盐田法晒盐,经日晒、风吹等,结晶池中会有氯化钠晶体析出,获得海盐。获得的海盐中常混有Na2CO3等杂质,已知氯化钠、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如下: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 35.5 36 36.5 37
碳酸钠 7 12.5 21.5 39.7 49
①图中能表示碳酸钠溶解度曲线的是   (选填“A”或“B”)。
②图中两溶解度曲线相交于M点,此点表示的意义是   。
③40 ℃时,把50 g氯化钠固体放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④N点对应的溶液为40 ℃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               的方法使该温度下A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⑤用“花水”冲洗海盐,既可除去表面的Na2CO3和MgCl2杂质,又不损失海盐中的NaCl,则“花水”应当是   (填字母)。
A.蒸馏水
B.饱和NaCl溶液
C.饱和NaOH溶液
D.饱和CaCl2溶液
⑥结合溶解度曲线图说明“冬天捞碱(Na2CO3)”的原理:   。
答案
1.C 【解析】A.在20 ℃时,氯化钠、碳酸钠的溶解度都大于10 g,都属于易溶物质,正确;B.“果蔬洗盐”中含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不能与食醋一起使用,否则会与食醋反应生成醋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正确;C.30 ℃时,Na2C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8.6%,错误;D.20 ℃时,NaCl的溶解度大于30 g,50 g“果蔬洗盐”中含有氯化钠为50 g×50%=25 g,所以20 ℃时,将50 g“果蔬洗盐”放入100 g水中,形成的溶液是NaCl的不饱和溶液,正确。
2.C 【解析】A.Na2SO4的溶解度在一定的温度下,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错误;B.20 ℃时,Na2Cr2O7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44.4%,错误;C.60 ℃时,Na2Cr2O7的溶解度大于Na2SO4的溶解度,正确;D.可以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不饱和溶液,错误。
3.D 【解析】A.为防止冬季管道堵塞,卤水最好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因为将卤水的饱和溶液降温会析出晶体,正确;B.为了获得较纯的氯化钠固体,析盐罐内的温度宜控制在32.4 ℃,因为该温度下硫酸钠的溶解度最大,正确;C.析硝罐中出来的滤液含有氯化钠和硫酸钠,正确;D.20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6.5%,错误。
4.(1)t2
(2)>
(3)C
【解析】(1)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2 ℃时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则t2 ℃时,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
(2)t1 ℃时,硫酸钠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则t1 ℃时,等质量的硫酸钠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硫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t1 ℃时,将等质量的硫酸钠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 ℃(不考虑溶剂蒸发),溶解度增大,但溶液的组成没有发生改变,溶剂的质量不变,则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硫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
(3)A.没有指明溶液是否饱和,冷却热的硝酸钠溶液,不一定有晶体析出,错误;B.硝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小,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少量硝酸钠,可采用蒸发结晶法,错误;C.恒温蒸发溶剂,可将接近饱和的硫酸钠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正确。
5.(1)70
(2)C
(3)硫酸镁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刮东北风时温度降低,硫酸镁降温结晶析出
(4)×100%
(5)节约能源
(6)1.5
【解析】(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当温度高于70 ℃时,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2)A.用蒸馏水冲洗粗盐会溶解氯化钠和硫酸镁,造成氯化钠的损失,不符合题意;B.饱和硫酸镁溶液会溶解氯化钠,不能溶解硫酸镁,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题意;C.用饱和氯化钠溶液冲洗粗盐能溶解硫酸镁,不会溶解氯化钠,可以除去杂质,符合题意。
(3)硫酸镁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刮风东北时温度降低,硫酸镁降温结晶析出,盐中混有较多的硫酸镁,所以味苦。
(4)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25 ℃时硫酸镁的溶解度为37.4 g,此温度下将40 g硫酸镁固体加入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7.4 g,则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
(5)海水晒盐是借助日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故其优点是节约能源。
(6)海水中NaCl含量为2%~3%,则50 g海水最多能晒出氯化钠的质量为50 g×3%=1.5 g。
6.(1)70 g
(2)降温
(3)蒸发结晶
(4)乙<甲<丙
(5)ab
【解析】(1)t2 ℃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是40 g,所以将30 g丙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20 g的晶体,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0 g。
(2)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降温可使丙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3)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乙中含有少量甲时,最好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4)t3 ℃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丙物质的溶解度最小,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丙物质的溶剂最多,乙物质的溶剂最少,降温至t1 ℃时,不会影响溶剂质量的变化,所以三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乙<甲<丙。
(5)a.t2 ℃时,甲、丙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质量不能确定,错误;b.t2 ℃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 ℃时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 ℃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错误;c.在t1 ℃~t3 ℃之间,t2 ℃时,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可配制出甲、丙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饱和溶液,正确。
7.(1)D
(2)①A ②28 ℃时,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相等 ③饱和 ④加入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⑤B ⑥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且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解析】(1)A.膜分离法也是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正确;B.膜分离法常温下即可进行,更节约能源,正确;C.加压后,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进入左侧的淡水池,从而得到淡水,右侧海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正确;D.加压后右侧海水中的溶质质量不变,错误。
(2)①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图中能表示碳酸钠溶解度曲线的是A。②图中两溶解度曲线相交于M点,此点表示的意义是28 ℃时,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相等。③4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7 g,所以把50 g氯化钠固体放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④N点对应的溶液为40 ℃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该温度下A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⑤既可除去表面的Na2CO3和MgCl2杂质,又不损失海盐中的NaCl,则“花水”应当是饱和NaCl溶液。⑥结合溶解度曲线图说明“冬天捞碱(Na2CO3)”的原理是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且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