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怡海中学2024-2025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无答案)

北京市丰台区怡海中学2024-2025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无答案)

怡海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
化学试卷
命题人:高三化学组 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分值:100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题 每题3分 共60分)
1. [2023·北京丰台期末]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氨基中含有个质子
B. 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碳氢键数为
C. 溶液中,数目为
D. 电解熔融,阳极产生气体质量为时,外电路中通过电子的数目为
2. 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定容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 )
A B C D
称量 溶解 转移 定容
3. [2023·北京丰台期末]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冰的密度比水小,是因为水分子内存在氢键
B. 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与“84”消毒液可以混用
C. 镀锌铁制品的镀层破损后失去对铁制品的保护作用
D. 利用紫外杀菌技术进行消毒,是为了使蛋白质变性
4. [2023·北京西城期末]解释下列事实所用的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 )
A. 酚酞滴入溶液中,溶液变红:
B. 铜片放入浓硝酸中,产生红棕色气体:
C. 钢铁发生吸氧腐蚀,负极反应:
D. 通入溴水中,溶液褪色:
5. [2023·北京西城一模]下列解释事实的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 )
A. C和浓硫酸反应:
B. 的催化氧化反应:
C. 工业冶炼的反应:
D. 溶液与少量的溶液反应:
6. [2023·北京海淀二模]某小组同学探究溶液中的能否被金属钠还原,进行实验:
①在干燥试管中加入绿豆大小的金属钠,逐滴滴加溶液,产生无色气体,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浅绿色。
②向溶液中持续通入,水浴加热,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③向溶液中加入固体,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浅绿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①中还可能观察到钠块浮在溶液表面,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B. 实验②中的现象说明实验①中溶液变色的原因与产生的气体无关
C. 实验③中的现象说明实验①中可能发生的反应为
D. 上述实验能证明溶液中的可以被金属钠还原
7. [2022·北京朝阳一模]溶于一定量水中,溶液呈浅棕黄色,加入少量浓盐酸黄色加深。已知:(黄色);浓度较小时(用表示)几乎无色,取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对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溶液的,证明发生了水解反应
B. 加入浓盐酸,与对浓度大小的影响是一致的
C. 向中加入溶液后,平衡逆向移动
D. 将溶液滴入沸水中,加热,检测有丁达尔效应,说明加热能促进水解
8. 下列冬奥会用品所涉及的材料主要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
A. 某款吉祥物冰墩墩玩具——缩聚型甲基硅橡胶
B. 滑雪服——膨体聚四氟乙烯
C. 滑雪板——碳纤维
D. 冰球——硫化橡胶
9. 石墨烯是一种从石墨中剥离出来,由碳原子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新材料。我国研制出一种铝—石墨烯电池,具有高容量和快速充电等优异性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石墨烯属于有机化合物
B. 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C. 石墨烯的碳原子之间存在极性共价键
D. 铝—石墨烯电池中,石墨烯作负极材料
10. [2023·北京西城期末]下列制备物质的转化关系不合理的是( )
A. 制
B. 制
C. 制
D. 制溶液
11. [2022·北京丰台一模]下列关于氨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分子呈三角锥形,属于极性分子
B. 易液化、易溶于水均与氢键的形成有关
C. 与反应的过程包含配位键的形成,属于共价化合物
D. 烧瓶中溶液红色不变时,达到平衡
12. [2023·北京朝阳一模]用圆底烧瓶收集后进行喷泉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和都是极性分子
B. 和分子中的共价键都是 键
C. 分子的键角小于分子的键角
D. 烧瓶中溶液颜色变红的原因:
13. [2023·北京石景山一模]能实现下列物质间直接转化的元素是( )
A. B. C. D.
14. [2023·北京朝阳期中]实验室用如下方法制备。
已知:
ⅱ.过程②中溶液先变浑浊再变澄清,得到溶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过程②中溶液先变浑浊可能的原因:
B. 过程②中的作用:
C. 过程②中加入适量乙醇可增大的溶解度,加快反应速率
D. 过程②中通入过量,可增大的产率
15. 已知:①含氯消毒剂是指溶于水产生具有杀死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的消毒剂,如次氯酸钠、氯化磷酸三钠等。②苯扎氯铵是一种低毒、高效的杀菌剂,其结构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含氯消毒剂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B. 氯化磷酸三钠的水溶液呈碱性
C. 苯扎氯铵中含有碳碳双键 D. 苯扎氯铵不属于含氯消毒剂
16. [2023·北京东城一模]咖啡酰奎尼酸是金银花抗菌、抗病毒的有效成分之一,其分子结构如图。下列关于咖啡酰奎尼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存在顺反异构现象
B. 至少有7个碳原子在同一个平面内
C. 能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D. 咖啡酰奎尼酸能与恰好完全反应
17. 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与“实验结论”不相符的一组是 (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淀粉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成蓝色 氧化性:
B 将钠放入热坩埚中加热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 反应有生成
C 将湿润的有色纸条放入盛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片,一段时间后纸条褪色 氯气具有漂白性
D 向某溶液中加入几滴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溶液中含有
18. [2023·北京海淀二模]蜂胶可作抗氧化剂,其主要活性成分咖啡酸苯乙酯的合成路线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存在顺反异构
B. Ⅰ与Ⅱ反应的产物除Ⅲ外还有丙醇
C. 可作抗氧化剂,可能与羟基有关
D. Ⅲ与足量溶液反应,消耗
19. [2023·北京海淀二模]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与物质结构关联不正确的是( )
A.烟花的绚烂多彩与电子跃迁有关 B.橡胶老化与碳碳双键有关
C.钻石璀璨夺目与其为共价晶体有关 D.金属可加工成各种形状与金属键有关
20. [2023·北京朝阳期中]下列关于及构成微粒的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不正确的是( )
A.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 基态C原子的轨道表示式:
C. C原子杂化轨道示意图:
D. 的分子结构模型:
第二部分
简答题(共4题 共40分)
21. (16分)[2023·北京海淀一模]某兴趣小组研究溶液与溶液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1) 小组实验
向新制溶液中滴加少量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颜色逐渐加深。充分振荡,静置一段时间后变为红褐色。写出由白色沉淀变为红褐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 探究灰绿色沉淀的成因
猜想1:白色沉淀吸附,呈现灰绿色。
猜想2:铁元素部分被氧化后,(Ⅱ)、(Ⅲ)形成的共沉淀物为灰绿色。
实验 Ⅰ Ⅱ
操作 向两片玻璃片中心分别滴加试剂ⅰ和,面对面快速夹紧
试剂(均为) ⅰ. 滴溶液 滴溶液和 1滴溶液 滴溶液
实验现象 玻璃片夹缝中有白色浑浊。分开玻璃片,白色浑浊迅速变为灰绿色 玻璃片夹缝中立即有灰绿色浑浊
① 将试剂ⅰ补充完整 。
② 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猜想 正确。
(3) 探究灰绿色沉淀的结构和组成
资料:层状结构示意图如图,位于八面体顶点,位于八面体中心。当部分(Ⅱ)被氧化为(Ⅲ)时,层状结构不被破坏。
在强酸性条件下不易被空气氧化;低浓度的难以体现还原性。
ⅲ.。
称取一定量灰绿色沉淀,用稀盐酸完全溶解后,定容至得样品液。
① 小组同学根据资料推测:灰绿色沉淀的层间可能嵌入了,理由是
通过实验证实了该推测正确,实验操作和现象是
②取样品液,测得其中的物质的量为。
③ 取样品液,用酸性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溶液。写出该滴定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 实验反思与改进
有文献指出:表面吸附的可与沉淀中已有的(Ⅲ)快速发生电子转移,使沉淀呈现灰绿色。原理如下图所示。
① 利用同位素示踪法证明电子转移过程的存在:将固体与溶液混合得到悬浊液,一段时间后 (将实验测定结果补充完整)。
② 小组同学根据文献观点改进了(1)中的实验方案,在试管中获得了可较长时间存在的白色沉淀,写出合理的实验操作:
13. (14分)某小组同学用二氧化锰与过量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过程中(装置如图所示)发现,二氧化锰仍有剩余时就观察到反应停止,对此现象开展探究。
(1) 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提出猜想].随着反应进行,降低,不能被二氧化锰氧化。
ⅱ.随着反应进行……
[进行实验]将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倒出,平均分在2个试管中,分别进行以下实验,证实了猜想ⅰ不成立。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Ⅰ 将湿润的淀粉试纸放置于试管口,加热试管; ,充分振荡,继续加热 试纸未变蓝
Ⅱ 将湿润的淀粉试纸放置于试管口,加热试管;滴入2滴浓硫酸,充分振荡,继续加热 滴入浓硫酸前,试纸不变蓝;滴入浓硫酸后,试纸变蓝
(2) 将实验Ⅰ中操作补充完整: 。
(3) 实验Ⅱ中试纸变蓝说明试管中的反应产生了 (填化学式)。
[进一步实验]设计如下实验进一步探究。
序号 Ⅲ Ⅳ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向左侧烧杯中滴加2滴浓硫酸 向右侧烧杯中滴加2滴浓硫酸
实验现象 滴加浓硫酸前,电流表指针不偏转;滴加浓硫酸后,电流表指针偏转 电流表指针始终不偏转
(4) 实验Ⅲ滴加浓硫酸后,左侧烧杯中反应的电极反应式是。
(5) 依据实验Ⅰ~Ⅳ,“二氧化锰仍有剩余时就观察到反应停止”的原因是 。
[新的探究]小组同学又进行了实验Ⅴ、。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Ⅴ 在二氧化锰中加入溶液 产生气泡
在二氧化锰中滴加2滴浓硫酸,再加入溶液 产生气泡,黑色固体消失,生成无色溶液
(6) 实验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7) 结合依据实验Ⅰ~Ⅳ得出的结论,解释实验Ⅴ、中现象不同的原因: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