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宁市赤岗中学2022-2023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广东省普宁市赤岗中学2022-2023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2022 - 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科训练题
七年级历史科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1. “隋朝的重要在于它结束了自西晋以后的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南北民众获得休息,社会 呈现空前的繁荣。”下列图示能够正确表现出隋朝结束分裂割据这一历史进程的是
2.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方式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关于科举制度,其作用有:
①巩固了世家大族地位②加强了中央集权③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④推动了教育事业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隋炀帝在位约5000天,其中巡行和亲征占去了 2050余天,在江都滞留了 1100余天,在都城仅待了 230余天。隋炀帝的这些行为
A.有利于隋朝的统一 B.促进运河的修建C.加强南北方的交通D.加速隋朝的灭亡
4.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下面最能体现唐太宗这种理念的措施是
A完善三省六部制 B.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C.严格考察各级官吏政绩 D.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
5. “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这段史料叙述 的是开元盛世时期
A.经济繁荣,政权稳定 B.重用酷吏,打击重臣
C.经济发展,人口增长 D.整顿吏治,重用贤能
6.殿试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由皇帝亲自面试考生。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期创立了殿 试制度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7.到了唐代,曲辕犁完全成熟,它最大的特点是以曲辕代替了直辕,并设置有专门控制耕 地深度的机关,以便更好地根据实际所需控制耕地深浅。这反映了唐代
A.开始用畜力取代人力 B.手工业生产水平提高
C.引进国外的生产技术 D.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
8.如果你穿越到了唐代长安,你可能看到的有:
①一起饮茶诵诗的年轻人②外国人购买“唐 三彩”③“遣唐使”④进京赶考的读书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文成公主亲自教授吐蕃妇女们养蚕抽丝及刺绣女工,亲自教授师傅们汉字书法及绘画, 又以师傅之手广招学徒将汉文化传遍吐蕃。这反映了文成公主入藏
A.加强了唐朝对吐蕃的管辖 B.推动了中原制度传入吐蕃
C.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发展 D.推动了吐蕃统一青藏高原
10.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而杜甫的诗沉郁悲怆、语言凝重,导致二人作品风格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对祖国山河的感触不同B.所受的教育不同C.所处的社会现实不同D.仕途不同
11. “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由此可见,唐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经济繁荣、文化昌盛③政府实 行对外开放政策④对外交通发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 “安史之乱,乱了谁的江山,烽火连天烧不尽,青史悲叹……千秋大唐不见繁花楚艳。” 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A.唐朝宦官专权 B.唐末农民起义 C.唐朝由盛转衰 D.唐朝开元盛世
13.下列有关黄巢起义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B.被藩镇势力镇压 C.起义军转战南北D.推翻了唐朝
14.唐朝灭亡之后,北方黄河流域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政权,历经54年,每个政权统治平均约为10年,最短的不到4年。由此可知五代时期
A.政权并立形成 B.政局相对稳定 C.政权更迭频繁 D.疆土日益扩大
15. “陈桥兵变”又称“黄袍加身”,这一历史典故讲述的史实是
A.宋太祖建立北宋B.宋真宗澶州抗辽C.宋高宗建立南宋D.开封陷落,北宋灭亡
16.基本国策是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准则和保障。宋朝建立后,宋朝皇帝“与士大夫共 天下”,且立下“不许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的国策。宋朝这一政治理念实施后产生 的影响是:
①不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安定②使得军队战斗力增强
③士人更加受到尊重 ④整体上提高了官僚集团的素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
17.宋太祖时,关于科举考试人员的资格有如下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南宋时,甚至“狞(凶恶)干、黥(古代刑罚)吏之子”及“以屠杀(宰杀牲畜)为业”者,皆可成为举人。这反映了宋朝
A.科举取士以才能为重 B.扩大科举取士的选才范围
C.选才重在地方官举荐 D.君主掌控科举取士的权力
18.公元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他们希望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属于“强兵”的是
A.保甲法 B.募役法 C.农田水利法 D.方田均税法
19.有学者指出,王安石变法中的经济政策和军事政策都是针对时弊而提出的,且击中要害、 措施具体,所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最终因当时的历史条件限制而失败。该学者意在 强调王安石变法
A.未取得统治者支持B.推行时用人不当C.没有革除社会弊端D.缺乏适宜的环境
20.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分别是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少数民族建立的
A.契丹、党项、匈奴B.契丹、党项、女真C.党项、女真、回纥D.匈奴、回纥、吐蕃
21.对1005年宋辽之间的演渊之盟和1141年宋金之间的和议归纳比较后,你认为它们产生的相同影响是
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开发 B.维持了相当一段时期的和平
C.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 D.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22.下图是某班学生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A.卫青北击匈奴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戚继光抗倭
23.下面是宋朝某地方官就江南农业发展情况向朝廷做的汇报,查明属实的是:
①引进优良 品种占城稻,并加以推广②粮食产量提高,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重要粮仓③棉花的种植扩展到长江流域④茶树的栽培有很大发展,江南新辟了许多茶园
A.①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4.南宋时期,著名的外贸海港广州、泉州遍布多种名窑,已不仅是瓷器的集散地,更是窑址林立的瓷器生产中心。据此可知,当时
A.瓷器成为海外贸易的唯一商品 B.沿海地区制瓷业的发展远超内陆地区
C.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海外贸易 D.海外贸易刺激沿海地区制瓷业的发展
25.现在扫码付款已经成为一种日常的支付手段.请问纸币作为支付方式最早出现于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26.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由于蒙古帝国的兴起,陆上贸易发生了一场大变革。历史上第一 次也是唯一一次,一个政权横跨欧亚大陆,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西伯利亚到波斯湾。” 请问开创蒙古帝国基业的是
A.铁木真 B.忽必烈 C.阿骨打 D.阿保机
27.下列事件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南宋灭亡 ②忽必烈建立元朝 ③蒙 古灭金④统一蒙古⑤蒙古灭西夏
A.④⑤③②① B.③②①④⑤ C.②③①④⑤ D.①⑤④②③
28.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元世祖忽必烈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建立了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D.市舶司
29.为了加强对台湾地区的有效管辖,元朝时设立的机构是
A.宣政院 B.御史台 C.澎湖巡检司D.枢密院
30.下列可作为研究元史第一手材料的是
A.纪录片《元代三都》 B.《忽必烈传》 C.《元史》D.元宣政院印
二、综合题(第31题14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4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文帝时,国家治理较好,经济繁荣,使隋炀帝具备了经济实力开通大运河。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具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隋朝大运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 和古运河的基础上开通的。
材料二: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材料三: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隋朝开通大运河的有利条件。(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①指的是哪座城市?如果要将一批粮食通过大运河从 ②运到①的洛口仓,所通过河段A的名称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分别指出两位作者对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看法。(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古代史大事记(部分)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建立的时间。(2分)
(2)选择材料中至少两个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10分。
要求:参考示例,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示例】
事件: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观点:唐朝中外友好交往
论述:玄奘西行天竺,研习佛法,他口述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 文献。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结论: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友好交往,双向交流,兼收并蓄。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材料二: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 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 知州,文士也。
材料三:两宋期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但南方的发展速度更快,在气候 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 上最早的纸币,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把表格中的序号①②处填写完整。(4分)
(2)材料二反映北宋时期推行的什么国策?材料中“边防大帅,文士也”会产生怎样的 消极影响?(4分)
(3)材料三中的“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其 原因。(6分)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科训练题
七年级历史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D D D A D D D C C D C D C A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A D B B B D D C A A C C D
二、综合题
31.
(1)经济繁荣;国家统一;利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河道。(6分)
(2)洛阳(2分);永济渠(2分)
(3)胡曾认为大运河的开通导致隋朝的灭亡,持否定态度(2 分);皮日休认为大运河的
开通利大于弊,他对此基本持肯定态度。(2分)
32.
(1)618年(2分)
(2)
【角度一】
事件:文成公主入藏、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
观点:唐朝汉藏友好交往(或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或唐朝民族关系和睦)
论述: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密切了唐蕃的文化交流。“唐
蕃会盟碑”是汉、藏人民情深谊厚、友好相处的历史见证。
结论: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通过和亲、会盟等方式,促进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
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交往。
【角度二】
事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观点:唐朝走向盛世
论述:唐太宗在位时期,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出现“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唐玄
宗统治前期,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结论:从太宗贞观年间到玄宗开元年间,唐朝经济长足发展,唐朝国力空前强盛。
(任选其一,其他主题,言之成理亦可给分,共 10分)
33.
(1)①通判 ②转运使(4分)
(2)重文轻武(2分);消极影响: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2分)
(3)经济重心南移(2分);
原因:南方战乱少,相对和平;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南方自
然条件优越。(两点即可,4分)
七年级历史科期中学科训练题参考答案(第1页 共1页)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