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人教七下生物期末临考押题卷02(原卷版+解析版)
2024人教七下生物期末临考押题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 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废物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排出体外:下列生理活动都属于人体排泄途径的是( )
①呼气 ②出汗 ③排便 ④排尿.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 传统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如图为肾脏形成尿液过程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肾单位是组成肾的基本单位,由①②④构成
B. 血液经过②和④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尿液
C. ④内的液体与①内的液体相比,④内含有大分子蛋白质
D. ③内的液体与①内液体相比,③内尿素含量大降低
3. 与流入肾脏的血液相比,从肾脏流出的血液中所含成分的不同是( )
①葡萄糖大量减少②二氧化碳含量降低③氧的含量降低④尿素的含量降低⑤氧的含量增加
A. ①② B. ③④ C. ④⑤ D. ②③
4. 夏天你刚上完体育课,常常会大汗淋漓,当汗液进入嘴里时会感觉咸咸的,若是你一天不洗澡又会感到浑身又酸又臭.与此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上完体育课往往会大汗淋漓是因为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
B. 汗液进入嘴里之所以成咸的是因为汗液里有无机盐
C. 不洗澡又会感到浑身又酸又臭是因为汗液里还有少量的尿素尿酸
D. 皮肤的排泄作用是通过皮脂腺分泌油脂来完成的
5. 排尿对于人体的意义在于 ( )
A. 排出废物
B. 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C. 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D 前三项都正确
6. 下列关于皮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皮肤具有排汗功能,也可以调节体温
B.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分为表皮和真皮,都是由结缔组织构成的
C. 皮试时感到疼痛,因为真皮内含有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
D. 皮肤表皮的生发层可以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
7. 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不含有( )
A. 水 B. 无机盐 C. 葡萄糖 D. 大分子蛋白质
8. 血液流经某些器官时,血浆中的代谢废物将减少,这些器官是( )
A. 胰和肠 B. 肺和肾
C. 肝和肾 D. 肺和肝
9. 某病人尿液检查发现红细胞,如果是肾有疾病,可能是哪个部位( )
A. 肾小管 B. 输尿管 C. 肾小球 D. 膀胱
10. 如图A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图B表示原尿流经肾小管形成尿液时,肾小管中某些物质浓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中流动脉血,②中流动脉血
B. ③中不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C. 物质甲、乙分别是尿素、葡萄糖
D. 从⑤流出的液体中含有乙物质
11. 下列反射活动的实例中,属于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 ( )
A. 小狗计算出1加1等于2
B. 鹦鹉说出“你好”“谢谢你”
C. 同学讲故事,大家听得热泪盈眶
D. 听到上课铃声,同学们立即走进教室
12. 当人喝醉酒时,会表现出呼吸急促、走路不稳、语无伦次的现象,调节此系列反应的相应的中枢分别位于( )
A. 脑干、小脑、大脑 B. 小脑、大脑、脑干
C. 小脑、脑干、大脑 D. 大脑、小脑、脑干
13. 小秦在切西红柿时不小心切到了手,随后手迅速缩回,如图是该缩手反射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1是效应器,对刀切作出反应
B. 3神经中枢,在此产生痛觉
C. 如果4处的神经断了,小秦能感到疼痛,但不会缩手
D. 该反射神经冲动沿5→4→3→2→1的方向传导
14. 考试答题是一个复杂反射,与这一反射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 谈梅止渴 B. 眨眼反射 C. 膝跳反射 D. 吃梅止渴
15. 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生命中枢位于( )
A. 大脑皮质 B. 脊髓
C. 小脑 D. 脑干
16. 下列反射中,属于人类特有的是
A. 青梅入口,分泌唾液 B. 谈论青梅,分泌唾液
C. 看到青梅,分泌唾液 D. 嗅到青梅,分泌唾液
17. 如图是某同学的手被扎迅速缩手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B. 缩手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⑤→④→③→②→①
C. 若因意外事故,图中的②遭到损伤,则缩手反射不能完成,但是人会感到痛
D. 若因意外事故,图中的④遭到损伤,则缩手反射不能完成,但是人会感到痛
18.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下列现象属于反射的是( )
A. 血液流经氧气浓度高的地方,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
B. 羚羊看见狮子后,立即逃跑
C. 草履虫碰到棉花纤维后,转变游动方向
D 含羞草受到触碰后,叶子下垂
19. 驾驶汽车时,突然发现窜出一只小狗立刻踩刹车。完成这一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感受器是眼睛
B. 此反射不需要脊髓参与
C. 此反射不需要大脑参与
D. 这一反应的反射弧不完整
20. 下图是关于狗的“铃声—唾液分泌反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条件反射建立后,如长期未加训练,还是会消退的
B. 该反射需要食物的不断强化,说明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之上
C. 从该动物对进食环境的适应来说,条件反射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
D. 未经过训练的狗,铃声也能引起唾液分泌反射
21.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之窗,我们通常说的“黑眼珠”和“白眼珠”分别指的是( )
A. 巩膜、虹膜 B. 角膜、巩膜 C. 虹膜、巩膜 D. 脉络膜、巩膜
22. “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是基本的交通规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红灯停,绿灯行”属于条件反射
B. 完成“红灯停”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
C. 要看清远处的交通标志需调节玻璃体的曲度
D. 信号灯形成的物像和视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视网膜和视觉中枢
23. 听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或闭嘴堵耳,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 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B. 防止听觉神经受损
C. 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D. 保持鼓膜两侧气压平衡
24. 看书一个小时后,向远处眺望一会儿,可以预防近视眼,主要原因是( )
A. 使调节瞳孔中的神经得到休息
B. 使视神经得到休息
C. 使视觉中枢得到休息
D. 使调节晶状体的肌肉得到放松
25. 柳州螺蛳粉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人们在品尝螺蛳粉时,对其中酸笋的特殊气味会有不同的感受,有的人觉得臭,有些人觉得香。形成这种感觉的部位是( )
A. 嘴唇 B. 咽喉 C. 脊髓 D. 大脑皮层
26. 2024年6月6日是第29个全国“爱眼日”,下列做法不利于眼睛健康的是( )
A. 经常检查视力和坚持做眼保健操
B. 连续用眼1小时后,休息一下,远眺几分钟
C. 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保持在33厘米左右
D. 珍惜时间,可在来回校车上阅读书籍
27. 坐过山车时,因为害怕我们通常把眼睛闭上了,但仍旧能感觉到过山车的翻滚、左右转动以及加速和减速,与此有关的结构是
A. 耳蜗 B. 半规管 C. 听小骨 D. 鼓膜
28. 第十四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关注青少年眼健康”。平时我们应该爱护眼睛,注意用眼卫生,如看书一段时间后,就向远处眺望一会儿。由看书转为眺望,瞳孔和晶状体的变化分别是( )
A. 扩大 曲度增加 B. 缩小 曲度增加
C. 扩大 曲度减小 D. 缩小 曲度减小
29. 青少年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危害很大,不但会影响学习,还会引起眼球中某个结构发生改变,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眼球中某个结构”是( )
A. 角膜 B. 玻璃体 C. 晶状体 D. 视网膜
30. 光线从外界进入眼内,正确的途径是( )
A. 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B. 巩膜→脉络膜→视网膜
C. 角膜→虹膜→睫状体→玻璃体 D. 巩膜→瞳孔→角膜→视网膜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31. 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水、无机盐和尿素。( )
32. 肾小管能重吸收原尿中全部的无机盐。( )
33. 进入肾小球的血液是动脉血,出肾小球的血液也是动脉血。( )
34. 肾脏髓质中毛细血管丰富。( )
35. 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肾小球的重吸收和肾小管的滤过两个过程。( )
36. 肾脏位于胸腔后壁,脊柱两侧,是形成尿液的场所。( )
37. 一个正常人大约有100万个肾单位。( )
38. 汗液通过导管被排出体外,带走体内的一部分热量,对人体的体温具有调节作用。( )
39. 皮肤有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 )
40. 皮肤的附属物主要是由表皮细胞特化形成的,所以它们属于表皮的一部分。( )
三、填图题(每题1分,共30分)
41. 下图是神经系统与其所调节的部分器官的重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听到上课铃声,同学们急忙走进教室,这属于___反射。能够接受声波刺激的听觉感受器位于[ ]___,形成听觉的部位在___(填字母)。
(2)随着优美的音乐,舞蹈演员们翩翩起舞,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结构是位于___。
(3)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以保持[ ]___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4)婴儿有时会尿床,是因为膀胱尿液多了就会立刻排尿,请写出婴儿排尿反射的基本途径___(用数字、字母、箭头表示),婴儿的排尿反射属于___反射。
42. 下列图为肾单位结构模式图,表是某健康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样本的物质含量(g/100mL)。请据此分析作答:
液体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尿酸 无机盐
甲 97 微量 0.1 0.03 0.004 0.9
乙 95 0 0 1.8 0.05 1.1
丙 92 7.5 0.1 0.03 0.004 0.9
(1)肾单位主要由图中的___(填序号)三部分构成。
(2)分析表中成分可知,样本甲取自于图中的___(填序号),样本丙是___。
(3)样本乙与甲相比,成分变化较大,原因在[⑤]处发生了___作用。
(4)某人尿检发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最可能的病变部位是图中___(填序号)。
43. 人体每天都要经由泌尿系统形成和排出尿液,调节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并清除代谢废物。排尿是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反射活动。
(1)图甲中,当血液流经③时,经其___作用进入到②中形成的液体为___。正常情况下,流经④后的液体与②中液体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不含___④中液体可作为农家肥,主要是因为该液体含有无机盐和___等。
(2)图甲中,血液流经肾脏后血管⑥比血管⑤内的尿素含量___(“增加”或“减少”)。
(3)图乙中⑦和⑧表示大脑与脊髓之间的神经通路,某成年人因事故损伤了这两条通路,而脊髓未受损伤,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是___。
A. 能形成尿意,不能完成排尿反射
B. 不能形成尿意,不能完成排尿反射
C. 不能形成尿意,能完成排尿反射
D. 能形成尿意,能控制排尿反射
44. 下图为眼球和耳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夜晚看书时突然停电,瞬间眼前一片乌黑,什么都看不到,片刻后逐渐看见周围的物体。这种变化是因为图1中瞳孔___(“扩大”或“缩小”)。
(2)若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就容易造成近视,图2中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分别是图___和图___。
(3)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会使[ ]___负担过重,处于收缩状态,致使[ ]___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失去调节的灵活性,从而造成假性近视。
(4)你能够听到下课铃声,是因为声波引起[ ]___的振动,刺激了内耳中的听觉感受器,并最终在大脑皮层产生了听觉。
(5)你能够看到饭菜的颜色,闻到饭菜的气味,尝到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馒头的温热,都是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获取信息,这些感觉最终都是在___形成的。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www.21cnjy.com)
2024人教七下生物期末临考押题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 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废物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排出体外:下列生理活动都属于人体排泄途径的是( )
①呼气 ②出汗 ③排便 ④排尿.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考点:本题考查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
【详解】排泄是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和尿素等.排泄的途径有三条:皮肤排出汗液;泌尿系统排出尿液;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而体内的食物残渣或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可见A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体内的食物残渣或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
2. 传统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如图为肾脏形成尿液过程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肾单位是组成肾的基本单位,由①②④构成
B. 血液经过②和④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尿液
C. ④内的液体与①内的液体相比,④内含有大分子蛋白质
D. ③内的液体与①内液体相比,③内尿素含量大降低
【答案】D
【解析】
【分析】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过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都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形成尿液。图中:①肾动脉,②肾小球,③肾静脉,④肾小囊,⑤肾小管。
【详解】A.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②肾小球、④肾小囊和⑤肾小管等部分组成,A错误。
B.血液经过②肾小球和④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B错误。
C.④是肾小囊,肾小囊中的液体是原尿,由分析可知,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形成的原尿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C错误。
D.从①肾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因此从③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等废物的含量减少,D正确。
故选D。
3. 与流入肾脏的血液相比,从肾脏流出的血液中所含成分的不同是( )
①葡萄糖大量减少②二氧化碳含量降低③氧的含量降低④尿素的含量降低⑤氧的含量增加
A. ①② B. ③④ C. ④⑤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分析】尿的形成主要有两个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详解】血液通过肾动脉流入入球小动脉,再由入球小动脉流入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这样从肾静脉中流出的血液中尿素的含量就大大减少,无机盐的含量也相对减少。由于组织细胞的呼吸作用也消耗了氧气,血液中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增多。由于肾小管能够重吸收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所以肾静脉和肾动脉中葡萄糖的含量不变。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4. 夏天你刚上完体育课,常常会大汗淋漓,当汗液进入嘴里时会感觉咸咸的,若是你一天不洗澡又会感到浑身又酸又臭.与此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上完体育课往往会大汗淋漓是因为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
B. 汗液进入嘴里之所以成咸的是因为汗液里有无机盐
C. 不洗澡又会感到浑身又酸又臭是因为汗液里还有少量的尿素尿酸
D. 皮肤的排泄作用是通过皮脂腺分泌油脂来完成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①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②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③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详解】人体在代谢活动中产生二氧化碳、水、尿素等,这些物质都是代谢废物。人体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皮肤里面的汗腺,通过汗腺形成汗液,再通过导管排出体外,汗液的主要成分有水、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排汗是排泄的途径之一。上完体育课大汗淋漓是因为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流进嘴里之所以咸是因为汗液里有无机盐,不洗澡浑身又酸又臭是因为汗液含有少量的尿素。
故选D。
5. 排尿对于人体的意义在于 ( )
A. 排出废物
B. 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C. 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D. 前三项都正确
【答案】D
【解析】
【分析】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肾脏。肾脏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输尿管能输送尿液至膀胱;膀胱具有暂时储存尿液的作用;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而尿道的功能是排出尿液。因此,人体尿液排出的过程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详解】人体排出尿液,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故D正确,ABC不全面。
故选D。
6. 下列关于皮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皮肤具有排汗功能,也可以调节体温
B.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分为表皮和真皮,都是由结缔组织构成的
C. 皮试时感到疼痛,因为真皮内含有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
D. 皮肤表皮的生发层可以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两层。表皮包括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过度散失,具有保护作用;生发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真皮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可以感受外界的各种刺激。
【详解】A.当外界气温较高时,皮肤内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散热量增多,与此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增多,通过汗液蒸发散失的热量也多;外界气温较低时,皮肤内的大多数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通过皮肤散发的热量减少,与此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减少,通过汗液的蒸发散失的热量也减少。因此,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汗腺分泌的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还含有少量的尿素和无机盐等。因此,皮肤还具有排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总重量占体重的5%~15%,总面积为1.5~2平方米;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两部分,表皮由上皮组织构成,真皮由结缔组织构成,B符合题意。
C.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对皮肤有营养作用,真皮内还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能感受外界的刺激。因此,皮试须将药物送入真皮会感到疼痛,C不符合题意。
D.皮肤的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细菌不易侵入,还能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生发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对皮肤有再生功能。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 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不含有( )
A. 水 B. 无机盐 C. 葡萄糖 D. 大分子蛋白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最终排出体外。
【详解】血液流过肾小球时,除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因此原尿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不含有大分子的蛋白质。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8. 血液流经某些器官时,血浆中的代谢废物将减少,这些器官是( )
A. 胰和肠 B. 肺和肾
C. 肝和肾 D. 肺和肝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三条途径:①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把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②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把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③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把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排出体外。
【详解】A.胰属于消化腺,能够分泌消化液;肠属于消化道的一部分,它们都不能排出泄代谢废物,A不符合题意
BCD.血液中运输的代谢废物是二氧化碳、尿素、水和无机盐等,其中二氧化碳必须通过呼气排出,也就是血液经过肺的时候进行了气体交换,氧气进入人体,二氧化碳被呼出;而尿素等则是在肾脏里以形成尿液的形式排出的,所以血液经过肺的时候二氧化碳大大减少,而经过了肾脏之后,尿素等代谢废物也大大减少,而肝属于消化腺,不能排出泄代谢废物,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9. 某病人尿液检查发现红细胞,如果是肾有疾病,可能是哪个部位( )
A. 肾小管 B. 输尿管 C. 肾小球 D. 膀胱
【答案】C
【解析】
【详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因此原尿中不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但是当肾小球发生病变时,肾小球的通透性会增大,原来不能滤过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被滤过掉。而肾小管对这些物质没有重吸收能力,因而在尿液中出现蛋白质和血细胞。
10. 如图A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图B表示原尿流经肾小管形成尿液时,肾小管中某些物质浓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中流动脉血,②中流动脉血
B. ③中不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C. 物质甲、乙分别是尿素、葡萄糖
D. 从⑤流出的液体中含有乙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尿液的形成过程是: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物质会过滤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图A是肾单位结构,其中: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出球小动脉、③是肾小囊、④是静脉、⑤是肾小管。图B中的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
【详解】A.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其两端都连动脉,并且都流动脉液,因此①入球小动脉中流动脉血,②出球小动脉中流动脉血,A正确。
B.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不能被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因此③肾小囊中的液体不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B正确。
C.原尿中尿素的浓度是0.03,葡萄糖的浓度是0.1,正常人的原尿经过肾小管重吸收后,形成的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尿素的浓度变为1.8,因此图B中的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C正确。
D.正常人体的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回血液,因此从⑤肾小管流出的液体中不含有乙物质(葡萄糖),D错误。
故选D。
11. 下列反射活动的实例中,属于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 ( )
A. 小狗计算出1加1等于2
B. 鹦鹉说出“你好”“谢谢你”
C. 同学讲故事,大家听得热泪盈眶
D. 听到上课铃声,同学们立即走进教室
【答案】C
【解析】
【分析】反射分为简单反射(也称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也称条件反射)。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最复杂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
【详解】AB.小狗运算出1加1等于2、鹦鹉说出“你好”、“谢谢你”,都是由具体条件刺激引起的复杂反射,小狗和鹦鹉没有语言中枢,因此是与语言文字无关的反射,AB不符合题意。
C.同学讲故事,讲的大家热泪盈眶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参与的人类特有的反射,属于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C符合题意。
D.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立即走向教室,是由具体条件刺激引起的复杂反射,没有语言中枢的参与,是与语言文字无关的反射,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 当人喝醉酒时,会表现出呼吸急促、走路不稳、语无伦次的现象,调节此系列反应的相应的中枢分别位于( )
A. 脑干、小脑、大脑 B. 小脑、大脑、脑干
C. 小脑、脑干、大脑 D. 大脑、小脑、脑干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脑主要由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组成。大脑的表面为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如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等;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中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如果这一部分中枢受到损伤,会立即引起心跳、呼吸停止而危及生命。
【详解】呼吸急促与呼吸中枢有关,呼吸中枢位于脑干,故呼吸急促与脑干有关;小脑有维持平衡、协调运动的功能,走路不稳即与小脑的麻醉有关;语无伦次与语言中枢有关,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故语无伦次与大脑有关。
故选A。
13. 小秦在切西红柿时不小心切到了手,随后手迅速缩回,如图是该缩手反射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1是效应器,对刀切作出反应
B. 3是神经中枢,在此产生痛觉
C. 如果4处的神经断了,小秦能感到疼痛,但不会缩手
D. 该反射神经冲动沿5→4→3→2→1的方向传导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和5效应器。
【详解】A.由图可知,5是效应器,A错误。
B.3是神经中枢,缩手反射属于简单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痛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的,B错误。
C.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4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无反射;但是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再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C正确。
D.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和5效应器五部分。该反射活动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1→2→3→4→5,D错误。
故选C。
14. 考试答题是一个复杂反射,与这一反射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 谈梅止渴 B. 眨眼反射 C. 膝跳反射 D. 吃梅止渴
【答案】A
【解析】
【分析】(1)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2)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详解】A.谈梅止渴是出生后产生的,由大脑皮层参与完成的,属于条件反射,又与语言中枢有关,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A符合题意。
BCD.眨眼反射、膝跳反射、吃梅止渴是生来就有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 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生命中枢位于( )
A. 大脑皮质 B. 脊髓
C. 小脑 D. 脑干
【答案】A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详解】A.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即大脑皮层,约2~3毫米厚,大脑皮层表面有许多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大脑皮层的表面积。大脑皮层上的神经中枢是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A正确。
B.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脊髓由灰质和白质组成,灰质是神经元胞体聚集部位,有反射功能,白质由神经纤维构成,有传导功能,B错误。
C.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C错误。
D.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有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等,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D错误。
故选A。
16. 下列反射中,属于人类特有的是
A. 青梅入口,分泌唾液 B. 谈论青梅,分泌唾液
C. 看到青梅,分泌唾液 D. 嗅到青梅,分泌唾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最复杂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
【详解】A.青梅入口,分泌唾液,是非条件反射,A不符合题意。
B.谈到“青梅”两字分泌唾液,是听说梅子很酸或吃过梅子后形成的分泌唾液的条件反射,是在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的参与下完成的,是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B符合题意。
CD.看到青梅,分泌唾液 ;嗅到青梅,分泌唾液,都是条件反射,人和动物供有,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反射的类型和特点。
17. 如图是某同学的手被扎迅速缩手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B. 缩手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⑤→④→③→②→①
C. 若因意外事故,图中的②遭到损伤,则缩手反射不能完成,但是人会感到痛
D. 若因意外事故,图中的④遭到损伤,则缩手反射不能完成,但是人会感到痛
【答案】D
【解析】
【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图中结构:⑤感受器,④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②传出神经,①效应器。
【详解】缩手反射属于简单反射,参与该反射的神经中枢是图中的③神经中枢在脊髓灰质内,故A正确。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的组成是:⑤感受器→④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②传出神经→①效应器,故B正确。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②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无反射;但是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再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故若某人②遭受损失,用针刺激其指尖,他不能完成缩手反反射,有痛感,无反射,C正确。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④传入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无反射;同时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也不能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再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故若某人④遭受损失,用针刺激其指尖,他不能完成缩手反反射,无痛感,无反射,故D错误。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理解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
18.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下列现象属于反射的是( )
A. 血液流经氧气浓度高的地方,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
B. 羚羊看见狮子后,立即逃跑
C. 草履虫碰到棉花纤维后,转变游动方向
D. 含羞草受到触碰后,叶子下垂
【答案】B
【解析】
【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详解】A.血液流经氧气浓度高的地方,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这是血红蛋白的特性,和反射无关,A错误。
B.羚羊是哺乳动物,具有神经系统,羚羊看见狮子后,立即逃跑,属于反射现象,B正确。
C.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神经系统,不能进行反射活动。草履虫碰到棉花纤维后,转变游动方向,属于生物的应激性,C错误。
D.含羞草是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含羞草受到触碰后,叶子下垂,属于生物的应激性,D错误。
故选B。
19. 驾驶汽车时,突然发现窜出一只小狗立刻踩刹车。完成这一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感受器是眼睛
B. 此反射不需要脊髓参与
C. 此反射不需要大脑参与
D. 这一反应的反射弧不完整
【答案】A
【解析】
【分析】(1)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2)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详解】A.驾驶汽车时,突然发现窜出一只小狗立刻踩刹车,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参与该反射的感受器是视网膜,A正确。
B.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与脑相连,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联系的通道,所以刹车过程需要脊髓的参与,B错误。
C.驾驶汽车时,突然发现窜出一只小狗立刻踩刹车,该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中,C错误。
D.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任何一个的反射都需要完整的反射弧,D错误。
故选A。
20. 下图是关于狗的“铃声—唾液分泌反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条件反射建立后,如长期未加训练,还是会消退的
B. 该反射需要食物的不断强化,说明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之上
C. 从该动物对进食环境的适应来说,条件反射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
D. 未经过训练的狗,铃声也能引起唾液分泌反射
【答案】D
【解析】
【分析】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A.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需要非条件刺激的不断强化才能形成,条件反射建立后,如长期未加训练,还是会消退的,A正确。
B.条件反射建立后,必须用非条件刺激物强化条件刺激物,才能巩固已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否则,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就会消退,B正确。
C.条件反射的建立能使动物适应更加复杂的环境,因此从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来说,条件反射比非条件反射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C正确。
D.铃声能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是复杂的条件反射,必须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形成,因此未经过训练的狗,铃声不能引起唾液分泌反射,D错误。
故选D。
21.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之窗,我们通常说的“黑眼珠”和“白眼珠”分别指的是( )
A. 巩膜、虹膜 B. 角膜、巩膜 C. 虹膜、巩膜 D. 脉络膜、巩膜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的眼球包括眼球壁和内容物。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详解】眼睛颜色实际上就是虹膜的颜色。虹膜中有色素,色素量最多的,就是黑眼睛;色素量较多的,就是褐眼睛;色素量最少的,就是蓝眼睛,所以说人眼的“黑眼球”实际上指的是虹膜。巩膜的特点是白色、坚韧,有保护作用。人眼的“白眼球”指的是巩膜,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眼球的结构。
22. “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是基本的交通规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红灯停,绿灯行”属于条件反射
B. 完成“红灯停”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
C. 要看清远处的交通标志需调节玻璃体的曲度
D. 信号灯形成的物像和视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视网膜和视觉中枢
【答案】C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视觉的形成和反射的类型。
【详解】A.“红灯停,绿灯行”是要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交通规则,需要大脑的参与,这属于复杂反射,A正确。
B.“红灯停,绿灯行”属于复杂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正确。
C.看清远处的交通标志,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实现的,C错误。
D.物像是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形成的,视觉则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的,D正确。
故选C。
23. 听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或闭嘴堵耳,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 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B. 防止听觉神经受损
C. 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D. 保持鼓膜两侧气压平衡
【答案】D
【解析】
【分析】当听到巨大声响时,最好张开嘴,闭嘴、堵耳,目的是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详解】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4. 看书一个小时后,向远处眺望一会儿,可以预防近视眼,主要原因是( )
A. 使调节瞳孔中的神经得到休息
B. 使视神经得到休息
C. 使视觉中枢得到休息
D. 使调节晶状体的肌肉得到放松
【答案】D
【解析】
【分析】正常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晶状体的调节作用,都能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汇聚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视近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大;视远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小。
【详解】看书一小时后,向远处眺望一会儿,可以使调节晶状体肌肉(睫状体)放松,使晶状体的曲度变小,有利于促进眼的血液循环,加强眼的营养,保护视力、预防近视。可见D符合题意。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视远物时,调节晶状体的肌肉(睫状体)放松,晶状体的曲度小。
25. 柳州螺蛳粉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人们在品尝螺蛳粉时,对其中酸笋的特殊气味会有不同的感受,有的人觉得臭,有些人觉得香。形成这种感觉的部位是( )
A. 嘴唇 B. 咽喉 C. 脊髓 D. 大脑皮层
【答案】D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其中大脑皮层具有感觉、运动等神经中枢。
【详解】AB.嘴唇和咽喉上有感受器,能够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不能产生感觉,AB不符合题意。
C.脊髓属于低级神经中枢,具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不能产生感觉,C不符合题意。
D.鼻子是人的嗅觉器官,空气中含气味的物质,刺激鼻子内的嗅细胞产生神经冲动,这些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产生嗅觉,因此人们对酸笋的特殊气味会有不同的感受,有些人觉得臭,有些人觉得香,形成这种感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D符合题意。
故选D。
26. 2024年6月6日是第29个全国“爱眼日”,下列做法不利于眼睛健康的是( )
A. 经常检查视力和坚持做眼保健操
B. 连续用眼1小时后,休息一下,远眺几分钟
C. 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保持在33厘米左右
D. 珍惜时间,可在来回校车上阅读书籍
【答案】D
【解析】
【分析】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五不看,有效地预防了近视眼的发生。三要是: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五不看是: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做作业不要用淡色铅笔;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
【详解】A.经常检查视力,发现近视及时进行矫正,坚持做眼保健操有利于眼的放松,缓解疲劳,有利于预防近视的发生,A正确。
B.连续用眼1小时后,休息一下,远眺几分钟,有利于眼的放松,缓解疲劳,有利于预防近视的发生,B正确。
C.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保持在33厘米左右,保持一定的距离,有利于预防近视,C正确
D.在公共汽车上看书,因为车辆是运动的,发生晃动,有利于眼观察文字,刺激眼睛易引起近视的发生,D错误。
故选D。
27. 坐过山车时,因为害怕我们通常把眼睛闭上了,但仍旧能感觉到过山车的翻滚、左右转动以及加速和减速,与此有关的结构是
A. 耳蜗 B. 半规管 C. 听小骨 D. 鼓膜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目考查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据此答题。
【详解】耳廓收集并引导声波传至外耳道,外耳道传递声波传至鼓膜;鼓膜可以把声波的振动转为机械性振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引起旋转感觉,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B符合题意。
故选B。
28. 第十四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关注青少年眼健康”。平时我们应该爱护眼睛,注意用眼卫生,如看书一段时间后,就向远处眺望一会儿。由看书转为眺望,瞳孔和晶状体的变化分别是( )
A. 扩大 曲度增加 B. 缩小 曲度增加
C. 扩大 曲度减小 D. 缩小 曲度减小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人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视远物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曲度变减小。
【详解】正常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晶状体的调节作用,都能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汇聚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视近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大;视远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小。看书时书本离眼近,晶状体的曲度最大,瞳孔缩小;极目远眺,物体离眼远,晶状体的曲度最小,瞳孔扩大。因此由看书转为眺望,瞳孔和晶状体的变化分别是瞳孔扩大,晶状体曲度减小,所以C正确。
故选C。
29. 青少年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危害很大,不但会影响学习,还会引起眼球中某个结构发生改变,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眼球中某个结构”是( )
A. 角膜 B. 玻璃体 C. 晶状体 D. 视网膜
【答案】C
【解析】
【分析】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
【详解】青少年不注意用眼卫生,长期沉迷于大型网络游戏,不但会影响学习,还会因近距离注视屏幕导致眼球中的晶状体凸度增加而形成近视,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0. 光线从外界进入眼内,正确的途径是( )
A. 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B. 巩膜→脉络膜→视网膜
C. 角膜→虹膜→睫状体→玻璃体 D. 巩膜→瞳孔→角膜→视网膜
【答案】A
【解析】
【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是: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详解】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所以,光线从外界进入眼内,正确的途径是: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故选A。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31. 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水、无机盐和尿素。( )
【答案】正确
【解析】
【分析】原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不能被过滤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网重吸收,剩余的成分形成尿液.因此尿液的成分包括水、无机盐、尿素等。
【详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血浆的成分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蛋白质;原尿的成分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尿液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可见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有水、无机盐和尿素,题干说法正确。
32. 肾小管能重吸收原尿中全部的无机盐。( )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健康人体内,原尿中能全部被肾小管重吸收的物质是葡萄糖,故题干说法错误。
33. 进入肾小球的血液是动脉血,出肾小球的血液也是动脉血。( )
【答案】正确
【解析】
【分析】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详解】肾动脉进入肾脏后经过反复分支形成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形成肾小球,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又在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又分支形成毛细血管,包绕在肾小管外面,这些毛细血管又汇集成肾静脉。血液流经肾小球时没有发生气体交换作用,只进行了血液的过滤作用,因此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肾小球内都流动脉血。故题干叙述正确。
34. 肾脏髓质中毛细血管丰富。( )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肾脏是由皮质、髓质和肾盂构成的。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管和肾小体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由于肾小体分布在皮质内,而肾小管大都分布在髓质和肾盂。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球是个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旋而成,颜色较深。因而皮质比髓质颜色深。故题干观点错误。
35. 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肾小球的重吸收和肾小管的滤过两个过程。( )
【答案】错误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尿液形成的两个过程。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详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因此题干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牢记尿液形成的两个过程,不要记混淆。
36. 肾脏位于胸腔后壁,脊柱两侧,是形成尿液的场所。( )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人的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肾脏位于腹腔后壁,脊柱两侧,是形成尿液的场所,故题干观点错误。
37. 一个正常人大约有100万个肾单位。( )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肾脏位于人体腹腔后壁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因此一个正常人大约有200万个肾单位,题干观点错误。
38. 汗液通过导管被排出体外,带走体内的一部分热量,对人体的体温具有调节作用。( )
【答案】正确
【解析】
【分析】汗腺是皮肤的附属器官,其主要作用就是分泌汗液,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的形式由皮肤排出。
【详解】汗液通过导管被排出体外,汗液的成分有水、无机盐和尿素,所以皮肤具有排泄功能;当气温高时,人体大量出汗,汗液蒸发过程中可带走身体的部分热量,起到降低体温的作用,这说明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故本题说法正确。
39. 皮肤有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 )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两层。表皮包括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过度散失,具有保护作用;生发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真皮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可以感受外界各种刺激,故题干观点错误。
40. 皮肤的附属物主要是由表皮细胞特化形成的,所以它们属于表皮的一部分。( )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皮肤主要由表皮和真皮等构成,表皮包括角质层和生发层。皮肤上有毛发、指(趾)甲等附属物,多是由表皮细胞特化而来,但不属于表皮的一部分,故题干说法错误。
三、填图题(每题1分,共30分)
41. 下图是神经系统与其所调节的部分器官的重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听到上课铃声,同学们急忙走进教室,这属于___反射。能够接受声波刺激的听觉感受器位于[ ]___,形成听觉的部位在___(填字母)。
(2)随着优美的音乐,舞蹈演员们翩翩起舞,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结构是位于___。
(3)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以保持[ ]___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4)婴儿有时会尿床,是因为膀胱尿液多了就会立刻排尿,请写出婴儿排尿反射的基本途径___(用数字、字母、箭头表示),婴儿的排尿反射属于___反射。
【答案】(1) ①. 条件##复杂 ②. ③耳蜗 ③. A
(2)小脑 (3)①鼓膜
(4) ①. ⑤→⑧→B→⑨→⑥ ②. 非条件##简单
【解析】
【分析】题图中:①鼓膜,②听小骨,③耳蜗,④输尿管,⑤膀胱(感受器),⑥效应器,⑦视神经,⑧传入神经,⑨传出神经,⑩上行传导束, 下行传导束;A是大脑(或大脑皮层),B是脊髓(神经中枢)。
【小问1详解】
听到上课铃声,同学们急忙走进教室,这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需要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属于复杂反射(条件反射)。听觉形成过程: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耳蜗(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可见,能够接受声波刺激的听觉感受器位于③耳蜗,形成听觉的部位在A大脑(或大脑皮层)。
【小问2详解】
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可见,舞蹈演员们维持身体平衡的结构是位于小脑。
【小问3详解】
当我们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开口,咽鼓管的管口开放,空气由此进入鼓室,可以保持①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若某一侧的压力过大,鼓膜可能会被震破,人的听力就会受损。闭嘴、堵耳也能使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小问4详解】
肾脏产生的尿液通过输尿管流入膀胱,尿液储存到一定量就会产生排尿反射,完成排尿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结合题图可知,婴儿有时会尿床,是因为膀胱尿液多了就会立刻排尿,婴儿排尿反射的基本途径:⑤感受器→⑧传入神经→B神经中枢→⑨传出神经→⑥效应器。婴儿的排尿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属于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
42. 下列图为肾单位结构模式图,表是某健康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样本的物质含量(g/100mL)。请据此分析作答:
液体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尿酸 无机盐
甲 97 微量 0.1 0.03 0.004 0.9
乙 95 0 0 1.8 005 1.1
丙 92 7.5 0.1 0.03 0.004 0.9
(1)肾单位主要由图中的___(填序号)三部分构成。
(2)分析表中成分可知,样本甲取自于图中的___(填序号),样本丙是___。
(3)样本乙与甲相比,成分变化较大,原因是在[⑤]处发生了___作用。
(4)某人尿检发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最可能的病变部位是图中___(填序号)。
【答案】(1)③④⑤ (2) ①. ④ ②. 血浆
(3)重吸收 (4)③
【解析】
【分析】图中,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
【小问1详解】
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⑤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③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④肾小囊。
【小问2详解】
含有葡萄糖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的是原尿,正处于肾小囊腔内。所以分析表中样本成分的含量变化,样本甲是取自于图中的⑤肾小囊中的原尿。样本丙中蛋白质较多,因此是血浆。
【小问3详解】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喝部分无机盐等。这些物质进入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被送回血液;剩下的其他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样本乙中的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的浓度,与样本甲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是由于⑤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导致的。
【小问4详解】
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不能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正常人的尿液中不会出现血细胞和蛋白质。如果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和蛋白质就说明肾小球出现病变通透性增强,使原本无法进入原尿的血细胞和蛋白质经滤过作用进入了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的血细胞和蛋白质无法被重吸收,就随尿液排出,形成了血尿和蛋白尿。所以如果某人的尿液中出现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则可能是③肾小球发生病变。
43. 人体每天都要经由泌尿系统形成和排出尿液,调节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并清除代谢废物。排尿是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反射活动。
(1)图甲中,当血液流经③时,经其___作用进入到②中形成的液体为___。正常情况下,流经④后的液体与②中液体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不含___④中液体可作为农家肥,主要是因为该液体含有无机盐和___等。
(2)图甲中,血液流经肾脏后血管⑥比血管⑤内的尿素含量___(“增加”或“减少”)。
(3)图乙中⑦和⑧表示大脑与脊髓之间的神经通路,某成年人因事故损伤了这两条通路,而脊髓未受损伤,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是___。
A. 能形成尿意,不能完成排尿反射
B. 不能形成尿意,不能完成排尿反射
C. 不能形成尿意,能完成排尿反射
D. 能形成尿意,能控制排尿反射
【答案】(1) ①. 过滤 ②. 原尿 ③. 葡萄糖 ④. 尿素
(2)减少 (3)C
【解析】
【分析】1.图甲中:①入球小动脉,②肾小囊,③肾小球,④肾小管,⑤肾动脉,⑥肾静脉。
2.图乙中:⑦上行传导束,⑧下行传导束,⑨传入神经,⑩传出神经。
3.血浆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原尿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尿液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等。
【小问1详解】
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结合题图可知,图甲中,当血液流经③肾小球时,经其过滤作用进入到②肾小囊中形成的液体为原尿。正常情况下,流经④肾小管后的液体是尿液,与②肾小囊中液体(原尿)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不含葡萄糖。④中液体是尿液,可作为农家肥,主要是因为该液体含有无机盐和尿素等。
【小问2详解】
肾脏作为一个排泄器官,要将流经肾脏的血液中的一些代谢废物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故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尿素等废物会减少。所以,图甲中,血液流经肾脏后血管⑥肾静脉,比血管⑤肾动脉内的尿素含量减少。
【小问3详解】
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若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感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的,故神经冲动必须经过脊髓上行传导束,传导到大脑,人才能产生感觉。所以,图乙中⑦和⑧代表的神经通路损伤了,而脊髓未受损伤,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是:不能形成尿意,能完成排尿反射,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44. 下图为眼球和耳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夜晚看书时突然停电,瞬间眼前一片乌黑,什么都看不到,片刻后逐渐看见周围的物体。这种变化是因为图1中瞳孔___(“扩大”或“缩小”)。
(2)若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就容易造成近视,图2中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分别是图___和图___。
(3)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会使[ ]___负担过重,处于收缩状态,致使[ ]___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失去调节的灵活性,从而造成假性近视。
(4)你能够听到下课铃声,是因为声波引起[ ]___的振动,刺激了内耳中的听觉感受器,并最终在大脑皮层产生了听觉。
(5)你能够看到饭菜的颜色,闻到饭菜的气味,尝到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馒头的温热,都是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获取信息,这些感觉最终都是在___形成的。
【答案】(1)扩大 (2) ①. A ②. C
(3) ①. ④睫状体 ②. ②晶状体
(4) 鼓膜 (5)大脑皮层
【解析】
【分析】图1中:①角膜;②晶状体;③虹膜;④睫状体;⑤瞳孔;⑥巩膜;⑦脉络膜;⑧视网膜;⑨玻璃体;图3中:⑩鼓室; 鼓膜; 前庭; 耳蜗。
【小问1详解】
瞳孔能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看强光时瞳孔缩小,看弱光时瞳孔扩大,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光的刺激,外界光线强,突然停电,瞬间眼前一片乌黑,片刻后逐渐看见周围的物体,这种变化是由于眼球中的瞳孔扩大了。
【小问2详解】
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的成因为A图;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即C图。
【小问3详解】
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会使睫状体负担过重,处于收缩状态,致使晶状体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失去调节的灵活性,从而造成假性近视。
【小问4详解】
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因此,你能够听到下课铃声,是因为声波引起鼓膜的振动,刺激了内耳中的听觉感受器,并最终在大脑皮层产生了听觉。
【小问5详解】
感觉的形成部位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不是在感受器。因此,你能够看到饭菜的颜色,闻到饭菜的气味,尝到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馒头的温热,都是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获取信息,这些感觉最终都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www.21cnjy.com)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