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4 国际关系
专题14国际关系
1. 世界近现代史上,国际关系格局不断调整,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日不落帝国】
材料一:
材料一英国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侵占土地,屠杀人民,开展殖民贸易和殖民掠夺,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殖民者为了满足机器工业对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的需求,加剧了对东方的殖民扩张。……对东方被压迫民族犯下了滔天罪行。
——摘编岳麓版《世界历史》
(1)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如图事件后英国形成了怎样的制度?材料一中说,19世纪中期英国“对东方被压迫民族犯下了滔天罪行”。请举一例史实证明?以上材料所述现象对英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英德矛盾】
材料二: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假使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么,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更富的英国人。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他们不应该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从事战争吗?
——(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德国为与英国“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中获胜,采取了何种军事措施?在二十世纪初进行的“大战”后,形成了怎样的国际秩序?
【两极格局】
材料三:
德黑兰会议上,一边坐着一只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还有一边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1943年)英国首相丘吉尔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下半叶欧洲为改变丘吉尔在德黑兰会议上的地位进行了怎样的发展?同时期中国经济得到了怎样的发展?
【新的时代】
材料四: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邓小平1992年《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4)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某种暂时复辟”指什么事件?这一时期的时代主题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应怎样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2. 俄乌冲突牵动整个世界的神经,更深层次反映俄美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殊途同归】
材料一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才在他们中间建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利,则是经被统治者同意授予的。任何形式的政府一旦对这些目标的实现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予以更换或废除,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独立宣言》
(1) 马克思将其评价为“第一个人权宣言”,试用材料一文件的主要观点来说明。
材料二 恩格斯在1875年的《论俄国社会问题》中,看到了俄国1861年后的……改革并没有带来经济的繁荣,而是带来更加深重的灾难,农民只得到了很小的“无法赖以糊口”的土地,但承担了沉重的赋税……
--摘编《西方思想史论》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社会问题”是哪一事件带来的?材料一、二反映的相关事件使美俄走上什么道路?
【同仇敌忾】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图
(3) 材料三中图片A处指的是哪一重要战役?
材料四 我们不屈不挠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要确保德国绝不能够再扰乱世界的和平……我们已经商得同意:当于1945年4月25日在美利坚合众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会议……继续增进合作与了解,才能够实现人类最崇高的愿望——一种安全而且持久的和平……
--摘自《苏美英三国克里米亚(雅尔塔)会议公报》
(4)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迅速结束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美苏作出了哪些努力?
【反目成仇】
材料五 美国对苏联的不信任正如同苏联对美国的不信任那样根深蒂固,这种彼此间的不信任导致了进一步的恶性循环,因此在两国中制造出更多的不信任和庞大的军费开支……它反映出美苏之间纯粹意识形态上的矛盾。
--大卫 哈伯斯塔姆《最寒冷的冬天》
(5) 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苏彼此间的不信任导致了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其标志是?依据材料,分析这一状态出现的原因。
【余波震荡】
材料六 乌克兰问题不是今天才出现的,当前事态也不是一夜之间突然发生的,而是各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乌克兰应当成为东西方沟通的桥梁,而不应成为大国对抗的前沿。……我们呼吁国际社会本着负责任态度,推动有关各方尽快回到政治解决的轨道上来,通过对话协商寻求乌克兰问题的全面解决。
--摘编3月3日中国裁军大使李松在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发言)
(6) 据材料六指出解决乌克兰问题的最佳途径是什么?
(7) 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
3. 合作共赢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国际关系代表着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利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各国人民以伟大的反法西斯联盟的全面合作与战略协同,进行了一场正义的战争,最终打败法西斯轴心国,拯救了人类文明,恢复了世界和平,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摘编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来自亚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也就是万隆会议。
——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下册
材料三:西欧各国随着经济上的迅速复苏和政治自信心不断增强,越来越希望掌握自己的命运。但是没有一个西欧国家可以单独承担复兴西欧的重任,只有走联合之路。于是,以法、德两个宿敌的和解为基础,从经济上的欧洲煤钢联营入手,启动了西欧的联合进程。
——摘自《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与大国关系互动研究》
(1) 材料一中漫画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场“正义的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这一会议标志着哪一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中国提出的哪一外交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30年(2023年)前,西欧为加快这一“联合进程”成立了哪一组织?“西欧的联合”对当时的欧洲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世界形势风云变幻,扫清迷雾追根溯源;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抽丝剥茧正本清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未来的战争是世界战争,规模空前,破坏巨大,将长达3-4年,将有800万-1000万士兵互相残杀,把整个欧洲吃个干净,导致欧洲贫困普遍化。”
——恩格斯
(1) 最先验证了恩格斯说法的是哪次战争?点燃这场战争风暴的是哪一事件?
材料二:
名称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参加国 英、法、美、中等27个国家 美、英、日、中等9个国家
性质 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巴黎和会的继续,具有明显的争霸性质
影响 暂时调整了帝国列强之间的矛盾,但又埋下了新的隐患;都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2) 指出材料中的会议建立的世界格局的名称?
材料三: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联合国家宣言》
(3) 材料三文件的签署有何作用?这一文件签署于哪次战争中?
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整个欧洲遭受了几乎是致命的打击。……导致了欧洲的整体衰落。不仅如此,欧洲还被苏联和美国划分为东西两大势力范围。
——《世界近现代史》
(4) 材料四中的“东西两大势力范围”所反映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什么?这一格局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五:如图所示
(5) 从材料五可以看出当前的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是什么?你认为我国应如何应对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
5. 美国、苏联等大国在20世纪的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对世界格局的变化产生了深刻影响。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显然,“十四点”的主要目标是要在美国领导下,重建战后世界新秩序,其中“国联”是实现其目标的主要工具……正因为如此,英法虽然在理论上对“十四点”表示赞成,但在大多数实质性问题上并不让步。
——何顺果《美国历史十五讲》
(提示:“十四点”即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原则”)
(1) 材料一叙述的情况发生在哪次国际会议当中?为了实现“美国领导”的“重建战后世界秩序”,稍后召开了哪次国际会议?这两次国际会议使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杜鲁门……诬指任何国家的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都“危害着国际和平的基础和美国的安全”,宣称世界已经分成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美国的外交政策必须是那些正在抵抗武装少数集团或外来征服企图的自由民族。
——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第六卷
(2) 材料二中,杜鲁门的“诬指”导致美国与苏联之间一种怎样的状态的开始?请列举一个具体事例,说明这种状态对世界的影响。
材料三:“1991年12月下旬苏联的骤然消失,两极中的一极自行坍塌,终于导致支配战后国际关系40多年的两极格局最后崩溃。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甚至本世纪(指二十世纪)最重大的事变之一。这一事件造成的冲击波不仅震撼着欧洲,而且对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吴于廑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现代史编》下卷
(3) 面对材料三中发生的变化,指出世界格局出现了什么新的发展趋势?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过程中,你认为中国应当发挥怎样的作用?
6. 世界局势风云变幻,国际关系错综复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该体系不过是帝国主义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正如列宁所指出的:不管是一个帝国主义联盟,还是一切帝国主义强国结成一个总联盟,都不可避免地只会是前后两次战争之间的“暂时休战”。一旦……他们必将重开争夺之战,那个时候也就是该体系寿终正寝之时。
——摘编自陶诗永、宋洪章《火山口上的分赃》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该体系”指的是?根据材料一谈谈你对“暂时休战”的理解。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国际局势的发展,有三种趋向。第一种是世界人民同西方民主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制止法西斯侵略,推迟和避免世界大战的发生;第二种是法西斯势力同西方民主国家暂时达成妥协,法西斯国家不断蚕食中小国家,并在向英法开战之前首先进攻苏联;第三种是苏联孤立自保,希特勒实现声东击西,在进攻苏联之前首先进攻西欧国家。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第三编》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进程与材料中推测的哪一种趋向吻合?各国签署了哪一文件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走向这一趋势?
材料三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的霸权又得到加强。这一方面是由于美国综合国力在冷战后确实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另一方面,而且是主要的方面,在于苏联解体和俄罗斯的衰落……美国的实力虽然有大幅度提升,但与二战后初期不可同日而语。在美国成为惟一超级大国之时,欧盟、中国等“五大力量中心”成员的实力也都有引人注目的提升……所以,当今世界并不是美国独霸的单极世界。
——刘建飞
(3) 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所提到的“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分析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朝着什么样的趋势发展?面对当今的国际局势,中国应该怎么做?
7. “在近代国际关系史上,中美关系有很长时间处于次要地位。只有当列强们在远东地区博弈时,人们才会偶尔注意到中美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作为西方列强中的后起之秀,美国强大起来的时候,世界上已经几乎无地可占。美国就转换方式,开始在全球推行其“门户开放”政策。20世纪30年代之后,美日两国的关系逐渐变得紧张起来,起因就是九一八事变。
——摘自青梅煮酒《太平洋战争系列》
(1) 美国通过哪一条约使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目标得以实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一战”后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局势回答,九一八事变为什么使得“美日两国的关系逐渐变得紧张起来”?
材料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东方战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推动中、美、英以及亚洲和大洋洲各国人民进一步联合起来,共同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侵略。从此,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出现了两个在战略上彼此呼应、密切配合的中国大陆战场和盟军太平洋战场。
——摘自方连庆《国际关系史》(现代卷)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太平洋战争”爆发标志是什么?
材料三:在战争结束后,美国通过空军和海军把50万国民党军队运到日本军队撤走的地方,抢占大城市和地盘。同时美军也直接参加抢占这些地方的活动,共有530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在中国北方的战略要地登陆。从1945年到1949年,美国给蒋介石政府运去大量武器弹药。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全四卷 增订版)
(3) 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材料四:冷战开始,同盟国迅速分裂,美苏之间的较量即刻剑拔弩张。而此时的中国,国共两党正在酣战,局势并不明朗,但国民党政府军早已元气大伤,加上国民政府腐朽不堪已经暴露无遗,美国政府深感难以扶持,让美国政府举棋不定。这时美国扶持日本(并加快了对日本的改造)。
——摘编自武原/陈伟德《远东审判》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解放战争中,共产党胜利的原因有哪些?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转而扶持日本的原因有哪些?(答出一点即可)
8.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主要是英、法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斯大林
材料二:1955年,苏联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缔结的条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其他缔约国将以一切方式进行援助。
材料三:美国在20世纪大半时间主导全球。随着中国、俄罗斯、日本和欧盟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目前世界正处于“群雄竞起”的时代。
材料四:2017年3月,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载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中国理念赢得世界认同。
(1) 阅读材料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和平制度”是指什么?为确立这一“和平制度”召开了哪两次国际会议?指出这一制度的实质。
(2) 材料二中的条约是哪一组织缔结的公约?该公约的缔结标志着什么国际格局的形成?
(3) 材料三中“群雄竞起“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怎样的发展趋势?
(4) 根据材料四,说说中国为推动人类社会共同发展贡献了什么新方案?你认为在当今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的博弈中,发展中的中国应对的根本之道是什么?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认为:“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来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这一观点称为“修昔底德陷阱”,被西方视为国际关系的“铁律”。20世纪30年代则是萧条、危机和战争的10年。……德国和日本的新领导人决意修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领土和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修昔底德陷阱”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得到印证的史实。面对“萧条、危机”,为了“修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领土和约”,德国和日本是怎样寻求解决的?
材料二;所谓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以及分别以他们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文化乃至科学技术等一切方面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徐蓝《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2) “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材料二的“两大集团”的对峙对国际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美国《赫芬顿邮报》子报《世界邮报》创刊号于2021年1月22日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会议上发布,创刊号刊登了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专访,针对中国迅速崛起后,必将与美国、日本等旧霸权国家发生冲突的担忧,习近平在专访中反驳说,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
——摘自香港《文汇报》
(3) 材料三中习近平主席说:“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请运用中国史的有关知识,加以说明。
(4) 结合当今世界形势,正在崛起的中国应如何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请你提几点良策。
10. 2022年初,俄乌冲突爆发,对国际局势产生重大冲击,全世界的目光重新聚焦到欧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的商业重心从原先的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1850年英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1%。英国出口商品中工业消费品和工业生产资料占85%以上……英国占据了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
——余建华《世界市场和科技革命:经济腾飞的两个巨轮》
(1) 哪一事件使欧洲的商业重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占据世界经济中心地位的政治条件是什么?
材料二: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 材料二中的“科学理论”是指?为什么说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标志着这一潜在秩序的瓦解……两大国家集团的对抗主导了战后国际关系。这是一种非战非和的状态。我们或许可以争辩,两极格局究竟导致了全球的动荡和不安,抑或发展起一种稳定机制。毕竟世界出现了某种稳定状态―至少第三次世界大战不会爆发。
——《20世纪全球史》
(3) 材料三中的“非战非和的状态”是对哪一政策的描述?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材料四:二战结束后,美苏两个大国崛起,欧洲各国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急剧下降。西欧的一些领导人迫切感到必须加强西欧各国间的合作以防止走下坡路,沦为美国的附庸。此外,西欧在美苏冷战对峙的形势下,十分担心苏联的扩张,希望各国联合起来以保证自身安全,提高西欧的国际地位。
——《世界历史当代卷》
(4) 据材料概括二战后西欧各国走向联合目的。
11. 战争的破坏以及和平的重构是国际关系建立的重要步骤。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次大的国际战争之后,战胜国都要根据自身的利益和实力对比状况召开国际会议,缔结国际协议,重新划分边界与势力范围,安排战后世界秩序,从而确定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材料二: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的演说中,他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的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
材料三:经过两年多的酝酿和磋商,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北约签字仪式。同年,各缔约国均按照本国的宪法程序完成批准手续,至此,公约正式生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正式建立。
材料四:1991年底,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 “一战”结束后,战胜国通过召开了哪两次国际会议来确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基于这两次国际会议所确立的新的国际关系新体系是什么?
(2) “二战”中,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945年2月,美英苏首脑们为了取得战争最后胜利及其处理战后世界秩序而召开的会议是什么?在这次会议上所提出建立的世界最大的国际性组织是什么?
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3) 认真阅读材料二,你认为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4) 苏联集团为了对抗材料三中的这一组织而成立的政治军事组织是什么?
12. 欧洲西与美国隔大西洋相望,东与欧亚大陆东端的中国遥对。中欧积极发展伙伴关系,有利于实现互利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过去的 50年里,欧洲一直存在两个联盟,一个侧重经济领域,一个侧重政治军事领域,他们共同维系着欧洲的稳定、和平与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21世纪两个联盟的主次关系将会发生变化。
——摘编自姜宪明、何苗《国际关系与大国战略》材料二 1999年元旦,欧元正式启动,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霸权地位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3月24日起,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空军轰炸南联盟长达78天,大量资金从动荡的欧洲撤离到美国,欧元一路暴跌。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作为冲突始作俑者的美国,借地区紧张局势向欧洲盟友渲染“俄罗斯威胁论”。德国、丹麦、瑞典等欧洲多国宣布提高国防预算,纷纷向美国军火巨头“下订单”。美国撺掇欧洲国家切断与俄罗斯的能源联系,并将能源需求转向美国、趁机发“能源财”。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美国借俄乌冲突大肆劫掠世界》等资料整理材料三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继续扩大,中欧班列继续保持高位运行。截至 2021年12月底,中欧班列历年累计开行48814列,运送货物443.2万标箱,累计运送防疫物资1362万件,共计10.5万吨。
——摘编自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实录(2022.1.18)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侧重经济领域的联盟是什么组织?两个联盟的主次关系发生变化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2) 请你写一封信给欧盟委员会。要求:据材料二、三,指出欧美、欧中交往的事实,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发展中欧关系的建议。(注意:①写在指定位置。②只需写信的正文,字数200以内;信的其他部分已为你写好,不计入字数。③信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13.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重新瓜分势力范围,调整列强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美日两国的崛起和争斗冲击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并使远东和太平洋的局势日益紧张。为解决该区域列强之间的矛盾,战胜国又召开华盛顿会议。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材料二:冷战不仅具有传统的大国利益冲突的实质内容,具有明显的地缘政治与战略特点,更以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为主要特征。另外,冷战的两大阵营在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的同时,又形成一种自我控制机制,使得美苏两国之间始终没有兵戎相见。
——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材料三: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特点,被一些观察家形容为“单极的世界”或“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但是,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而独断全部国际问题。
——摘编自[美]亨利 基辛格《大外交》
(1) 根据材料一,列强通过这两次会议建立起来的国际秩序是什么?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40年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冷战”结束后“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而独断全部国际问题”的原因。
14. 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大国关系关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通过改革,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什么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这场战争结束了建国以来一直存在的一国两制局面,最终消除了自由劳动与强制劳动制度的对立。是对半个世纪以来“州权至上”论的致命打击,体现了这一时期遍及西方的民族主义潮流:在德国和意大利是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在美国是维护国家统一。 300多万奴隶成为自由劳动者以后,给美国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全民文化程度的提高注入新的动力。
——张跃发、景晓强《近代文明史》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这场战争”是哪场战争?概括这场战争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这两个社会制度完全不同的超级大国,在消灭了法西斯这个共同敌人之后,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两国的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意识形态也尖锐对立。到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美苏两国关系的变化。并分析两国关系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当今世界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国际形势日趋错综复杂。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要准确把握国际形势变化的规律,切实运筹好大国关系,构建健康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要深化外交布局,落实重大外交活动规划,增强风险意识,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摘编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面对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应如何应对。(至少答出两点)
1.【答案】【小题1】制度:君主立宪制。史实: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影响: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与发展奠定基础。
【小题2】措施:德国与奧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小题3】欧洲的发展:西欧国家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之后合并为欧洲共同体。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大大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国的发展:中国经过土地改革、一五计划、三大改造,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后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小题4】事件: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方式:社会主义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其中必然充满着艰巨、复杂和曲折。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与本国国情相结合。需要警惕西方的“和平演变”阴谋。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权利法案》的相关内容,英国早期殖民扩张和掠夺的史实,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及其影响,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史实及其历史教训。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英国《权利法案》的相关内容,识记英国早期殖民扩张和掠夺的史实,识记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及其影响,识记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识记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史实及其历史教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
2.【答案】【小题1】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政府应当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否则,人们有权推翻政府。
【小题2】俄国1861年改革;资本主义道路。
【小题3】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小题4】决定成立联合国,并决定对战败的德国实行分区占领,确立了战后的雅尔塔体系。
【小题5】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意识形态上的矛盾。
【小题6】政治解决,对话协商。
【小题7】综合国力、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等。
【解析】本题以六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美国独立战争与《独立宣言》、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以及影响、斯大林格勒战役、雅尔塔会议、美国冷战政策、解决乌克兰问题的最佳途径、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3.【答案】【小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世界各国人民以伟大的反法西斯联盟的全面合作与战略协同。
【小题2】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小题3】欧洲联盟。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欧盟的成立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4.【答案】【小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萨拉热窝事件。
【小题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小题3】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
【小题4】两极格局;华约的成立。
【小题5】多极化趋势;应对: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积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解析】本题以五则文字图示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一战的导火线、一战后的国际格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的标志、两极格局以及形成标志、当前的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我国应如何应对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5.【答案】【小题1】国际会议: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国际格局的变化:“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欧洲列强主导国际事务的局面被打破,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渐形成美欧共同主导国际事务的格局等。
【小题2】状态: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1947年,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是推进冷战政策一个重要步骤美、苏在处理德国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大,最终导致1949年德国分裂,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美、苏分别成立了“北约”和“华约”,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小题3】发展趋势: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中国的作用: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绝不干涉别国内政。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同时,中国还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等。(写出一点即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苏关系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本题主要考查美苏关系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考查了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
6.【答案】【小题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一战后的国际秩序,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间的矛盾,为新的世界大战埋下隐患。
【小题2】第一种。《联合国家宣言》。
【小题3】杜鲁门主义出台。世界多极化趋势。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维护世界和平;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等。
【解析】本题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两极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
本题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两极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需要学生分析、理解材料,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7.【答案】【小题1】《九国公约》;九一八事变打破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日本企图独霸中国。
【小题2】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
【小题3】美国帮助国民党打内战。
【小题4】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解放军指战员英勇善战等;国民党政府军元气大伤,国民政府腐朽不堪等。
【解析】本题考查《九国公约》、九一八事变、全面内战的爆发、解放战争的胜利、太平洋战争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8.【答案】【小题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是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统治秩序。
【小题2】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
【小题3】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小题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提高综合国力。(意思相符即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以来世界局势的变化,包括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冷战、多极化趋势等。
9.【答案】【小题1】史实: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德国迅速发展起来,为了改变占有殖民地较少的现状,与英、法的冲突不断加剧,最终导致一战爆发。德曰: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或建立法西斯专政)。
【小题2】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影响: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彼此又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小题3】中国古代对外和平交往的史实:开辟丝绸之路;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郑和下西洋等。
【小题4】良策:坚持对外开放,增强综合国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和平与发展”主题,共同维护国际公平与正义;加强国际交流,增进互信,管控危机等。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政策等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本题以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政策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0.【答案】【小题1】新航路开辟;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小题2】马克思主义思想;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小题3】冷战;北约与华约组织的建立。
【小题4】欧洲各国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急剧下降;针对美苏争霸,保证自身安全,提高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
【解析】本题以四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新航路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马克思主义诞生、十月革命、冷战、二战后西欧各国走向联合目的等知识。
注意对材料的分析与解读,掌握新航路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马克思主义诞生、十月革命、冷战、二战后西欧各国走向联合目的等知识。
11.【答案】【小题1】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小题2】《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雅尔塔会议;联合国。
【小题3】冷战的开始。
【小题4】华约。
【解析】本题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联合国家宣言》、雅尔塔会议、冷战政策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12.【答案】【小题1】组织: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背景: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小题2】美国大量撤资以及美国撺掇欧洲国家切断与俄罗斯的能源联系等事实,表明欧美关系紧张;而中欧班列中欧班列历年累计开行48814列,防疫物资运送累计1362万件等事实,表明中欧友好往来。中欧之间相互援助和支持,在复工复产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擘画疫情后双方合作的蓝图。虽然美国因素的干扰会让中欧关系发展存在一定的阻碍,美欧在对华问题上既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未来,中欧合作的机遇和潜力仍然巨大,欧洲寻求对华务实合作的动力依然强劲。
【解析】本题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欧洲共同体、北约与欧洲共同体之间主次关系发生变化的时代背景、对欧盟的认识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欧洲共同体、北约与欧洲共同体之间主次关系发生变化的时代背景、对欧盟的认识等知识。
13.【答案】【小题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小题2】政治上,实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成立北约。
【小题3】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格局的演变、冷战政策、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14.【答案】【小题1】(1)根据材料一“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通过改革,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改革的目的是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2)根据材料二“这场战争结束了建国以来一直存在的一国两制局面,最终消除了自由劳动与强制劳动制度的对立。”可知,“这场战争”是美国南北战争。根据材料“在德国和意大利是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在美国是维护国家统一。300多万奴隶成为自由劳动者以后,给美国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全民文化程度的提高注入新的动力。”概括可知,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给美国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全民文化程度的提高注入新的动力。
(3)根据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这两个社会制度完全不同的超级大国,在消灭了法西斯这个共同敌人之后,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两国的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意识形态也尖锐对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美苏两国关系的变化是由战时同盟走向战后对抗。根据“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可知,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美苏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不同。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应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坚持科教兴国,加强与世界各国友好合作等。
故答案为:
(1)彼得一世改革;改革的目的是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2)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给美国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全民文化程度的提高注入新的动力。
( 3)变化:由合作走向对抗(反法西斯同盟到对抗或反法西斯同盟到两极格局)。原因:国家利益冲突;意识形态差异等。
(4)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坚持科教兴国,加强与世界各国友好合作等。
第1页,共1页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