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2023年中考考前适应性训练化学试题(答案)

山西省晋中市2023年中考考前适应性训练化学试题(答案)

姓名 准考证号
山西省2023年中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
(晋中专版)
化 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 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全卷共6页,满分10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I 卷 选择题 (共3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1. “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方略,以下措施对于打好三 大保卫战能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的是
A.加大煤矿开采 B.扩建炼焦产业
C.治理江河湖泊 D.加强文物保护
2.鱼肉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其中主要用于机体生长及修补组织的是
A.蛋白质 B.糖类 C.维生素 D.无机盐
3.金刚砂(SiC)可用作航天器的涂层,其生产原理是: 个,其中X 的 化学式是
A.O B.CO C.CO D.H O
4.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陶瓷膜,它借助氧离子(O -)进行传导,氧离子的结构示意 图可表示为
A B C D
5.高氯酸钾是医疗中的一种解热剂和利尿剂,其化学式为KClO, 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为+7,则x的值是
A.1 B.2 C.3 D.4
6.人体在运动时产生的多巴胺(化学式为C H,O N) 能让人精神振奋,感到快乐。下列有
关多巴胺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中含有氧气 B.由四个元素组成
C.1 个分子中含8个碳原子 D.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7.北京冬奥会火炬传递首次采用了机器人之间的水下传递,呈现出极富科幻效果的“水
火交融”景象。为实现火炬的水下燃烧,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
A.美化机器人外形 B.火源的防水措施
C.燃烧放出的热量 D.降低燃料着火点
8.化学实验现象是判断化学反应发生的重要依据之一,以下实验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
能判断反应发生的是
A B C D
9.便携式户外净水器能够除去河水中的铅离子、汞离子等微粒并软化水质,以下有关此
净水器工作原理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软化水质的原理是蒸馏
B.活性炭的作用主要是吸附杂质
(
入水口
)C.除去铅离子、汞离子的原理是静置沉淀
D.出水和入水的位置互换可增强净水效果
10.小明在家中用蔗糖和其他常见物品进行了以下家庭小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乙
温度/℃ 0 10 20 40 60 80 100
蔗糖的溶解度/g 182 191 204 238 287 362 487
(
A.甲中得到蔗糖饱和溶液
C.丙中溶液的质量为310g
)B.蔗糖在水中无法解离出离子
D.丙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4%
化学 第1页(共6页)
化学 第2页(共6页)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7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二、生活、生产应用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3分,其余每空2分,共30分)
【关注科学技术】
回顾2022年,上天入海、极目远眺、遁地蛟龙 ……一系列国之重器硬核亮相,标志着
我国创新勇攀新高度,科技再上新台阶。请分析图文信息,解答11~14题的相关问题。
(
遁地
) (
上天
) (
远眺
)入海
11.上天:东航正式接收首架C919 飞机,标志着中国民航运输市场首次拥有中国自主研 发的喷气式干线飞机。 C919 飞机采用了第三代铝锂合金,铝元素和锂元素的本质区 别是 ▲ 。飞机发动机上的压气机将高密度空气压入燃烧室,促进了航空煤油的
燃烧,高密度空气能使航空煤油燃烧更充分的原因是 ▲ 。
12.入海:国内首批智能液化天然气动力守护船的交付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装备向数字 化、智能化转型又迈出关键一步。守护船的动力主要来自液化天然气的燃烧,天然气 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我国海洋石油资源丰富,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
点不同,将其分离可得到多种产品,例如: ▲ (写一种)。
13.远眺:“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首次在珠峰地区从海拔9000米以上高空进行了气象观 测。浮空艇外形呈流线型,这样做的目的是 ▲ 。浮空艇内部由两个气囊组成,氦 气气囊负责提供升力,这是利用了氦气具有 的性质;空气气囊则使浮空艇在升
降过程中保持外形与压力平衡,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 ▲
14.遁地:中国盾构机犹如一条钢铁穿山甲,能在山间、水底和城市地下钻出一条条隧道, 既高效,又安全。盾构机刀盘上的刀具主要使用了超粗晶硬质合金,它所具有的特性
是 ▲ 盾构机的外壳由钢制成,钢的主要成分是 ▲ 。
【关注生产实际】
15.硅酸钠是我国优先发展的精细化学产品。工业上用某种石英砂矿石(主要成分是 SiO ,还含有少量CuO、Na SO 、Na CO ) 制备硅酸钠晶体的流程如下。已知:SiO 既不
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
过量稀盐酸
一系列
操作
→硅酸钠晶体
溶解池
滤液1
石英砂
矿石
酸溶池
过滤器
过滤器
滤液2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溶液组成的角度分析,溶解池中所加的水是溶液中的 ▲ ;为加快有关物质 的溶解速率,可进行的操作是 ▲ 。
(2)滤液1中的溶质是 ▲ 。
(3)酸溶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滤液2中的阳离子是 ▲ 。
三、科普阅读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每问1分,共7分) 16.请阅读短文,然后解答问题。
文字的载体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字的作用居功至伟。随着时代发展,文字的载体也在发生变化。
中国最早的文字载体之一是陶器,人们把文字刻在泥胎上,经烧制而不脱落。制 作泥胎用的是黏土,其中含有铝、镁、铁等金属元素。周代把文字铸在青铜钟鼎上,这 就是钟鼎文或金文。青铜器表面绿色的铜锈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Cu (OH) CO ]。
西周到春秋时,竹简作为文字的载体被广泛使用。制作竹简时,用大火烤制竹子,使 其内部的水分蒸发,这一过程叫“汗青”或“杀青”。
替代竹简的文字载体是纸,我国西汉就有了纸。造纸时,在树皮中加入强碱液进 行蒸煮制成纸浆,再经一 系列操作得到纸,同时产生碱性废液。现代生活中,电子书
成为一种新的文字载体。
(1)黏土属于哪种类别的物质
(2)钟鼎文载体的材料属于哪种材料 其主要成分的元素符号是什么
(3)铜生锈除与氧气有关外,还与空气中的哪些物质有关
(4)从微观角度看,“杀青”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什么
(5)将树皮制成纸浆,利用了强碱的哪种性质 处理造纸废液的方法是什么
化学 第3页(共6页)
化学 第4页(共6页)
(
【成果展示】同学们制作了“‘碳中和’关系你我
他”的宣传栏,请你与他们一同完成制作。
)
四、物质组成与变化分析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3分,其余每空1分,共 8 分 )
17.FeCl 是化学实验室的必备试剂之一,同学们在实验室里用Fe,O, 制 取FeCl , 并 用FeCl 进一步制取其他物质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
A
E
反应条件
X
Fe O
FeCl
D
C
B
)
分析1:Fe,O →B 的化学方程式为 ▲ 。
分析2:B 与 C 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
分析3:FeCl, 与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五、定量分析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化学方程式1分,共6分)
18.硫酸钠能增强水的导电性。电解水时,向100g 水中加入16g10% 的硫酸钠溶液,接
通直流电源,收集到4g 氢气后停止实验。
(1)请计算得到4 g氢气时所消耗的水的质量。
(2)16g10% 的硫酸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 g, 电解实验结束后剩余溶液中硫酸 钠的质量分数为 ▲ 。
六、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3分,其余每空或每问1分,特定每空2 分,共19分)
【基本实验】
19.同学们在实验课上进行了制取氧气的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实验报告。 氧气的制取
【实验目的】练习实验室里制取氧气。
【实验原理】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用品】大试管、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 ▲ 、铁架台、酒精灯、 玻璃片、棉花、高锰酸钾(其他用品自选)。
【实验步骤】
(1)按照右图所示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2)向大试管中装入高锰酸钾,固定装置。
(3)加热大试管,收集氧气。
(4)实验结束时, ▲ 【问题与交流】
(1)该实验中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什么 (写一点)
(2)请设计实验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写出操作方法和实验现象)。 【科学探究】
20.中国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化 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碳中和”的含义、现状、途径等展开了项目式学习活动。
任务一:了解“碳中和”的含义
【查阅资料】“碳中和”是节能减排术语,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 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其他形式进行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小组讨论】同学们讨论后认为,“碳中和”的“碳”是指 ▲ 。
任务二:分析“碳中和”的现状
【调查研究】同学们来到图书馆查找资料,收集到近50年来全球CO 总量变化的数据 及成因。通过分析数据,同学们发现,自然界中CO, 含量逐渐增多的原因是 ▲ (写
一条)。同时也发现近年来世界各国针对“碳中和”已陆续采取了一些措施。 任务三:探索“碳中和”途径
【咨询专家】同学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向环境研究专家咨询了“碳中和”途径,专家介绍: “碳中和”途径包括减少碳排放和促进碳吸收,碳吸收的方式又分为生态固碳和技术 固碳。
【设计实验】同学们结合生物学知识设计了右图实验以验证生态固碳。
【观察分析】同学们观察实验两周后发现,甲装
置中的植物比乙装置中的长势更好,说明植物
生长时需要吸收 ▲ 。 乙装置中植物长势
不好的原因是 ▲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交流评价】同学们交流后认为,植物的光合作
用即为生态固碳的一种,而用NaOH 溶液实现碳吸收则属于技术固碳。
【提出问题】乙装置烧杯内的NaOH 溶液吸收CO 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取乙装置烧杯内的少量溶液于试管 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溶液中的溶质 有NaOH
② 另取乙装置烧杯内的少量溶液于试管 中,向其中滴加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的溶质 有 N a C O
【反思质疑】有同学认为此实验过程不能证明溶液中含有NaOH, 应将实验方案进行调 整,方法是 ▲ 。
【实验验证】同学们用调整后的方案进行实验,证明了溶液中的溶质是Na CO 和NaOH。
任务四:制作“碳中和”宣传栏
“碳中和”关系你我他
“碳中和”途径 生活中的具体措施
减少CO 的排放
促进CO 的吸收
化学 第5页(共6页)
化学 第6页(共6页)五、定量分析题(化学方程式1分,共6分)》
山西省2023年中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试题
18.(6分)
(晋中专版)
(1)解:设所消耗的水的质量为x。
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H,0地0,↑+2H,↑…1分
36
4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4g…1分
36
4
…1分
题号1234567
8910
x 4g
答案
x=36g…1分
答:所消耗的水的质量为36g。
二、生活、生产应用题(化学方程式每空3分,其余每空2分,共30分】
(2)1.6(1分)2%(1分)】
11.(4分)质子数不同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六、实验探究题(化学方程式每空3分,其余每空或每问1分,特定每空2分,共19分)
12.(5分)CH+20,C0,+2H,0汽油(合理即可)
19.(8分)
13.(6分)减小空气阻力密度小于空气78%
【实验原理】2KMnO,_aK,MnO,+MnO,+0,↑
14.(4分)硬度大(合理即可)铁(或Fe)
【实验用品】水槽
15.(11分)
【实验步骤】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1)溶剂搅拌(合理即可)
【问题与交流】
(2)Na,S0,和Na,C0
(1)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合理即可)
(3)Cu0 2HCI CuCl,H,O
(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氧气瓶中,木条复燃(合理即可)(2分)
(4)Cu2+和H
20.(11分))
三、科普阅读题(每问1分,共7分)
任务一:二氧化碳
16.(7分)
任务二:化石燃料的燃烧(合理即可)
任务三:
(1)混合物
【观察分析】C0,C0+2Na0H=Na,C0,+H,0
(2)金属材料Cu
【进行实验】CaCL,溶液(合理即可)
(3)C0、H,0
【反思质疑】取乙装置烧杯内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CCL,溶液,振荡、
(4)水分子之间的间隔
静置,之后滴加酚酞溶液(合理即可)(2分)
(5)腐蚀性加入适量稀盐酸(合理即可)
任务四:少开私家车(合理即可)多植树造林(合理即可)
四、物质组成与变化分析题(化学方程式每空3分,其余每空1分,共8分)
注意:
17.(8分)(本题答案合理即可)
①以上答案只要合理均可给分。
分析1:Fc,0,+3C02Fe+3C0,
②化学式书写正确、化学方程式未配平扣1分;未写条件或条件错误扣1分;未标“↑”或
分析2:铁原子变为亚铁离子,氢离子变为氢原子,氢原子结合为氢分子置换反应
“↓”不扣分。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或因配平导致计算错误,但对应关系、比例关系
分析3:FeCL,+Zn=ZnCl,+Fe
均正确的,扣1分。
化学答案第1页(共2页)
化学答案第2页(共2页)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