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训练题(含解析)--2022-2023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高一历史-----单元四综合
一、单选,每题2分,共70分。
1.15—16世纪的教育家普遍认为:人的潜能与创造力是潜藏于人的身上的,需要外部力量加以唤醒,而教育是让人从自然的状态中脱离出来的过程。这些认识表明,教育( )
A.脱胎于文艺复兴运动 B.推动了启蒙思想传播
C.成为人性探索的途径 D.已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2.恩格斯指出: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上述材料强调了拿破仑( )
A.受到德国人民的欢迎 B.对外战争的侵略性
C.传播了法国革命的精神 D.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
3.有学者指出,1688年“光荣革命”开始了一个现代化的英国。这里“现代化”指的是( )
A.《大宪章》的颁布 B.议会制度的出现
C.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D.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
4.为实现把统治者“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美国采用了某位重要思想家的思想,推行三权分立的重要举措,这位思想家是( )
A.伏尔泰 B.卢梭 C.孟德斯鸠 D.华盛顿
5.以下所示材料是19世纪70年代某国宪法的部分内容,据此判断该国的政体是( )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A.直接民主制 B.君主专制 C.君主立宪制 D.民主共和制
6.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法。对如图中四个国家近代政治的发展进程,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促进国家统一
B.②议会产生国家实际最高行政首脑
C.③通过渐进的制度变革走向共和制
D.④通过民主改革赢得了国家的独立
7.宗教改革中,马丁·路德认为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繁琐的宗教仪式;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这一主张带来的实际效果是( )
A.调整了人与教会的关系 B.调整了人与上帝的关系
C.调整了人与人的关系 D.调整了人与社会的关系
8.欧洲在从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反封
建反神权的文艺复兴运动。下列能反映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内涵的一项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我是一个凡人,我只要尘世的幸福
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D.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
9.“光荣革命”之后,18世纪的英国形成了君主立宪制度,而同时期的法国却依然实行君主专
制制度。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 )
A.两国国情的差异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C.启蒙思想的影响不同 D.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10.北美殖民地从英国的殖民统治下独立从而诞生了美利坚合众国。在国家的政治体制设计上,
美国开国元勋们依据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三权分立原则确立了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三权分立的原则
下,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
B.总统必须服从国会、国会通过的法案需经总统批准
C.最高法院可以随时否决总统的行政命令
D.国会拥有司法解释权,可以否决最高法院的判定结果
11.有学者指出“英国的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变革,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
这反映了英国革命( )
A.剥夺了国王一切权力 B.确立了议会主权
C.推动了两党制的形成 D.首相拥有立法权
12.“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遵循的基本原则。下列史论一致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日本内阁对议会负责 天皇退出政治舞台
B 美国总统不对国会负责 分权制衡具有虚伪性
C 德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德国封建专制色彩浓厚
D 法国总统可解散众议院 众议院实际作用很小
13.近代著名翻译家、教育家严复曾翻译过一部西方启蒙运动的著作——《法意》。(即《论法的
精神》)该书作者在书中指出当时最佳政治典范是英国,并在书中对一种新的政府组织形式做了详
尽的分析,并提出权力之间互相制衡的方法。该书作者是( )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卢梭 D.康德
14.1543年,哥白尼出版的《天体运行论》把西方天文学的宇宙中心从地球移到太阳。这是对古
希腊托勒密的学说的一场革命。哥白尼的天文理论是( )
A.“日心说 ” B.经典力学 C.惯性定律 D.地心学说
15.美国1787年宪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总统有权缔订条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
意,……;他有权提名,并于取得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后,任命大使、公使及领事、最高法院的
法官。”这主要体现了这部宪法的( )
A.自由原则 B.制衡原则 C.民主原则 D.平等原则
16.19世纪中期,美国北部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及棉花等廉价工业原料,而南部奴隶主却把几百
万黑奴禁锢在种植园内,并把棉花等产品大量输往英国等欧洲国家。这反映出当时的美国面临的
主要问题是( )
A.劳动力与生产资料都严重匮乏 B.英国殖民统治仍然阻碍着经济发展
C.工业生产落后缺乏国际竞争力 D.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存在着矛盾
17.有学者认为,欧洲近世史曙光发自两大潮流,一是希腊思想之复活,二是原始基督教复活。
第二个潮流的意义是( )
A.否定神性肯定人性 B.使人们可以和上帝直接交流
C.肯定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D.规划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
18.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资产阶级建立起适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治制度。第一部比较完善的
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 )
A.英国的《权利法案》 B.美国的1787年宪法
C.美国的《独立宣言》 D.法国的《人权宣言》
19.《拿破仑法典》第8条规定,“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第488条规定,“满21岁为
成年,到达此年龄后……有能力为一切民事生活上的行为”。该法律( )
A.否定了封建等级特权 B.仅保护了资产阶级利益
C.打击了外国干涉势力 D.加快了拿破仑帝国灭亡
20.下图出自1543年出版的《人体构造》一书,该书搭配着精美的版画插图,并系统描述了人体的骨骼、肌肉等器官,插图中的人物或倚桌沉思,或驻足田野,衬着明快的大自然背景,显得颇为生动。这反映出当时( )
A.人文主义的发展 B.自然科学已摆脱教会束缚
C.理性主义的兴起 D.科学进步推动了经济发展
21.有学者指出:“明治维新是一场重大的历史剧变,不光在政治体制、经济制度方面使日本走出了封建,迈向了近代资本主义,在社会文化方面更有质的变化。”能为此观点提供证据的是( )
①殖产兴业 ②制定宪法 ③文明开化 ④王政复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有学者指出:“18世纪末的这场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
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
政治秩序。”这场革命是指( )
A.英国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美国南北战争 D.意大利的统一
23.英国当代哲学家约翰·格雷指出:“启蒙理性的最突出之处在于:它与知识增长和科学实践
相一致,而这一发展步伐恰恰是现代理性主义与古代及中世纪理性主义的差异所在。”“启蒙理
性”具有突出之处是因为受到_______的影响( )
A.宗教改革 B.商业革命 C.价格革命 D.科学革命
24.意大利哲学家米兰多拉指出:“这是人类最高级且最不可思议的幸福!他可以拥有他所选择
的一切,成为任何他想成为的人。”由此判断米兰多拉推崇的是( )
A.人文主义 B.城邦自治 C.因信称义 D.君主专制
25.有学者指出,近代民族国家的特点在于“疆域不再由于王室的联姻而发生转移和改变,国家
也不再是国王的私有财产而变成大多数民众普遍关心的共同政治单元,成为‘民族的’国家”。
他意在说明,近代民族国家( )
A.建立在君权神授基础上 B.有利于培养公民权利意识
C.直接导致工业革命发生 D.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26.有部分学者认为,启蒙运动可能并不充分,不能为我们所有的问题提供解决的方案,但它的
确为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指明了方向。该观点意在说明启蒙运动( )
A.有待于形成完整思想体系 B.面临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
C.需要完善解决问题的方案 D.能够引导历史发展的趋势
27.伏尔泰曾说:“牛顿的圆规衡量整个宇宙,揭开了巨大的帷幕,显示出世界的真面目。”他
认为像牛顿这样“十个世纪以来的杰出的人,才真正是伟大人物……他认识宇宙而不是歪曲宇
宙。”这反映了伏尔泰( )
A.崇尚理性的时代精神 B.意在批判神学蒙昧主义
C.强调科学的重要价值 D.具有非常高的科学素养
28.“在黑死病带来的无所不在的死亡面前,身份、等级与门第失去了意义。面对死亡,人们把
目光从对天国的期待转向尘世的享乐……把神学的清规戒律抛诸脑后,饮酒放歌,寻欢作乐,不
舍昼夜。”这反映了当时欧洲( )
A.灾难下社会秩序的混乱 B.面对死亡时的精神颓废
C.神学束缚下的人性觉醒 D.人文意识下的民主要求
29.有学者认为,恩格斯口中的“新时代第一位诗人”但丁的思想涌动着异常现代的气息。这突
出表现在但丁极力提倡自由意志,主张人在尘世建功立业,积极追求荣誉。该学者强调但丁( )
A.提倡人文主义的人生观 B.是现代文学的开拓者
C.反对功利主义的价值观 D.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30.右面是一幅启蒙思想家观点主张的内在逻辑关系小结图,图中有两处空缺。这两处空缺处从左到右应该填写( )
启蒙思想家观点主张的内在逻辑关系小结
A.三权分立人民主权
B.理性精神社会契约
C.社会契约人民主权
D.民主自由依法治国
31.文艺复兴后,高耸入云、冷峻阴沉的哥特式建筑不再流行,建筑师们热衷于重现古希腊的柱
式以及古罗马的穹顶拱券,从而营造出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这表明当时( )
A.几何学发展彻底改变了设计理念 B.建筑的宗教功能和意义被弱化
C.市民阶层追求世俗化的生活体验 D.哥特式建筑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32.欧洲某一时期,舞剧通常的情节总是由四个部分组成:天性的美好,天性的凹陷,大悲痛下
英雄的出现以及天性的复活。此类舞剧情节设计迎合了( )
A.理性主义下的社会价值观 B.宗教神学束缚人性的需要
C.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思潮 D.现实主义艺术流派的发展
33.下图为16世纪德国画家丢勒创作的《圣希罗尼穆斯·霍尔茨舒尔像》。画中人物的每一部分都画得非常细致:炯炯有神的双眼,棕色皮毛大衣,头上闪光的金发。该作品( )
A.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气息 B.体现了印象派的艺术特点
C.彻底打破教会的思想枷锁 D.集中体现了理性主义思想
34.英国的议会最迟在13世纪早期就已经形成,在都铎王朝时期议会成为专制君主的统治机构,
光荣革命后议会迫使国王接受《权利法案》,1832年议会改革打破了土地贵族对议会席位的垄断。
这表明( )
A.议会制度是英国历史上民主制度的象征 B.议会在英国不同发展阶段发挥重要作用
C.议会政治成为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核心 D.议会政治成为西方民主制度的主要动力
35.“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往往存在与启蒙思想家们所倡导的民主思想和原则相背离的地方。对西
方国家的政治制度,不可只看它怎么说,更要看它怎么做,运作比字句更重要,只有了解实际的
运作过程,才能有真正深刻的理解。”这表明西方民主政治( )
A.体制的弊端暴露日益明显 B.与启蒙思想相背离
C.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 D.具有虚伪性欺骗性
第II卷(非选择题)
36.文艺复兴以来,英国社会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逐渐崛起为世界强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莎士比亚通过《哈姆雷特》,借丹麦王宫争斗的不择手段,影射了当时英国社会的动荡与混乱。剧本中所描写的人物,无不具有英国当时现实中人物的性格和精神,让人们通过艺术的熏陶,去反思现实。剧本有主线和副线双重线索设置,这主副线之间纠错复杂的矛盾,十分扣人心弦。主人公哈姆雷特的多次感叹,每一次都是一首优美的诗歌。而剧作中各种富丽多变的修辞手法的运用,更是被誉为莎士比亚式的修辞,将英文的语言艺术发展推动了一个新的高潮。
——摘编自丁牧《戏剧的历史》
材料二
在17世纪中期的英国,产业资本尚未确立,在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推动商品贸易的发展就成为经济生活的主流或中心。当时英国的资产阶级需要打败海外竞争者,扩大商品贸易的范围,克伦威尔所推行的对外政策正是这种要求的集中反映。但长期的对外战争所带来的财政困难,激起国内普遍不满和政治上动荡不安。
——康德民《关于克伦威尔的评价》
材料三
谷物法是英国历史上管理谷物尤其是小麦进出口的法律的总称。英国托利党政府对谷物的高进口关税保护政策,保护了土地贵族和大土地所有者的利益。谷物产量和谷物价格因谷物法的保护而保持在较高水平。工人家庭不得不以高价购买生活必需品,由此又引发了国内食品加工业的日渐萧条。工商资产阶级也认为谷物法保护下的高粮价使英国劳动力成本提高,导致英国工业衰退。英国工人阶级和工商资产阶级成立了反谷物法同盟,经过30年声势浩大的运动,1846年英国废除了谷物法。
——梁发芾《英国谷物法的历史演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哈姆雷特》的特色,说明莎士比亚对文艺复兴运动所做的贡献。(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克伦威尔反映“这种要求”的对外政策,并分析上述对外政策的影响。(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英国废除谷物法的历史背景。指出英国政府在工业革命过程中扮演的角色。(6分)
37.(14分)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
材料一
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世界其他地方还存在迥异的民族、宗教和文明形态,使基督教关于人类的起源的说法成为虚假之言。16世纪后期,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鼓励人们运用自己的判断力来认识世界,而不要迷信权威。17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探索真理的方法,即依靠实验、观察和推理揭示自然界奥秘,而不是盲信权威,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哲学认识论上的批判方法。中国的文化常被用来对比和批判欧洲的旧制度和文化。伏尔泰对中国由明智的君主和哲学家统治赞赏备至,据此提倡实行开明的君主制。这些内容都被用于揭露法国文化和制度的非理性,以及在法国宣传启蒙运动和社会变革的理由。
——摘编自《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1)阅读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背景。(8分)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美国宪法把政府分为相互独立的三个部分,并伴之以制衡制度,以防止其中任何一部分明显地高于其它部分。显而易见,这种启示源出于孟德斯鸠的思想。
“美国宪法的起草者,从孟德斯鸠书中采取了政府分权的理论,其作品里更穿插着孟德斯鸠书中的句子。”
——摘编自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
(2)结合所学,说明1787年美国宪法的哪些内容体现了孟德斯鸠的理论。(6分)
单元四综合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C【解析】15—16世纪的人文主义者认为教育可以使人从自然状态中唤醒并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因此教育是对人性探索的重要途径,故选C项;教育的产生远远早于文艺复兴,排除A项;启蒙思想产生于17—18世纪,排除B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并未摆脱宗教的束缚,排除D项。
2.【答案】C【解析】拿破仑在对外扩张的初期是具有正义性质的民族战争,它解除了法国的外来威胁,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并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故选C项;拿破仑对德国的入侵使得德国人民流离失所,不会得到德国人民的欢迎,排除A项;在拿破仑对外扩张后期具有非正义性,但是题干内容强调的是“他(拿破仑)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即其积极作用,排除B项;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排除D项。
3.【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光荣革命后,议会的权力大增,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议会通过了一系列旨在限制国王权力的法案,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故选C项;根据所学,《大宪章》颁布于1215年,与材料中1688年时间不符,排除A项;根据所学,中世纪时英国已经有了议会,排除B项;根据所学,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开始逐渐形成,与题干中时间不符,排除D项。
4.【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美国采用的是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实行三权分立体制,其核心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故选C项;伏尔泰主张实行开明专制,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卢梭的主张是人民主权和社会契约论,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华盛顿最大的功绩是领导美国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并未主张实行三权分立,排除D项。
5.【答案】C【解析】根据“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出自德国1871年宪法,该宪法确立了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故选C项;德国有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属于代议制,是间接民主,排除A项;德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排除B项;民主共和政体没有世袭君主,排除D项。
6.【答案】B【解析】②是英国,英国议会选举产生的内阁首相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即首相是实际最高行政首脑,故选B项;①是德国,是在国家实现统一后确立君主立宪制,排除A项;③是法国,通过法国大革命以及之后共和制和君主制之间的斗争,直到1875年以法律形式确立共和政体,而不是渐进的制度变革,排除C项;④是意大利,通过1848—1871年间意大利人民反抗奥地利帝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而不是通过民主改革,排除D项。
7.【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和与上帝直接进行对话,打破了教会的权威,实现了人们精神上的救赎,重新调整了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故选B项;A项不是宗教改革的主题,排除A项;C项不是宗教改革的主题,排除C项;D项不是宗教改革的主题,排除D项。
8.【答案】B【解析】材料“我是一个凡人,我只要尘世的幸福”反映出文艺复兴运动宣扬人性,要把人和人性从基督教神学世界观中解放出来的人文主义精神,故选B项;“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古代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普罗塔戈拉的观点,排除A项;“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是宗教改革的领袖马丁·路德的观点,排除C项;“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是恩格斯对启蒙运动指导思想“理性主义”的解释,排除D项。
9.【答案】B【解析】英国在18世纪已经形成了君主立宪制度,而法国在此时期仍然实行君主专制制度,之所以出现这种非常大的差异,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一样,故选B项;英国在确立君主立宪制度之前也是实行君主专制制度,与法国一样,没有差异,排除A项;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但是却没有对法国产生较大的影响,说明启蒙思想并不是产生题干所述现象差异的根本原因,排除C项;英国在确立君主立宪制度之前也是封建专制制度,与法国没有差异,排除D项。
10.【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美国民主共和制之下,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故选A项;在美国民主共和制之下,其权力实行“分权制衡”原则,即三种权力之间是制约平衡的关系,而不是说“总统必须服从国会”,排除B项;最高法院依据宪法可以宣布国会或总统批准的法令违宪,而不是“可以随时否决”,排除C项;最高法院拥有司法解释权,而不是国会,排除D项。
11.【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可知在光荣革命之后,国王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其权力大与小是由议会所决定的,据此可知题干所述内容反映了光荣革命之后,议会开始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即确立了议会主权,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之后,国王的权力并没有立刻全部被剥夺,其权力是逐渐被缩小的,排除A项;在光荣革命之前,英国议会中就出现了两个对立的集团,即“拖利党”与“辉格党”,排除C项;在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之下,首相拥有行政权,而议会拥有立法权,排除D项。
1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表格并结合所学可知,德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德国皇帝拥有绝对的实权,说明德国封建专制色彩浓厚,故选C项;日本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国王成为国家的象征,并未退出日本政治舞台,排除A项;美国总统与国会相互制约,三权分立起了很大的实际作用,排除B项;法国总统可解散众议院反映了总统与议会的制约关系,众议院与参议院共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排除D项。
1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论法的精神》……并提出权力之间互相制衡的方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论法的精神》是孟德斯鸠的代表作,他主张三权分立,故选A项;伏尔泰主张“开明”君主,认为自然赋予人类以自由平等的权利,排除B项;卢梭代表作是《社会契约论》,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排除C项;康德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排除D项。
14.【答案】A【解析】据材料“把西方天文学的宇宙中心从地球移到太阳”并结合所学可知,哥白尼的天文理论是日心说,故选A项;经典力学的创建者是牛顿,排除B项;惯性定律简称牛顿第一定律,也是经典力学的一部分,排除C项;地心说是中世纪天主教会公认的世界观,排除D项。
15.【答案】B【解析】材料总统“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反映了总统和议会权力的制衡关系,故选B项;总统和议会是相互制衡关系,与自由原则无关,排除A项;C项强调的是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D项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
16.【答案】D【解析】北方资本主义经济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及棉花等廉价工业原料,而南方种植园经济需要大量的奴隶,并把棉花等产品大量输往英国等欧洲国家,这说明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存在着矛盾,故选D项;材料体现北方缺乏劳动力,不涉及南方,排除A项;此时英国的殖民统治已经结束了,排除B项;材料强调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不涉及工业生产落后缺乏国际竞争力,排除C项。
17.【答案】B【解析】据材料原始基督教复活,指代宗教改革,意义为使人们可以和上帝直接交流,故选B项;否定神性肯定人性是文艺复兴的内容,排除A项;肯定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是文艺复兴的内容,排除C项;规划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是启蒙运动的内容,排除D项。
18.【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故选B项;英国的《权利法案》是各种法律条文的汇编,不是宪法,排除A项;美国《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十三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统治而独立,不是“宪法”,排除C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于1789年8月发表了《人权宣言》,1791年,法国议会颁布宪法,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排除D项。
19.【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可知《拿破仑法典》肯定法国公民都平等地享受“民事权利”,这就从侧面反映出该法典否定了封建社会中等级制度,故选A项;题干中述及《拿破仑法典》规定“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而不仅仅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B项;《拿破仑法典》主要涉及国内人民政治权利的相关规定,与外国干涉势力无关,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法典》巩固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统治,而不是加速了帝国的灭亡,排除D项。
20.【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系统描述了人体的骨骼、肌肉等器官”、“插图中的人物或倚桌沉思,或驻足田野,衬着明快的大自然背景,显得颇为生动”可知《人体构造》这本书是以“人”为中心,据此可以推知在16世纪中期,人文主义思想得到了发展,故选A项;题干内容强调的是《人体构造》这本书中的内容充满人文主义思想,并且虽然在这本书中“系统描述了人体的骨骼、肌肉等器官”,但不能过度推论为“自然科学已经摆脱了教会束缚”,排除B项;“理性主义”出现于启蒙运动时期,是17、18世纪,这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任何有关“经济”的内容,排除D项。
21.【答案】A【解析】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在经济方面实行殖产兴业发展近代企业,故①正确;在政治方面通过颁布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度,故②正确;在社会文化方面实行文明开化,这些都有助于日本走向近代化,故③正确;王政复古是指天皇从幕府手中重新夺取政权的活动,与近代化不符,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22.【答案】B【解析】18世纪末的资产阶级革命摧毁了欧洲的封建制度,确立了以平等为基础的新的政治秩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革命是指1789年开始的法国大革命,故选B项;英国革命开始于17世纪中期,排除A项;美国南北战争是在19世纪中期,排除C项;意大利的统一是在19世纪后期,排除D项。
23.【答案】D【解析】材料“启蒙理性的最突出之处在于:它与知识增长和科学实践相一致”,可见“启蒙理性”具有突出之处是因为受到科学革命的影响,故选D项;材料“它与知识增长和科学实践相一致”强调科学实践对“启蒙理性”的影响,与宗教改革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科学实践对“启蒙理性”的影响,与商业革命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科学实践对“启蒙理性”的影响,与价格革命无关,排除C项。
24.【答案】A【解析】材料“这是人类最高级且最不可思议的幸福!他可以拥有他所选择的一切,成为任何他想成为的人”,可见米兰多赞扬了人类的自主性,这体现了人文主义,故选A项;城邦自治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排除C项;君主专制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
25.【答案】B【解析】据材料“疆域不再由于王室的联姻而发生转移和改变,国家也不再是国王的私有财产而变成大多数民众普遍关心的共同政治单元,成为‘民族的’国家”,可知近代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国家不再是国王的私产而变成了基于民众的“民族国家”,说明民众的身份由国王的臣民変成了国家的公民,有利于权利意识滋长,故选B项;君权神授会强化国王权力,与材料表述矛盾,排除A项;民族国家形成不会直接导致工业革命发生,与工业革命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民族国家形成于宗教改革的抗争中,因果倒置,排除D项。
26.【答案】D【解析】本题的解答需注意题干中的转折词“但”,一般此类题目多考察转折语之后的句子,据材料“它的确为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指明了方向”可知,本题考察启蒙运动在引导历史发展的趋势方面的积极作用,故选D项;A项属于对其消极评价,而材料突出的是其积极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B项也属于消极方面,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C项同样为消极方面,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27.【答案】A【解析】据材料“牛顿的圆规衡量整个宇宙……显示出世界的真面目”“他认识宇宙而不是歪曲宇宙”可知,伏尔泰高度赞扬牛顿科学认识宇宙,尊重科学,不再信奉传统的偶像与教条,用理性去判断一切事物,故选A项;蒙昧主义反对理性与科学,而材料强调对牛顿科学认识宇宙的赞赏,排除B项;科学的重要价值表现为经济价值和学术价值,甚至是对社会生活的几乎全部领域产生了日益深远的影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是伏尔泰对牛顿的评价,看不出伏尔泰本身的科学素养,排除D项。
28.【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文艺复兴强调追求现世生活的幸福“转向尘世的享”和反对禁欲主义“饮酒放歌,寻欢作乐,”,体现了肯定的人的价值,故选C项;材料体现了冲破神学禁欲主义弘扬人性,不能体现社会混乱,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追求享乐的思想,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文艺复兴时期,此时还没有对封建专制制度的直接批判,没有民主的要求,排除D项。
29.【答案】A【解析】材料中但丁“提倡自由意志,主张人在尘世建功立业,积极追求荣誉”符合重视人的价值,追求现世生活的幸福的人文主义,故选A项;但丁是文艺复兴中的“文学三杰”,跟现代文学无关,排除B项;“积极追求荣誉”体现追求功利,排除C项;西方哲学的奠基者是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排除D项。
30.【答案】C【解析】根据“启蒙思想家观点主张的内在逻辑关系小结图”并结合所学可分析得知,小结图说明了人们通过授权组成国家政府,保障个人自身权利,体现了社会契约思想;但如果国家政府违背人民意愿,人民有权推翻它,体现了人民主权思想,这是卢梭的思想主张,故选C项;三权分立是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排除A项;理性精神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不能准确表达卢梭的具体思想,排除B项;依法治国不是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排除D项。
31.【答案】C【解析】“从而营造出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体现的是世俗化的生活,表明当时市民阶层追求世俗化的生活体验,故选C项;“彻底改变”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建筑的宗教功能和意义并未被弱化,题干无法体现,排除B项;据材料“高耸入云、冷峻阴沉的哥特式建筑不再流行”无法得出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的结论,排除D项。
32.【答案】C【解析】据材料“天性的美好,天性的凹陷,大悲痛下英雄的出现以及天性的复活”,可知舞剧表达了对天性的释放,符合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个性解放,反对禁欲和宗教束缚,故选C项;理性主义强调人独立思考,并不是个性解放,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个性解放,并不是反对束缚,排除B项;现实主义重在反映现实,与天性关系不大,排除D项。
33.【答案】A【解析】据“画中人物的每一部分都画得非常细致”可知该绘画侧重对人的描绘,体现了对人的重视和肯定,是人文主义精神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16世纪是文艺复兴时期以人文主义为核心思想,故选A项;印象派的特点是注重光和色,与该绘画特点不符,排除B项;宗教改革打破教会的思想枷锁,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的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34.【答案】B【解析】题干体现的是英国议会在都铎王朝时期、光荣革命后和1832年改革过程中的作用,而这些都促进了英国的发展,故选B项;由“在都铎王朝时期议会成为专制君主的统治机构”,可以看出当时的议会不是维护民主制度,排除A项;C项没法说明“在都铎王朝时期议会成为专制君主的统治机构”,排除C项;题干仅仅反映的是英国议会的发展变化,没有说到其他西方国家,所以没法推论出西方民主制度的发展,排除D项。
35.【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内容中“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往往存在与启蒙思想家们所倡导的民主思想和原则相背离的地方”可知西方民主政治中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故选C项;题干内容述及的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中存在“民主思想和原则”相背离的地方,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没有涉及资本主义制度体制本身的问题,排除A项;题干内容强调的是在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中存在与启蒙思想家们所倡导的“民主思想和原则”相背离的地方,而不是与启蒙思想相背离,排除B项;题干内容仅是强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中存在着“与启蒙思想家们所倡导的民主思想和原则相背离的地方”,不能扩大为其具有虚伪性和欺骗性,排除D项。
36.【答案】
(1)特色:反映社会现实;具有人文情怀;情节设计颇具匠心;语言优美。(3 分,任意答出 3 点即可)贡献:在英国传播了人文精神(歌颂人间的仁爱与友谊,提升人性的高尚与尊严);推动文艺复兴走向高雅和精致,促进文化复兴运动走向高潮。(2 分)
(2)对外政策:颁布《航海条例》;进行英荷战争;同瑞典、丹麦、葡萄牙等国签订商约。(3分)
影响:巩固了英国的商业利益和海上权威;造成国内动荡,为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创造了条件。(2 分)
(3)历史背景:英国工业革命快速发展,逐渐成为世界工厂;议会改革推动了资本主义民主化运行机制的建立;土地贵族势力的衰弱;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成为经济指导思想。(工人与工商业资产阶级为废除谷物法作出的长期斗争)(4 分)
角色:扶持者(助推者)。(2 分)
37.【答案】
(1)新航路开辟使人们对基督教产生怀疑;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传播了人文主义,解放了思想;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受到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8分)
(2)三权分立原则,联邦制原则和人民主权原则。(6分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