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重点中学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1-5.AACBC 6-10.BBABA 11-15.BABBA
16.
(1)原因:加强中央集权、稳定地方局势的需要:应对江南动荡局势:压制宗室外戚的需要;治理辽阔疆域的需要。
(2)理解:加强中央集权的目标与实施中强调发挥地方自主权的矛盾。
特点:对前代制度的继承发展;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地方行权受中央节制)。
(3)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省制的开端。
启示:注重借鉴历史;给予地方事权,注重调动地方积极性;因时、因地制宜。
17.
(1)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传统手工业破产);民族工业产生并发展(中国的近代化开始起步);中外经贸关系畸形发展及中国市场体系发育不全;中国难以实现工业化和近代化;
(2)状态:主动独立型开放。
主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提出与世界接轨,引进利用各国先进的文明。
独立:新时期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开放:开展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多层次、有重点的对外开放格局;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带动内地开发开放;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由全方位的市场开放转为WTO成员国之间的双向相互开放;建立符合世界经济的法律体系。
18.
(1)思想主张:强调人性反对神学束缚;追求人现世的幸福和自由。
原因:城市经济繁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保留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遗存。
(2)思想主张:人人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进步:人们获得信仰方式的自由;推动自由传播到更广泛的社会层面。
(3)观点:卢梭:通过社会契约获得自由。
康德:人要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不能为了个人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价值意义:追求人本身的彻底解放(或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肇庆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计45分。)
1.孟子曰:“论说王道,丁宁(叮咛)反覆(复),皆不出乎夫耕妇蚕、五鸡二彘,无失其时,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数十字而已。”据此可知,孟子强调的是(  )
A.小农经济的重要性 B.重农抑商政策的必要性
C.精耕细作的重要性 D.改进生产技术的必要性
2.苏州相城区古宫黄泥村的西汉古墓中出土了一批墓葬品,包括青铜镜、陶壶、陶瓿和陶罐以及釉陶,都是两个一对的组合,不仅器形较大,釉色更好,而且保存完好。据此可知当时的苏州(  )
A.手工业技术比较发达 B.铁器尚未运用于农业
C.民营手工业有所发展 D.青铜器皿的普遍使用
3.秦统一六国前,当官为吏,一般须先有爵位,爵位往往靠军功获得。而秦始皇二十八年的琅邪台刻石所列名单中王绾、李斯等只有官名而未见爵称。刻石所列名单把列侯、伦侯置于丞相之前。据此推断(  )
A.琅琊台刻石并不是可信史料 B.秦统一前世家大族垄断仕途
C.秦始皇调整了治国为政策略 D.秦统一后重视爵位得到扭转
4.2020年,江苏如东考古发现长江下游罕见的唐宋寺庙遗存,填补了中国南方唐宋寺庙文化资料的空白。发掘清理出的文化遗迹和文物又佐证了日本高僧圆仁写下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与张家港黄泗浦鉴真东渡点、上海青龙镇圆载归国点、太仓樊村泾元代遗址等遗产点,共同构成了江苏乃至中国海外贸易航线遗产群。此次考古发现( )
A.证实了南方地区是当时佛教文化中心 B.扩充了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资料
C.为中日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D.必须与历史文献印证才可证实真实性
5.6.1875年,军机大臣文祥上《密陈大计疏》:“说者谓各国性近犬羊,未知政治,然其国中偶有动作,必由其国主付上议院议之,所谓谋及卿士也;付下议院议之,所谓谋及庶人也。议之可行则行,否则止,事事必合乎民情而后决然行之。自治其国以此,其观他国之废兴成败亦以此。”这说明文祥主张( )
A.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 B.效仿西方的政治体制
C.借鉴西方的宪政精神 D.畅通舆情反映的渠道
6.下表是“福州口岸茶叶出口表”(单位:万磅),该统计数据反映出中国(  )
A.茶叶逐渐成为主要出口品 B.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关税贸易主权的逐渐丧失 D.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7. 李鸿章在《开平矿务局招商章程》的批示中指出:在用人上,“各厂司事人等,应于商股内选充,不得引用私人。除稽查税厘专派委员外,其余无需添派委员、文案及书差等,以节靡费”;在财务上,“煤铁钱银出入,即派司事随时等注流水簿,每月一结,每年总结。”由此可见,该企业( )
A.完全照搬西方的管理 B.采用官商合股的形式
C.生产不计较经济效益 D.最早引进西方机器生产
8.下表是辛亥革命时期浙江三杰的生活履历,从中可以得出(  )
姓名 事迹
秋瑾 1904年自费留学日本;参加过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1907年英勇就义
徐锡麟 1903年留学日本;1904年首批参加光复会;后与秋瑾、陶成章一起创办大通学堂;1907年英勇就义
陶成章 1902年留学日本;1904年与蔡元培等创立光复会,任副会长;1912年被暗杀
A.革命运动的发展得到了留日学生的支持
B.南方的革命运动主要依靠光复会的领导
C.革命教育的普及是浙江三杰产生的根源
D.留日高潮的到来催生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9.《共同纲领》起草后,经过了七次反复的讨论和修改,由五六百位代表分组讨论了两次,然后将草案提交筹备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基本通过,才提交政协全体会议讨论。这说明《共同纲领》的通过(  )
A.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 B.听取了不同阶级与阶层的诸多建议
C.见证了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的建立 D.经历了新中国空前规模的普选过程
10.下面为中国公民普通护照主要版本“备注”栏变化情况统计表,由此得出的最准确的历史结论是(  )
A.与我国建交的国家不断增多 B.我国外交的阶级斗争色彩浓厚
C.我国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方针 D.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得到提升
11.加勒比海地区印第安人在1492年时约有600万人,50多年后剩下几千人;安第斯山地区印第安人在印加帝国末期约有900万人,100多年后减少到60万人。这表明(  )
A.世界性的人口大流动由此开始 B.殖民入侵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
C.生产力水平低下限制防疫水平 D.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财富的集中
12.《四月提纲》公布后,党内领导人加米涅夫声言:“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李可夫也说:“我们面临着伟大的革命任务,但我们不能超出资产阶级制度的范围来完成这项任务。”这说明《四月提纲》(  )
A.党内对此存在认识的分歧 B.只取得普通工人的支持
C.不符合当时俄国革命形势 D.完全背离了马克思主义
13.下图是苏联20世纪20年代为宣传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印制的海报,画面上有列宁的画像。对其涵义理解正确的是(  )
A.新经济政策的取缔 B.工业化蓝图的描绘
C.工业化强国的建成 D.新经济体制的提出
14.美国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曾说:“尼克松和基辛格这对奇特的搭档毕竟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其中“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包含(  )
A.两极格局的瓦解 B.多极化趋势出现
C.关贸总协定签署 D.多极化趋势加强
15.“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已触动许多人的切身利益。无论富国还是穷国,全球化提供了巨大机遇、潜力与可能,但也产生了人类必须面对的新挑战与新威胁。对大多数人来说教育、就业、收入、健康、文化、环境等事关人类切身的问题都变得更不确定与不安全。”由此说明经济全球化(  )
A.经济发展同时带来新问题 B.发达国家资本新一轮扩张
C.不利于各国经济深度合作 D.违背了各国人民共同意愿
二、非选择题(共3题,计40分。分析材料,根据设问要求回答问题。)
16.(15分)行省制度作为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其形成与发展具有特定的时代背景。
材料一 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民族建立的全国统一王朝,中央集权固然要加强,而稳定地方局势的任务则更为迫切。平宋以后江南局势长期动荡,致使元廷必须予各军事占领区以相对集中的事权,以便遇到紧急事变能够迅速决策并付诸行动。元朝大量宗室外戚被分封予漠北和东北地区,在中原又各自领有大小不等的份地。对于这些天潢贵胄及其狐假虎威的家臣,一般的地方官府难以治理,非设立位高权重的行省不足以压制。元朝疆域辽阔,为汉唐所不及,路府数量繁多,中央很难一一统属。设立数目有限的行省,代替中书省对其力所不及的地区进行管理,中央再从大局上对诸行省实施节制,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确实也是一种具有明显优点的统治模式。
材料二 元朝行省与前代王朝的“行台省”、“行省”有某种联系。元朝行省与传统汉式中央集权政治体制之间存在的不协调因素并未在其制度化以后得到进一步发展。就中央与各行省的关系而言,我们很少看到双方发生权力冲突的材料,相反更常见的却是中央责令各行省充分发挥自主权。批评它们“不详事体轻重,无问巨细,往往作疑咨禀,以致文繁事弊”,要求“除重事并创支钱粮必合咨禀者议拟咨来,其余公事应舍与决者,随即从公依例与决,毋得似前泛咨”。
——以上材料摘编自张帆《元朝行省的两个基本特征——读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元代实行行省制度的原因。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元朝行省与传统汉式中央集权政治体制之间存在的不协调因素”?据材料二概括元代行省制度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元代行省制度的历史意义,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元代行省制度对于当代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启示。
17.(13分)近代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在不同的阶段显现不同的状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被动附庸型”对外开放状态。……洋货泛滥是当时中国工业品市场的重要特征。外国工业品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更强,使得中国棉纺手工业等失掉了价格主动权。……同时这时也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的贸易有所发展,但中外经贸关系畸形发展及中国市场体系发育不全,……中国难以实即业化和近代化历史使命。
——陈争平《近代中外贸易的发展及其对国内市场的影响》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对现代化的全球化倾向有了明确的认识,提出要与世界接轨,要引进和利用世界各国的一切先进文明……1992年起,我国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以上海浦东为经济发展“龙头”,长江流域主要城市设立了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时期,又有内陆18个省会和区府城市对外开放,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2001年后,我国的对外开放转变为以服务业市场为重点的全方位的市场开放,转变为WTO成员之间的双向相互开放,并建立起符合世界经济的法律体系。由此,对外开放进入法治化、制度化的全新发展轨道。 ——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被动附庸型”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影响。(4分)
(2)针对近代中国的“被动附庸型”开放,命名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状态并论述命名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50字左右)(9分)
18.(12分)对自由的追求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目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路德的思想主张。据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4分)
(3)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归纳启蒙运动最大的价值意义。(4分)

广东省肇庆市重点中学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