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北镇高级中学校2022-2023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学试题(答案)

山东省滨州市北镇高级中学校2022-2023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学试题(答案)

北镇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
生 物 试 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玉米第4对染色体某位点上有甜质胚乳基因(A、a),第9对染色体某位点上有子粒的粒色基因(B、b),第9对染色体另一位点上有糯质胚乳基因(D、d),aa纯合时D不能表达。现将非甜质紫冠非糯质玉米(AABBDD)与甜质非紫冠糯质玉米(aabbdd)杂交得F1再将F1进行测交。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测交后代可能出现6种性状
B.统计测交后代中紫冠与非紫冠的性状比例可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
C.甜质胚乳基因与子粒的粒色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D.测交后代中非糯质非甜质:糯质甜质:非糯质甜质:糯质非甜质=1:1:1:1
2.用转基因技术将抗虫基因和抗除草剂基因转入大豆,获得若干转基因植株(T0代),从中选择抗虫抗除草剂的单株S1、S2和S3分别进行自交得T1代,T1代性状表现如图所示。已知目的基因能1次或几次插入并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除草剂的使用可提高大豆种群中抗除草剂基因的频率
B.S1的T1植株喷施适量的除草剂后自交,T2不抗虫抗除草剂的比例为1/2
C.抗虫和抗除草剂基因分别插入到了S2的2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并正常表达
D.S3的T1抗虫抗除草剂个体自由交配,T2中抗虫抗除草剂个体占64/81
3.PH基因两侧限制酶MspI酶切位点的分布存在两种形式,如图1,其中异常的PH基因可导致苯丙酮尿症。图2是某患者的家族系谱图,为确定④号个体是否患苯丙酮尿症,提取该家庭成员的相关DNA经MspI酶切后电泳,分离得到DNA条带分布情况如图3,酶切有时会出现不完全的情况,分子量较小的条带因电泳速度过快导致难以观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号个体23Kb的DNA条带中含有异常PH基因
B.②号个体19Kb的DNA条带中含有正常PH基因
C.④号个体携带异常PH基因的概率为1/2
D.④号个体肯定不是苯丙酮尿症患者
4.下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若第Ⅲ代个体全为纯合子,则图中患病个体均为杂合子
C.若第Ⅲ代个体全为杂合子,则图中患病个体均为纯合子
D.若Ⅱ-2和Ⅱ-3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的患病概率为1/2
5.下表是豌豆五种杂交的实验组合统计数据
组别 表现型 高茎红花 高茎白花 矮茎红花 矮茎白花
一 高茎红花×矮茎红花 627 203 617 212
二 高茎红花×高茎白花 724 750 213 262
三 高茎红花×矮茎红花 953 317 0 0
四 高茎红花×高茎红花 925 328 315 108
五 高茎白花×矮茎红花 517 523 499 507
据此判断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通过第一、四组可以得出红花对白花为显性 B.通过第二、四组可以得出高茎对矮茎为显性
C.最容易获得双隐性个体的杂交组合是第五组 D.每一组杂交后代的纯合子的概率都相同
6.有人曾提出了DNA复制的三种假说,如下图所示。现用两组实验对三种假说进行验证。
甲组:用15N标记大肠杆菌的DNA(两条链均被标记)后,将大肠杆菌放在只含14N的培养基中繁殖一代,提取子代细菌的DNA进行离心分析;
乙组:将甲组培养的子代大肠杆菌放在只含14N的培养基中繁殖一代,提取子代细菌的DNA进行离心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分析甲组离心管中条带的数量与位置可证明或排除假说1
B.分析乙组离心管中条带的数量与位置可证明或排除假说3
C.若甲组和乙组离心管中条带的位置不同,可证明假说1
D.若甲组和乙组离心管中条带数目不同,可证明假说2
7.在 DNA 复制时, BrdU可作为原料之一,掺入新合成的子链。用 Giemsa 染料对复制后的染色体进行染色,DNA分子的双链都含有 BrdU 的染色单体呈浅蓝色,只有一条链含有 BrdU 的染色单体呈深蓝色。现将植物根尖放在含有BrdU的培养液中培养,不同时间取材制作成临时装片,染色观察分生区细胞M期染色体的着色情况。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装片制作过程中需使用龙胆紫进行染色,便于实验结果的观察
B.经过多个细胞周期后,还能观察到细胞中存在深蓝色的染色体
C.若细胞一半染色单体浅色,说明该细胞必处于第二个细胞周期
D.第三个细胞周期的细胞中染色单体着色不同的染色体均为1/4
8.下列关于DNA分子的计算,正确的是(  )
① 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细胞中,DNA分子的(A+T)/(G+C)的值一般相同 ②不同种生物的不同细胞中,DNA分子的(A+G)/(T+C)的值一定不同 ③若DNA的一条链中(A+G)/(T+C)=0.5,则其互补链中(A+G)/(T+C)=0.5 ,则整个DNA分子中(A+G)/(T+C)=0.5 ④若DNA的一条链中(A+T)/(G+C)=0.5,则其互补链中(A+T)/(G+C)=2,则整个DNA分子中(A+T)/(G+C)=2 ⑤10对A—T碱基对和20对C—G碱基对,可构成的DNA分子种类数小于430种 ⑥在双链的DNA分子中A/G、T/G、A/C、T/C和(A+T)/(G+C)比值的不同,可以表现DNA分子间的不同和差异,但所有双链DNA分子中A/T、C/G、G/C、T/A和(A+G)/(T+C)等的比值都是相同的,无法表现DNA分子间的不同和差异。
A.①②③④ B.②⑤⑥ C.⑤⑥ D.①⑤⑥
9.分别用含有32P和14C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得到含32P或含14C标记的T2噬菌体,然后用32P或14C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短暂保温,再进行搅拌、离心后检测放射性元素分布情况。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32P标记组,沉淀物中放射性明显高于上清液
B.14C标记组,沉淀物和上清液中放射性均较高
C.32P标记组,32P只存在于部分子代噬菌体的DNA中
D.14C标记组,14C存在于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中
10.根据S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的差异,将S型菌分为SⅠ、SⅡ、SⅢ……等类型。不同类型的S型菌发生基因突变后失去荚膜,成为相应类型的R型菌(RⅠ、RⅡ、RIⅢ……)。S型菌的荚膜能阻止外源DNA进入细胞,R型菌只可回复突变为相应类型的S型菌。将加热杀死的甲菌破碎后,获得提取物→对提取物进行不同酶处理→加入到乙菌培养基中培养→检测子代细菌(丙)的类型。下列实验思路与结果预期,能说明细菌发生转化而未发生基因突变的一组是( )
A.甲∶RⅡ,乙∶SⅢ,丙∶SⅢ、RⅡ B.甲∶SⅢ,乙∶RⅢ,丙∶SⅢ、RⅢ
C.甲∶SⅢ,乙∶RⅡ,丙∶SⅢ、SⅡ D.甲∶SⅢ,乙∶RⅡ,丙∶SⅢ、RⅡ
11.中国早在《诗经》中就有“田祖有神,秉男炎火”的记载(《诗·小雅·大田》),意思是夜里以火诱捕蝗虫以消灭之。雌蝗虫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2n=24(22+XX),雄蝗虫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2n=23(22+X)。下图左侧是一张蝗虫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照片,研究人员对其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后如下图右侧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这张照片展示的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
B.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会出现11个四分体
C.该蝗虫体内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共有46、23、12、11四种可能情况
D.萨顿在研究蝗虫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个假说
12.图1表示某种哺乳动物(2n=6)个体甲某一细胞正常分裂的图像。图2是同种动物个体乙的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的数量(该细胞分裂过程仅发生了一次染色体异常分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为次级精母细胞,含有两套遗传信息,两个染色体组
B.图2中处于T3时期的细中Y染色体数量可能为0、1、2
C.图1细胞所处时期与图2的T2时期相同,该细胞中可能含有等基因
D.该精原细胞最终形成的4个精细胞中染色体数分别为4、4、2、2
13.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图乙表示该动物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丙表示该动物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A、a所在的染色体是已发生基因突变的X染色体
B.图甲可对应于图乙中的bc段和图丙中的kl段
C.图乙中的bc段和图丙中的hi段不可能对应于同种细胞分裂的同一时期
D.图乙中的cd段和图丙中gh段形成的原因都与质膜的流动性有关
14.某雄性生物(2n=8)基因型为 AaBb,A、B 基因位于同一条常染色体上,该生物某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片段交换,产生一个基因型为 Ab 的精子。该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某两个时期的染色体数目与核 DNA 分子数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时期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均为 8 个
B.甲时期细胞含有 1 条 X染色体、乙时期细胞中含有 2 条 X 染色体
C.来自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一个精子的基因型是ab 或 aB
D.若该生物与基因型为aabb 的雌性测交,子代分离比为 45:5:5:45,则该雄生物中发生互换的精原细胞的比例为 1/5
15.在一个果蝇种群中,常染色体上的间断翅脉隐性纯合子aa在特定环境中90%表现为间断翅脉,10%表现为非间断翅脉。在该特定环境中,将纯合雄性野生型果蝇(基因型为AAXBY)与白眼间断翅脉雌性果蝇杂交得到F1,F1自由交配得到F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F2中出现雄性间断翅脉果蝇的概率为9/80 B.F2中出现白眼、非间断翅脉果蝇的概率为3/8
C.F1果蝇与间断翅脉果蝇杂交,后代非间断翅脉果蝇比例大于1/2
D.间断翅脉与非间断翅脉的遗传可以说明性状由基因和环境共同调控
二、不定向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6.甲病由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只有基因型为E_F_时才表现正常,其中I-1基因型为EeFf,且Ⅱ-2与Ⅱ-3的子代不会患甲病。乙病由基因D、d控制,I-2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不考虑突变和染色体互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I-4和Ⅱ-1的基因型都为EeFfXdY
B.Ⅱ-2和Ⅱ-3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4
C.Ⅲ-2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含有3个致病基因
D.Ⅲ-1与基因型为EeFfXdY的男性婚配,子代为患病男孩的概率为37/128
17.某种闭花受粉植物的野生型叶形为圆形,现有两种单基因纯合突变体,甲叶形(突变基因记作A/a)为椭圆形,乙(突变基因记作B/b)为柳叶形。用甲、乙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 )
A.自然状态下圆形叶片的植株基因型通常有4种
B.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通过测交实验无法确定F2中柳叶形植株控制叶形性状的基因
D.F2圆形叶片植株自交后代叶片的表型及比例为圆形;椭圆形∶柳叶形=25∶6∶5
18.果蝇的性别是由早期胚胎的性指数所决定的,即X染色体的数目与常染色体组数的比例(X:A)。X:A=1时,会激活性别相关基因M进而发育成为雌性,若M基因发生突变,则发育为雄性;X:A=0.5 时,即使存在M基因也会发育为雄性。已知Y染色体只决定雄蝇的可育性,M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XXX和YY的个体致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MXMAA和XMOAA的果蝇杂交子代雌雄之比为1:1
B.XMXmAA和XmYAA的果蝇杂交子代雌雄之比为1:3
C.XMXmYAA 和XmYAA的果蝇杂交子代雌雄之比为2:7
D.XMXMAAA 的果蝇可能与母本减数分裂I异常有关
19.某家系既有甲遗传病患者(相关基因用A和a表示),也有乙遗传病患者(相关基因用B和b表示),已知两病的相关基因都不位于X和Y的同源区段上。利用两种基因探针对各成员的乙病基因(B和b)进行核酸分子杂交,杂交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检测结果 Ⅰ-1 Ⅰ-2 Ⅰ-3 Ⅰ-4 Ⅱ-1 Ⅱ-2 Ⅱ-3 Ⅱ-4 Ⅱ-5
基因探针1 + - + + - + - + +
基因探针2 + + + + + + + + +
(注:+代表有相关基因,-代表没有相关基因)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3和Ⅱ-4均携带甲病致病基因的概率为4/9
B.乙病可能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伴Y染色体遗传病
C.基因探针1用于检测B基因,基因探针2用于检测b基因
D.Ⅱ-3与Ⅱ-4的后代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11/18
20.某生物的卵原细胞在培养液中既能进行有丝分裂也能进行减数分裂。研究人员在该生物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现了"逆反"减数分裂现象。将一个双链均被14C标记的基因A1和一个双链均被13C标记的基因A2插入一个卵原细胞的一条染色体的两端。将此卵原细胞在普通12C培养液中培养,先完成一次有丝分裂,再发生如图所示的"逆反"减数分裂,共产生8个子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逆反”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在减数分裂Ⅱ分离
B.8个子细胞中,最多有4个卵细胞同时含有13C标记和14C标记
C.8个子细胞中,可能有1个卵细胞同时含有13C标记和14C标记、1个卵细胞含13C标记
D.8个子细胞中,可能有2个卵细胞同时含有13C标记和14C标记、6个极体含有13C标记
三、综合题
29.某雄性哺乳动物的基因型为HhXBY,图1是该动物某器官内的细胞分裂模式图,图2是测定的该动物体内细胞增殖不同时期的细胞①-⑦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的关系图。
(1)图1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细胞中的基因h可能是_____________的结果。
(2)图2中肯定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可能发生联会的细胞是______。(填序号)
(3)染色体失去端粒不稳定,其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连接在一起,着丝粒分裂后向两极移动形成染色体桥(如图3所示)。染色体桥形成可能发生在细胞增殖的_____________时期。若在形成细胞⑦的过程中,H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出现染色体桥并在两着丝粒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到两极,不考虑其他变异和性染色体的情况下,该细胞产生子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___。
30.材料:人类的每一条染色体上都有很多基因。下图表示一对夫妇的1号染色体上几种基因的分布位置。下表中说明等位基因E和e、D和d、A和a分别控制的性状。假设3对基因的遗传不发生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控制的性状 等位基因及其控制性状
红细胞形态 E:椭圆形细胞 e:正常细胞
Rh血型 D:Rh阳性 d:Rh阴性
能否产生淀粉酶 A:能 a:不能
(1)该夫妇中父亲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有_________个A基因。
(2)若仅考虑上述3对相对性状,该夫妇所生后代最多有_________种表现型。他们的孩子出现不能产生淀粉酶的可能性为_________。
(3)现有另一对夫妇,其性状一个是Rh阴性能产生淀粉酶,另一个是Rh阳性不能产生淀粉酶,他们的两个子女的性状也是一个是Rh阴性能产生淀粉酶,另一个是Rh阳性不能产生淀粉酶。则:
①该对夫妇的基因组成应是________。若再生一个孩子,是Rh阴性能产生淀粉酶的几率是________。
②若用显微镜初步推断上述两个孩子的控制红细胞形态的基因型。当结果是________,可推断其基因型为________;当结果是________,可推断其基因型为________。
(4)下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某人形成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 )
A、一个A细胞形成的C细胞其基因组成有4种可能性
B、I过程表示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
C、交叉互换发生在II过程,自由组合发生在IⅢ过程
D、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是通过IV过程来实现的
(5)有一对基因型为XBXb、XbY的夫妇,他们生了一个基因型为XBXbY的孩子。如果这对夫妇中只有一方在减数分裂时发生异常,且没有基因突变发生,则下列哪些原因可以造成上述结果(_____)
A、精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B、精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
C、卵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D、卵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
31.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分析的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展翅与正常翅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该性状的基因(D/d)位于Ⅲ号染色体上,某兴趣小组随机选取展翅果蝇与正常翅果蝇进行了以下两组实验,实验一∶多对展翅果蝇与正常翅果蝇杂交,后代果蝇展翅;正常翅始终为1∶1;实验二∶多对正常翅果蝇杂交,后代果蝇全为正常翅。根据上述两个实验____(填“能”成“不能”)判断展翅与正常翅的显隐性关系,原因是____。
(2)果蝇的黏胶眼与正常眼(G/g)是一对相对性状,已知存在G基因纯合致死的现象。用多对黏胶眼展翅雌雄果蝇杂交,子代果蝇均为黏胶眼展翅果蝇,可推测子代果蝇的基因型有____种,D/d与G/g两对等位基因的位置关系是____。
(3)果蝇的体色有灰体(A)和黑体(a)两种,这对等位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上。研究人员用野生纯合灰体果蝇诱变获得了一种黑檀体隐性突变体果蝇X,突变性状由基因m控制。为了确定m基因和a基因是否为等位基因,以及若不为等位基因,两突变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请以突变体X和黑体果蝇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加以探究,要求写出杂交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和相应的实验结论(不考虑染色体互换)∶
32.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传粉的农作物。A、a是与结实有关的基因,B、b是与糯性有关的基因,b控制糯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甲、乙、丙三类玉米植株,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aabb,利用这三类植株进行了四组实验,结实情况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① ② ③ ④
亲本 甲(♂)×乙(♀) 乙(♂)×甲(♀) 甲(♂)×丙(♀) 丙(♂)×甲(♀)
结实情况 结实 结实 结实 不结实
(1)第④组杂交不结实是由于基因型为_____的雌配子不能与另一种基因型的雄配子结合导致,这种现象属于异交不亲和。
(2)为培育异交不亲和的糯性玉米新品种,研究者以甲、乙、丙三类玉米为材料进行了以下选育工作。
第一步:_____杂交获得F1。
第二步:丙与F1植株杂交得F2杂交时以_____作为母本,原因是_____。
第三步:通过自交筛选出异交不亲和的糯性玉米新品种。
(3)异交不亲和性状在生产实践中的意义是_____。
(4)雄性不育基因(m)对雄性可育基因(M)为隐性。研究人员获得了玉米新品系丁,其染色体和相关基因位置如图1,丁在产生配子时,染色体正常分离且产生的雌配子活力均正常。将丁作为母本与染色体正常的Mm植株杂交,得到了如图2 所示的子代植株戊。戊在子代中所占的比例为_____。若戊与雄性不育的植株杂交,子代均表现为雄性不育,则其配子应满足_____。
注:6、9分别表示6号和9号染色体,69表示9号染色体的片段易位到6号染色体上,96表示6号染色体的片段易位到9号染色体上。
33.回答下列问题:
(1)番茄是雌雄同花植物,可自花受粉也可异花受粉。M、m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基因型为mm的植株只产生可育雌配子,表现为小花、雄性不育。基因型为MM、Mm的植株表现为大花、可育。R、r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基因型为RR、Rr、rr的植株表型分别为:正常成熟红果、晚熟红果、晚熟黄果。
①基因型为Mm的植株连续自交两代,F2中雄性不育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
②雄性不育植株与野生型植株杂交所得可育晚熟红果杂交种的基因型为_____,以该杂交种为亲本连续种植,若每代均随机受粉,则F2中可育晚熟红果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
(2)下图一表示番茄的花色遗传情况,图二为基因控制花色性状的方式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①利用该种植物进行杂交实验,应在花未成熟时对_____(填“母本”或“父本”)进行去雄,在去雄和人工授粉后均需要套袋,目的是_____。
②该植物花色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定律。图一F2紫花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F2中的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种。
③让图一F2中的蓝花植株进行自交,则理论上子代蓝花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
④让图一中的F1进行测交,则后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_。
参考答案:
1.D2.C3.A4.D5.D6.C7.B8.C9.D10.D11.C12.D13.C
14.D15.B 16.BD 17.BC 18.AC 19.BD 20.ABD
29.(1) 次级精母细胞 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2) ③④⑤⑥ ⑥
(3) 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或MII后) Hh或HHh或h
30.(1)0或2 (2) 3 1/4
(3) Aadd、aaDd 1/4 椭圆型 EE或Ee 正常 ee (4)A (5)BD
31.(1) 能 由实验二可知正常翅果蝇为纯合体,若正常翅为显性,则实验一的后代不会出现展翅果蝇,因此正常翅为隐性
(2) 1 D/d与G/g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3号染色体上,且D与g在一条染色体上,d与G在一条染色体上
(3)让突变体X和黑体果蝇杂交,产生F1,
若F1为非灰体,则m基因和a基因是等位基因
若F1为灰体,则m基因和a基因不是等位基因
再让F1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
若F2灰体∶非灰体=9∶7,则m基因和a基因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
若F2灰体∶黑体∶黑檀体=2∶1∶1(或F2灰体∶非灰体=1∶1),则m基因和a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32.(1)A (2) 甲(♂)×丙(♀) 丙 a类型的雄配子不能被A类型的雌配子接受
(3)保持玉米某些优良性状稳定遗传
(4) 1/8 带有69M的雄配子不具有活力,或带有69M的雄配子不能完成受精作用
33.(1) 1/6 MmRr 5/12
(2) 母本 避免外来的花粉干扰 自由组合定律 1/9 3 3/5 紫花∶蓝花∶白花=1∶1∶2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