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巩固基础(答案)2022-2023下学期高一化学沪教版(2020)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巩固基础
一、单选题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血液透析”和“静电除尘”利用了胶体的不同性质
B.在食品袋中放入盛有硅胶和铁粉的透气小袋,可防止食物受潮、氧化
C.陶瓷、水泥和石英玻璃都属于硅酸盐产品
D.开发全降解CO2塑料,可缓解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
2.已知:H―H键能为 436kJ/mol,N―H键能为 391kJ/mol,根据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 △H=-92.4kJ/mol。则 N≡N 的键能为
A.431kJ/mol B.945.6kJ/mol C.649kJ/mol D.876kJ/mol
3.制作面食时需加入膨松剂。某复合膨松剂的主要成分是小苏打和柠檬酸。下列有关膨松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面时可使用酵头作为膨松剂
B.小苏打用作单一膨松剂,效果更好
C.碳酸氢铵可以替代复合膨松剂中的小苏打
D.用白醋可以替代复合膨松剂中的柠檬酸
4.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
选项 ①中物质 ②中物质 预测②中的现象
A 稀盐酸 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 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B 硫酸亚铁溶液 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溶液逐渐褪至无色
C 氯化铝溶液 浓氢氧化钠溶液 立即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D 氯水 硫酸亚铁及硫氰化钾溶液 溶液变成红色
A.A B.B C.C D.D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干燥氯气具有漂白性
B.Na放置在空气中,可以生成Na2O2
C.钠投入水中会熔成小球,并四处游动,说明钠与水反应放热并生成气体
D.漂白粉是通过氯气和澄清石灰水反应制得的
6.某废催化剂含SiO2、ZnS、CuS及少量的Fe3O4。某实验小组以该废催化剂为原料,回收锌和铜,设计实验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检验滤液1中是否含有Fe2+,可以选用KSCN和新制的氯水
B.滤渣2的主要成分H2SiO3
C.步骤②操作中,应先加6%H2O2,然后不断搅拌下缓慢加入1.0mol·L-1H2SO4
D.步骤③、④操作是蒸发浓缩至液体表面出现晶膜时停止加热,冷却结晶,过滤
7.下列物质容易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的是
A.Na B.NaOH C. D.
8.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a2CO3能与强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铁粉具有还原性,可用作食品的抗氧化剂
C.氧化铝硬度大,可用作耐火材料
D.Cl2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纸张的漂白剂
9.关于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用过滤的方法除去胶体中的NaCl杂质
B.胶体可以做净水剂,并用于杀菌消毒
C.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丁达尔效应
D.KCl溶液属于分散系,纯水不属于分散系
10.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用作制溴工业中溴的吸收剂
B.Mg2Si3O8 nH2O能与酸反应,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C.Na具有强还原性,可用于和TiCl4溶液反应制备Ti
D.NaHCO3能与碱反应,可用作焙制糕点的膨松剂
11.下列实验或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比较Mg、Al的金属性 制取 证明NaCl是电解质 区别溶液与胶体
A.A B.B C.C D.D
12.在下列指定溶液中,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某透明溶液中:、、、
B.含有大量的溶液中:、、、
C.使无色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
D.使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
13.将1mol钠和1mol铁分别加入到1L硫酸溶液中,产生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是
A.钠比铁多 B.铁比钠多 C.一样多 D.无法比较
14.硫酸亚铁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碱式硫酸铁水解能产生Fe(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B.为防止NH4HCO3分解,生产FeCO3需在较低温度下进行
C.检验(NH4)2Fe(SO4)2中的Fe2+可将少量固体溶于水,滴入几滴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再加入少量氯水,溶液变红
D.常温下,(NH4)2Fe(SO4)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FeSO4的大
二、填空题
15.物质类别和核心元素的价态是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两个重要认识视角。图为钠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所以通常将其保存在_______中。
(2)写出淡黄色固体②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从核心元素价态的视角看,中H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从H元素的价态分析,常用作__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
(4)纯碱和小苏打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工业上“侯氏制碱法”以及水等为原料制备纯碱,其主要反应原理为:。该工艺析出的固体中可能含有少量氯离子杂质,检验该固体中含有氯离子杂质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
(5)若制得的纯碱中只含有杂质。测定该纯碱的纯度,下列方案中可行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向纯碱样品中加入足量溶液,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称其质量为
B.向纯碱样品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用碱石灰(主要成分是和)吸收产生的气体,碱石灰增重
C.向纯碱样品中加入足量溶液,产生的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称其质量为
16.回答下列问题
(1)向少量新制的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几滴硫氰化钾溶液,溶液_______色;再加几滴氯水,溶液呈_______色,该实验体现了Fe2+的_______性。已知Fe(SCN)3中N为 3价,可推测S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价。
(2)FeCl2溶液与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上述生成Fe(SCN)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可采用的试剂是_______(填写化学式),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4)向Fe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最终生成Fe(OH)3浊液,该过程的现象为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以下各题
(1)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相同质量的与所含中子数之比为_______;(提示:D为)
(2)呼吸面具中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过氧化氢酸性溶液氧化氯化亚铁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4)某Al2(SO4)3溶液VmL中含有a克Al3+,取出mL溶液稀释成3VmL后,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
18.钠和钠的化合物有许多重要的用途,碳酸钠可用于从海水提取溴,涉及的反应如下:3Br2+6Na2CO3+3H2O=5NaBr+NaBrO3+6NaHCO3
(1)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
(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若80gBr2被氧化时,转移的电子数目是_______。
(4)少量的钠应保存在_______中;钠着火时应采取的灭火措施是_______,不能用水灭火,原因是_______(涉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9.将H2S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入FeCl3 、FeCl2 、CuCl2的混合溶液中反应回收S,其物质转化如图所示。
(1)在图示的转化中,化合价不变的元素是________。
(2)反应中当有1 mol H2S转化为硫单质时,保持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不变,需消耗O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20.物质类别、物质所含核心元素的化合价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两个基本角度。
(1)向粉末中滴入几滴水,有大量气泡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还原剂是_______。
(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从物质类别来看,它属于_______(填“酸性氧化物”或“碱性氧化物”);用稀盐酸除去铁锈的反应属于_______(填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3)已知铁元素的常见化合价有0、、,根据铁元素的常见化合价可以预测氧化铁具有_______,试写出一个氧化铁表现该性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是一种酸性氧化物,类似的性质。试写出过量的与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5)从硫元素的价态分析可知具有还原性,在溶液中可被氧化为高价态的。写出将通入氯水中发生反应的主要离子方程式:_______。
21.铁、铁的化合物应用广泛。
(1)在实验室中,FeCl3可以用铁粉与__________反应制备,保存FeCl2溶液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
(2)高铁酸钠(Na2FeO4)是水处理过程中使用的一种新型净水剂,它的氧化性比高锰酸钾、次氯酸等还强。高铁酸钠的电离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高铁酸钠是水处理过程中使用的一种新型净水剂,原因是铁元素转化为Fe(OH)3胶体,使水中悬浮物沉聚,Fe(OH)3胶体微粒直径的范围是____________nm。
(3)某班同学实验探究Fe2+、Fe3+的化学性质(已知I2在CCl4层中显紫色,Fe2+ 与K3[Fe(CN)6)]溶液反应生成Fe3[Fe(CN)6)]2蓝色沉淀)。
甲组同学在2mLFeCl2溶液中加入0.5mL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几滴氯水和一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
乙组同学取10mL 0.1 mol·L-1 KI溶液,加入6mL 0.1 mol·L-1 FeCl3溶液充分混合。
分别取2mL 此溶液于3只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mLCCl4充分振荡、静置,CCl4层中显紫色;
②第二支试管中加入1滴K3[Fe(CN)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甲、乙的实验说明Fe3+、Cl2、I2氧化性强弱顺序为______________,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检验第三支试管溶液中Fe2+ 是否可以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理由是_____________。丙组同学在2mLFeCl2溶液中加入足量Zn粉,如何设计简单实验方法证明Fe2+具有氧化性________。
2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1)镁与稀硫酸反应,现象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 。
(2)向Cu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现象: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 。
(3)向NaHCO3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现象: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 ;
(4)铜粉(铁粉):除杂,括号内为杂质,所加试剂 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
(5)FeSO4 (CuSO4):除杂,括号内为杂质,所加试剂_______,离子方程式 _______ 。
(6)向NaHCO3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离子方程式_______;
(7)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现象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静电除尘利用的是胶体的电泳、血液透析利用的是胶体的渗析,选项A正确;
B.硅胶有吸水性,在食品袋中放入盛有硅胶的透气小袋,可防止食物受潮变质,铁粉有抗氧化性,可防止食物氧化,选项B正确;
C.石英为二氧化硅,不属于硅酸盐产品,选项C错误;
D.开发二氧化碳制成的全降解塑料,可以缓解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2.B
【详解】Δ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解得,故答案选B。
3.A
【详解】A.酵头含有酵母,因此发面时可使用酵头作为膨松剂,故A项正确;
B.小苏打作单一膨松剂,没有与柠檬酸反应放出气体速率快,故B项错误;
C.NH4HCO3分解会产生氨气,有刺激性气味,不适宜用于烹饪,故C项错误;
D.柠檬酸的口味与白醋相差较大,因此不能用白醋替代柠檬酸,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的是A项。
4.D
【详解】A.向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稀盐酸,稀盐酸先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开始无明显现象,不能立即产生大量气泡,A项现象与实际不相符;
B.向KMnO4酸性溶液中滴入硫酸亚铁溶液,发生反应5Fe2+++8H+=5Fe3++Mn2++4H2O,最终溶液中含Fe3+,溶液呈黄色,不会呈无色,B项现象与实际不相符;
C.向浓NaOH溶液中滴入AlCl3溶液,开始NaOH溶液过量,发生反应AlCl3+4NaOH(过量)=3NaCl+NaAlO2+2H2O,不会立即产生大量白色沉淀,C项现象与实际不相符;
D.向硫酸亚铁与硫氰化钾溶液中滴入氯水,氯水将Fe2+氧化,即发生反应Cl2+2Fe2+=2Fe3++2Cl-,生成的Fe3+与SCN-作用使溶液变成红色,D项现象与实际相符;
答案选D。
5.C
【详解】A.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故A错误;
B.常温条件下Na放置在空气中,可以生成Na2O,在加热条件下生成Na2O2,故B错误;
C.钠与水反应放热,钠的密度比水小,且熔点低,与水反应放出气体,因此钠投入水中会熔成小球,并四处游动,故C正确;
D.漂白粉是通过氯气和石灰乳反应制得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6.D
【分析】某废催化剂含SiO2、ZnS、CuS及少量的Fe3O4,加入硫酸后,发生反应ZnS+H2SO4=ZnSO4+H2S↑、Fe3O4+4H2SO4=FeSO4+Fe2(SO4)3+4H2O,得到的滤液1中含ZnSO4、FeSO4、Fe2(SO4)3,滤渣1中含SiO2、CuS,向滤渣1中加入H2SO4和H2O2溶液,会得到CuSO4、S,则滤液2中含CuSO4,滤渣2中含S、SiO2。
【详解】A.氯气能够氧化亚铁离子,滤液1中同时含有Fe2+、Fe3+,不能使用KSCN和新制的氯水来检验溶液中的Fe2+,故A错误;
B.滤渣2的主要成分为S、SiO2,故B错误;
C.H2O2在酸性条件下才能氧化CuS,所以应该先加入硫酸,再加入H2O2,故C错误;
D.两步均为从溶液到晶体的过程,操作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7.A
【详解】A.钠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反应而变质,变质时钠元素化合价变化升高被氧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故A正确;
B.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而变质,变质时没有元素发生化合价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故B错误;
C.硫酸钠的性质稳定,在空气中放置不会变质,故C错误;
D.碳酸氢钠易发生分解反应而变质,变质时没有元素发生化合价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8.B
【详解】A.碳酸钠溶液碱性较强,不能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A错误;
B.铁粉具有还原性,可用作食品的抗氧化剂,B正确;
C.氧化铝熔点高,可用作耐火材料,与硬度无关,C错误;
D.Cl2无漂白性,但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性质和用途不对应,D错误;
故选B。
9.D
【详解】A.氢氧化铁胶体能够滤纸,因此不能用过滤方法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NaCl,利用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可以通过半透膜的方法进行除杂和分离,故A错误;
B.氢氧化铝胶体可以作净水剂,但不具有杀菌消毒能力,故B错误;
C.胶体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nm~100nm之间,故C错误;
D.分散系属于混合物,氯化钾溶液属于分散系,纯水属于纯净物,不属于分散系,故D正确;
答案为D。
10.B
【详解】A.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与溴水反应生成硫酸和氢溴酸,可用作制溴工业中溴的吸收剂,故A错误;
B.硅酸盐Mg2Si3O8 nH2O能与盐酸反应,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治疗胃酸过多,故B正确;
C.钠具有强还原性,可用于和熔融四氯化钛反应制备钛,故C错误;
D.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使糕点膨松多孔,可用作焙制糕点的膨松剂,故D错误;
故选B。
11.A
【详解】A.金属性的强弱可以根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判断,氨水和MgCl2溶液、AlCl3溶液都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Mg(OH)2和Al(OH)3碱性的强弱,故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用铁和稀硫酸制取硫酸亚铁溶液,同时生成的氢气可以将NaOH溶液中的空气赶走,NaOH溶液液面上方覆盖一层植物油,可以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反应一段时间后夹紧止水夹,氢气产生的压强将硫酸亚铁溶液压入NaOH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Fe(OH)2,由于Fe(OH)2处于一个无氧环境中,可以较长时间保持不被氧化,故B能达到实验目的;
C.NaCl溶液可以导电,可以证明NaCl是电解质,故C能达到实验目的;
D.胶体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没有,可以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和溶液,故D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12.A
【详解】A.透明溶液中,、、、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A符合题意;
B.含有大量的溶液中,会生成CaCO3沉淀,不能大量存在,B不符合题意;
C.使无色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呈碱性,、都不能大量存在,C不符合题意;
D.使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溶液呈酸性,不能大量存在,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A
【详解】因为铁只能与硫酸反应,但酸不足,钠继续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更多,A正确。
14.D
【详解】A.碱式硫酸铁电离产生Fe3+,Fe3+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Fe(OH)3胶体,Fe(OH)3胶体具有吸附性,可用作净水剂,A正确;
B.NH4H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为防止温度过高使NH4HCO3分解,生产FeCO3需在较低温度下进行,B正确;
C.KSCN溶液遇Fe2+溶液无现象,氯水将Fe2+氧化成Fe3+,溶液变红,C正确;
D.(NH4)2Fe(SO4)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FeSO4的小,溶解度大的沉淀可以转化为溶解度小的沉淀,故FeSO4能与(NH4)2SO4反应生成(NH4)2Fe(SO4)2,D错误;
答案为D。
15.(1) 2Na+2H2O=2Na++2OH-+H2↑ 煤油
(2)
(3) -1 还原剂
(4)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淀,则说明其中含有氯离子
(5)a
【分析】从钠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判断,物质①是钠单质,物质②是白色Na2O或者淡黄色Na2O2。
【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物质①为Na,Na与水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其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钠单质较活泼,易与空气中氧气、水蒸气等反应,需要密封保存,通常将其保存在煤油中;
(2)淡黄色固体②为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
(3)从核心元素价态的视角看,NaH中Na是+1价,则H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从H元素的价态分析,-1价的H化合价易升高,被氧化,NaH常用作还原剂;
(4)Cl-的检验常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具体方法为: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淀,则说明其中含有氯离子;
(5)a.只有氯化钙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根据碳酸钙的量计算碳酸钠的量,所以该方案可以, a符合题意;
b.只有碳酸钠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但盐酸有挥发性,且碱石灰会吸收CO2、HCl和H2O蒸气,故无法计算出二氧化碳的量,也就无法计算不出碳酸钠的量,所以该方案不可以,b不合题意;
c.碳酸根离子和氯离子都能和银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无法计算碳酸钠的量,所以该方案不可以,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6.(1) 不变 血红 还原 2
(2) 2FeCl2+Cl2=2FeCl3 Fe3++3SCN-=Fe(SCN)3
(3) Fe 2Fe3++Fe=3Fe2+
(4) 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FeCl2+2NaOH=4Fe(OH)2↓+2NaCl、4Fe(OH)2+O2+2H2O=4Fe(OH)3
【详解】(1)向少量新制的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几滴硫氰化钾溶液,亚铁离子与SCN-不反应,因此溶液不变色;再加几滴氯水,氯气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铁离子与SCN-反应生成Fe(SCN)3,因此溶液呈血红色,亚铁离子化合价升高,因此该实验体现了Fe2+的还原性。已知Fe(SCN)3中N为 3价,Fe为+3价,C为+4价,因此可推测S元素的化合价为 2价;故答案为:不变;血红;还原; 2。
(2)FeCl2溶液与Cl2反应生成氯化铁,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Cl2+Cl2=2FeCl3,上述生成Fe(SCN)3反应是Fe3+和SCN-反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故答案为:2FeCl2+Cl2=2FeCl3;Fe3++3SCN-=Fe(SCN)3。
(3)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将铁离子变为亚铁离子,因此可采用的试剂是Fe,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故答案为:Fe;2Fe3++Fe=3Fe2+。
(4)向Fe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最终生成Fe(OH)3浊液,先生成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和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因此该过程的现象为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2+2NaOH=4Fe(OH)2↓+2NaCl、4Fe(OH)2+O2+2H2O=4Fe(OH)3;故答案为: 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FeCl2+2NaOH=4Fe(OH)2↓+2NaCl、4Fe(OH)2+O2+2H2O=4Fe(OH)3。
17.(1) 20 g mol 1 11:12
(2)2Na2O2+2CO2=2Na2CO3+O2
(3)H2O2+2Fe2++2H+=2Fe3++2H2O
(4)
【详解】(1)的摩尔质量为(2×2+16)g mol 1=20 g mol 1,相同质量的与所含中子数之比为;故答案为:20 g mol 1;11:12。
(2)呼吸面具中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故答案为:2Na2O2+2CO2=2Na2CO3+O2。
(3)过氧化氢酸性溶液氧化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2O2+2Fe2++2H+=2Fe3++2H2O;故答案为:H2O2+2Fe2++2H+=2Fe3++2H2O。
(4)某Al2(SO4)3溶液VmL中含有a克Al3+(物质的量为),硫酸根物质的量为,取出mL溶液稀释成3VmL后,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故答案为:。
18.(1)
(2)
(3) 5:1 5NA
(4) 煤油 用沙土盖灭 2Na+2H2O=2Na++2OH-+H2↑
【解析】(1)
反应中Br元素的化合价部分升高为+5价,部分降低为﹣1价,转移电子数为5e-,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2)
3Br2+6Na2CO3+3H2O=5NaBr+NaBrO3+6NaHCO3
反应中Na2CO3、NaBr、NaBrO3、NaHCO3均为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要拆为离子,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
反应中,3mol Br2中,有5mol Br得电子,1mol Br失电子,则氧化剂与还原剂之比为:5:1;80g Br2的物质的量为0.5mol,即1mol Br,1mol Br被氧化时,5molBr被还原,转移电子数为5NA。
(4)
Na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反应,应该隔绝空气保存,钠与煤油不反应、密度比煤油大,所以钠一般保存在煤油中;钠着火不能用水、或二氧化碳灭火,钠着火用沙土盖灭;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即发生2Na+2H2O=2Na++2OH-+H2↑,氢气混合空气点燃会爆炸,所以不能用水灭火。
19.(1)Cu、H、Cl(或铜、氢、氯)
(2)0.5 mol
【详解】(1)由图示反应原理,溶液里H2O中+1价的H,Cl-、Cu2+没有参与氧化还原,即H、Cl、Cu三种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其他元素如O(O2被还原为-2价氧)、Fe(Fe3+与Fe2+相互转化)、S(S2-转化为S)的化合价均有变化;
(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1 mol H2S转化为S单质时,需要氧气0.5 mol。
20.(1) 2Na2O2+2H2O=4NaOH+O2↑ Na2O2 Na2O2
(2) 碱性氧化物 复分解反应
(3) 氧化性
(4)
(5)
【详解】(1)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Na2O2中O为-1价,氧元素发生歧化反应,该反应中氧化剂是Na2O2,还原剂是Na2O2;
(2)氧化铁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碱性氧化物;用稀盐酸除去铁锈的反应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属于复分解反应;
(3)氧化铁中铁元素为+3价,具有氧化性,可与还原性物质CO反应生成Fe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过量的与溶液反应生成NaHS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通入氯水中发生反应生成和Cl-,反应的主要离子方程式:。
21.(1) Cl2 Fe+2Fe3+=3Fe2+
(2) Na2FeO4=2Na++FeO 1~100
(3) Cl2>Fe3+>I2 3Fe2++2[Fe(CN)6)]3-=Fe3[Fe(CN)6)]2↓ 不可以,过量的I-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用磁铁检验是否有铁生成
【详解】(1)在实验室中,可以用铁粉在Cl2中点燃制备FeCl3。FeCl2 溶液中的Fe2+会逐渐被空气中的氧化性物质(如氧气)氧化为Fe3+,加铁粉是为了使Fe3+还原成Fe2+,其离子反应方程式Fe+2Fe3+=3Fe2+;
(2)高铁酸钠溶解于水,立即与水发生剧烈反应,所以高铁酸钠是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成钠离子和高铁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2FeO4= 2Na+ +FeO;胶体是分散质粒子大小介于1~100nm的分散系,所以Fe(OH)3胶体微粒直径的范围是1~100nm;
(3)甲组同学在FeCl2溶液中加入几滴氯水和一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Cl2能将Fe2+氧化为Fe3+,则氧化性Cl2 > Fe3+;
乙组同学取KI溶液加入FeCl3溶液充分混合,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mLCCl4充分振荡、静置,CCl4层中显紫色,说明有I2生成;
第二支试管中加入1滴K3[Fe(CN)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生成了Fe2+,则氧化性Fe3+>I2;
所以氧化性Cl2>Fe3+>I2;生成蓝色沉淀的离子反应方程式3Fe2++2[Fe(CN)6)]3-=Fe3[Fe(CN)6)]2↓。
第三支试管溶液中的Fe2+ 不可以加入酸性高锰酸钾,理由是过量的I-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丙组同学在2mLFeCl2溶液中加入足量Zn粉,可以通过检验反应后是否生成铁粉来证明,可以用磁铁检验是否有铁生成。
22.(1) 金属消失、产生气泡 Mg+2H+=H2↑+Mg2+
(2) 出现蓝色沉淀
(3) 产生气泡 HCO +H+=H2O+CO2↑
(4) CuSO4溶液
(5) Fe
(6)
(7) 产生白色沉淀
【解析】(1)
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镁和氢气,现象金属消失、产生气泡,离子方程式:Mg+2H+=H2↑+Mg2+。
(2)
向Cu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现象:出现蓝色沉淀,离子方程式: 。
(3)
向NaHCO3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现象:产生气泡,离子方程式: HCO +H+=H2O+CO2↑;
(4)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故除去铜粉中的铁粉,所加试剂 CuSO4溶液,离子方程式:。
(5)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故除去FeSO4 中的CuSO4,所加试剂Fe,离子方程式:。
(6)
向NaHCO3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离子方程式;
(7)
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现象:产生白色沉淀,离子方程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第五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巩固基础(答案)2022-2023下学期高一化学沪教版(2020)必修第二册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