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河北省沧州市高三调研性模拟(一模)历史试题(无答案)

绝密★启用前
沧州市2023届高三年级调研性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班级
姓名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
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载:“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於北燕。”考古工作者在位于北京西南的疏璃河发现一处西
周遗址,其中一座大型墓葬出土青铜器的铭文揭示,墓主“克”是燕国国君。由此可知
A《史记》所载史事需经考古证明
B.周的政治势力已达到今北京一带
C.周朝的政治统治中心发生转移
D.周天子对北燕地区实施直接管理
2汉武帝取消太尉,任命外戚卫青为大司马大将军,作为最高军事长官,不参与朝政。汉昭帝后,
大司马大将军参预机密,兼管军政,与丞相、大司空合称三公,“大司马兼将军一官遂永为外戚
辅政之职”。这一变化表明
A.外戚干政的现象显现
B.三公九卿的职权日益明确
C.中枢权力实现再分配
D.决策权与行政权趋向分离
3.史籍中记载了很多南朝地方官吏劝课农桑、督促农事的事迹(如下表)。这表明当时
朝代
官员
事迹

孔灵符
“徙无资之家于余姚,鄞、邸三县界,垦起湖田”,为时不久,三县被围垦的湖
田“并成良业”

陈庆之
“开田六千顷,二年之后,仓廪充实”

姚察
“时邑境萧条,流亡不反,(姚)察轻其赋役,劝以耕种,于是户口殷盛”
A.阶级矛盾逐渐缓和
B.人地矛盾日益尖锐
C,士族势力逐步发展
D.江南经济得到发展
高三历史
第1页(共6页)
CS扫描全能王
4,武则天称帝后,对高宗时的“南选”制度进行完善,使岭南,福建等较为落后地区的人才获得科
举入仕机会。她还令九品以上官吏及一般百姓,皆可毛遂自荐。又遣存抚使十人分巡十道,举
荐本道人才。这些举措
A.契合了南北分卷选才的要求
B.完善了科举取士的程序
C.适应了政局变动的现实需要
D.提高了儒生的社会地位
5.冯梦龙在《警世通言·序》中说:“里中儿代庖(下厨)而创其指,不呼痛,或怪之。日:吾顷从玄
妙观听说《三国志》来,关云长刮骨疗毒,且谈笑自若,我何痛为!夫能使里中儿有刮骨疗毒之
勇,推此说孝而孝,说忠而忠,说节义而节义。”由此可见,其时的小说
A,蕴含道德教化的社会功能
B.体现了市民阶层的文化诉求
C.成为儒学传播的主要途径
D.反映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嬗变
6.1896年10月,梁启超撰文指出:“古者国有大事,谋及庶人。汉世亦有议郎、议大夫、博士、议
曹…以下士而议国政,所以通下情,固邦本。后世恐民之讪(讥讽)己也,蔑其制,废其官。”在
此,梁启超
A阐释了废除君主制度的必要性
B.意欲推动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
C,强调了推行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D.致力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主张
7.20世纪20年代,长期从事制伞研究的汪农麟,鉴于各国“从事制伞工厂如林…既日新而月
异,复竞胜以争奇”,但“国内尚无此种出品”,“漏卮日甚,与我国无抵制之术”。他发明“中华新
伞”,继而联络国人“拟开厂营业”。对其言行的合理解释是
A仁人志士已找到救国新途径
B.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艰难发展
C.实业家热衷于反帝爱国斗争
D.传统义利观被赋子新的内涵
8.到1938年6月,晋西北组织起来的农民达20万人。在五台县,“工、农、学、商、妇、儿童抗敌会
组织起来了”。五台县的一个村子里,“整个村庄成了一个训练基地。…华北和西北各地的
男女青年到这里学习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由此可见,当时晋西北地区
A.践行了全面抗战路线
B.实行了“三三制”的原则
C,群众成为抗战的中坚
D.工农民主政权日渐巩固
9.1956年7月,全国图书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图书馆是向科学进军的
14
有力武器”。会议确定了图书馆工作的基本任务:“向科学研究工作者提供图书资料,为科学研
究服务,促进科学的迅速发展”。据此可知,该会议的召开
A明确了图书馆服务公众的职能
B.推动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C,反映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D.说明图书馆管理融入科技因素
高三历史第2页(共6页)
CS扫描全能王

2023届河北省沧州市高三调研性模拟(一模)历史试题(无答案)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