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中考历史诊断试卷(一)(含解析)
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中考历史诊断试卷(一)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1. 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这说明( )
A. 嬴政善于用人 B. 嬴政善于谋划 C. 嬴政独断专行 D. 嬴政重视纳谏
2. 《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而藩国自析。自此以来,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此则材料记载的是汉武帝( )
A. 实行盐铁专卖 B. 实施“推恩令”
C. 确立察举制 D. 提出“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3. 与下列图片相关的史学、文学方面作品按写作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 acb B. bac C. bca D. cab
4. 在虎门力战的关天培,坚守吴淞的陈化成,定海再陷时苦战牺牲的葛云飞等将领,这些值得纪念的英雄们的事迹都发生在( )
A. 鸦片战争中 B. 甲午中日战争中 C. 人民解放战争中 D. 抗美援朝战争中
5. 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不仅创办了近代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业、电信业,而且编练军队,筹设海防,兴办教育。一些私人也开始投资创办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②出现了中国人创办的近代企业
③是一次成功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④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6. 文化思想战线上空前剧烈的战斗是以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开始的。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组成了向封建思想文化猛烈冲击的队伍,发出了新文化运动的号召。当时的报刊大都是采用民国纪年。《青年杂志》创刊的时间是( )
A. 民国元年 B. 民国四年 C. 民国五年 D. 民国六年
7. 学习历史时归纳整理了部分知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的建立”、“中共十八大”、“中国梦宏伟蓝图”。这些知识的主题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B.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8. 巍峨壮观的金字塔,显示了古埃及人的巨大创造力;瑰丽宏伟的卡纳克神庙,仍给人们以庄严神秘之感:在当今世界,各国流行的拼音文字,不难让人们想起腓尼基人的贡献,而腓尼基字母文字又是溯源于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这些文明成就都诞生于( )
A. 两河流域 B. 黄河流域 C. 恒河流域 D. 尼罗河流域
9. 雅典实行了公民直接参政的国家管理形式,有利于调动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有利于推动经济和文化的进步。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等民主机构地位的提高,它们各自权力的相互交错和制衡,也有助于防止出现个人或少数寡头专权的现象。这段材料体现了雅典实行( )
A. 分封制 B. 种姓制度 C. 君主立宪制 D. 民主政治
10. 《古兰经》是穆罕默德在传教过程中,针对当时阿拉伯半岛的现实情况所提出的有关社会宗教等问题的各种主张。《古兰经》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的宗教是( )
A. 道教 B. 佛教 C. 伊斯兰教 D. 基督教
11. 646年元月,孝德天皇颁布“革新”诏书,实行一系列改革,这场改革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转折点。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此则材料反映的是( )
A. 大化改新的背景 B. 明治维新的背景 C. 大化改新的意义 D. 明治维新的意义
12. 拉斐尔(1483年-1520年)的《圣母像》(如图)以圣母玛利亚、耶稣和约翰为题材,画中人物完全摆脱宗教色调,玛利亚仪容秀美,神态端庄,耶稣和约翰依偎在她的膝下,显得非常亲昵,使人自然感受到他们内心的喜悦。拉斐尔被称为( )
A. “人文主义之父”
B. 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
C. 文艺复兴的“文学三杰”之一
D. 文艺复兴的“美术三杰”之一
13. 1689年,威廉与玛丽携手登上了英国王位。上下两院的代表哈利法克斯左手向两位君主献上了王冠,右手就献上了一部《权利法案》,以法律的角度在两位君主的王冠上加了个“紧箍咒”(如图)。此后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逐渐形成了( )
A. 君主立宪制 B. 总统共和制 C. 中央集权制 D. 议会共和制
14.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如何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的道路,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②在列宁的领导下,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③为了加速工业化建设,斯大林加快实行农业集体化
④1936年,苏联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5. 将下列文献序号与相应表述前的字母符号连接,正确的一组是( )
a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此为参照蓝本
b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件
c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A. ①——a②——b③——c B. ①——c②——a③——b
C. ①——b②——c③——a D. ①——c②——b③——a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0分)
16. 请根据以下图片及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注:贞观初年,玄奘前往天竺取经,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法大师。于贞观十九年返抵唐都长安。长途跋涉十余万里,沿途记录了各国的风土人情,弘扬传播佛法和大唐文化。史载当时玄奘取经返回长安,出现了“道俗奔迎,倾都罢市”的场景(图一)。
图二注:荣叡、普照是日本僧人,在开元时来中国,先后在洛阳、长安学法。荣叡和普照邀请扬州高僧鉴真去日本,鉴真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图二是日本欢迎鉴真图。他带去大批经典和佛像,在日本首都奈良东大寺设立戒坛,传授经律。日本天平宝字三年(759)开始建立唐招提寺,该寺的建筑布局和建筑样式带有明显的唐代建筑特色。中国的建筑、雕塑艺术、文学和药物学,都随着鉴真东行,在日本广泛传播开来。
(1) 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2) 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写出两个事件的共同主题。
(3) 从以上两位历史人物的身上,我们能够学习到哪些优秀品质?(写两点即可)
17. 请根据以下图片及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二注:飞梭和珍妮机的发明,使得英国开始从手工业向机器生产转变。随着珍妮机所带纱锭的日益增多,人们开始意识到迫切需要一种动力来代替人力驱动机器。1769年7月,英国理发师查理 阿克赖特在诺丁汉发明了一种以水作为动力的纺纱机——塞洛纺纱机,世界上第一台水力纺纱机的出现(图一)。1771年,阿克赖特引德温特河水作动力,在曼彻斯特的克罗姆福德创办了第一个棉纺织厂,8年后,这个工厂已经发展到700多人,从梳棉到纺纱全部由机器完成。80年代,阿克赖特便采用蒸汽作为纺纱机的动力(图二)。
图三注:18世纪末为适应各地兴建起来的工厂对瓦特机、纺织机的大量需要,必须有相应的母机来生产这些机器,这样既可以增加机器的数量,又可以提高机器的精度。莫兹利对旧有机床进行改动,以蒸汽机驱动。他发明的机床可以将车刀在0.25毫米的范围内移动,提高了加工的精度和速度,使已有的机器更加完善,同时又促进了新机器的产生。
(1) 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2) 根据图二及图三文字内容,说说当时的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
(3) 根据以上图文内容,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1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36年8月,日伪军又向绥远进犯,当地驻军立即英勇抵抗,遂再度激起全国抗日运动的高潮。在这一严重的局势之下,张学良遂向蒋介石正式提出书面诤谏,请接受中共“停战议和,一致对外”的倡议,立即结束内战,联合所有抗日团体和党派,进行全民抗战。但蒋介石无视张的诤谏。12月7日、9日,张将军又一次进谏,面陈用军事围剿的办法消灭不了共产党,“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行不通,统一中国只能政治解决,抗日才是中国惟一的出路。他一再苦谏,乃至哭谏,均遭蒋介石严词拒绝。张、杨两位将军既不能按军令“剿匪”,也无法奉命调出“整训”。为达逼蒋抗日的目的,毅然决定“兵谏”。
材料二:周恩来于12月24日晚上,亲自到高公馆见了蒋介石,周恩来先对蒋介石说明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后又指明目前形势,抗日才能生存,团结才能救国,只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才能得到释放,才能得到救国,蒋始稍释恐慌,当以感慨的心情,接受六项和谈的协议,并允许成立西北五省军事统一机构,由张杨负责。
——《文史资料存稿选》
(1) 根据材料一分析,即将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 根据材料一分析张、杨二人发动兵谏的原因是什么?(写出两点)
(3) 根据材料二分析,这一事件是如何解决的?这样解决有何历史意义?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夫妇被谋杀。这犹如把火柴扔进了蓄积着猜疑和仇恨的火药桶一般。一个月后,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德国企图从英、法手中夺取殖民地,从俄国手中夺取乌克兰、波兰及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并摧毁英国的海上霸权。奥匈帝国企图吞并塞尔维亚,在巴尔干地区建立霸权,削弱沙俄。俄国企图占领君士坦丁堡和黑海海峡,夺取加里西亚,建立“大斯拉夫帝国”。英国企图击溃最危险的竞争对手德国,夺取德国的殖民地以及土耳其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巴勒斯坦。法国企图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进而推翻德国的欧陆霸权,夺取德国盛产煤铁的萨尔区。意大利要瓜分北非沿岸的突尼斯、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占领的里雅斯特和阿尔巴尼亚,在地中海建立霸权。日本则想夺取德国在东方的殖民地,奴役中国及亚洲各国人民。
材料三:战争期间,刚刚发明不久的飞机受到不少国家的重视,很快进入实用阶段,战争一结束,两名英国飞行员就首次驾机横越大西洋,1920年荷兰还开设了连接伦敦的定期航班。汽车的耐力和机动性得到更多的关注,大战刚爆发时,欧美发达国家的街道和公路上还是马车占据支配地位,到战争后期,已逐渐让位给汽车。德国等原料缺乏的国家为了应付敌方的封锁,大力研制化学合成产品,从而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
——材料二、三均出自《世界通史第三编: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王斯德
(1) 根据材料一回答引发战争的导火索是哪一事件?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些国家参战的目的是什么?
(3) 根据材料三分析战争的影响。
2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如果我们聪明而勇敢地予以对待,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紧急状态一样。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就职演说
材料二:新政的主要内容
项目 具体措施
整顿金融体系 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调整农业政策 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推行“以工代赈” 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如水库、发电站、公路、桥梁、机场、运动场、公园等,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材料三:1933年3月22日,英国财政大臣内维尔 张伯伦在下议院说:“仅在几个星期以前,任何注视美国形势的人,只能心怀极其沉重的忧虑。今天有新总统的倡导、勇气和智慧,已经发生了几乎可以说是奇迹般的变化。新的有希望的感觉和对于未来的期望正在回到美国人民心中,这种信心正在伦敦这里引起反响。……”同年,英国职工代表大会通过一个关于失业与复兴的决议。后来,在1945年7月大选时,宣称将实行重大社会改革的工党取得了胜利。
材料四:1931年罗斯福第二次州长就职典礼时,因当时群众生活困难,他把经费从21000美元减为3000美元。从任州长起,他就通过无线电广播直接和人民群众进行炉边谈话。他善于抓住人民群众极其关注的问题,用通俗的语言、亲切的语气表达出来,造成一种特殊同情与关心,或者是一种同舟共济感,或者是联合起来支持一种有价值的共同事业。
——材料三、四均出自李剑鸣《美国通史》
(1) 结合材料二回答,材料一罗斯福为完成首要任务推行了哪一项改革措施?
(2) 根据材料二说出这些措施的特点是什么?
(3) 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4) 根据材料四你认为罗斯福是怎样的人?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这两人都对秦朝的发展有贡献,表明嬴政善用人才,A项正确;材料说明嬴政善用人才,没有体现嬴政谋划、独断专行、重视纳谏,排除BCD项。
故选:A。
本题只有考查秦王嬴政的统治措施,注意题干材料的识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嬴政用人特点。
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武帝施主父之册,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所学可知,为了削除王国的威胁,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推行推恩令,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使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加强了,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政治上的王国问题,不是经济、官制、思想措施,排除ACD三项。
故选:B。
本题考查推恩令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分析与解读。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推恩令实施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3.【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的作品。《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因此按顺序排列为acb,A项正确;其余三项时间顺序不对,排除BC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重史学、文学作品出现的先后顺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题难度较小,平时要多记忆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4.【答案】A
【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1842年,期间1841年英军进攻虎门炮台,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战死;1841年秋,英军再次北上,先后攻占厦门、定海、宁波,1842年,英军进犯长江门户吴淞,年近七旬的老将江南提督陈化成率众抵抗,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仍挥旗督战,力竭牺牲,可以得出,材料中的英雄事迹都发生在鸦片战争中,符合题意。
B.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英雄代表主要有左宝贵、邓世昌、丁汝昌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C.题干提到的都是清朝将领,与人民解放战争无关,排除。
D.题干提到的都是清朝将领,与抗美援朝战争无关,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记忆基础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记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和影响,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5.【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不仅创办了近代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业、电信业,而且编练军队,筹设海防,兴办教育,一些私人也开始投资创办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出现了中国人创办的近代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①②④正确,D项正确;洋务运动一场失败的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故③表述错误,排除含有③的ABC三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结果以及影响,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结果以及影响。
6.【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民国纪年是中华民国的国家纪年方式,由中华民国政府规范颁布,以公元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为元年,由此类推1915年为民国四年,B是正确的选项;民国元年是1912年,排除A;民国五年是1916年,排除C;民国六年是1917年,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了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中华民国的建立,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7.【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包括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等,排除A项;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包括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就等,排除B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在会议上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对内改革,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反映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中共十八大确立科学发展观为党的指导思想,属于中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梦宏伟蓝图说习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的,属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C项正确;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主要包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一国两制”与港澳回归、海峡两岸的交往等史实,这些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史实。
8.【答案】D
【解析】A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标志是楔形文字等,排除。
B.黄河流域文明的标志有甲骨文、青铜器,排除。
C.恒河流域文明的标志有佛教、种姓制度,排除。
D.材料中提到的“金字塔”、“卡纳克神庙”、“古埃及的象形文字”都是古埃及的文明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位于尼罗河流域,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古埃及文明的诞生地。
本题将四大文明古国合在一起考查,侧重考查文明的成果以及诞生地。
9.【答案】D
【解析】A.分封制是中国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排除。
B.种姓制度是古印度的等级制度,排除。
C.君主立宪制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确立的政治制度,排除。
D.根据材料“雅典实行了公民直接参政的国家管理形式,有利于调动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有利于推动经济和文化的进步。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等民主机构地位的提高,它们各自权力的相互交错和制衡,也有助于防止出现个人或少数寡头专权的现象。”可知材料体现了雅典实行民主政治,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记忆基础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记忆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并理解其局限性,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0.【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经典,穆罕默德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于7世纪初创立了伊斯兰教,C项正确;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与《古兰经》无关,排除A项;佛教起源于古印度,经典是《金刚经》等,排除B项;1世纪,基督教出现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经典是《圣经》,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伊斯兰教的创立以及影响,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世界三大宗教相关史实。
1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这场改革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转折点”和“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可以得知表述的是大化改新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C项正确;六七世纪时,日本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非常强大,政局混乱,这是改革的背景,排除A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的大化改新,不是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1868年日本进行明治维新,故排除B、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大化改新的历史意义,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大化改新的历史意义。
12.【答案】D
【解析】A.“人文主义之父”是彼特拉克,排除A项。
B.拉斐尔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排除B项。
C.但丁与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排除C项。
D.根据所学可知,达 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并称为文艺复兴“美术三杰”,故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之一——拉斐尔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13.【答案】A
【解析】A.根据所学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以限制国王权力,确定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建立起来,符合题意。
B.总统共和制指的是美国,排除。
C.中央集权制度是一种国家政权的制度,以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为标志。中国古代的政体即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英国并未实行这一制度,排除。
D.实行议会共和制的国家是德国、意大利等,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记忆基础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记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和意义,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4.【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开始探索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为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恢复和发展生产。1921年春,苏维埃俄国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为了加速工业化建设,20世纪30年代初,斯大林决心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进行了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颁布,宣告苏联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由此可知,①③④表述正确,C项正确;1924年1月,列宁逝世。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由此可知,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是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进行的,而不是在列宁的领导下进行,②表述错误,排除含有②的ABD三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苏俄(联)的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列宁与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史实。
15.【答案】B
【解析】观察题干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拿破仑法典》是近代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对整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法确立,有着深刻影响,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此为参照蓝本;《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的诞生,《独立宣言》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件。①——c②——a③——b排序正确,B项正确;ACD项三项排序不对,排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共产党宣言》《拿破仑法典》《独立宣言》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世界历史上的法律文献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共产党宣言》《拿破仑法典》《独立宣言》的内容和地位的相关史实。
16.【答案】【小题1】抵达(取经)国家
【小题2】抵达(取经)时间
【小题3】事件的影响
【解析】(1)由材料“贞观初年,玄奘前往天竺取经”“荣叡和普照邀请扬州高僧鉴真去日本”可知抵达(取经)国家;由材料“贞观初年,玄奘前往天竺取经”“荣叡和普照邀请扬州高僧鉴真去日本,鉴真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可知抵达(取经)时间;由材料“玄奘……长途跋涉十余万里,沿途记录了各国的风土人情,弘扬传播佛法和大唐文化”“……中国的建筑、雕塑艺术、文学和药物学,都随着鉴真东行,在日本广泛传播开来”可知,事件的影响。
(2)结合材料一、二可知两个事件的共同主题是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玄奘和鉴真身上都有不辞辛劳,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
故答案为:
(1)抵达(取经)国家;抵达(取经)时间;事件的影响。
(2)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3)不辞辛劳,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等。
本题考查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等相关史实。
17.【答案】【小题1】动力来源
【小题2】发明者
【小题3】机器发明的背景
【解析】(1)根据图二“以蒸汽机为动力的织布机”可以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动力来源是蒸汽。根据材料“1769年7月,英国理发师查理 阿克赖特在诺丁汉发明了一种以水作为动力的纺纱机——塞洛纺纱机,世界上第一台水力纺纱机的出现(图一)。1771年,阿克赖特引德温特河水作动力,在曼彻斯特的克罗姆福德创办了第一个棉纺织厂,8年后,这个工厂已经发展到700多人,从梳棉到纺纱全部由机器完成。80年代,阿克赖特便采用蒸汽作为纺纱机的动力(图二)”可以知道机器的发明者、发明时间、创办地点。根据材料“18世纪末为适应各地兴建起来的工厂对瓦特机、纺织机的大量需要,必须有相应的母机来生产这些机器,这样既可以增加机器的数量,又可以提高机器的精度”可以知道机器发明的背景。
(2)根据图二“以蒸汽机为动力的织布机”以及“莫兹利对旧有机床进行改动,以蒸汽机驱动”可知,当时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根据上述图文内容可知,我能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工业革命中纺织机器的发明及应用,促进了新机器的产生。
故答案为:
(1)动力来源;发明者;发明背景。
(2)“蒸汽时代”。
(3)工业革命中纺织机器的发明及应用,促进新机器的产生。
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次工业革命等相关史实。
18.【答案】【小题1】西安事变。
【小题2】日本的入侵,激起全国抗日运动的高潮;蒋介石的政策引起社会各方面不满。
【小题3】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解析】本题考查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解答本题关键是通过问题分析,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西安事变,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
19.【答案】【小题1】萨拉热窝事件。
【小题2】夺取别国手中的殖民地,建立更大的霸权。
【小题3】战争客观推动了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出现及投入使用。
【解析】本题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一战时参战国家参战的目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以及影响、一战参战国家的目的。
20.【答案】【小题1】推行“以工代赈”。
【小题2】通过立法的形式,由政府进行宏观调控。
【小题3】美国罗斯福新政对英国产生的影响。
【小题4】密切联系群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美国历史上的革命与改革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和影响的相关史实。
第1页,共1页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