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北京师范大学静海附属学校2022-2023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答案)

北师大静海附校 2022-2023 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阶段评估 C.德国尚未实现完全统一 D.官员素质决定防疫的效果
7.有学者在论述“中国建筑之特征”时写道:"坛社宗庙、城阙朝市,虽尊为宗法、仪礼、制度
历 史 试 题 之依归,而宫馆 、台谢、第宅、园林,则抑为君王骄奢 、臣民侈僭之征兆。古史记载或不美
其事,或不详其实。” 以下为该学者总结的特征,与材料对应的是( )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A.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
B.建筑活动受道德及等级观念制约
C.建筑所需材料多就地取材
D.建筑技术重视师徒传授而不重视经验总结
一、单项选择题(每道题 2 分,共 70 分) 8.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尊为天子,设官“抚万民,度四方”。帝尧之时,“百姓昭明,
1.中国古代的寰宇图将王朝直接控制的区域,尤其是“九州”,绘制在地图中间,且不
合和万国”。虞舜设官分职,“播时百谷”以解除饥馑,“敬敷五教”以教化民众。《尧典》、《舜
成比例放大,同时将“夷”不成比例缩小,置于地图图幅四周。与“华”有密切交往的
典》、《大禹谟》等也有类似的记载。这些文献( )
朝鲜、交趾等通常被绘制得也较大、较为详细,而那些几乎只是有所听闻的“夷”,如 A.论证了皇权专制合理性 B.突出了农业的邦本地位
欧洲、非洲诸国,则通常被绘制得非常小、极为简略。这可以用于说明古代中国( ) C.说明教化百姓的重要性 D.强调以民为本的合理性
A.地图的绘制技术较为先进 B.儒家思想得到传播 9.自永乐迁都后,漕运已然成为国之命脉,朝廷内府所需物资及军队屯驻所需粮草皆由漕运实现。
C.通过华夷观构建世界秩序 D.对外文化交流繁盛 1438年,明朝廷正式诏令,允许“顺带随船土宜(地方特产)”,其后允许携带农业特产的数额
2.唐代不仅有象征着丰收的丝绸图案,更有了以丰收命名的丝绸,如“瑞绫”“散花绫”
不断增加,流通的地方特产也越来越多。这一政策变化( )
等。散花绫是河北道邢州的特产,“散花”即“撒花”之意,在黄底上撤满白色的四瓣 A.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发展 B.说明政府强化了经济管控
碎花,寓意为天空撇下了满天飞雪,瑞雪飞舞丰年到。这反映了( ) C.缩小了南北方的经济差距 D.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A.中华民族的农耕意识 B.唐代昂扬上进的时代风貌 10.“目极千里兮,伤心悲”“渐老念乡国,先归独羡君”“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竞陆沉”“剑
C.丝织技术的时代转型 D.唐代中西文化交流的频繁
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这些诗句体现
3.以下表格中,古代文明地区和民居建造方式相对应正确的是( )
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 )
①古代两河流城 用木桩搭建框架,用树枝和混合麻纤维的黏土筑墙,上面搭屋梁, A.天人合一的精神 B.爱国忧民的情怀
铺上椰子叶 C.自强不息的态度 D.革鼎创新的思想
11.秦代修筑的驰道和直道是我国古代筑路史上的杰出成就。以驰道为干线形成的道路交通网,也
②古埃及 用木材作支撑屋顶的栋梁,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建造房屋 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具有全国规模的道路交通网之一。这一伟大创举最利于( )
A.各地之间交流 B.皇帝对全国各地的巡视
③古代中国 先泰以来最普遍是木构抬梁;明朝时,砖木结构开始普及
C.加强中央集权 D.实现对全国的思想控制
④古罗马 木、石、砖为主要原料,后来钢筋混凝土得到普及 12.1958年 2月,党中央提出“鼓足干劲……苦战三年,加速消灭血吸虫病”,各地结合兴修水利
A.① B.② C.③ D.④ 和农业生产高潮,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血吸虫病防治运动。至 11月,流行近百年的血吸虫病,在
4.天津原以老城及其以北的沿河商业区为中心,城市空间呈团块状,表现为典型的“步 流行区已基本被消灭。由此可见,当时医疗卫生工作取得巨大成功( )
行城市”形态。电车的出现促使城市的发展重心由旧城及河流沿岸向电车沿线转移,改 A.适应了国民经济恢复的需要 B.得益于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变了传统城市的空间模式。天津城市格局的变化说明( ) C.使半农半医乡村医生大量涌现 D.是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结果
A.交通改变了城市发展的布局 B.经济因素决定城市空间模式 13.唐都长安是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典范之作,沿中轴线对称,宫殿规模宏大,形成一个专区,且
C.“步行城市”已被时代淘汰 D.住宅区与工作区实现了分离 居中分布,与城市其他地区分隔,城市商业活动受到严格限制。宗庙和社坛仍按传统,即左祖
5.北魏隋唐时期,大量的镇都设在要冲之区,设险防守。这说明这些镇的主要功能是 右社,在皇城内分布。这种设计反映出( )
( ) A.坊市分区制度瓦解 B.体现以人为本内涵
A.经济功能 B.军事功能 C.文化功能 D.政治功能 C.儒学影响城市布局 D.营建城市形成制度
6.1892年德国爆发霍乱,不来梅地区通过建立专门医院,关闭市场和舞会等一系列防 14.宋初《百家姓》以“赵钱孙李”为首,而唐末五代河西节度使张议潮割据敦煌时期形成的《敦
疫措施,基本没有受到霍乱冲击。汉堡市政当局则拒绝承认本地霍乱并隐瞒上报,最终 煌百家姓》写本以“张王李赵”为首。二者排序不同体现了( )
付出了死亡 8594人的代价。上述现象表明当时( ) A.地域文化观念的差异 B.崇文抑武政策的实施
A.德国防疫制度有待完善 B.两地疫病带来的威胁不同 C.社会流动的日渐固化 D.门第观念的历史遗留
第 1页(共 4页)
15.罗马帝国时代,上层社会的儿童普遍被委托给来自希腊的乳母和教仆照顾,包括负责儿童的起 要做到保民。据此可知,周人( )
居、教育、安全等,帮助其成长。这种现象可用于说明( ) A.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B.从人事角度思考天命
A.古代希腊文明的影响力 B.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传播 C.构建了新型政治体制 D.旨在宣扬传统天命观
C.当时奴隶制度濒临崩溃 D.文化交融掩盖阶级矛盾 25.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针对当时的现实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孔子提
16.1583年,欧洲传教士利玛窦进入中国。在华期间,他努力学习汉语,钻研中国传统经典,并以 出人人都应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墨子认为“夫尚贤者,
儒家所言的“天”“上帝”来称呼天主教的天主。利玛窦上述行为的主要目的是( ) 政之本也”,孟子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当时这些主张( )
A.推进西学东渐 B.研究儒家思想 C.融入中华文化 D.减少传教阻力 A.形成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 B.掀起人才使用革故鼎新的大
17.晚清《大公报》所刊载的一则西医广告中写到:“ 世界上的人,本是精气血肉长成的,身体不 变革
似金石的坚固,牙齿就是人之一生紧要开口,此处不保养好了,恐怕周身的病即因之而生。”对 C.培育了自强不息的高尚精神境界 D.体现了崇德向善的积极社会
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风尚
A.宣传拓展医疗业务 B.传播西医基础理论 26.明代龚信在《古今医鉴》中提出:医生要“心存仁义”“不计其功,不谋
C.普及公共卫生知识 D.改变人们生活方式 其利。不论贫富,施药一例”。这反映了( )
18.《礼记》记载了先秦时期天子到大臣家的礼仪。登堂时,主人虽然该走东阶,但因天子来访,则 A.“等贵贱”的政治理想 B.“好利恶害”的人性观
不敢以主人自居而须从西阶上堂。这主要反映出( ) C.“存理灭欲”的义利观 D.“知行合一”的实践论
A.权力与社会秩序的联结 B.宾主礼仪的一般要求 27.在中世纪的英国,旅游多是贵族的活动,主要动机是对知识的追求;19世
C.民俗与宗法观念的交融 D.皇权至上的社会体现 纪,大众旅游成为趋势,长途旅行、周末旅行逐渐盛行,主要动机是追求
19.“这场瘟疫(黑死病)极大地冲击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使救会失去了精神上的权威,失去了人们 娱乐。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的支持。许多人的信仰发生了动摇和变化,人们把目光从对天国的期许转向了对现世的关注”。 A.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 B.交通工具的革新
据此可知,这次瘟疫( ) C.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 D.社会财富的增加
A.有利于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 B.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28.古代埃及历法是目前所知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该历法以尼罗河水
C.推动了近代医疗体系的建立 D.导致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 开始泛滥作为一年的开始,根据尼罗河水的涨落分一年为泛滥季、播种季
20.雅典卫城平面布局呈开放式,中国古代传统城市平面布局多呈规整式。在建筑方位上,雅典卫 和收割季 3季,每季 4个月,每月 30天,年终加 5天节日,一共 365天。
城呈东西向,而中国古代传统城市多呈南北向。这主要是由于( ) 据此可知古代埃及( )
A.政治文化的差异 B.经济水平的高低 A.对天文历法有了科学认知 B.生产力水平取得了较大提高
C.人口数量的多少 D.地理位置的不同 C.农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D.对水利工程的作用认识不足
21.《清明上河图》中绘有三处中医诊所,其中两处是小儿科,另一诊所门前竖有“专门接骨”的牌 29.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确立有一个“试错”的过程,战国时期,诸子蜂
子。图中还绘有一处药铺,招牌上“本堂法制应症煎剂”八字依稀可辨,药铺不仅看病卖药, 起,百家争鸣,游说诸侯,以求自售;秦始皇重用韩非法家之说;汉武帝
还为病人代煎中药。材料主要表明宋代中医( ) 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界“大一统”局面形成。这一变化过程
A.专业分科开始出现 B.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 反映了( )
C.面向市场服务大众 D.致力总结医药学成果 A.诸子百家逐渐走向消亡 B.社会大变革由思想主导
22.《诗经》中保存了相当数量的农事诗,不仅《豳风七月》等民歌包含了丰富的农事信息,而且祭 C.中国从分裂走向了统一 D.儒家学说顺应时代潮流
祀用曲《周颂丰年》、《周颂嘻嘻》等也直接反映了统治者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的关注。由此可知, 30.柏拉图强调审美教育第一步从只爱某一个形体开始,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
《诗经》( ) 综合,掌握美的普遍性,进而学会“把心灵的美看得比形体的美更为珍贵”,
A.支撑了礼乐制度的实施 B.开创了浪漫主义的风格 并更深层次领悟由“行为和制度的美”到“各科学问知识的美”,最后达
C.蕴含了朴素的民本思想 D.印证了周王的中央集权 到理念美的境界。他意在强调( )
23.1876年,淞沪铁路通车后,“华客即持照纷纷上车,并有妇女小孩”。1897年,京津铁路告成, A.科学对美育的重要性 B.审美教育的理性精神
“京城内外附近居民,咸思(乘火车)到津一扩眼界,其中以旗人妇女为最多”。这表明( ) C.审美教育的步骤方法 D.城邦制度的发展完善
A.铁路是妇女解放的首要条件 B.中国近代化历程步履维艰 31.1918初爆发的大流感在三年时间造成全球约 1/3的人口感染,数千万民众
C.新式交通推动社会观念更新 D.妇女在晚清时期率先觉醒 死亡。这场大流感被冠以许多名称,如“法国流感病”“那不勒斯士兵病”
24.面对人民不满及周兴起的危险形势,曾有大臣提醒纣,纣说:“我生不有命在天?”后商被周取 “德国瘟疫”“布尔什维克病”等等。作为中立国的西班牙较少顾忌,在
代,周特别强调“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但在其统治者内部却明确表示,保民就是敬天,敬天 报纸上报道病情实况,国际媒体由此把大流感称为“西班牙大流感”。这
第 2页(共 4页)
反映出当时( ) ——摘编自菅兵兵、葛华阳《明清城市结构初探》
A.报刊媒体刻意掩盖事实真相 B.战时敌对情绪阻碍了科学认识 材料二
C.协约国集团敌视杜会主义苏俄 D.国际联盟未能有效应对疫病蔓延 中世纪西欧的城市既不起源于伯爵的城堡,也不起源于大教区管辖的中心。从地理位置上讲,
32.大河流域孕育了灿烂的古代人类文明,以下是最初文明出现于东亚黄河流域、西亚 它们建立在商业贸易的交结点上,出现在封建关系最薄弱、封建统治鞭长莫及或权力真空的地带。
的两河流域及北非的尼罗河流域标志性图片,它们的共同的特征是( ) 所以在这些城市中……无法阻碍资本主义结构的潜组织因素的结合。在西欧封建社会远未衰落之际,
就形成了城市自治,城市自治政府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城市有自行管理的行政官、有团体印章,有
市政厅和钟塔。即使是封建税收,也是由城市政府来课税,领主不能直接征收。
——摘编自金观涛《西方社会结构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明清时期城市结构的因素。(6分)
A.神权与政权相结合 B.农业与商业相结合
C.专制与法制相结合 D.君主与民主相结合
33.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
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在中国近代这一思想演进的
过程中( )
A.中西方文化激烈交锋,儒学被彻底抛弃
B.西学广受欢迎,逐渐统治国民思想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的城市与中世纪西欧城市的不同之处。(8分)
C.以儒学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
D.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极力推崇西方文化
34.韩非子在《五蠹》中,先是叙述了守株待兔的故事,指出“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
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进而提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些主张体现了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是( )
A.自强不息 B.道法自然 C.崇德尚贤 D.和而不同
35.阿拉伯帝国所占领的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文明高度发达,阿拉伯帝国兴起了
翻译运动,在整理和翻译过程中,阿拉伯的哲学家们从希腊哲学中吸取了丰富营养。这
一运动( )
A.开启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B.旨在保存古代希腊文明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C.推动了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D.促进了阿拉伯文化繁荣 材料一
中国在其有史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四面一直被有效地切断。它的西南面和西面,乃世界上最
二、材料分析题(30 分) 高的山脉;东面,是直到近代方能逾越的太平洋;北面和西北面,则为沙漠和大草原,它们起着很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大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中国人又进一步加强了:他们为了防止凶险可怕的游牧部落入侵,
材料一 在那里筑了一道长达 14000里的长城。这种与世隔绝的意义就在于,它使中国人能在较中东或印度
明清城市是皇杈统治下的城市,皇帝意志以及行政权力的观念对城市结构有着举足 诸民族更少面临外来入侵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文明。……农业是中国社会的基础;土地是否适宜
轻重的影响,古代城市的主要功能是郡县治所和军事要塞。财政收支由政权把持,经济 耕种这一点,确定了中国文明的分布范围……中国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
活动受到政权的主导和官僚阶层盘剥。商品经济的发展会使城市功能突破原有的分区, 书面语。这种书面语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各地区的中国人,尽管各自操的方言不同,但都懂得这种
改变城市的阶级构成。晚明江南地区出现了一批专门的工商业城镇,这对城市社会结构 书面语……与共同的书面语有关的,是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近二千年之久;
也产生了较大影响。但是由于中国封建专制政治的控制,中国古代的城市在向近代城市 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征召有才能的人较之西方特有的、进行法律和
发展的道路上出现了很大的困难,传统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以及对工商业缺少立法方面 制度方面的改革,能更好地解决国家的种种问题。
的保护,使得中国古代工商业发展缓慢,城市更多的是作为政治中心而存在。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第 3页(共 4页)
材料二
阿拉伯帝国领域内的美索不达美亚、波斯、印度、叙利亚和埃及等地,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的
地区。帝国政治的相对稳定,交通发达,经济繁荣,为阿拉伯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而通
行全国的阿拉伯语和占统治地位的伊斯兰教意识形态,则为它提供了必要前提。阿拉伯帝国历代统治者
都比较关心发展科学文化事业,他们不惜重金延聘人才,尊重和奖掖各界学者。中国的造纸术和罗盘针
传入阿拉伯帝国,对阿拉伯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帝国统治的热心鼓励和各族人
民的积极参与下,全国的好学风气蔚然成风。阿拉伯文化,硕果累累,向全世界发出绚丽的光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阿拉伯帝国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文明能够保持连续性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6分)
第 4页(共 4页)三月考试答案
1-5 CACAB 6-10 ABDDB
11-15 CDCDA 16-20 DAAAA
21-25 CCCBB 26-30 CBCCB
31-35 BACAD
36、
(1)因素:封建专制统治(皇帝意志以及行政权力的观念);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城镇的出现;经济政策及立法。(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
(2)不同:明清城市是皇权统治下的城市,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受封建势力影响小;
明清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和军事要塞,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主要是经济功能(建立在商业贸易的交结点);
明清的城市由政府管理,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实行自治;
明清城市工商业发展缓慢,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西欧城市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8分。每点2分)
37、(1)①古代中国地理条件优越,东西走向的山川地形易于形成稳定的社会体系。②古代中国以小农经济为主,较早形成了相对封闭、发展缓慢的农耕文明。③古代中国以儒家学说为统治思想,儒学具有较强的包容性。④古代中国在隋唐时期便确立了科举制度,形成了高效公正的选官体系。⑤历代王朝均重视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防范,兴修了万里长城。⑥中国较早形成了成熟的汉字体系,确保了文化的稳定传承。⑦古代中国很早便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⑧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发达,四大发明增强了文明的张力。
(能够从地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角度组织合理答案给10分。)
(2) 原因:①地处东西方传统商路的中心,中西方文化荟萃;②政局相对稳定、发达的交通和经济的繁荣;③统一的语言和意识形态推动了文化发展;④当政者重视科技文化。⑤中国四大发明的影响;⑥各族人民的积极参与。

天津市北京师范大学静海附属学校2022-2023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答案)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