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23年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 酒精用作燃料 B. 石墨用作电极
C. 氮气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D. 二氧化碳用作灭火剂
2.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检测项目的是( )
A. 浓度 B. 浓度 C. 浓度 D. 浓度
3. 图为某学校午餐食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牛肉富含淀粉 B. 米饭富含蛋白质 C. 番茄富含维生素 D. 鸡蛋富含糖类
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氢气验纯
B. 实验室制取
C. 稀释浓硫酸
D. 滴加液体
5.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瓶盖,瓶口出现大量白雾
C. 点燃塑料和羊毛,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D.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黑色固体
6. 选择燃料需考虑产物对环境的影响。下列燃料的利用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
A. 焦炭 B. 酒精 C. 煤油 D. 氢气
7.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 硫酸铜 B. 干冰 C. 金刚石 D. 水银
8. 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 B. C. D.
9. 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 碱:烧碱、纯碱、消石灰 B. 合成材料:合金、塑料、合成纤维
C. 人体必需微量元素:钾、铁、碘 D. 氧化物:氧化铜、氧化钙、二氧化硫
10. 下列各组物质在 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 ( )
A. 、、 B. 、、
C. 、、 D. 、、
11. 下列四个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可能合理的是( )
A. 电解一定质量的水
B. 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水
C. 向一定质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
D. 向一定质量的盐酸和氯化钙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12. 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 )
A. C、、 B. 、、
C. 、、 D. 、、
13. 将镁、铝、锌、铁的单质分别投入质量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中,反应结束后,各溶液的质量相等,则投入镁、铝、锌、铁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 铝镁铁锌 B. 铝镁铁锌 C. 锌铁镁铝 D. 镁铝锌铁
14. 空气的成分中能作气体肥料的是 ____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______。
15. 洗洁精能除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 作用;人体缺 会引起生长迟缓,发育不良;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6. 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高压水枪灭火所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使燃料充分燃烧,应考虑的因素是 答出一条即可。
17.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是 ______ ;时,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所得三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 ;时,若将物质的饱和溶液与水混合,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则时物质的溶解度为 ______ 。
18. 将的丙醇和一定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若氧气的质量为,生成的水、的二氧化碳和,则氧气和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若氧气足量,无生成,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 、、是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是常用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一种碱,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的化学式为 ______。
写出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若溶液可以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20. 化学与人类社会生活密不可分。
公共交通上不能食用臭豆腐,否则会影响他人,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
在铁制品表面涂油、刷漆或镀铬等都能防止铁生锈,其原理是什么?
21. 实验室选用下列仪器配制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钠溶液。
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 。
完成该实验,如图中有一种仪器不必用到,请写出该仪器的名称 。
若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写出一条可能造成该结果的原因 。
22. 实验探究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
装置可制取多种气体,选择其中一种,写出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若收集干燥的装置的连接顺序为:接、接,则试剂是 。在处方框中画出装置图。只画集气瓶和导管
23. 实验小组同学利用废弃的黄铜铜锌合金制备硝酸锌,设计实验如图所示。
过滤、蒸发中都用到同一种玻璃仪器,写出它在蒸发中的作用 。
请分析滤渣的成分 。
24. 酸、碱、盐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中含有碳酸氢钠,其俗名为 填字母代号。
纯碱
烧碱
苏打
小苏打
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反应时溶液变化的示意图。
根据图示判断,该实验是将 选填“氢氧化钠溶液”或“硫酸”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滴入溶液体积为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
为除去粗盐水中的可溶性杂质、,某化学小组设计了以下方案:
整个方案中,共发生了 个复分解反应。
写出加入溶液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微溶物不形成沉淀
溶液中含有哪些杂质 ?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 。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和现象
为测定某碳酸钠溶液的浓度,向稀盐酸中加入该碳酸钠溶液,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求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酒精用作燃料,是因为酒精具有可燃性,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A错误;
B、石墨用作电极,是因为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正确;
C、氮气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故C错误;
D、二氧化碳用作灭火剂,是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属于化学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属于物理性质,既利用了化学性质,也利用了物理性质,故D错误。
故选:。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毒性、稳定性、酸碱性等。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2.【答案】
【解析】解:、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浓度,属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检测项目;故选项错误;
B、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浓度,属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检测项目;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浓度不属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检测项目;故选项正确;
D、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浓度,属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检测项目;故选项错误;
故选:。
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
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3.【答案】
【解析】解:牛肉富含蛋白质,故A错误;
B.米饭富含糖类,故B错误;
C.番茄富含维生素,故C正确;
D.鸡蛋富含蛋白质,故D错误。
故选:。
根据常见的食品中含有的营养素分析回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答案】
【解析】解:、氢气验纯时,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火焰,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说明不纯,当听到轻微的“噗”的声音时,说明氢气已纯,操作正确;
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中的长颈漏斗应伸到液面以下,排气的导管应刚好露出胶塞即可,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操作错误;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操作错误;
故选:。
根据基本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答案】
【解析】解:、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放热,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A不正确;
B、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瓶盖,瓶口出现大量白雾,故B正确;
C、点燃塑料和羊毛,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的是羊毛,而塑料不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故C不正确;
D、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故D不正确。
故选:。
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塑料和羊毛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6.【答案】
【解析】解:焦炭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不符合“低碳”理念,故选项错误。
B.酒精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符合“低碳”理念,故选项错误。
C.煤油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不符合“低碳”理念,故选项错误。
D.氢气作为燃料,具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燃烧放出的热量多、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因此是符合“低碳”理念的最清洁燃料,故选项正确。
故选:。
焦炭、煤油、酒精均属于含碳燃料,燃烧后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而氢气具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燃烧放出的热量多,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所以是最理想的燃料.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氢气作为能源的三大优点来源广、燃烧热值高、无污染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
【解析】解:、硫酸铜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B、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
【解析】解:、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A不符合题意;
B、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C不符合题意;
D、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故D符合题意。
故选:。
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种或哪几种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
9.【答案】
【解析】解: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说法错误;
B.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合金属于金属材料,说法错误;
C.钾元素属于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说法错误;
D.氧化铜、氧化钙、二氧化硫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均属于氧化物,说法正确。
故选:。
A.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B.根据合成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C.根据人体必需的元素种类来分析。
D.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在酸性溶液中共存及特定离子的颜色。
【解答】
为的溶液显酸性,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的。
A、中的与结合生成水,中的碳酸根离子和在溶液中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C、三者之间不反应,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但溶于水呈黄色,故选项错误。
D、、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1.【答案】
【解析】解:、通电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而不是质量之比为:,故选项图象错误。
B、加水稀释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碱性变弱,但溶液始终显碱性,溶液的不可能小于或等于,故选项图象错误。
C、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少,有氢氧化钙析出,则溶液质量减少,故选项图象错误。
D、向一定质量的盐酸和氯化钙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稀盐酸消耗完,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图象正确。
故选:。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12.【答案】
【解析】
【分析】
一步反应实现即所涉及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转化即可。
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抓住“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如箭头所指方向的转化”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解答】
A.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A不合题意;
B.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故B不合题意;
C.氢氧化钾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碳酸钾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钾、水和二氧化碳,由转化为,假设能反应,生成物是碳酸钾和硝酸盐,而碳酸钾和硝酸盐均是可溶性盐,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则不能转化为,故C项符合题意;
D.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不合题意。
故选C。
13.【答案】
【解析】解:将镁、铝、锌、铁四种金属分别投入足量且质量相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等的硫酸中;根据化学方程式来计算分析:设溶液变化量都是
溶液差量
溶液差量
溶液差量
溶液差量
所以可以判断加入金属的质量:
即投入的金属质量关系为:。
故选:。
将镁、铝、锌、铁四种金属分别投入质量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中,反应结束后溶液的质量仍相等,说明溶液增加的质量相等,即加入的金属质量减去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来考虑本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进行推断的能力,属于一道综合性计算考查题。
14.【答案】
【解析】解:二氧化碳可参与光合作用,作气体肥料,化学式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分别是氧元素和钙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钙,其化学式为:。
故答案为:;。
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5.【答案】乳化 锌
【解析】解:洗洁精有乳化作用,使油滴分散为小液滴,随着水流走,起到清洁的作用;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铝会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了铝进一步被氧化,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乳化;锌;。
根据洗洁精有乳化作用,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铝会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了铝进一步被氧化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金属的化学性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16.【答案】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充足的氧气或可燃物与氧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解析】解:乙醇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高压水枪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因此可燃物熄灭;使燃料充分燃烧,应考虑的因素是充足的氧气或可燃物与氧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故答案为:;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充足的氧气或可燃物与氧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灭火的原理,燃料充分燃烧的因素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燃料使用对环境的影响、灭火的原理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
【解析】解: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就是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是;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取决于溶解度的大小,所以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是:,时,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和的溶解度变大,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升温后溶质质量分数还是:;物质升温后,溶解度变小,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所以物质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所得三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设时物质的溶解度为则:,解得.
故答案为:;;。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8.【答案】:
【解析】解:将的丙醇和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水、的二氧化碳和,根据质量守恒可知,的质量;丙醇中元素的质量;含氢元素的质量;的二氧化碳中元素的质量;水中含氢元素的质量;反应物丙醇与生成物水中含氢元素质量相等;则中不含氢元素,含碳元素质量为,含氧元素质量,中含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所以为,氧气和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若氧气足量,无生成,丙醇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
故答案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的质量,然后结合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之积的比等于物质的质量比求出化学计量数进行分析。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19.【答案】
【解析】解:是常用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一种碱,故是氢氧化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故是碳酸钙,氢氧化钙生成的能与碳酸钙相互转化,故可以是氯化钙,代入框图,推断合理;
物质是氢氧化钙,其化学式为,故填:;
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若溶液可以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则是氯化钙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钙和氯化银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是常用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一种碱,故是氢氧化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故是碳酸钙,氢氧化钙生成的能与碳酸钙相互转化,故可以是氯化钙,据此解答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0.【答案】解:由于臭豆腐中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所以公共交通上不能食用臭豆腐,否则会影响他人;
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铁制品表面涂油、刷漆或镀铬等都能防止铁生锈,其原理是隔绝铁与氧气和水的接触,达到防锈的目的。
故答案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隔绝铁与氧气和水的接触。
【解析】根据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进行分析;
根据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分子的特性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21.【答案】 漏斗 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合理即可
【解析】解: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钠溶液额,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需要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则不需要漏斗。
若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可能原因为氯化钠固体质量偏大或水的质量偏小,而砝码生锈会使称量的氯化钠固体质量偏大,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使量取水的体积偏小,故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可能是: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或砝码生锈等。
故答案为:
;
漏斗;
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合理即可。
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步骤,分析解答需要的仪器。
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大或溶剂质量偏小,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主要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答案】合理即可 浓硫酸
【解析】解: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装置,可用于过氧化氢制氧气,反应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或用于制氢气,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或大理石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和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若收集干燥的装置的连接顺序为:接、接,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则试剂是浓硫酸。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收集干燥氧气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故在处方框中图为。
故答案为:制氧气合理即可;合理即可。
浓硫酸;。
根据气体的发生装置确定反应的原理;
根据干燥气体的方法、浓硫酸的吸水性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23.【答案】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
【解析】解:过滤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蒸发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所以过滤蒸发中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玻璃棒在蒸发中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滤液为蓝色,说明含有硝酸铜,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 ,反应的先后顺序“前置换后”可知锌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待锌反应完后铜再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所以锌一定反应完了,铜可能反应完全也可能没反应完。所以滤渣中一定含有反应生成的银,可能含有铜,一定不含锌。
故答案为: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并且金属越活泼,越容易和盐反应。
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4.【答案】 硫酸 硫酸钠、硫酸 、 取少量的溶液,滴加过量的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静置或过滤,向上层清液或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解析】解:、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不符合题意;
、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不符合题意;
、苏打是碳酸钠的俗称,不符合题意;
、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符合题意。
故选;
由图可知,一开始,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减小至小于,故该实验是将硫酸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由图可知,滴入溶液体积为时,,此时硫酸过量,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故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硫酸;
粗盐水中含硫酸镁和氯化钙杂质,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氢氧化钡和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硫酸钡,可除去硫酸镁,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碳酸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氢氧化钠,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氢氧化钡,过滤,除去硫酸钡、氢氧化镁、碳酸钡和碳酸钙,溶液中含氯化钠,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和过量的碳酸钠,加入适量盐酸,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发生的反应均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均属于复分解反应,故共发生了个复分解反应;
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时,发生反应为氢氧化钡和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硫酸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以上分析可知,溶液中含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故含氢氧化钠、碳酸钠两种杂质;
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可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检验碳酸钠,且将碳酸钠除尽,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可用无色酚酞试液检验氢氧化钠,故取少量的溶液,滴加过量的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静置或过滤,向上层清液或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设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故答案为:;
硫酸;硫酸钠、硫酸;
;
;
、;取少量的溶液,滴加过量的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静置或过滤,向上层清液或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
根据碳酸氢钠的俗名分析;
根据值的变化分析;
根据流程图分析;
根据氢氧化钡能与硫酸镁反应来分析;
根据物质的组成以及检验方法来分析;
根据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1页,共1页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