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重庆市渝北区六校中考历史练兵试卷(4月份)(含解析)

2023年重庆市渝北区六校中考历史练兵试卷(4月份)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14.0分)
1. 战国后期,蜀郡郡守李冰组织人民修建了一座大型水利工程,建成后,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这一水利工程是(  )
A. 郑国渠 B. 都江堰 C. 灵渠 D. 大运河
2. 如图是《唐宋发行铜币数目统计表》和《北宋纸币铜版拓片》。材料体现出宋代(  )
朝代 年代 铜币数目(万贯)
唐 804年 13.5
宋 1000年 135
1007年 185
1073年 600
A. 商业活动时间、空间不再受限
B. 外贸所得在财政中占重要地位
C. 商业贸易繁荣的程度超过唐代
D. 都市出现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3. 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表中的史料可共同用于佐证唐朝(  )
文献史料 少年儿女重秋千,盘巾结带分两边。
身轻裙薄易生力,双手向空如鸟翼。--(唐)王建《秋千词》
实物史料
彩绘打马球女俑
彩绘狩猎骑马俑
《弈棋仕女图》(局部)
A. 文学艺术灿烂,科学技术发达 B. 体育活动丰富,社会开放进取
C. 制瓷技术高超,生活水平提升 D. 商品经济发达,中外交流频繁
4. 台湾是“东南之锁钥,数省之屏障”,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史实中,在台湾驱逐了荷兰殖民者的是(  )
A. 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 B. 隋炀帝三次派人赴流求
C. 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 D. 郑成功收复并经营台湾
5. 清朝祖训规定:凡失寸土者,不得入列祖灵位。鸦片战争时期,道光帝违背祖训,同意“割香港岛给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6.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如表①处应为(  )
科技成就 传播及影响
造纸术 8世纪传播到阿拉伯地区,新型纸张取代了羊皮纸和纸草纸
① 14世纪初传到欧洲,对其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社会变革
《本草纲目》 17世纪被翻译为拉丁文等文字,促进了欧洲植物学的发展
A. 《齐民要术》 B. 火药 C. 活字印刷术 D. 《农政全书》
7. 如图照片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经济领域重大变革的一个场景。这一变革的作用是(  )
A. 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B. 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 保卫了广大中国人民和平生活
D. 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 20世纪70年代,体现出中国科研人员传承创新、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是(  )
A. 钱学森组织研制人造卫星 B. 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C. 焦裕禄治理河南省兰考县 D. 屠呦呦领导团队发现青蒿素
9. 将中国历史放在世界历史演进的大背景中,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发展。以下各项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中国历史事件 世界历史背景
① 丝绸之路开通 16世纪“三角贸易”开始
② 郑成功收复台湾 17世纪荷兰进行殖民侵略
③ 李大钊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④ 五四运动爆发 1919年巴黎和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 以下一组照片的主题是(  )
A.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B. 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C. 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D.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
11. 如图是一幅揭露美国2012年推出的“亚太(指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战略”的政治漫画。根据该漫画的寓意,应将其命名为(  )
A. 《假和平真霸权》 B. 《新潮流旧秩序》 C. 《求团结促发展》 D. 《倡合作谋共赢》
12. 如图为某同学绘制的支撑、协调世界政治和经济的两大支柱结构图。图中①处应为(  )
A. 亚太经合组织 B. 七十七国集团 C. 国际联盟 D. 世界贸易组织
13.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有关“重庆大轰炸”的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从1938年2月18日开始,日本对重庆的大轰炸持续了6年又10个月
B. 1940年8月19日至20日,304架次日本飞机向重庆投弹900多枚
C. 大轰炸造成重庆直接伤亡人口32829人,其中死亡16376人
D. 大轰炸次数之多,历时之长,范围之广,造成损失之惨重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罕见
14. 据《新华日报》报道,1943年2月12日,“一元献机”命名典礼在重庆珊瑚坝机场举行,重庆人民购买的5架战斗机献交政府。这说明当时重庆(  )
A. 航空运输发展迅速 B. 军工制造水平提高 C. 人民积极支援抗战 D. 出现参军参战热潮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5.0分)
15.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我国医药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与医学有关的有 300多片。早在汉代,中医学的体系就已经建立。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的《黄帝内经》,用阴阳五行之说阐释生理病理现象,阐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东汉末年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唐代医药学成就显著。孙思邈著有《千金方》,集前人药方之大成。唐高宗时颁行《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明代医学有了进一步发展。李时珍编写出的《本草纲目》,集我国古代药物学之大成,后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广泛传播。
——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整编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述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途“C”。
(1) 中医理论重视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 ______
(2) 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创编出了“五禽戏”。 ______
(3) 明代《本草纲目》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 ______
(4) 医者的智慧和政府的重视,促进了我国古代医学发展。 ______
(5) 中医学源远流长,自成体系,影响广泛。 ______
16. 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不同的合作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联军方面决定火攻,黄盖巧施诈降计,用十艘战舰满载浸透膏油的柴草,借着冬季少有的东南风向江北疾驶,接近曹营时,火烧油草,曹军措手不及,一时火焰滚滚、浓烟弥漫,锁在一起的战舰及岸上的军营很快葬身火海。联军水陆并进,曹操打败而逃。
——《国史概要》
材料二: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绝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一位当代西方史学家认为:“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
(1) 联军对抗曹操之战是历史上的哪一战役?此战役对当时的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2) 材料二出自哪一部文献?这一文献的签署有何历史意义?
(3) 根据材料三,分析西欧国家走向联合的原因。
17. 国家经济的强盛是每个国家不同时期都在追求的共同目标。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封位于汴水(汴河)两岸,汴水北通黄河,南通淮河、长江,因此开封市场上有来自江淮的粮食、沿海各地的水产、辽与西夏的牛羊,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酒、果品、茶、书籍,还有日本的扇子、高丽的磨料、大食(阿拉伯)的香料和珍珠。闻名遐迩的东京相国寺的庙会集市,各地来的商品琳琅满目,大山门内出卖飞禽走兽;第二座山门内出卖各种杂货;广场上出卖家用器物,……;近大殿处,出卖老字号名牌产品……大殿后、资圣阁前出卖书籍、古玩、……
——樊树志《国学十六讲》
材料二:“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17世纪时面积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新,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商业帝国。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
材料三:1928-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
年份
项目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生产总值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2 1 2 1
材料四: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加大稳外贸稳外资力度,成功举办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及首届消博会等重大展会。新增4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推出海南自由贸易港开放新举措。
——李克强总理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开封商业繁荣的原因。以相国寺的庙会集市为例,分析当时集市贸易的特点。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荷兰、英国和美国在经济体制创新方面的贡献。这些创新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 导致这一时期西欧国家工业落后和苏联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 综合以上材料,你对实现“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有何建议?
18. 世界历史潮流波澜壮阔,人类社会伴随政治文明发展。振兴中学李老师正在引领九年级同学以“探寻制度文明”进行项目化学习,他设计了以下一些学习任务,请你也和他们一起完成吧。
任务一【阅读图文——判断制度】
(1) 请仔细阅读以下图文,判断它们和哪一制度有关?这一制度的确立在当时起了什么积极作用?
放榜日 喧喧车马欲朝天唐朝 徐夤
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
万里便随金鸑鷟,三台仍借玉连钱。
花浮酒影彤霞烂,日照衫光瑞色鲜。
十二街前楼阁上,卷帘谁不看神仙。
任务二【根据材料——解释制度】材料一:二战后,联邦德国确立了福利国家的原则,社会保险的内容、范围和功能大为扩充提高。到70年代后期,用于社会福利保险的开支几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不断加码的社会保障系统已成了国家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2) 据材料三,归纳联邦德国的“福利国家”制度有什么特点?该制度的主要弊端是什么?
材料二:如图所示
(3) 上图场景标志着哪一地区的顺利回归?它的回归和哪一制度有关?
任务三【联系史实——解读制度】
(4) 历史上每一次政治制度的确立都会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请从以下所给相关制度中任意选取三个,以《制度创新 社会进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150字左右的小短文进行解读。
分封制、封君封臣制、君主立宪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都江堰修筑前,岷江水患不断,成都平原旱涝无常。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筑了都江堰。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B项正确;郑国渠与“建成后,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无关,排除A项;灵渠是秦朝时期修筑的,排除C项;大运河是隋朝时期修筑的,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都江堰水利工程修筑的意义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都江堰的相关史实。
2.【答案】C
【解析】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表反映唐朝时期主要使用铜币,《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反映北宋时期出现了纸币,纸币出现的原因是商业的繁荣,图片反映宋代商业贸易繁荣的程度超过唐代,C项正确;选项ABD在题干图片中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宋代商业贸易的繁荣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宋代商业贸易的繁荣的相关史实。
3.【答案】B
【解析】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包,他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据题干中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可知,表中的史料可共同用于佐证唐朝体育活动丰富,社会开放进取。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唐朝体育活动丰富、社会开放进取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的相关史实。
4.【答案】D
【解析】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在东南沿海一带坚持抗清的郑成功率领战舰数百艘,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台湾西海岸,在当地人民支持下,经过激烈战斗,终于在1662年初打败了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郑成功在台湾驱逐了荷兰殖民者、收复并经营台湾。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郑成功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相关史实。
5.【答案】A
【解析】1840年--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性的鸦片战争,签署了近代中国第一份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当时在位的皇帝是道光帝,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使中国由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故A符合题意;《北京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排除B;《马关条约》是甲午中日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排除C;《辛丑条约》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的,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南京条约》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割香港岛给英国”。
注意对材料的分析,掌握《南京条约》的相关知识。
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在宋元时期广泛用于战争,后来传到欧洲,对其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社会变革,B项正确;《齐民要术》是贾思勰所著农业著作,排除A项;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排除C项;《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的农学作品,不符题意,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火药的发明以及广泛使用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火药的发明以及广泛使用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7.【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照片及文字“1954年,商户鸿茂兴公私合营改造后,举行挂牌仪式”可以判断,题干材料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的三大改造。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公私合营。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A项正确;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我国工业化奠定基础,没有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排除B项;题干材料体现的是经济领域的重大变革,没有涉及保卫了广大中国人民和平生活,排除C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提出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使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
掌握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和意义。
8.【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屠呦呦领导团队发现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突出贡献,D项正确;钱学森组织研制人造卫星不属于人类健康方面的,排除A项;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有利于解决温饱问题,排除B项;焦裕禄治理河南省兰考县促进了兰考县的发展,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屠呦呦领导团队发现青蒿素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屠呦呦在医学方面的贡献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屠呦呦领导团队发现青蒿素的相关史实。
9.【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通常是指西汉时张骞和东汉时班超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8年),“三角贸易”是16世纪,①错误;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②正确;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最先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③正确;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引起了五四运动,④正确,由此可知②③④说法无误,D项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历史史实与世界历史的史实的因果关系,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历史史实与世界历史的史实的因果关系,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0.【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签署”“1944年诺曼底登陆”“1945年苏军攻克柏林”“1945年中国军队对日反攻”可知,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D项正确。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在题干图片中无法体现,排除A项;太平洋战争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排除B项;诺曼底登陆使盟军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的相关史实。
11.【答案】A
【解析】根据漫画内容可以看出,和平鸽象征着和平,据“一只嘴被捆住、身上绑着点燃的炸药”“弹弓橡皮筋上写着‘亚太战略’”可知,这说明美国是借着和平的名义去破坏和平,是去破坏亚太地区的和平,实际上是要推行自己的霸权,A项正确;美国推行的霸权主义不是新潮流,排除B项;从漫画中“炸药”可以看出不是求团结促发展,而是战争的威胁,所以也不是合作共赢,排除C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假和平真霸权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亚太(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战略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美国假和平真霸权的相关史实。
12.【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在国际秩序重建过程中,国际组织纷纷成立。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作为支撑、协调世界政治和经济的两大支柱,它们拉动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D符合题意;A是区域性经济组织,BC都属于政治组织,不属于经济支柱,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结合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理解。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
13.【答案】D
【解析】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即“是什么”的问题。历史解释则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即“有什么用”的问题。题干选项中选项ABC是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历史史实;选项D不是描述某个历史事件,而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属于历史解释。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什么是历史史实,什么是历史解释的相关史实。注意掌握区别历史史实和历史解释的方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什么是历史史实,什么是历史解释的相关史实。
14.【答案】C
【解析】据“1943年2月12日,‘一元献机’命名典礼在重庆珊瑚坝机场举行,重庆人民购买的5架战斗机献交政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重庆人民踊跃支援抗战,支援前线抗战的热情高涨。AB不符合史实,D与材料无关。
故选:C。
本题以题干材料为依托,考查重庆人民支援抗战。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重庆人民支援抗战的相关知识。
15.【答案】【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A
【小题5】A
【解析】(1)由材料“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的《黄帝内经》,用阴阳五行之说阐释生理病理现象,阐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可知,中医理论重视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说法正确。
(2)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创编出了“五禽戏”在材料中没有涉及。
(3)由材料“唐高宗时颁行《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可知,明代《本草纲目》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述的意思。
(4)由材料“唐代医药学成就显著。孙思邈著有《千金方》,集前人药方之大成。唐高宗时颁行《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可知,医者的智慧和政府的重视,促进了我国古代医学发展说法正确。
(5)由材料中“在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与医学有关的有300多片。到李时珍编写出的《本草纲目》,集我国古代药物学之大成,后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广泛传播。”可知,中医学源远流长,自成体系,影响广泛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A。
(2)C。
(3)B。
(4)A。
(5)A。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注意对材料信息的提取,掌握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
16.【答案】【小题1】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小题2】《联合国家宣言》;这一文献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为彻底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战胜法西斯的重要保障)。
【小题3】发展(振兴)经济;抗衡苏联、摆脱美国的控制;维护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
【解析】本题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赤壁之战以及影响、《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以及历史意义、西欧国家走向联合的原因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赤壁之战、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欧洲的联合等知识。
17.【答案】【小题1】原因:开封位于汴水两岸,交通便利;开封是北宋的都城,是政治经济中心;宗教文化的影响。特点:商品丰富,种类齐全;商品交易有分区。
【小题2】贡献:荷兰: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英国:推行自由贸易,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美国:推行新政,政府大力干预经济。共同特征:对市场经济进行创新和发展。
【小题3】经济大危机的打击和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小题4】继续加强和沿路各国的友好交往;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有序开展对外投资合作,有效防范海外风险等。
【解析】本题以四则文字、表格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开封商业繁荣的原因以及当时集市贸易的特点、荷兰、英国和美国在经济体制创新方面的贡献以及这些创新的共同特征、1928-1937年西欧国家工业落后和苏联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对实现“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的建议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开封商业繁荣的原因以及当时集市贸易的特点、荷兰、英国和美国在经济体制创新方面的贡献以及这些创新的共同特征、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苏联的一、二五计划、“一带一路”建设的建议等。
18.【答案】【小题1】科举制度;科举制的创立,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扩大了官员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小题2】特点:内容、范围、功能不断扩充提高;社会保险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大。弊端: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小题3】香港回归;一国两制。
【小题4】题目:制度创新 社会进步。
论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政治制度在历史变革中不断被创新,政治文明的历程不断拓展,人类社会也因此而不断进步与发展。1688年,英国爆发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主权,使得英国资产主义的发展得到了制度保障。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权利,使民主政治在更大范围内得以实现,同时,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意志,使人民当家作主得以实现。总之,政治制度的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国家要想发展、进步,离不开政治制度的创新与发展。
【解析】本题以二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科举制度以及积极作用、联邦德国的“福利国家”制度的特点以及该制度的主要弊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与香港回归、新的政治制度的确立以及意义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科举制度以及积极作用、联邦德国的“福利国家”制度的特点以及该制度的主要弊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与香港回归、新的政治制度的确立以及意义等知识。
第1页,共1页

2023年重庆市渝北区六校中考历史练兵试卷(4月份)(含解析)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