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江西省宜春市多校八年级(下)月考生物试卷(一)(含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22-2023学年年江西省宜春市多校八年级(下)月考生物试卷(一)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1. 赣南脐橙(如图)果大形正,橙红鲜艳,光洁美观,可食率达85%;肉质脆嫩、化渣,风味浓甜芳香,含果汁55%以上。下列属于橙子的生殖器官的是( )
A. 根 B. 茎 C. 叶 D. 花
2. 下列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A. 在田间播种黄豆 B. 通过嫁接改良柚子品种
C. 利用马铃薯的块茎繁殖 D. 剪取柳枝栽种
3. 菜粉蝶(如图),属鳞翅目、粉蝶科,菜粉蝶别名菜白蝶,幼虫又称菜青虫。下列能正确表示菜粉蝶发育过程的是( )
A. 卵→幼虫→蛹→成虫
B. 卵→蛹→幼虫→成虫
C. 卵→若虫→成虫
D. 卵→成虫→若虫
4. 如图是鸟卵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含有细胞核的结构是( )
A. 卵黄
B. 卵白
C. 胚盘
D. 胚胎
5. 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新生命的起点是( )
A. 受精卵 B. 发育成胚泡 C. 发育成胚胎 D. 婴儿诞生
6. 下列各组中,染色体数目相同的是( )
A. 卵细胞和体细胞 B. 精子和卵细胞 C. 精子和受精卵 D. 精子和体细胞
7. 下列示意图中,能够正确表示番茄果肉细胞中的基因、染色体和细胞核三者之间的关系的是( )
A. B.
C. D.
8. 一对夫妇已经生了一个男孩,再生一个孩子,是女孩的可能性是( )
A. 75% B. 50% C. 100% D. 0
9. 玉米白化苗是由遗传物质引起的变异,这种变异对玉米植株而言是( )
A. 有利变异 B. 不利变异
C. 中性变异 D. 是否有利,取决于所处环境
10. 我国法律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下列不属于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是( )
A. 舅表兄表妹 B. 堂兄堂妹 C. 姨表兄表妹 D. 外祖父母
11. 生命的产生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以下不包括的是( )
A. 简单的无机小分子聚合成无机大分子
B. 简单的无机小分子合成简单的有机小分子
C. 简单的有机小分子聚合成复杂的有机大分子
D. 有机大分子形成原始生命
12. 下列能正确表示人类起源与进化发展过程的是( )
A. 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 B. 直立人、南方古猿、能人、智人
C. 能人、智人、南方古猿、直立人 D. 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13. 我国科学家把生活在寒温带的一种名叫“美洲拟蝴蝶鱼”细胞中的抗冻基因移植到番茄的DNA上,成功培育出抗冻番茄。该技术利用了( )
A. 细胞工程 B. 蛋白质工程 C. 基因工程 D. 酶工程
14. 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是( )
A.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B. 鱼类→爬行类→两栖类→哺乳类
C. 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 D.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15. 若要使一株结酸味苹果的苹果树结出甜味苹果,一般可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
A. 扦插 B. 嫁接 C. 压条 D. 组织培养
16. 一粒花生里有三粒花生仁,那形成这三粒花生仁至少需要的胚珠、花粉数量分别是( )
A. 3个,3粒 B. 3个,6粒 C. 6个、3粒 D. 6个、6粒
17. 如图表示生物进化树的一部分。下列关于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是指苔藓植物
B. ②是指蕨类植物
C. ③是植物界中分布最广的植物
D. ①用孢子繁殖,②③用种子繁殖
18. 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的捕蝇草,通过特殊的叶子捕食昆虫补充所缺营养。根据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贫瘠的土壤在捕蝇草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
A. 进行自然选择 B. 促进植物变异 C. 进行人工选择 D. 提供水和无机盐
19. 男性生殖系统中,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的器官是( )
A. 附睾 B. 前列腺 C. 精囊腺 D. 睾丸
20. 下列动物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不经过变态发育过程的是( )
A. 家鸽 B. 蜜蜂 C. 蟋蟀 D. 箭毒蛙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6.0分)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科技人员将刚结出的球形西瓜幼果放进方形透明盒中让它继续生长,原本球形的西瓜会长成正方体形。这种“方形西瓜”受到了某些人的喜爱。
材料二:科学家利用航天技术将普通西瓜的种子送上太空,返回后再进行栽培选有,培育出含糖量高、纤维少、个头大的太空西瓜。
(1)“方形西瓜”是由 引起的变异,这种变异属于 的变异。
(2)太空西瓜含糖量高、果实大,其根本原因是普通西瓜种子的 在太空条件下发生了改变;把太空西瓜的种子种下去,结的是 (填“太空”或“普通”)西瓜。
(3)除了太空育种,人们还有多种方法可以使生物体内的 或 发生改变,从而产生新的变异个体。例如,多倍体草莓和无子西瓜是利用染色体数目改变培育而成的。
22. 请你依据所学的相关知识,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胎儿发育的场所是[a] ;胚胎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养料和氧是通过[c] 、[b] 从母体获得的。
(2)图乙表示青蛙个体发育过程,它的发育起点是[1] 。青蛙的幼体——蝌蚪有尾,用 呼吸,只能生活在水中;成蛙用 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23.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良好实验材料,据图回答问题:
(1)图1果蝇的发育过程是 发育,要经历 个阶段。
(2)如图2所示,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3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则其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有 条。若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则该图所示果蝇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性染色体是 。
(3)图3为果蝇体色的遗传图解,子代果蝇中出现与亲代不同的体色。据图推断,果蝇的灰身属于 性状,用A、a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则子代黑身果蝇的基因组成是 。
24. 图1表示生物进化历程的一部分(自下而上进化),图2是美国学者米勒设计的一个模拟装置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在图1中,较a和b而言,a,c间的亲缘关系更 (填“近”或“远”)。
(2)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 、遗物、遗迹,就是 ,它是人们研究古生物最重要的材料和证据。
(3)图2中的A装置里的气体相当于 ,B装置里模拟的是 ,其中的液体含有 等有机小分子物质。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5. 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仿照科学家设计并实施了四组豌豆杂交实验,实验结果统计如下表,请据表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亲代性状 子代性状及数量
紫花 白花
第一组 紫花 白花 98 0
第二组 白花 白花 0 96
第三组 紫花 紫花 74 25
第四组 紫花 白花 49 48
(1)豌豆花色的紫色和白色在遗传学上称为 。
(2)根据表中第 组的遗传性状统计结果,可推断出白色是隐性性状。
(3)若用R和r分别表示控制豌豆花色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请据表分析,第一组亲代紫花的基因组成是 ,第四组亲代紫花的基因组成是 。
(4)在豌豆杂交过程中,亲代的 随着生殖细胞传递给子代,并控制着子代的性状表现。
(5)将同一株豌豆所结的籽粒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种在肥沃和贫瘠的土壤中,前者产量明显高于后者,这种变异在生物学上称为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赣南脐橙属于绿色开花植物,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属于生殖器官,所以D正确。
故选:D。
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包括: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掌握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是解题的关键。
2.【答案】A
【解析】解:在田间播种黄豆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受精卵,有受精卵发育成幼苗,属于有性生殖;而嫁接改良柚子品种、利用马铃薯的块茎繁殖、剪取柳枝栽种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都属于无性生殖。
故选:A。
有性生殖是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是不经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
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3.【答案】A
【解析】解:菜粉蝶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故选:A。
(1)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
(2)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完全变态的发育特点。
4.【答案】C
【解析】解:AB、卵黄富含营养物质,为胚胎发育提供主要的营养物质;卵白含有水分和蛋白质,有营养和保护的作用,AB不符合题意。
C、胚盘是卵黄表面中央一盘状小白点,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已受精的卵的胚盘色浓而略大,这是因为胚胎发育已经开始。鸟类的生殖发育过程:受精卵→胚盘→胚胎→雏鸟→成鸟。因此,鸟卵中能发育为雏鸟的结构是胚盘,胚盘是鸟卵中最重要的部分,C符合题意。
D、鸟卵结构中没有胚胎,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鸟卵一般分为卵壳、卵壳膜、卵白、气室、系带、卵黄膜、卵黄以及胚盘。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鸟卵的结构和功能。
5.【答案】A
【解析】解:A、在人的生殖发育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A正确。
B、在输卵管形成的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是不是新生命的开始,B错误。
C、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上,这是怀孕的开始。然后,胚泡内的细胞继续进行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胚胎不是新生命的开始,C错误。
D、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经过大约38周后,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分娩意味着新生儿诞生,婴儿诞生不是新生命的开始,D错误。
故选:A。
人体的生殖细胞有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和精子都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发育等生命活动。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胎儿。因此新生命开始于受精卵。
掌握人的生殖发育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解: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在精子与卵细胞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数目,并且受精卵中的每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产生的精子,一条来自母方产生的卵细胞。因此,体细胞和受精卵染色体数目相同;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也相同。
故选:B。
根据生物体细胞、受精卵和生殖细胞之间的染色体的数目关系分析解答。假如某种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条,则其受精卵的染色体数为2N条;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为N条。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7.【答案】B
【解析】解: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是由两条长链状盘旋而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有许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故B正确。
故选:B。
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为: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本题主要考查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可简记为染色体>DNA>基因。
8.【答案】B
【解析】解: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人类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各是50%。因此一对夫妇已经生了一个男孩,如果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是女孩的可能性为50%。
故选:B。
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性别遗传过程以及会借助人类的性别遗传图解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9.【答案】B
【解析】解:对于某种生物来说,有的变异有利于它的生存,叫做有利变异,有的变异不利用它的生存,叫做不利变异。玉米的白化苗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会过早死亡,因此,这种变异对玉米植株而言是不利变异。
故选:B。
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是对生物自身的生存而言的,有些生物产生的对人类有益的变异未必是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
10.【答案】D
【解析】解:直系血亲是直接血缘关系,是指出生关系,包括生出自己的长辈(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更上的长辈)和自己生出来的晚辈(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更下的直接晚辈),如爷爷与孙子是直系血亲。旁系血亲是指非直系血亲,而在血缘上和自己同出一源的亲属。如,自己与兄弟姐妹及其伯叔姑、姨舅之间就属旁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是指同源于祖(外祖)父母的旁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是指:伯、叔、姑、舅、姨、侄子(女)、外甥、外甥女、堂兄弟姐妹、姑舅表兄弟姐妹、姨表兄弟姐妹等。因此 ABC都属于三代以内旁系血亲,D属于直系关系
故选:D。
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直系血亲、旁系血亲等的关系。
11.【答案】A
【解析】解:原始大气中的无机小分子物质在紫外线、闪电、高温和宇宙射线等条件的激发下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随着雨水汇入原始海洋,经过长期演变,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这些物质逐渐聚集并在外表形成了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这些独立的体系不断完善,最终形成最简单的原始生命形式。即从简单的无机小分子合成简单的有机小分子→从简单的有机小分子聚合成复杂的有机大分子→从有机大分子物质聚变为独立的体系,即原始生命。因此,生命的产生过程不包括A简单的无机小分子聚合成无机大分子。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在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没有生命的,在地球上生命发生之前,经历了由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的化学进化过程。据此解答。
关于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研究,虽然进行了大量的模拟实验,但是绝大多数实验只是集中在第一阶段。
12.【答案】D
【解析】解:人类进化的历程通常可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
故选:D。
(1)人类进化的历程通常可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其中南方古猿能使用天然工具,但不能使用制造工具,是已经发现的最早的原始人类;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是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智人已经学会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能进行狩猎和捕鱼。
(2)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
解题关键是掌握人类演化过程。
13.【答案】C
【解析】解:基因是遗传物质中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所以科学家把“美洲拟蝴蝶鱼”细胞中的抗冻基因移植到番茄细胞的DNA上,培育出的番茄具有抗冻性状,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该过程运用了转基因技术,属于基因工程。
故选:C。
转基因技术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转基因生物,就可能表现出转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解答即可。
应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生物性状,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利用其它生物体培育出人类所需要的生物制品,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
14.【答案】A
【解析】解: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原始节肢动物。无脊椎动物进化为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古代鱼类→古代两栖类→古代爬行类→古代鸟类、哺乳类。
故选:A。
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
15.【答案】B
【解析】解:由分析可知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因此若要使一株结酸味苹果的苹果树结出甜味苹果,可采用的繁殖方法是嫁接,可以用甜味的苹果树的枝或芽做接穗,嫁接到酸味苹果的苹果树上即可。
故选:B。
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熟练掌握嫁接的知识,最好既能用已掌握的知识解答题目,又能用所学的知识指导我们的生产生活。
16.【答案】A
【解析】解: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过程。每粒花粉萌发产生的花粉管中含有两个精子,在胚珠中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融合,完成受精。受精完成后胚珠发育成种子。所以,一粒花生里有三粒花生仁,形成这三粒花生仁至少需要3个胚珠、3粒花粉。
故选:A。
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
掌握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是解题的关键。
17.【答案】D
【解析】解:AB、结合分析可知,题图中:①是苔藓植物,②是蕨类植物,AB正确;
C、③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能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类群,其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种类占绝对优势,C正确;
D、绿色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其中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可见,①②用孢子繁殖,③用种子繁殖,D错误。
故选:D。
原始藻类植物进化成原始的苔藓植物;原始藻类植物进化成原始的蕨类植物,原始的蕨类植物进化为原始的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题图中:①苔藓植物,②蕨类植物,③被子植物。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植物的进化历程。
18.【答案】A
【解析】解:达尔文认为:因生存资源有限,生物的过度繁殖引起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生物种间的斗争)。
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的捕蝇草,通过特殊的叶子捕食昆虫补充所缺营养,属于有利变异,能够生存并繁殖后代。可见,贫瘠的土壤在捕蝇草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自然选择。
故选:A。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正确识记并理解自然选择的内容是解题的关键。
19.【答案】D
【解析】解: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器官有睾丸、附睾、输卵管、阴经等,其中睾丸是男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具有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作用。
故选:D。
男性生殖系统包括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腺、阴茎和阴囊等,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关键是熟练掌握了男性的生殖系统的功能。
20.【答案】A
【解析】解:昆虫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包括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蟋蟀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别不明显,这样的发育过程叫不完全变态;蜜蜂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别明显,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发育。
箭毒蛙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其幼体和成体在系统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
家鸽属于鸟类,它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所出现的一系列变化不大,不属于变态发育。
故选:A。
变态发育指动物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所出现的一系列显著变化。幼体与成体差别很大,而且改变的形态又是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这种发育方式叫变态发育。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变态发育的特点。
21.【答案】环境 不遗传(不可遗传) 基因 太空 遗传物质 基因
【解析】解:(1)“方形西瓜”是将刚结出的球形西瓜幼果放进方形透明盒中让它继续生长形成的,这种变异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属于不遗传(不可遗传)。
(2)太空西瓜是普通西瓜种子的基因在太空条件下发生基因突变,这种变异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所以,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所以,把太空西瓜的种子种下去,结的是太空西瓜。
(3)利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有多种,除了太空育种,人类应用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方法使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和基因发生改变,从而产生新的变异个体来培育生物新品种。
故答案为:(1)环境;不遗传(不可遗传)。
(2)基因;太空。
(3)遗传物质;基因。
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遗传与变异相关知识点。
22.【答案】子宫 脐带 胎盘 受精卵 鳃 肺
【解析】解:(1)在甲结构的中,a是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胎儿通过c脐带和b胎盘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
(2)青蛙的一生经过1受精卵、234蝌蚪、56幼蛙和7成蛙四个阶段,属于变态发育。幼蛙用鳃呼吸,只能生活在水中;成蛙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和皮肤呼吸。
故答案为:(1)子宫;脐带;胎盘。
(2)受精卵;鳃;肺。
图甲中,a是子宫、b是胎盘、c是脐带、d胎儿、e羊水;图乙中,1受精卵、234蝌蚪、56幼蛙和7成蛙。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各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23.【答案】完全变态 四 4 X或Y 显性 aa
【解析】解:(1)图1中果蝇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跟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显著不同,这种发育方式叫完全变态发育。
(2)如图2所示,已知果蝇体细胞中含有4对染色体,即由3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XX或XY)组成。其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由X、Y染色体决定,雄性果蝇为XY,雌性为XX。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则其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有4条。图2中的第1对性染色体大小不相同,是XY染色体,因此是雄性果蝇,其产生的生殖细胞的性染色体为X或Y。
(3)图3中灰身果蝇的后代出现了黑身果蝇的变异后代,可以判断显性性状为灰身,隐性性状为黑身。如果用A、a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则灰体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黑体的基因组成是aa,亲代果蝇遗传给子代黑体(aa)果蝇的基因一定是a,因此亲代灰体果蝇的基因组成分别是Aa、Aa,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根据遗传图解可知:子代黑身果蝇的基因组成是aa。
故答案为:
(1)完全变态;四
(2)4;X或Y
(3)显性;aa
(1)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3)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
解题关键是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
24.【答案】远 遗体 化石 原始大气 原始海洋 氨基酸
【解析】解:(1)在图1中,a和b在同一分支上,a和c不在同一分支上,所以较a和b而言,a、c间的亲缘关系更远。
(2)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生物进化的最主要材料和直接证据是化石证据。
(3)图2这一实验装置是米勒设计的,米勒是美国青年学者。A装置中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无氧气。正负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的闪电,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了条件。图2中的B装置里的液体相当于原始海洋,实验后可检测到其中含有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物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故答案为:
(1)远。
(2)遗体;化石。
(3)原始大气;原始海洋;氨基酸。
(1)分析进化树可以得出,f是a、b、c、d、e五种生物的共同祖先,在地层中出现的最早;a和b在同一分支上,a和c不在同一分支上,所以较a和c而言,a、b间的亲缘关系更近;c一般应该比a高等。
(2)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3)人类的进化主要分五个阶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现代人。
(4)按照一般的分类方法,现代人类可分为四个种族:蒙古利亚人、高加索人、尼格罗人、澳大利亚人四个人种。
读懂生物的进化树及米勒的实验结论的内容在考试中经常考到,要注意理解和掌握。可结合米勒的实验装置图,来帮助理解和记忆。
25.【答案】相对性状 一或三 RR Rr 基因 不遗传的变异
【解析】解:(1)豌豆花色的紫色和白色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
(2)表格中第一组亲代是紫花和白花,而子代白花消失了(或者根据表格中第三组亲代都是紫花,而子代中出现了白花),表明白花是隐性性状,紫花是显性性状。
(3)“若用R和r分别表示豌豆花色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则紫花的基因组成是RR或Rr,白花的基因组成是rr。第一组子代全为紫花,则第一组亲代紫花的基因组成一定是RR。第四组子代白花rr,其中一个r来自紫花,所以亲代紫花的基因组成是Rr。
(4)在豌豆杂交过程中,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的数目要减半,亲代的基因随着生殖细胞传递给子代,并控制着子代的性状。
(5)“将同一株豌豆所结的籽粒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种在肥沃和贫瘠的土壤中,前者产量明显高于后者”,这种变异是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因此在生物学上称为不遗传的变异。
故答案为:(1)相对性状
(2)一或三
(3)RR;Rr
(4)基因
(5)不遗传的变异
(1)遗传是指亲子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2)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3)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4)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遗相对性状的概念、变异的原因、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等知识。
第1页,共1页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