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答案)

石家庄市2023届高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二)
历史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出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载,齐桓公五年(公元前681),齐鲁会盟中,鲁国曹沫以匕首劫持桓公,要求齐国退还占领鲁国的土地,齐桓公不得已订立了盟约。随后,齐国按盟约退还了侵占鲁国的土地。“诸侯闻之,皆信齐而欲附焉。”这反映了当时( )
A.齐国确立霸主地位 B.重诺守信成为社会主流观念
C.传统礼制影响犹存 D.会盟是解决争端的主要手段
2.西汉初期,汉朝继承秦法中的“生分”政策,夫妻子组成的核心家庭中的妻子(母亲)对家庭财产拥有一定的支配权。西汉中期,汉律将妻子擅自动用家庭财产视为“盗窃”,并作为休妻的原则。这一变化表明( )
A.律令实现了儒家化 B.家庭私有财产受到保护
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D.尊卑亲疏成为量刑原则
3.唐代“禁约百姓,不许出蕃”,玄奘“也不敢公出;乃昼伏夜行”;王忠嗣的《西域图》、贾耽的《海内华夷图》《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等地理著作也不是作者亲涉异域写成,而是他们在鸿肪寺任职时,利用接触外国人的便利条件而写成。这主要表明唐代( )
A.中外文化交流停滞不前 B.丝绸之路发展受阻
C.士人难以形成国际视野 D.传统观念影响较大
4.五代时期,“流官移镇”盛行。各节度使不仅积极发展屯田,而且“多遣亲吏往诸道回图贩易,所过皆免其算”。藩镇的财富由唐代“取之于镇,用之于镇”变成了“取之于镇,用之于使”。这一变化反映出( )
A.改土归流成效初显 B.地方割据势力削弱
C.藩镇经济有所恢复 D.基层治理日益衰败
5.明中后期,基于地域平衡理念,吏部各司的司官每省各有定额,司官升转出部或请假归家,接任递补者仍是该省籍贯。后来这一现象逐渐蔓延至巡抚、提学、科道、翰林、部属等官缺,各省官僚群体的乡党意识逐渐增强。该现象( )
A.适应了科举分地定额取士的现实 B.体现了官僚政治生态的恶化
C.表明中央政府政治权威逐渐衰落 D.反映出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
6.
表1学者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看法
内容 书名 作者
其责是不在于军事而在于政治……若再推究得深些,则其失败,亦可以说是在文化上 《中国通史》 吕思勉
粤军的缺点,在于没有注意到民族文化传统势力之重要,只图激起革命,甚至对于传统文化加以过分的蔑弃,一切目之为妖,而别拥伪造的天父天兄,读圣书,做礼拜 《国史大纲》 钱穆
这可以用来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
A.未能顺应历史潮流 B.动摇了正统思想统治地位
C.缺乏科学思想武器 D.深受西方近代文明的影响
7.近代民间《点石斋画报》因及时报道社会热点而受市场青睐。图1为该画报关于《马关条约》签订的版画,画中题记赞扬了李鸿章“大度包容”,并折服了西方列强。据此推知,当时( )
A.清政府占据与日本谈判的先机 B.国人注重国际舆论造势
C.清政府美化自身形象愚弄百姓 D.国人认知水平亟待提升
8.
表2近代中国民族银行业发展状况(部分)
时间 1911年 1912年 1920年 1925年
数目(个) 7 14 103 158
资本(万元) 2156 3625 8808 16914
由表2可知,这一时期( )
A.列强对华侵略方式发生改变 B.民族工商业资本日益丰厚
C.民族经济发展环境有所改善 D.官僚资本控制了经济命脉
9.
表3陕甘宁边区生产展览会概况(部分)
举办时间 名称
1938年1月 延安工人制造品竞赛展览会
1939年1月 陕甘宁边区首届农业竞赛展览会
1941年12月 延安部队艺术学校实验瓷器厂陶瓷展览会
1943年3月 延安杨家岭供给商店小型毛织物展览会
1943年11月 延安保育院小学生产展览会
1944年3月 延安妇女合作社纺织品展览会
1944年12月 边区建设展览会
这些举措旨在( )
A.坚持自力更生积极抗战 B.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经济
C.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践行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
10.1985年五六月间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作出了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重大决策,将指导思想由过去的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准备状态,转到和平时期的建设轨道上来。会议作出减少军队员额100万的决策,通过《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方案》。这一决策的实施( )
A.助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 B.重塑了人民军队的组织架构
C.契合了世界政治格局巨大改变 D.适应了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
11.图2为世界古代主要图书馆分布示意图。据此可知( )
A.欧洲文明呈现出多元格局 B.帝国发展带动了文化繁荣
C.各地区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D.文化大众化成为社会潮流
12.园林历史是一部人类文化的历史:从古希腊时期向诸神祈祷庇佑的会场,到文艺复兴时期成为身份地位、财富实力的象征,再到后期成为娱乐宴会的舞台。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
A.人文主义内涵的深化 B.宗教神学的弱化
C.民众审美层次的提高 D.世俗王权的强化
13.美国善于吸收和利用欧洲资本,1850年后,随着英、德、法的投资者大量购买美国铁路证券,美国东部的贸易和制造业得到发展;与此同时,纽约的资本市场形成,美国银行资本由1860年的10亿美元增至1900年的100亿美元。这可以用来说明( )
A.生产技术的进步 B.英、法的衰落
C.世界市场的作用 D.美、德的崛起
14.
表4国际联盟主导调停的部分领土争端
调停对象 主要调停国
叙利亚和黎巴嫩冲突 法国
巴勒斯坦 英国
卢旺达-乌隆迪 比利时
纳米比亚 南非
新几内亚 澳大利亚
萨摩亚群岛 新西兰
据表4可知,国际联盟( )
A.重新确定欧亚版图 B.满足了西方大国的政治利益诉求
C.关注全球安全问题 D.成为了列强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15.有学者指出:他认为“世界革命”发生的时机尚不成熟,随着大战的结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因获得胜利而能够利用胜利向本国被压迫阶级作一些不大的让步,这些让步毕竟在推迟这些国家的革命运动,造成某种类似“社会和平”的局面。这里的“他”应该是( )
A.马克思 B.列宁 C.罗斯福 D.丘吉尔
16.1982年,英国一个年收入150英镑的穷人,加上社会福利所得之后,全年收入共为3220英镑,而一个年收入为12390英镑的高收入者,在减除税收后,实际收入为12260英镑。由此可知,英国( )
A.社会结构发生改变 B.提高政府公共开支
C.运行机制做出调整 D.谋求实现社会公平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昔者以经义试士,犹欲以德行选人。夫试经义者,必日读六经传说也,日诵目睹,皆辨义利,尚德行,贵忠信笃敬。今则举习经义之士,皆易而为学法律之人,举国富贵执权者,非政党则律师者;而政党律师者,皆日以争权利为事,而未尝有道德之存其心,国民效之,相习而成风。国无道德之率厉,而惟权利之是争,则父子兄弟夫妇不能久处,而况于国民乎?长官察吏,拔用不次,固欧美通行之制也;及我行之,则用不以才,而以私成知交,遍于僚吏,钻营奔竞,甚于曩时。废弃资格,则人人有非分之想;不用考试,则当官多没字之碑。故市侩盗魁,列于在位其得官也易,其超拔也易,故无自重之心,无自爱之意。其视吏道也,等于商贾,人民亦不重之,且多笑之。故凡慕欧师美者,不揣其本而妄师之,不论何法,未有不为祸败者也。
——摘自康有为《中国颠危误在全法欧美而尽弃国粹说》(1913年)
(1)根据材料,概括康有为的主张及理由。(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康有为的主张。(6分)
18.在人文社会学科“空间转向”的学术背景影响下,以“空间”作为切入点重新思考历史与文化问题,成为介入许多研究问题的重要逻辑起点与研究策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注:图4、图5中的时间为企业创办时期)
——摘编自刘静《空间人文学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工业基本空间特征研究》
从以上不同图片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自远古以来,亚欧大陆的南北两部分形成了互相平行的两个地带;北方的游牧地带和南方的农耕地带。这两个地带的国家和民族经常互相交往,不管和平交流还是暴力交往,都是两个地带之间闭塞的突破,人类文明地区的扩大。民族大迁徙是亚欧大陆上南北两部分国家和民族交往扩大的一种表现形式。3至5世纪,中国北方的一些游牧民族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逐渐弃牧务农,为了寻求较好的耕地逐渐向南方农耕地区迁徙。匈奴人西迁促成4世纪中叶日耳曼人向罗马帝国境内的迁徙,在新建的日耳曼人诸王国里,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在不断增长,最终促成了西欧社会的变革。
——摘编自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
材料二 1810年,阿根廷对英国实行贸易开放政策,许多英国人因而来此经商。1825年,英、阿两国签订《友好通商航海条约》,阿根廷政府采取诸多举措,吸引西方的农牧业移民。这一阶段的英国移民主要是中小商贩和中小农牧场主,也有少数大商人和大农牧场主,1852年,大量英国企业、金融公司、交通运输和建筑公司在阿根廷建立,大批英国管理人员随之进入阿根廷,据统计,1895年到1914年间,阿根廷80%以上的制造业和75%左右的贸易掌握在英国移民手中,英国移民在阿根廷兴建学校,大量招收阿根廷本土学生。19世纪40年代,在英国私立学校中,英国移民及后裔所占的比重仅为40%左右,英国外交大臣坎宁说:“拉丁美洲已经独立,如果我们处理的不太糟糕的话,它将属于英国。”
——摘编自卢玲玲《19世纪英国对阿根廷的移民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3至5世纪游牧民族的迁徙对中国和西欧产生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向阿根廷移民的特点,并对其予以简要评价。(10分)
20.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企业纷纷编纂企业史志,展现企业文化,树立品牌形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乾隆十年(1745),贵州总督张广泗向朝廷奏请开修疏浚赤水河道以便川盐入黔。工程完工后,濒临赤水河的茅台镇“始通舟楫”,成为川盐入黔的四大口岸之一。运盐马帮和舟楫络绎不绝,形成了“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的繁华局面,刺激了酿酒业的发展和酿酒技术的提高。嘉庆、道光年间,茅台镇上专门酿制回沙酱香茅台酒的烧房已有20余家,最有名的当数“偈盛酒号”和“大和烧房”,1840年,茅台地区白酒的产量已达170余吨,创下我国酿酒史上首屈一指的生产规模。“家唯储酒卖,船只载盐多”,茅台酒开始闻名天下,最终声望超过了盐业。
——摘编自汪中求《茅台是怎样酿成的》等
材料二 1939年,经济学家张肖梅主编的《贵州经济》中记载:“茅台酒之沿革及制造,在满清咸丰以前,有山西盐商某,来茅台地方,仿照汾酒制法,用小麦为曲药,以高粱为原料,酿造一种烧酒。后经陕西盐商宋某、毛某先后改良制法,以茅台为名,特称曰茅台酒。1947年,贵阳市市长何辑五在《十年来贵州经济建设》中,记叙了黔域发展的成就:“茅台酒为本省特产品之一,以其产地在仁怀县茅台村,因而得名。先是黔中业盐者多为秦晋商人,而茅台地方为川盐入黔集散之地,当时盐商由山西雇来酿酒技工仿汾酒酿造方法,设厂酿酒,用以自奉,并不外售。至咸丰年间因秦晋商人歇业还乡,即将所设盐号及茅台酒厂售与本省先贤华柽坞先生继续经营,仍沿用成义酒坊名称(俗称华茅),华娃得业迄今将近百年,产量既增,始以问世,此茅台酒之由来也”。
——摘编自王文清《汾酒源流·麯水清香》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部著作对茅台酒起源叙述的异同之处。(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两部著作在史料引用方面存在的共同不足之处。(4分)
石家庄市2023届高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二)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C D B B C D C A D B A C C B C
二、非选择题
17.(12分)
(1)主张:恢复科举制(2分)。(如果答“施行科举制、反对废弃科举制、反对尽弃国粹、恢复国粹”等得1分)
理由:废除科举制后,儒家经义的社会教化功能难以发挥,导致社会道德沦丧;民国初年社会动荡,政局混乱;官场腐败现象严重,官员素质下降,失去民众信任。(每点2分,答出其中2点得4分)
(2)康有为主张恢复科举制,是对科举制历史作用和地位的重新认识,也是对废除科举制后没有建立有效的官员选拔制度的反思,具有一定的合理性。(4分)但其对科举制的认知存在很强的主观性,有美化成分,且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故其主张难以实现。(2分)
18.(12分)
示例
论题: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布局的发展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2分)
阐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员掀起了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前期,李鸿章创办了金陵机器局、江南制造总局等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在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又创办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一批近代民用工业。这些企业多位于上海、天津等通商口岸,其工业布局行为体现了封建地主阶级为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进行的努力。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以张謇、荣氏兄弟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实业救国”。张謇的工业布局行为涉及轻工业、重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公共事业等诸多领域,并结合南通、上海等地情况,不断拓展产业链。荣氏兄弟的工业布局行为主要涉及纺织业、面粉业等与民生关联密切的轻工业领域。这些工业布局行为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抵制列强经济侵略。荣氏企业在抗日战争时期内迁至宝鸡等西部地区,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实力,为争取抗战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
综上所述,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布局的发展顺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体现了近代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的不懈努力与不屈探索。(10分)
19.(18分)
(1)中国:导致北方政局动荡,政权更迭频繁;推动北民南迁与江南地区的开发;促进民族交融与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与历史进步;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为隋唐时期的国家统一与繁荣奠定基础。(每点2分,答出其中2点4分)
西欧:推动了罗马帝国的分裂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冲击了古罗马文化;推动了西欧的社会转型与封建制度的确立;基督教会逐渐获得了统治地位。(每点2分,答出其中2点4分)
(2)特点:阶段性明显;移民主体多样化;控制阿根廷的经济命脉;注重培养亲英意识;具有隐蔽的殖民性。(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6分)
评价: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阿根廷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客观上改造了当地的经济与文化;推动了阿根廷人口结构的变化;促进了民族觉醒;移民活动是英国对阿根廷进行殖民扩张的工具和重要体现,说明阿根廷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依然艰巨。(4分,必须答出局限性,2分;其他影响任答一点2分)
20.(10分)
(1)同:均认为茅台酒起源与商帮、盐运有关。(2分)
异:前者认为茅台酒起源较早,后者认为茅台酒起源稍晚;前者强调茅台酒起源的独立性,后者则强调茅台酒工艺源自汾酒。(一组对比2分,两组4分)
(3)史料类型具有单一性(缺乏多元史料的互证);存在史料选择性偏差;史料解读存在倾向性偏差。(每点2分,答出其中2点4分)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答案)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