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单元测试(含解析)

保密★启用前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七单元测试
历史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国共两党第一次政治合作形成的标志是
A.中共一大召开 B.中共三大举行
C.国民党一大召开 D.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2.1930年,闽西苏区掀起文化建设热潮,有一首红歌《你追我赶实在忙》唱道:“哥哥栽禾妹送秧,横直疏密要适当,但愿今年多产谷,支援红军打胜仗。”这反映出
A.苏区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起来 B.苏区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C.苏区人民期盼结束内战的美好愿望 D.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革命的积极性
3.毛泽东曾说:“《水浒传》里有个水泊梁山,朝廷的千军万马拿他们没得办法。我们到了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反动派也奈何不了我们,我们就是到那儿去当红色‘山大王’!”这实际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要走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下列与此相关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②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③召开八七会议 ④发动秋收起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③①②
4.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这是因为( )
A.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运动 B.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C.无产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D.陈独秀李大钊领导了学生运动
5.口号往往能反映时代主题,下列口号中符合国民大革命时期的是( )
A.“取消二十一条”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打土豪,分田地”
6.毛泽东在某一时期的文章中有这样的论述:“在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必定伴着一件奇怪现象,那就是白色政权之间的战争,帝国主义和国内买办豪绅阶级支持着的各派新旧军阀,从民国元年以来,相互间进行着继续不断的战争,这是半殖民地中国的特征之一、”这一论述( )
A.指出了“工农武装割据”形成的条件 B.说明了近代中国命途多舛的原因
C.交代了中共领导民主革命的阻碍因素 D.论证了土地革命的必要性
7.以秋瑾为代表的一批革命女性,她们或奔走呼号于四方,或直赴疆场以献身,在近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演出了惊天动地的一幕。由此可知近代女性
A.摆脱了传统家庭束缚 B.逐渐觉醒并走向社会
C.成为民主革命主力军 D.社会地位已显著提高
8.《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是研究中国革命“经典的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可能报道了
A.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B.工农红军在会宁会师
C.平型关和台儿庄战役胜利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9.《重工业建设五年计划》:“五年内在湘、鄂、赣区域由政府投资2.7亿余元,建设包括钢铁、煤矿、电冶等12项、30余个大型厂矿……五年后(民国三十年)钢、铁、铜等类产品应满足全国一半以上的需求,特别加大对该地区煤矿的勘探工作……对我国特产而世界急需的钨、锑、锡等,由中央统制对外贸易。”从材料可见
A.政府正在为抗日展开经济备战 B.政府工作重心已转向经济建设
C.一五计划以侧重发展重工业为主 D.中共已完全丢失了南方根据地
10.1925年部分省份国民党党员构成表
地区 党员人数 学生 工人 农民
绥远 3200 8% 3% 80%
湖北 1877 63.1% 2.3% 8.9%
广东 15000 21.2% 20.1% 39.1%
上表表明,1925年的国民党A.发展重心由北向南转移 B.是多阶层组成的革命联盟
C.实行了土地革命的政策 D.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11.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A.脱离中国民主革命实际 B.已经建立起革命统一战线
C.受共产国际的影响较大 D.深化了对中国国情的认识
12.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规定:没收地主、反革命及农村公共土地……以“最有利于贫农、中农利益的方法”按人口或按劳力平均分配;分配给农民的土地允许农民出租、买卖。这一措施
A.确保国民革命运动胜利进行 B.利于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C.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D.促进人民统一战线发展
13.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说:“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总书记所说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北伐战争 C.创建井冈山根据地 D.南昌起义
14.法国民谣《两只老虎》的旋律传入中国后有多个不同版本的填词。其中最有名的是“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和“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这两段歌词出现的时代背景分别是
A.北伐战争、国民革命 B.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C.土地革命、抗日战争 D.北伐战争、土地革命
15.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该政府的性质是( )
A.实行工农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B.实行工农民主专政的地方政权
C.革命统一战线组织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
16.下图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农会会员数量表。据此,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土地革命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7.1930年初,李立三指出:“南昌暴动在革命历史上有他的伟大意义。在广大群众没有出路的时候,全国竖起新的革命旗帜,使革命有新的中心,南昌暴动是很重要的时期。”这说明南昌起义( )
A.率先举起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旗 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
C.提出了在农村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 D.是对“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思想的实践
18.长征开始时,红军主要领导人硬是坚持带上所有的办公用具和文件,但就是没有想到带上对行军最重要的地图。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他们
A.长征过程中不忘日常党务工作
B.缺乏实际指挥军事战争经验
C.情况太危急没来得及全面考虑
D.受共产国际指挥不了解国情
19.某校组织学生前往井冈山开展研学活动,各小组分别选择研学方向。A小组为突出井冈山根据地在民主革命道路探索中的地位,他们阅读了如下图所示的文献,据此确定了研学主题。这个主题可能是( )
A.“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20.五四运动后,以胡适和李大钊为代表的近代知识分子开展了一场关于“问题与主义”的大争论。胡适指责“高谈主义,不研究问题的人,只是畏难求易,只是懒”,并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与其他当时流行的“社会主义”一并否定。对此,李大钊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予以一一反驳。这场争论( )
A.使民主和科学的观念广泛传播 B.为新的政党产生奠定思想基础
C.推动实业救国运动的大力开展 D.消弭了救亡图存道路上的分歧
21.阅读以下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有关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蒋介石要求国民党军,对根据地“予以严密封锁,使其交通物质,两相断绝,则内无生产,外无接济,既不得活动,又不能鼠窜,固守一隅,束手待毙。
——《处理剿匪省份政治工作报告》(1934年)
材料二 粟裕在回忆第五次反“围剿”时说,十九师是红七军团的主力、战斗力强,擅长打野战,但没有见到过装甲车……部队一见到(国民党军的)两个铁家伙打着机枪冲过来,就手足无措,一个师的阵地便是被两辆装甲车冲垮。
——《李志民回忆录》(1993年)
材料三 粮食问题已经非常严重的摆在我们面前,谷价到处高涨,有些地方如会昌、瑞金、博生、于都等处已涨到七八元一担。应该收集的土地税和公债谷子还差着很巨大的数目。
——《红色中华》第146期(1934年)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红军在进行第五次反“围剿”时所面临的严峻内外形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指导方针和客观形势两方面分析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
(3)针对当时严峻内外形势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解决的
22.工业化是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旧中国的工业化始于洋务运动,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标志着中国工业化的开始。旧中国的工业化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晚清工业化;第二阶段是中华民国时期工业化。洋务派认为,自强的方法只是“取外人之长技”兴办军事工业,“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
——摘编自宋正《中国工业化历史研究》
材料二 1895-1937年,近代中国工业化发展出现了三次浪潮,推动了近代中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第一次浪潮为1895-1913年,第二次浪潮为1914-1927年,第三次浪潮为1928-1936年.1895年以前,中国的现代工业以重工业为主,特别是军事工业。1895年以后,纺织、面粉、缫丝等轻工业有较大发展。在1913年调查的21713家工厂中,使用机械动力的占1.60%,不使用机械动力的占98.4%.1937年登记注册的工厂有3935家,长江三角洲、江、浙、沪地区占61.91%,山东占6%,湖北占5.2%,青岛占3.8%,而黔、桂、皖等地,或两三家,或四五家。
——摘编自王春雷、王梅春《中国近代工业化发展的三次浪潮及启示(1895~1937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工业化开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895~1937年中国工业发展的概况,并分析三次浪潮出现的共同原因。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学者周策纵先生在《五四运动》一书中对五四运动按下面3个系统来展开阐释与评价 自由主义者的观点—一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保守的民族主义者和传统派的批判—中国的一场灾难;共产党的解释—在列宁的号召下开展的一场反帝反封建运动
洪晓楠、董德福等大陆学者以及日本学者沟口雄三认为,对五四运动的历史诠释存在着3种不同的五四话语系统 唯物史观派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五四革命的强势话语系统;自由主义西化派有关五四启蒙的渐进的弱势话语系统;文化保守主义派构建的反五四话语系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对表中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C正确;中共一大召开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A排除;中共三大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C排除;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国民革命运动兴起,D排除。
2.D
【详解】材料“支援红军打胜仗”主要反映的正是积极地农业生产,支援革命的思想,说明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革命的积极性,故D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出农业生产的恢复信息,A错误;B中的根本说法绝对,排除;材料的信息不能说明苏区人民期盼结束内战的美好愿望,C错误。
【点睛】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领导的军队进入到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和政权建设也提到相应的高度。通过土地革命,调动农民的的革命积极性,通过武装斗争保卫革命成果,通过根据地建设发展壮大根据地。
3.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在1927年10月;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在1931年;召开八七会议是在1927年8月;发动秋收起义是在1927年9月。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正确排序是③④①②,C项正确;ABD项排序错误,排除。故选C项。
【点睛】
4.C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无产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登上政治历史舞台,C项正确;A项是性质,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与民主革命的转折点无关,排除B项;学生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先锋作用,但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5.B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国民大革命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具体措施是打倒帝国主义在华的代理人—北洋军阀,所以符合国民大革命时期口号的是“打倒列强,除军阀”,B项正确;“取消二十一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都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排除AC项;“打土豪,分田地”是土地革命时期的口号,排除D项。故选B项。
6.A
【详解】根据材料“帝国主义和国内买办豪绅阶级支持着的各派新旧军阀,从民国元年以来,相互间进行着继续不断的战争,这是半殖民地中国的特征之一”,可以看出中国革命的实际状况是既有外部的侵略,又有内部的封建割据斗争,这就给红色政权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A项正确;材料分析的是“工农武装割据”形成的条件,不是近代中国命途多舛的原因,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党领导中国革命的阻碍因素,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工农武装割据”形成的条件,不是土地革命,排除D项。故选A项。
7.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以秋瑾为代表的一批革命女性,活跃在近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这说明近代女性逐渐觉醒并走向社会,B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近代女性逐渐觉醒并走向社会,不仅仅是摆脱传统家庭束缚,排除A项;材料只能体现近代女性逐渐觉醒并走向社会,无法得出成为民主革命主力军,排除C项;材料只能体现近代女性逐渐觉醒并走向社会,无法得出社会地位已显著提高,排除D项。故选B项。
8.B
【详解】根据“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可得出这与长征的胜利有关,故B正确;北伐战争已经结束,排除A;C项是1937年,排除C;D项是1947年,排除D。
9.A
【详解】由材料信息“五年后(民国三十年)”可知《重工业建设五年计划》中制定计划时间应当为民国二十五年,即1936年。结合材料内容可知此时政府正在为抗日展开经济备战,A正确;抗战时期政府的工作重心是抵抗日本的侵略,不可能转而进行经济建设,B错误;一五计划的时间是1953年到195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C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中共根据地,D排除。故选A。
10.B
【详解】1925年部分省国民党党员都是由不同阶层的人员构成,说明国民党是多阶层组成的革命联盟,故选B;由党员构成无法体现发展重心的转移和党的性质的变化,排除AD;土地革命是共产党的措施,排除C。故选B。
11.D
【详解】中国共产党在认真分析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后,中共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故选D,排除A;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1924年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排除B;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12.B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时为国共十年对峙,此法规定符合“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利于革命根据地的建设,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干时空不相符,故排除。故选B。
13.A
【详解】根据材料“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可知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A项正确;北伐战争与中国共产党成立无关,排除B项;创建井冈山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建的战略基地,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4.D
【详解】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的口号就是“打到列强,除军阀”,中国共产党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时期,在革命根据地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革命,农民革命积极性高涨,故选择D项;北伐战争是革命革命的一部分,排除A项;解放战争的斗争对象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南京国民政府,排除B项;抗日战争主要是抵抗日本法西斯,排除C项。
15.A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背景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武装力量达到十几万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实行工农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A项正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实行工农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不是地方政权,排除B项;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排除C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于193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排除D项。故选A项。
16.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片的能力、时空观念的素养。材料表明湖南、湖北的农会会员数量远远超过其他省份,这是国民大革命期间北伐的影响,故选择B项;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一场革命,并未发动农民,故排除A项;土地革命时期,湖南、江西等地农会会员数量发展壮大,与本题图片所示不符,故排除C项;解放战争时期农会会员数量增加,D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故选B项。
17.A
【详解】根据材料“在广大群众没有出路的时候,全国竖起新的革命旗帜,使革命有新的中心,南昌暴动是很重要的时期。”并结合所学可知,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率先举起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旗,A项正确;遵义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排除B项;八七会议决定在农村开展土地革命,排除C项;8月7日,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紧急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此时南昌起义已经发动,排除D项。故选A项。
18.B
【详解】根据材料“红军主要领导人硬是坚持带上所有的办公用具和文件,但就是没有想到带上对行军最重要的地图”可知红军领导人缺乏实际指挥军事战争的经验,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党务工作,A选项排除。情况太危急没来得及全面考虑说法过于牵强,C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共产国际的指挥,D选项排除。
19.A
【详解】根据材料“井冈山根据地在民主革命道路探索中的地位”可知,1927年9月,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带领起义军转移到井冈山地区,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A项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中共十二大提出的,排除B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中共十六大上写入党章,排除C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中共十七大写入党章,排除D项。故选A项。
20.B
【详解】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材料反映了在五四运动后,围绕着“问题与主义”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李大钊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胡适的主张进行反驳,这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奠定思想基础,B项正确;1五四运动后是新文化运动后期, 此时马克思主义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排除A项;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D项错在“消弭”一词,夸大了这场争论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
21.(1)内外形势:国民党军对革命根据地的封锁更加严密;国民党军在装备上比红军强大得多;红军在兵源、物资等方面都已相当匮乏。
(2)失败原因:指导方针:“左”倾错误主导红军的军事指导方针,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守中的消极防御。
客观形势:敌我双方力量悬殊。
(3)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详解】(1)(1)内外形势:根据“予以严密封锁,使其交通物质,两相断绝,则内无生产,外无接济,既不得活动,又不能鼠窜,固守一隅,束手待毙”得出国民党军对革命根据地的封锁更加严密;根据“没有见到过装甲车……部队一见到(国民党军的)两个铁家伙打着机枪冲过来,就手足无措”得出国民党军在装备上比红军强大得多;根据“长期的战争使扩大红军指标难以如期完成”“粮食问题已经非常严重的摆在我们面前”得出红军在兵源(征兵)、物资(粮食)等方面都已相当匮乏。
(2)失败原因:可从指导方针和客观形势两方面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指导方针错误,“左”倾错误主导红军的军事指导方针,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守中的消极防御;客观形势来看,敌我双方力量悬殊是失败的重要客观原因。
(3)结合所学可知,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结合所学可分析出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结合所学可分析出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结合所学可知,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22.(1)背景:列强的侵略;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统治集团内部分化出洋务派;“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
(2)概况:轻工业发展迅速;地区分布不平衡;近代工业的比重小。
原因:政府政策的扶植、鼓励;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民族企业家的努力。
【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 旧中国的工业化始于洋务运动”,可知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于洋务运动,而洋务运动时期,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局,内有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外有西方列强的侵略,在内外困境重重的背景下,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为代表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主张学习西方,形成了洋务派,积极主持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进程。
(2)概括:根据材料“1895年以后,纺织、面粉、缫丝等轻工业有较大发展”,可知我国近代工业化在工业机构上以轻工业为主;“长江三角洲、江、浙、沪地区占61.91%”说明我国近代工业化面临着区域分布不平衡的局面,大部分工业化成果集中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使用机械动力的占1.60%,不使用机械动力的占98.4%”说明我国近代工业成果中,真正使用机械化生产的比重严重不足,说明近代机械化工业比重过小,手工生产的比重过大。共同原因:结合所学知识,1895-1937年,我国近代工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晚清政府、南京临时政府、南京国民政府都曾经积极推进奖励工业的措施,说明政府支持是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客观保证;此外,爱国实业家们的民族民怀和实业救国的思潮也积极推动了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23.示例一看法:五四运动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对五四运动诠释的多元性。
说明: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被称之为中国的启蒙运动;同时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一场激进反传统运动,自然遭到文化保守主义派、有传统情结的人的批判和反对,认为它导致了中国文化的断裂,是中国的一场灾难;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中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故而“在列宁的号召下开展的一场反帝反封建运动”的说法具有合理性。
结论:由于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思想文化革新运动,同时又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和社会改造运动,是各种力量合力推动的一场运动,这就决定了它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所以对五四运动诠释与评价呈现出多元性。
示例二看法:五四话语归纳疏忽了五四评说的复杂性。
说明: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三看法:阶级立场影响了五四话语系统的多样性说明: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侧重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难度相对较大,要求学生整体把握材料大意,提取材料主旨,本题结合材料可知,材料主要围绕着对五四运动的评价展开,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对五四运动给予了不同的评价,由此可以得出看法为对五四运动的评价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五四运动的评价的基本史实和材料观点加以说明,要求学生做到史论结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纲要上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单元测试(含解析)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