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测试(含解析)
保密★启用前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测试
历史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朝派怡亲王载垣到河北通州与英法联军交涉,英国谈判代表巴夏礼声明到北京后向中国皇帝面递国书。剿夷派认为这是外夷的狂悖,居心叵测,决不能容忍。载垣乃令清军捕拿英法谈判代表。这反映了
A.英法联军侵华蓄谋已久 B.剿夷派力图维护国家主权
C.清廷缺乏近代国际意识 D.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力量强大
2.《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这一规定表明农民阶级
A.争权夺利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 B.希望实现经济平均和政治平等
C.力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顺应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潮流
3.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派人编译瑞士法学家瓦特尔《国际法》,书中有一条规定“各国有禁止外国货物不准进口的权利。”这从法理上说明中国当时( )
A.实施“闭关锁国”政策是合理的
B.禁止鸦片符合《国际法》的规定
C.融入世界市场顺应了历史的潮流
D.抗击英法和瑞士的侵略于法无据
4.如图为圆明园遗址。圆明园的毁灭对中华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一罪恶的制造者是
A.沙俄侵略军 B.英法联军 C.日本侵略军 D.八国联军
5.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6.“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7.19世纪七八十年代,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等企业在上海发行股票,购者云集。“购股票者,并不问该公司之美恶,但有一公司纠集股份,则无论何如竞往附股,惟恐失之。其有派股不及者,则悻悻然……久之而股份忽涨,则又不胜悔恨,谓前此若得派著,则此时已有余。”这主要说明当时
A.国人缺乏理性投资的理念 B.民族工业资金积累的匮乏
C.民族企业发展模式的创新 D.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8.光绪朝的荒政(是中国古代政府灾荒而采取的救灾政策)集前代之大成,可以称得上是比较完备周密的。但《申报》的报道中记载,1906年湖南水灾,江西各地出现阻挠本地粮食救济湖南事件,而1910年湖南巡抚也下令限制省内粮食流入邻省灾区。这反映出
A.清朝荒政政策导致粮食紧张 B.官场腐败加速革命形势发展
C.地方与中央分庭抗礼 D.清廷的权威面临挑战
9.随着淮军的日益强盛,准军由地主军事武装组织蓬渐演变为左右时局的政治集团,不仅得负看当时军事和国防的重任,而且影响到政治、外交、文化、经济等方面。这反映出( )
A.清廷上层建筑发生变化 B.清政府重视军队理论建设
C.淮军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D.清政府综合国力得到加强
10.1875年,军机大臣文祥上《密陈大计疏》:“说者谓各国性近犬羊,未知政治,然其国中偶有动作,必由其国主付上议院议之,所谓谋及卿士也;付下议院议之,所谓谋及庶人也。议之可行则行,否则止,事事必合乎民情而后决然行之。自治其国以此,其观他国之废兴成败亦以此。”这说明文祥主张
A.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 B.效仿西方的政治体制
C.借鉴西方的宪政精神 D.畅通舆情反映的渠道
11.曾国藩在上书清王朝时认为:“(洋枪炮)若能陆续购买,据为己有,在中华则见惯而不惊,在英法亦渐失其所恃。”李鸿章也说:“窃自同治元年臣军到沪以来,随时购买外洋枪炮,设局铸造开花炮弹,以资攻剿,甚为得力”。直接服务于他们诉求的措施是( )
A.创立京师同文馆 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开办轮船招商局 D.派遣幼童赴美留学
12.“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这种主张最有可能出自下列哪一派别
A.抵抗派
B.顽固派
C.洋务派
D.立宪派
13.1896年,英国商人在杭州开设工厂也是合法的。其设厂的依据有
①“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
②领事裁判权的规定
③《马关条约》的有关规定
④《辛丑条约》的有关规定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4.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 )
A.《应诏统筹全局折》的呈递 B.强学会的成立 C.《中外纪闻》的创办 D.“公车上书”
15.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说:“夫‘蛮夷羌狄’之名,专指残虐性情之民,未知主化者言之。 非谓本国而外,凡有教化之国,皆谓之‘夷狄’也。”这一认识
A.开创“中体西用”的话语体系 B.阐释“师夷长技”主张
C.旨在唤醒国人的爱国保种意识 D.带有浓厚的晚清时代特色
16.西方列强开始在中国开设工厂,直接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进行经济侵略开始于( )
A.鸦片战争后 B.甲午战争后
C.明治维新后 D.戊戌变法后
17.义和团揭帖中写道:“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这反映了义和团
①斗争锋芒直指帝国主义
②运动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③具有盲目排外的局限性
④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8.据《洋务运动史》记载,江南制造总局中各种产品均有初步的经济核算。制造总局出售军火的财务收入始于1884年,往后逐年增加,最多的1900年达到20万两之巨,如果加上各省解交之价款10余万两,几及海关洋税收入的二分之一。这表明江南制造总局( )
A.经营管理规范成熟 B.逐步具有资本主义特征
C.解决清廷财政危机 D.初步达成“求富”目标
19.1881年开平矿务局投产之时,李鸿章以“恤华商而敌洋煤”为由,向朝廷奏请税厘减至每吨一钱,得到了清政府的批准。煤炭的大量生产不仅把洋煤排挤出华北市场,而且使天津、唐山一带濒于倒闭的传统工业得到复苏与发展。材料表明,开平煤矿的创办( )
A.开启了工业近代化进程 B.得益于政府对军事工业的扶持
C.推动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D.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
20.英国人赫德主办大清邮政时期,因为侨批信多无详细地址和具体收件人姓名而无法投送,海外华侨劳苦大众和其国内家属都拒绝向“大清邮局”交寄邮件。该史料可以佐证( )
A.观念落后制约近代邮政发展 B.西方近代通信方式对主权侵犯
C.近代邮政方便了物品的传递 D.晚清信息传递方式的近代化转型
21.一定时期的教育与该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曹松叶先生《宋元明清书院概况》统计,宋代书院共有203个,以地域分布计算,长江流域占74.76%,珠江流域占21.53%,黄河流域占3.52%。……宋代一些著名学者,如朱熹、陆九渊等都热衷于书院讲学,影响巨大。
——任继愈主编《中国文化小百科·中国古代学校》
材料二 近代中国某学校的课程表(1876年)
时间 课程内容 备注
首年 认字写字;浅解辞句;讲解浅书 1.由洋文而及诸学共须八年。馆中肆习洋文四种,即英、法、俄、德四国文字也。 2.至于汉文儒学,原当始终不已,故于课程并未另列。向来初学者,每日专以半日用功于汉文。
二年 讲解浅书;练习文法;翻译条子
三年 讲各国地图;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
四年 数理启蒙;代数学;翻译公文
五年 讲求格物;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练习译书
六年 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
七年 ……
八年 ……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材料三 吾人所需教育者,亦去其不适以求其适而已。……今之教学相期者,第一当了解人生之真相,第二当了解国家之意义,第三当了解个人与社会经济之关系,第四当了解未来责任之艰巨。
——1915年10月15日陈独秀《青年杂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书院教育在地域分布上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材料二所述学校最有可能是近代中国哪一政治派别创办的?请简要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教育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近代中国社会进步产生的积极影响。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9年,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从灭绝物种的时间分布和活着物种的空间分布两个方面,提供生物进化的证据。进化论发表后在英国引起轩然大波,教会等保守势力尽全力反驳,甚至不惜采用人身攻击的手段。但科学界很快就接受了达尔文的理论,并将其作为生物学进一步发展的基础。社会学和政治学家中也有人接受进化论,把它演绎成社会达尔文主义。至于在自然科学意义上的达尔文理论,后来经过科学家的发展与修正,到20世纪就变得越来越完善了,已为人类从整体上接受。
——摘编自钱乘旦主编《英国通史》
材料二 1897年12月,严复开始在《国闻报》上陆续发表他对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选译作品,即著名的《天演论》。严复一方面用文言文意译了它的主要内容,同时附加了自己的许多见解。他反复宣传和强调“变"的观占.大吉疾呼:要顺应“天演"的规律,改革现状,变法维新,才能避免危亡之祸。《天演论》一发表,震动全国,“风行海内",梁启超根据严复介绍的进化论,在《时务报》上大做文章。人们和学校也纷纷用“竞存""适者""进步'‘之类的词汇命名,一时成为时尚。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严复《天演论》发表后风行海内的原因。
23.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试用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
鸦片战争前中英实力的对比
国别 中国 英国
综合国力 落后封建国 世界强国
社会形态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经济基础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军事力量 装备陈旧,素质低下 船坚炮利,战斗力强
对外政策 闭关锁国,被动 殖民扩张,主动
中英贸易 出超 入超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清政府部分官员不认可列强的国书,反而逮捕英法谈判逮捕,这种行为是不符合国际法的,说明的是清廷缺乏近代国际意识,C项正确;材料与英法联军蓄谋已久无关,排除A项;这一行为与维护国家主权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力量强大的说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材料“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体现的是农民阶级要求平均分配土地及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愿望,C正确;A是对天京事变的描述,排除;B与材料无关,排除;D是对《资政新篇》的描述,排除。故选C。
3.B
【详解】据材料“林则徐派人编译瑞士法学家瓦特尔《国际法》,书中有一条规定“各国有禁止外国货物不准进口的权利。””可知,林则徐此举是想利用《国际法》来应对英国,为禁烟寻找法理,要证明禁止鸦片符合《国际法》的规定,B项正确;材料与闭关锁国政策无关,排除A项;C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英法和瑞士的侵略,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城,火烧圆明园,对中华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故答案为B;沙俄、日本均为参与第二次鸦片战争军事行动,排除A、C;八国联军侵华时间是与火烧圆明园时间不符,排除D。
5.C
【详解】A项含义为“中体西用”,主张只学习西方器物而沿用中国制度,为洋务派观点,故A错误。B项主张用中华文明拯救西方文明,贬低西方文明的价值,反对学习西方文明,故B项错误。C项反对洋务派“中体西用”的观点,主张全方位的向西方学习,此为维新派观点,故C项正确。D项强调科学的重要性,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以“科学”和“民主”为两大旗帜,该项观点应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张,故D错误。
6.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这一事件中的民众围攻北京的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事件是指义和团运动,故选B项;A、C项与材料信息“交民巷”不符,故排除;D项针对的是北洋军阀,排除。
点睛:本题通过民谣的形式来考查义和团运动,民谣中的“炮打交民巷”“炮打英国府”来反映义和团的抗击目标是帝国主义列强,从而得出答案。
7.A
【详解】考查晚清中国与洋务运动。材料的主旨是当时人们购买股票大多出于投机心理,购股者很少过间企业的经办状况,醉心于通过股票的涨跌来赢利,缺乏相应的防患金融风险意识和价值投资的理念.故选A项;材料强调国人投资缺乏理性,面非民族工业缺乏资本积累,排除B项;引进股份制是企业发展模式的创新,但这并不是材料主旨.排除C项;清政府故宽民间设厂"限制是在甲午战后,排除D项。
8.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06江西各地阻挠本地粮食救济湖南,而1910年湖南也限制省内粮食流入邻省灾区,从中可知政府荒政政策无法推行,实质上救治灾荒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政权的集权能力,故说明当时清廷的权威面临挑战,D项正确。荒政政策是为了缓解粮食紧张而采取的政策,排除A。材料没有提到官场腐败加速革命形势发展的相关信息,排除B。分庭抗礼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所以选D
9.A
【详解】据“淮军由地主军事武装组织逐渐演变为左右时局的政治集团”可知,淮军的发展对当时清政府政治、外交、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说明淮军的发展使清政府上层建筑发生了变化,A项正确;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项;淮军作为封建政府的军队,其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排除C项;材料主要反映了淮军发展带来的影响,而非清政府综合国力的增强,排除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根据“付下议院议之,所谓谋及庶人也。议之可行则行,否则止,事事必合乎民情而后决然行之。自治其国以此,其观他国之废兴成败亦以此”可以看出,军机大臣在奏折中提到了西方的民主政治,因此主张自身在改革过程中要借鉴西方的宪政精神,C正确;从材料可以看出其已经突破了天朝上国的思想,排除A;材料只涉及到理念,并没有说要效仿西方制度,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舆情,排除D。
11.B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曾国藩的诉求是购买洋枪洋炮,李鸿章的诉求为购买洋枪洋炮,设工厂铸造炮弹,能够直接服务于他们诉求的是建立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是军事工业的代表,B项正确;京师同文馆是教育方面,排除A项;轮船招商局是民用工业,排除C项;派遣留学生赴美留学是教育方面,,排除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从材料“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可以看出这一派别主张立国之道在礼仪,在人心,用封建的纲常礼教来维护封建统治。可见这是顽固派的主张。故B项正确。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立宪派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故ACD三项排除。
13.B
【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最早在中国取得开设工厂权利的是日本,在日本同中国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其他列强援引“一体均沾”,即片面最惠国待遇也得到了这一特权。所以英国可以在苏州开设工厂的依据是“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和《马关条约》的有关规定,因此①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领事裁判权是指外国公民在中国成为民事、刑事诉讼被告时,该国领事具有的按照本国法律,予以审判、定罪的权力,这一特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辛丑条约》的签订是在《马关条约》以后,此时列强已经得到了在中国合法开设工厂的特权,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14.D
【详解】1895年的“公车上书”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掀起宣传变法的高潮,故选D;在1898年的《应诏统筹全局折》中康有为提出效法日本明治维新实行变法,排除A;强学会清末资产阶级创立的第一个维新派政治团体,排除B;《中外纪闻》是强学会成立后由维新派主办的第一份报刊,排除C。
15.D
【详解】据题意可知,魏源认为所谓的“夷狄”是因为这些国家没有教化,这明显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D项正确;魏源并没有提出中体西用的主张,排除A项;据题意可知魏源阐释的并不是学习西方,不是师夷长技,排除B项;魏源旨在说明所谓的夷狄是没有教化,不是要唤醒国人的爱国保种意识,排除C项。故选D项。
16.B
【详解】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其他列强援引“利益一体均沾”的原则也开始在中国开设工厂,直接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进行经济侵略,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17.A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义和团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中“只因鬼子闹中原”,可知①正确;根据材料中“升黄表,焚香烟”,可知②正确;根据材料中“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可知③正确;④无从体现,故错误。因此答案选A。
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义和团运动
18.B
【详解】江南制造总局生产的军火面向各省出售,并且获得大量收入,这说明江南制造总局逐步具有了资本主义特征,故选B;材料仅反映了轮船制造总局的军火出售,不能体现经营管理规范成熟,排除A;解决清廷财政危机和达成“求富”的目标均无法体现,排除CD。
19.D
【详解】根据材料“恤华商而敌洋煤”“煤炭的大量生产不仅把洋煤排挤出华北市场,而且使天津、唐山一带濒于倒闭的传统工业得到复苏与发展”可知,清政府降低洋务企业的税负,增强开平煤矿的市场竞争力,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D项正确;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开平煤矿属于民用企业,材料未体现开平煤矿的创办得益于政府对军事工业的扶持,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近代民族工业产生,排除C项。故选D项。
20.D
【详解】根据材料“英国人赫德主办大清邮政时期,因为侨批信多无详细地址和具体收件人姓名而无法投送,海外华侨劳苦大众和其国内家属都拒绝向“大清邮局”交寄邮件。”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人赫德提出对邮政的革新方案,效仿西方,建立了现代邮政,推动了晚清信息传递方式的近代化转型,D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赫德主办了大清邮政,推动了邮政的近代化,并非观念落后制约近代邮政发展,排除A项;材料只是说大清邮政是英国人赫德主办的,并不意味着大清邮政成为列强的工具,无法得出西方近代通信方式对主权侵犯,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大清邮政的近代化,并非近代邮政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
21.(1)特点: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原因:经济重心的南移;北方战乱动荡不安;朱熹等学者在南方讲学的推动。(答2点以上即可。)
(2)派别:地主阶级洋务派。理由:课程表制定时间1876年正是洋务运动时期;课程体现出中学与西学相结合的特征,符合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3)特点:注重人的社会责任感,追求国家民族的解放。影响:有利于培养具有新意识的近代知识分子;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及国民素质的提高。(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详解】(1)特点:由材料“长江流域占74.76%,珠江流域占21.53%,黄河流域占3.52%”可知,宋代书院在地域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
原因:结合所学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入手分析。政治上,宋代之前北方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经济上,此时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南方文化教育随着兴盛;文化上,主要和朱熹等学者在南方讲学有关。
(2)派别与理由: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学校最有可能是地主阶级洋务派创办的,可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及课程中体现出的中体西用的特征进行判断。
(3)特点:由材料“今之教学相期者,第一当了解人生之真相,第二当了解国家之意义,第三当了解个人与社会经济之关系,第四当了解未来责任之艰巨”可知,陈独秀的教育思想注重人的社会责任感,追求国家民族的解放。
影响:结合所学可从个人、社会、国家等方面展开分析。从个人角度看,这种教育思想有利于培养具有新意识的近代知识分子;从社会角度看,这种教育思想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及国民素质的提高;从国家角度看,这种教育思想会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22.(1)影响:提出了物竞天择的生物进化论,奠定了现代生物学的基础;打击了封建神学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社会达尔文主义成为列强殖民侵略的理论依据。
(2)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的严重危机;洋务运动的失败,人们寻求新的救国道路;大众传媒的发展;维新思想的传播。
【详解】(1)影响:根据材料“但科学界很快就接受了达尔文的理论,并将其作为生物学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可知,达尔文提出了物竞天择的生物进化论,奠定了现代生物学的基础;根据材料“进化论发表后在英国引起轩然大波,教会等保守势力尽全力反驳,甚至不惜采用人身攻击的手段”可知,打击了封建神学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根据材料“社会学和政治学家中也有人接受进化论,把它演绎成社会达尔文主义”可知,社会达尔文主义成为列强殖民侵略的理论依据。
(2)原因:根据《天演论》发表时间可知,这一时期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的严重危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失败,人们寻求新的救国道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众传媒的发展;根据材料“梁启超根据严复介绍的进化论,在《时务报》上大做文章”可知,维新思想的传播。
23.答案l:能围绕与问题相关性较强的核心知识进行回答
19世纪是西方向全球进行殖民扩张的年代,殖民势力已经渗透到亚洲。在西方国家中,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为了争夺原料产地和市场,亟需打开中国的大门。此时的中国,在经历了康乾盛世的繁荣之后逐渐走向衰落,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西方主导的国际关系秩序与中国的朝贡体系产生了剧烈冲突。围绕着鸦片贸易,中英矛盾不断升级。可见,1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及全球的扩张,体现了近代工业文明与传统农业文明的碰撞,在这样的大势下,鸦片战争无可避免地爆发了。
答案2:仅运用与问题缺乏关联度的边缘知识进行回答
中英贸易冲突、林则徐禁烟等具体内容。
其他答案组织
答案l:叙述成结构
答案2:叙述较连贯
答案3:罗列史实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在全球扩张。中国市场广阔,必然成为其经济侵略的对象。鸦片战争前正常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入超地位,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对华走私鸦片,引发中国的禁烟运动。这成为导致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因此,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