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0教育联盟 中考历史 一模试卷(答案)
安徽省 C20 教育联盟 2021-2022 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学
业水平检测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历史试卷满分 70 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 120 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生答题时可参考教科书及其他资料。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
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据《考工记·匠人》记载,西周的城邑规划有严格规定。如城墙高度,天子王城高"九雉"
(一雉等于一丈),诸侯国都城高"七雉",卿大夫都城高"五雉";对道路的规定如下∶天子王
城路宽"九轨"(一轨等于八尺),诸侯国都路宽"七轨",卿大夫都城路宽"五轨"。这表明()
A.建筑制度突出礼制观念 B.天子严控诸侯与卿大夫
C.统治者对城邑进行改建 D.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
2.《史记·淮阴侯列传》∶"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
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散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在这里,司马
迁采用的史学方法是()
A.档案文献与现场考察结合 B.口述资料与实地探访互证
C.出土简牍与历史文献参校 D.民间传说与墓志铭文比对
3.飞天是我国石窟艺术中最富舞蹈美感的形象之一。以下飞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A.绘画艺术成熟 B.佛教文化传播 C.江南经济开发 D.北方民族交融
4.对下面统计表内容解读最准确的是()
唐宋时期南北方主要省份公共水利工程项目统计表(单位∶个)
A.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B.南北交流日趋频繁 C.政权统治不断加强 D.自然环境不断恶化
5.陈独秀在《说国家》中指出∶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到了庚子年……我才晓得,
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做一国一国的……我生长到二十多岁,才知道有个国家,才知道国家
乃是全国人的大家。这表明()
A.闭关锁国造成国民意识落后 B.外来侵略刺激民族意识觉醒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晚清时期的中国落后于日本 D.国人学习日本始于甲午战后
6.有学者研究,现代意义上的"资本家"一词直至 20 世纪初仍极少使用,但该词在 1919 年前
后的《新青年》190 多篇文章中出现使用高峰,与对应的"劳动者"一词使用频率基本一致。
这种现象反映了()
A.民主共和观念流行 B.官僚资本不断膨胀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社会主要矛盾改变
7.20 世纪初,在《申报》登载的各式广告中,宣传传统"砖木结构"的低层房屋广告被"钢石"
结构的高楼大厦取代;传统的马车、独轮车广告被轮船、火车、西式马车和黄包车取代。这
反映当时中国()
A. 传统媒介的不断更新 B.广告对社会生活影响力提升
C.城市化水平有所提升 D.交通运输业得到了较大发展
8.下面是 1953 年 12 月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漫画《小农经济好比"看鸭船",一碰就翻》。
该漫画意在说明开展下列哪一运动的必要性 ()
A.抗美援朝战争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土地改革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9.在时间轴的空白处应填入()
A. 多边外交的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一个中国的原则 D.一国两制的原则
10.如图是亚非两大文明古国,在其古文明发展史上有诸多相似点,关于它们相似点的论述,
正确的是()
A. 公元前 36 世纪时出现国家 B.产生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宗教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发源于世界著名的大河流域 D.打败了外族入侵延续了文明
11."庄园规定庄园中的男子不能娶庄园外的女子,同样庄园中的女子不能嫁到庄园之外,除
非得到庄园主的特别恩准。"材料表明()
A.庄园主具有一定的权威 B.庄园主完全决定农奴的婚姻
C.庄园是西欧社会的基础 D.庄园法庭限制庄园主的特权
12. 八里尔银币的流通可以说明()
A.主要大洲间建立了直接商业联系 B.整个美洲变成了西班牙的殖民地
C.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扩展 D.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基本特征
13.《剑桥欧洲经济史》写道∶"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规律,纺工不再像过去那样在家里
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了,织工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们
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材料主要说明了工业革命
()
A.改变了传统家庭结构 B.改变了社会生产方式
C.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 D.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14.杜鲁门曾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他说的这个"胡桃"事实上就
是()
A.西欧国家的联合 B.冷战政策的推行 C.殖民体系的瓦解 D.多极格局的出现
15.1854 年,英国医生约翰·斯诺发现伦敦的霍乱疫情是由公共水源受到污染引起的。有可
能是无形的生物体引起疾病这一观念,最终促使我们使用对水进行净化和废物处理的现代方
法,这一发现多年来挽救了无数的生命。材料强调()
A.废气排放加剧温室效应 B.化学污染威胁人类生存
C.环境恶化衍生社会问题 D.科学发现影响社会生活
二、辨析改错 (8 分)
16.国际关系发展与时代发展互相促进。请辨析以下史实,在题前【】内正确的打"√",错
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汉武帝大力开辟海上交通,汉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
沿岸。改正∶
【】(2)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联合公报》,两个国关系开始走向正
常化。改正∶
【】(3)一战前,法德矛盾最为突出,协约国与同盟国两大军事集团之间展开了疯狂的军
备竞赛,局部冲突不断。
改正∶
【】(4)1947 年马歇尔计划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改正∶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写道∶"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
理想总是不能实施,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
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
——摘自郭晔旻《敢问路在何方 民初十年的彷徨》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材料二∶陈独秀认为进步的城市力量应充当运动先锋……农民难以参加革命运动。李大钊则
认为∶"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农业依然是国民
经济的基础。因此,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重要一部分。"李的观点
深刻影响了年轻助手毛泽东的思维。李牺牲后,毛泽东将其导师的理念付诸实践。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发挥自己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敌人认为"一
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
——摘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民初十年"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的史实。(2 分)
(2)材料二中陈独秀和李大钊在革命力量判断上有何分歧 (2 分)结合所学,阐述毛泽东
是如何"将其导师的理念付诸实践"的。(2 分)
(3)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举例说明材料三的观点。(2 分)为上述材料拟定一个恰
当主题。(2 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产生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
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
——摘自《共产党宣言》
(1)据材料一,概括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2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
的主要原因。(2 分)
材料二∶西欧六国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创建了共同市场,从那时起到 21 世纪开始之际,欧洲
统一进程成效显著。在经历了延续几个世纪的战争岁月之后,欧洲大陆已经达到一个历史的
转折点,很难想象几个主要国家之间具有战争。
—-摘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2)据材料二,概括欧洲历史发展中出现的变化。(2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对
欧洲的影响。(2 分)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促进欧洲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2 分)
四、活动与探究(12 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整理自【英】克里斯蒂安·沃尔玛尔《铁路改变世界》
(1)完成材料表格中填空。(4 分)
(2)根据材料,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
论证充分,表达清晰。8 分)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20”教育联盟 2022 年九年级第一次学业水平检测试卷
历史(开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B D A B C C B C C A A B B D
二、辨析改错(8 分)
16、(1)×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改为“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2)√
(3)× “法德矛盾”改为“英德矛盾”
(4)× “马歇尔计划”改为“杜鲁门主义”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17、(1)袁世凯复辟帝制;军阀割据混战;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2 分,答
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陈独秀认为,农民难以成为革命力量。李大钊认为农民是重要的革命
力量。(2 分)(史实结合说明,阐明实践和理论的关系。2 分)示例:毛泽东领
导秋收起义,在进攻城市受挫后,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农村革命
根据地。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土地革命广泛开展,赢得广大农民
的支持,逐步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3)示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促成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凝聚了抗战力量。(2 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主题示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2 分,
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18、(1)①特点:开拓世界市场;使用机器生产(或大工厂生产)。(每点 1 分,
共 2 分)②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殖民扩张掠夺。(1 点 1 分,共 2 分)
(2)①主要变化:创建了共同市场;加速走向联合,达到历史的转折点。
(2 分)②影响:促进了欧洲经济发展,提高欧洲国际地位。(共 2 分)
(3)主要因素:扩大市场;技术创新发展科技;加强合作等。(每点 1 分,
任意 2 点合理 2 分)
四、活动与探究(12 分)
19、 (1)英,蒸汽机车或火车;洋务,中 (每空 1 分,共 4 分)
(2)参考示例:
主题:晚清铁路事业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缩影。 (2 分)
阐述: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 世纪 70 年代,
伴随外商在上海修筑铁路,铁路和火车机车传入中国。与此同时,洋务派官员也
提出修筑铁路的主张。清政府对建设铁路的态度逐渐由拒斥转为提倡,近代中国
的铁路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到 20 世纪初,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综上,近代中国的铁路建设经历了由少到多、由点到面的发展,见证了近代
化发展的艰辛历程。(6 分)
其他可参考的主题:
工业革命推动铁路交通运输业的兴起与发展。
铁路修建对人们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