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树德光华校区2022-2023高二下学期4月阶段性测试生物学试题(答案)
树德光华校区 2021级高二下学期4月阶段性测试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至关重要。下列相关措施正确的是( )
A.葡萄汁要装满发酵瓶,造成无氧环境,有利于发酵
B.果酒发酵过程中,每隔12 h左右打开瓶盖一次放气
C.制作葡萄酒时对葡萄的处理步骤为:去梗→清洗→灭菌→榨汁→装瓶
D.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以利于醋酸菌的代谢
2.利用菠萝蜜制作果醋的大致流程为:先在灭菌的果肉匀浆中接种酵母菌,发酵6天后再接入活化的醋酸杆菌,然后继续发酵5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酵母菌产生酒精,醋酸杆菌产生醋酸均依赖于酶的作用
B.接入醋酸杆菌后,应高温处理发酵液杀灭杂菌
C.酵母菌和醋酸杆菌的快速增殖均需要有氧条件
D.酵母菌和醋酸杆菌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过程属于放能反应
3.酒酿是在根霉菌和酵母菌的共同作用下,将糯米中的淀粉转化为酒精的过程。其中根霉菌能将淀粉转化为葡萄糖,酵母菌能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根霉菌的糖化作用为酵母菌合成酒精提供碳源和氮源
B.发酵过程中葡萄糖含量持续下降,PH 先上升后下降
C.酒酿制作的过程也是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代谢的过程
D.酒酿制作完成时,根霉菌和酵母菌的数量达到峰值
4.如图表示果酒和果醋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情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果醋发酵阶段,进行④过程时发酵液中糖类充足
B.制作果酒的主要发酵菌进行①②的场所相同
C.过程③⑤需要氧气,而过程①②④不需要氧气
D.进行果醋发酵的微生物,细胞内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
5.传说杜康的儿子墨塔在一次酿酒时发酵过头,直至第21天开缸时,发现酒液已变酸但香气扑鼻,酸甜可口,于是他结合“廿一日”和“酉”字,给这种产物起名为“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酿酒过程中发酵液出现的气体都是在酵母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产生的
B.酿酒时糖类未耗尽,酵母菌的发酵也可能停止,是pH上升和酒精含量增多导致的
C.墨塔酿酒反成醋可能是由于发酵装置密封不严造成的,若适当升温则醋味更浓
D.统计活酵母菌数量时,可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统计的结果一般比实际数目低
6.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酱油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某企业通过发酵制作酱油的流程示意图如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米曲霉是异养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B.发酵过程不断搅拌有利于米曲霉快速增殖
C.常温条件下米曲霉含水量高有利于发酵和菌种保存
D.米曲霉、酵母菌、乳酸菌的代谢类型存在差异
7.关于腐乳的制作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腐乳坯堆积起来会导致堆内温度升高,缩短腐乳发酵时间
B.毛霉是需氧型生物,所以装瓶后不能密封瓶口
C.发酵过程中有机物的种类和含量都会减少,但营养价值增加
D.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分解蛋白质和脂肪的微生物参与
8.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
A.用含水量超过70%的豆腐块并清洗灭菌
B.不同颜色和味道的腐乳,制备过程有很大不同
C.将长满毛霉的豆腐直接放入到装有卤汤的瓶中密封
D.控制卤汤中酒的含量以防止腐乳腐败变质或成熟过慢
9.家庭制作腐乳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中微生物在豆腐上生长繁殖,第二阶段中酶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家庭制作腐乳应在无菌、湿润、适宜温度等条件下进行
B.第一阶段必须全程通入无菌空气,这与制作泡菜相同
C.第二阶段主要完成纤维素、蛋白质等有机物的分解
D.可利用基因工程改造和选育优良菌种用于工业化生产
10.川渝的人们在制作泡菜时会加入老盐水,即原来的泡菜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制泡菜时需将被腌制的材料做清洗灭菌处理
B.泡菜坛所留空间中的氧可促进主要发酵菌的增殖
C.加入老盐水可缩短腌制时间并保持泡菜的原有风味
D.加入的老盐水需要煮沸,除去老盐水中的部分杂菌
11.我国利用不同微生物发酵制作食品的历史悠久。以下关于微生物发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需经常放气
B.腐乳发酵后期密封处理有利于毛霉繁殖
C.泡菜坛内的白膜和变酸的果酒表面的菌膜所含菌种不同
D.家庭制作果酒与工厂化生产的主要区别在于菌种不同
12.在酪蛋白溶液中加入菠萝蛋白酶处理12h后,再100℃水浴加热10min,得到酪蛋白水解肽(简称CHP)。制作酸奶时在牛奶中额外添加适量CHP可明显缩短乳酸发酵时间,对该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菠萝蛋白酶在酸奶发酵时起到催化作用
B.菠萝蛋白酶使酪蛋白分子中的肽键打开
C.CHP进入发酵微生物的线粒体中起作用
D.添加CHP的目的是增加酸奶的营养物质
13.微生物的培养离不开培养基。下列关于培养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传统发酵技术中的原材料可认为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
B.培养基中一定要含有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氮源和碳源
C.培养异养微生物的培养基中至少要有一种有机物
D.制备固体培养基,需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
14.下表表示某培养基的配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用途看该培养基属于天然培养基
B.培养基中只有葡萄糖是提供碳源的物质
C.该培养基能提供特殊营养物质
D.该培养基需要调节pH后才能培养大肠杆菌
15.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微生物培养过程中需不断添加营养物质,以满足其生长的要求
B.微生物接种技术的核心是要防止杂菌的污染,保证培养物的纯度
C.纯化培养时,培养皿应倒置放在恒温培养箱内的摇床上进行
D.观察菌落时,应将培养皿盖打开后用放大镜进行观察计数
16.β-苯乙醇是赋予白酒特征风味的物质,从某酒厂采集并筛选到一株产β-苯乙醇的酵母菌突变株,然后将该突变株扩大培养后用于白酒生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扩大培养的步骤是配制培养基、接种、灭菌和培养
B.配制培养基时应加入β-苯乙醇作为主要能源物质
C.所用培养皿及接种工具分别采用灼烧灭菌和干热灭菌
D.扩大培养阶段培养液应有充足的氧气和丰富的碳源
17.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纯化培养时,在培养皿皿盖做标记后倒置在恒温培养箱中静置培养
B.涂布接种时需要将涂布器浸在酒精后在酒精灯外焰引燃,待冷却后涂布
C.可用固体斜面接种法和滤膜法对大肠杆菌等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
D.高压蒸汽灭菌后的培养基应待其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再进行倒平板操作
18.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和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固体斜面培养基表面可以用接种针进行连续划线接种
B.使用后的培养基在丢弃前一定要进行消毒处理,以免污染环境
C.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含酚红的培养基可选择和鉴别尿素分解菌
D.微生物的纯培养物是指不含有任何代谢废物的微生物培养物
19.青霉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抗生素,由青霉菌分泌。科学家发现青霉菌在葡萄糖含量较低时会分泌青霉素杀死其他细菌,以保证自身生存所需的能量供应。下列关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青霉素的叙述,正
确的是( )
A.青霉素具有杀菌作用,因此发酵罐无需严格灭菌
B.自然界筛选出的高产青霉菌菌株可直接用于工业发酵
C.降低发酵液中的葡萄糖浓度,有利于青霉菌增殖
D.发酵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培养条件,并调节葡萄糖含量
20.某生物兴趣小组欲配制从土壤中选择尿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应配置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固体培养基,此培养基不含其他有机物
B.实验中同时培养一个空白培养基作为对照,可检验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
C.为获取102的稀释液可将90mL无菌水加入10g土壤样品中
D.实验中若需要统计尿素分解菌的数目,必须以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为对照
21.圆褐固氮菌为自生固氮菌(独立生活时能够利用空气中N2作为氮源,并将其转化为氨,氨转化为铵盐后是植物良好的氮素营养),是一种异养需氧型原核生物。现欲从土壤中分离获得该细菌,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
A.培养基中不需要添加氮源
B.从富含腐殖质的深层土壤中取样
C.需要用到消毒、灭菌等无菌操作技术
D.将固氮菌施用到土壤中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22.下列是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必须用无菌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并将pH调至中性或弱碱性
B.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
C.该实验不需借助选择培养基,统计的菌落数目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多
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
23.青枯病是危害番茄产业发展的重要病害,是由青枯雷尔氏菌引起的细菌性土传病害。科研人员利用根际促生菌作为拮抗细菌抵御青枯雷尔氏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扩大培养某根际促生菌时,可使用液体培养基
B.纯化培养根际促生菌,培养基中应加入琼脂
C.纯化培养青枯雷尔氏菌,接种工具应用酒精消毒
D.研究根际促生菌的抗菌效果,需制备含青枯雷尔氏菌的平板
24.某同学计划分离土壤中能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并观察其菌落。下列关于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选择培养的培养基以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并加入琼脂作凝固剂
B.用平板划线法在酚红培养基接种,根据透明圈大小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
C.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时,灭菌时间应从电源插上开始计时
D.把滤纸埋在土壤中,一段时间后从已腐烂的滤纸上筛选目的菌
25.野生型大肠杆菌菌株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赖氨酸营养缺陷型突变菌由于发生基因突变只能在添加了赖氨酸的培养基上生长。下图表示以野生型菌株为材料,诱变、纯化赖氨酸营养缺陷突变株的部分
流程图,数字代表培养基,A、B、C表示操作步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野生型大肠杆菌能够合成所需的全部氨基酸,因此培养基中无需提供氮源
B.①②④培养基中需添加赖氨酸,而③培养基中不能添加赖氨酸
C.可将①中的菌液适当稀释后,用接种环蘸取菌液在②上进行划线接种
D.从④培养基中挑取乙菌落进行纯化培养即可获得所需突变株
26.热纤梭菌是一种能高效降解纤维素的嗜热厌氧细菌,其分泌物可将纤维素水解为可溶性糖,在农林废弃物的转化利用中具有应用价值。下图是筛选该菌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从牛粪堆的深层取样比从表层取样更加合理
B.甲、丙都应采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
C.平板乙统计的菌落数可准确反映该菌的真实数量
D.丙中纤维素的残留量可反映该菌降解纤维素的能力
27.酶为生活添姿彩。下列有关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果胶酶能分解果肉细胞壁中的果胶,果胶由半乳糖醛酸聚合形成
B.多酶片含有多种消化酶,有助于缓解人消化不良症状
C.探究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的实验中应尽量延长酶的作用时间
D.若在配制好的果胶酶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可发生紫色反应
28.酵素的本质是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多种酶的混合物,是以新鲜的蔬菜和瓜果为原料,用其上附着的天然菌种进行发酵,然后从发酵液中提取得到酵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酵素进入消化道后可能会失活并被水解,无法达到助消化的效果
B.发酵前可以煮熟果蔬,以确保发酵过程无杂菌污染
C.将酵素添加进洗衣粉中并配合沸水冲洗,可以帮助清除衣服上的污垢
D.可将酵素加入饲料中降解不易被动物消化的成分,同时加入ATP可增强此作用
29.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去污能力强。下表是几种洗衣粉的去渍效果,“+”越多表示去污效果越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加酶洗衣粉A 加酶洗衣粉B 无酶洗衣粉
血渍 +++ + +
油渍 + +++ +
A.据实验结果可知,加酶洗衣粉B中添加的酶是脂肪酶 B.在去除蚕丝织物上污物时,一般不选用加酶洗衣粉A
C.加酶洗衣粉A添加了少量脂肪酶,因此能够去除部分油渍
D.将加酶洗衣粉和衣物于温水中浸泡一段时间,洗涤效果更佳
30.加酶洗衣粉中添加了多种酶制剂,如碱性蛋白酶制剂和碱性脂肪酶制剂等。这些酶制剂可以有效地清除衣物上的污渍,对人体没有毒害作用,并且这些酶制剂及其分解产物能够被微生物分解,不会污染
环境。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热水可有效溶解油污,与加酶洗衣粉配合使用一定可提高清洁效力
B.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由基因工程生产,可以适应洗衣粉的洗涤环境
C.不同的酶可以去除不同的污渍,这体现了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
D.加酶洗衣粉适合洗涤多种衣物,比如衬衣、被单、床单和丝毛织物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10分)青梅果肉营养丰富,成熟的青梅果实易腐烂,不易运输保存。进行青梅果酒研究,既可提高青梅资源利用率,又可提高产品附加值。图1为制作青梅果酒的简易装置图;由于青梅果肉含糖量低,
往往在青梅果浆中加入白砂糖后再进行酿制,图2是在青梅果浆中添加白砂糖对酒精度和果酒感官评分 的影响(感官评分越高,果酒的品质越高)。
(1)在青梅果酒发酵过程中,图1装置中的充气口应处于 状态,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
胶管与瓶身连接,目的是 。在酸性条件下,用 (填试剂名称)可检测有无果酒产生。
(2)从图2可看出,青梅果酒酿制时果浆中初始糖浓度为 时效果最佳,在此浓度之前果酒酒精
度随初始糖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原因是 (答出2点)。
(3)在青梅果酒酿制过程中,若发酵时间过长,产酒率不再增加,还会增加被杂菌污染的风险,若被醋
酸菌污染, (填“会”或“不会”)经发酵产生大量醋酸,理由是 。(答出2点)
32.(8分)四川产的郫县豆瓣是中国顶尖调味料之一,有“川菜之魂”之称,深受消费者喜爱,其制作技艺列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制作流程如下:
回答下面相关问题:
(1)制作郫县豆瓣时,精选上等蚕豆,经沸水漂烫后放入冷水中浸泡冷却一下,捞起滤掉水分。沸水漂烫、冷却的目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曲时在米曲霉中按比例加入精面粉,拌合均匀。加入精面粉主要是为米曲霉的生长提供更多的_______________,加速制曲进程。然后将米曲霉与蚕豆瓣混合,搅拌均匀,放入竹篓,送入制曲房,使
之发酵。大规模工业生产时,制曲房需要用排气扇,使用排气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
(3)发酵形成的甜瓣子味鲜美,这是因为米曲霉大量分泌的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为____________。
(4)袋装豆瓣酱在夏季气温高时容易发生胀袋,给产品品质造成巨大影响。引起胀袋的原因是__________。33.(12分)回答以下关于微生物培养的问题:
(1)若要测定培养液中某球形红细菌的菌体数,可用____________法统计其数目;使用该方法时可用
__________染料区分死细胞和活细胞。
(2)若在某次调查中,某一实验组平板上球形红细菌菌落平均数为133个/平板,而空白对照组的一个平
板上出现了2个菌落,这种结果说明在此次调查中出现了__________现象。若将 131(即133-2)个/平板
作为本组菌落数的平均值,该做法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3)二硝基甲苯遇碱变红,如图表示从被二硝基甲苯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具有降解二硝基甲苯能力的球形
红细菌(光合细菌)。
①将10g土壤样品加入装有无菌水的三角瓶中制备土壤浸出液。甲培养基中应含有一定浓度的__________ 以选择球形红细菌;甲、乙培养基需置于有光条件下培养,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②在4个培养基平板上分别接种稀释倍数为105的土壤样液0.2mL,培养一段时间后平板上长出的球形红
细菌菌落数分别为150、460、170和160,则每升土壤样液中的细菌数量约为__________个。从乙中挑取 具有透明圈的菌落保存到丙中,该方法保存的菌种易产生___________。
(4)幽门螺杆菌是栖息在胃黏膜的螺旋状短杆菌,具有很强的脲酶活性。下表是某实验小组培养幽门螺
杆菌所用培养基的配方。
①实验室筛选微生物通常须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生长的 (答三种)等条件,抑制或
阻断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将幽门螺杆菌接种到pH适宜的该培养基中,置于37℃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发
现该培养基中幽门螺杆菌的数目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是 。
②在选择培养幽门螺杆菌时,培养基中要加入 作为氮源。某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该细菌。在
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 。
34.(10分)果汁制作是常用的水果加工技术之一,不仅可以缓解产销矛盾,而且能够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由霉菌发酵生产的果胶酶是食品加工业中使用量最大的酶制剂之一,被广泛地应用于果汁加工业。请回
答下列有关问题:
(1)通常来讲,果胶酶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_______等;生产果汁时,为了使果胶酶得到充分的利
用,除了控制好温度和pH外,还需要控制好_______。
(2)生产果汁时可用果胶酶来提高果汁的出汁率和澄清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现有一种新分离出来的果胶酶,为探究其最适温度,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4支试管编号,每支试管均加入等量的果泥、果胶酶+缓冲液,振荡混匀后分别置于10℃、25℃、35℃、50℃下保温相同时
间,测定各试管中的出汁量。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该实验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温度设置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操作步骤方面是_______________。
高二生物 2023-04阶考 第3页 共3页
树德光华校区2021级高二下学期4月阶段性测试生物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60分)
1-10:DBCBC CDDDC
11-20:CBBCB DBCDB
21-30:BDCDB CCACB
31. (10分,除注明的外每空1分)
(1)关闭 避免空气中其他微生物进入发酵装置(或防止空气中的杂菌污染)(2分) 重铬酸钾溶液
(2)20%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可为酵母菌的生长、繁殖提供能源物质;作为酒精发酵的原料(2
分)
(3)不会 酒精发酵是无氧环境,而醋酸发酵需要氧气,且酒精发酵与醋酸发酵的温度不同(2分)
32.(8分,除注明的外每空1分)
(1)消灭杂菌 防止蚕豆温度过高导致微生物死亡
(2)碳源和氮源 保证制曲室温度、 为米曲霉生长提供充足的氧气(2分)
(3)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4)豆瓣酱被杂菌污染,夏季气温高时杂菌大量繁殖,产生气体,引起胀袋(2分)
33. (12分,每空1分)
(1)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台盼蓝
(2)杂菌污染 不正确
(3)① 二硝基甲苯 球形红细菌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 ②8×1010 变异和易被污染
(4)①温度、pH、营养 该培养基中缺少氮源
②尿素 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34.(10分,除注明的外每空1分)
(1)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2分) 果胶酶的用量
(2)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榨取果汁变得更容易;果胶分解成水溶性的
半乳糖醛酸,使浑浊的果汁变得澄清(2分)
(3)维持反应液的pH稳定,排除pH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2分)
温度范围设置和梯度设置不合理(2分) 不应该先将果胶酶和果泥先混匀,再放置在不同温度下
高二生物 2023-04阶考 第4页 共3页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