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贵州中考 一轮复习 初中历史 第二十二单元 走向近代 精选习题(教师版+学生版)
第二十二单元 走向近代
一、选择题
1.(2022 东营中考)如图是某同学在预习《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课的设计的部分知识结构图,其中①处应是 ( )
农业土地关系变化①富裕农民
A.手工业行会 B.租地农场
C.手工业者 D.工厂制度
2.(2022·黔南中考)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文艺复兴先驱但丁主张“人不能像野兽那样生活,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他们的思想所体现的共同核心精神是 ( )
A.自由平等 B.主权在民
C.神权至上 D.人文主义
3.(2022 黔东南模拟)“发生在欧洲14世纪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是一段社会和文化的改革时期。文艺复兴意味着继承、复兴、更生和再生。”有关文艺复兴实质说法正确的是 ( )
A.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
B.公开抨击封建专制与天主教会
C.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D.追求个性解放与思想自由
4.(2022 东营中考)“英国”“文艺复兴”“文学艺术家”及名言“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这些信息指向的人文主义者是 ( )
A.但丁 B.达 芬奇
C.彼得拉克 D.莎士比亚
5.(2022 天津中考)如图是19世纪梵高的油画作品。如图溯源,马铃薯最早出现在欧洲是因为 ( )
A.亚历山大东征 B.新航路开辟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6.(2022·成都中考)1492年,一位探险家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新大陆;1519-1522年,另一位探险家的船队从欧洲出发,在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后,又回到了欧洲,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环球航行。这两位探险家分别
是 ( )
A.哥伦布和迪亚士
B.达·伽马和麦哲伦
C.哥伦布和麦哲伦
D.迪亚士和达·伽马
7.(2022·重庆中考)王斯德主编的《世界通史》中写到,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后,美洲的玉米、可可和马铃薯等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而后传遍整个世界;小麦、水稻等则随欧洲移民进入美洲。材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 )
A.促进了物种交流
B.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
C.引发了殖民掠夺
D.确立了西班牙霸主地位
8.(2022 苏州中考)小明同学通过课外阅读得知:1500-1800年,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亿人死于瘟疫。他组织同学们进行历史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选用了如图漫画。他们的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 ( )
A.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B.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C.殖民争霸开拓世界市场
D.横渡大西洋的蒸汽轮船
9.(2022·娄底中考)17-18世纪欧洲商人以廉价工业品运到非洲换取奴隶,把黑奴运到美洲卖掉,从美洲购回原材料,制成商品再运回非洲以换取奴隶的循环贸易活动。它反映的是 ( )
A.“三角贸易”的出现
B.工业革命的冲击
C.美洲人口的膨胀
D.殖民体系的确立
10.(2022·抚顺中考)在“三角贸易”行程中,从非洲运往美洲的“货物”是 ( )
A.烟草 B.黑奴
C.棉花 D.印第安人
11.(2022·连云港中考)由于殖民统治和传染病致使殖民地内的印第安人几乎灭绝,西方国家开始从非洲贩卖黑人到美洲做奴隶。在贩卖的过程中,千千万万的黑人或死于炎炎烈日之下,或死于瘟疫,或葬身鱼腹。这体现了 (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B.世界各地的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
C.非洲黑人反抗斗争的重大意义
D.资本主义发展的野蛮性和血腥性
12.(2022 毕节模拟)所谓全球史观,简而言之就是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客观、公平地看待历史。如果从这种角度看待殖民扩张,下列表述合适的是 ( )
A.冲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B.给亚非拉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C.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D.“带着血泪的进步”
二、材料分析题
13.(2022 株洲中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三大航海家航海活动比较表
项目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到达美洲 达 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1497- 1498年
次数 7次 4次 1次
船数 大号宝船62艘(共百余艘) 17艘 4艘(一说3艘)
船只 大小 大号宝船长44.4丈,宽18丈(淮尺),折合公制长151.8米,宽61.6米 旗舰100吨,长245米,宽6米,其他二舰50吨、40吨 分别有120吨、100吨和50吨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新航路开辟) 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进程。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引发了欧洲近代几个世纪的大规模海外扩张,开始了欧洲对世界征服和侵略的历史。
——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下)
材料四 下面是对哥伦布开辟到达美洲新航路的不同看法:
印第安人:哥伦布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破坏我们的文化,掠夺我们的财富,他是一个恶魔。
欧洲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使落后的美洲走向文明,他是一个功臣。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
(九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新航路开辟又被称为“地理大发现”,请在材料一的图2中找出当时新“发现“的地点(至少两个)。根据图1和图2,比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在航线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归纳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4)材料四中印第安人和欧洲人的看法矛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评价历史事件的正确原则应该是什么第二十二单元 走向近代
一、选择题
1.(2022 东营中考)如图是某同学在预习《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课的设计的部分知识结构图,其中①处应是 ( B )
农业土地关系变化①富裕农民
A.手工业行会 B.租地农场
C.手工业者 D.工厂制度
2.(2022·黔南中考)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文艺复兴先驱但丁主张“人不能像野兽那样生活,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他们的思想所体现的共同核心精神是 ( D )
A.自由平等 B.主权在民
C.神权至上 D.人文主义
3.(2022 黔东南模拟)“发生在欧洲14世纪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是一段社会和文化的改革时期。文艺复兴意味着继承、复兴、更生和再生。”有关文艺复兴实质说法正确的是 ( C )
A.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
B.公开抨击封建专制与天主教会
C.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D.追求个性解放与思想自由
4.(2022 东营中考)“英国”“文艺复兴”“文学艺术家”及名言“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这些信息指向的人文主义者是 ( D )
A.但丁 B.达 芬奇
C.彼得拉克 D.莎士比亚
5.(2022 天津中考)如图是19世纪梵高的油画作品。如图溯源,马铃薯最早出现在欧洲是因为 ( B )
A.亚历山大东征 B.新航路开辟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6.(2022·成都中考)1492年,一位探险家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新大陆;1519-1522年,另一位探险家的船队从欧洲出发,在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后,又回到了欧洲,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环球航行。这两位探险家分别
是 ( C )
A.哥伦布和迪亚士
B.达·伽马和麦哲伦
C.哥伦布和麦哲伦
D.迪亚士和达·伽马
7.(2022·重庆中考)王斯德主编的《世界通史》中写到,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后,美洲的玉米、可可和马铃薯等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而后传遍整个世界;小麦、水稻等则随欧洲移民进入美洲。材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 A )
A.促进了物种交流
B.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
C.引发了殖民掠夺
D.确立了西班牙霸主地位
8.(2022 苏州中考)小明同学通过课外阅读得知:1500-1800年,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亿人死于瘟疫。他组织同学们进行历史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选用了如图漫画。他们的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 ( B )
A.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B.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C.殖民争霸开拓世界市场
D.横渡大西洋的蒸汽轮船
9.(2022·娄底中考)17-18世纪欧洲商人以廉价工业品运到非洲换取奴隶,把黑奴运到美洲卖掉,从美洲购回原材料,制成商品再运回非洲以换取奴隶的循环贸易活动。它反映的是 ( A )
A.“三角贸易”的出现
B.工业革命的冲击
C.美洲人口的膨胀
D.殖民体系的确立
10.(2022·抚顺中考)在“三角贸易”行程中,从非洲运往美洲的“货物”是 ( B )
A.烟草 B.黑奴
C.棉花 D.印第安人
11.(2022·连云港中考)由于殖民统治和传染病致使殖民地内的印第安人几乎灭绝,西方国家开始从非洲贩卖黑人到美洲做奴隶。在贩卖的过程中,千千万万的黑人或死于炎炎烈日之下,或死于瘟疫,或葬身鱼腹。这体现了 ( D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B.世界各地的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
C.非洲黑人反抗斗争的重大意义
D.资本主义发展的野蛮性和血腥性
12.(2022 毕节模拟)所谓全球史观,简而言之就是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客观、公平地看待历史。如果从这种角度看待殖民扩张,下列表述合适的是 ( D )
A.冲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B.给亚非拉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C.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D.“带着血泪的进步”
二、材料分析题
13.(2022 株洲中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三大航海家航海活动比较表
项目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到达美洲 达 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1497- 1498年
次数 7次 4次 1次
船数 大号宝船62艘(共百余艘) 17艘 4艘(一说3艘)
船只 大小 大号宝船长44.4丈,宽18丈(淮尺),折合公制长151.8米,宽61.6米 旗舰100吨,长245米,宽6米,其他二舰50吨、40吨 分别有120吨、100吨和50吨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新航路开辟) 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进程。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引发了欧洲近代几个世纪的大规模海外扩张,开始了欧洲对世界征服和侵略的历史。
——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下)
材料四 下面是对哥伦布开辟到达美洲新航路的不同看法:
印第安人:哥伦布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破坏我们的文化,掠夺我们的财富,他是一个恶魔。
欧洲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使落后的美洲走向文明,他是一个功臣。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
(九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新航路开辟又被称为“地理大发现”,请在材料一的图2中找出当时新“发现“的地点(至少两个)。根据图1和图2,比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在航线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答:美洲大陆、好望角、菲律宾。都开辟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航线大多紧挨海岸线。
(2)根据材料二,归纳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答: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航程远,到达国家和地区多。
(3)根据材料三,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答:开启人类文明一体化;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推动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发生变化;开始了欧洲对世界征服和侵略的历史。
(4)材料四中印第安人和欧洲人的看法矛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评价历史事件的正确原则应该是什么
答:他们站在各自的立场上看问题;辩证地评价历史事件。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