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博文中学2022-2023高一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
天津市博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 历史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合计60分)
1.大河流域孕育了灿烂的古代人类文明。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从来没有中断的文明是
A. B. C. D.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作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的增长则使食物有了剩余,从而使得社会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军队和官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发明出来用以记事的。”这说明
A.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
B.农业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重要前提之一
C.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真诚的崇拜
D.私有制的产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
3.军队由城邦公民组成。遇到外来侵略,城邦公民即放下犁头,拿出自备武器,穿上盔甲,由推举出来的领袖率领上战场。战事结束后军队随即解散,士兵回到各自工作岗位,耕田的耕田,牧羊的牧羊。公民执干戈以卫城邦,是义务也是权利。这支公民军队最初只是为保卫城邦,后来却成为帝国向外扩张的武力。由此推知此时是
A.共和国早期的罗马 B.春秋战国时的中国
C.中世纪时期的法国 D.共和国鼎盛的雅典
4.两千多年前,秦汉帝国和罗马帝国雄踞欧亚大陆东西两端。它们都面临管理巨大版图和众多人口的问题,两者采取的指施相似之处有
A.建立行省制,加强地方治理 B.制定万民法,扩大公民权
C.颁布法律,巩固统治 D.重用贵族,实行分封制
5. 印度电影《流浪者》里有句经典台词:“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这句话有明显的阶级歧视。这种阶级歧视最有可能源自以下哪一制度
A.种姓制度 B.禅让制度 C.分封制 D.中央集权制度
6.一个历史事实可以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大河文明——两河流域——种姓制度
B.海洋文明——古希腊——君主专制
C.文明冲撞——区域文明冲突——亚历山大东征
D.世界宗教——基督教——《汉谟拉比法典》
7.世界古代某一地区的文明成就包括“象形文字”“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金字塔”“莎草纸”。下图中这一地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下图所示是亚述王宫中的浮雕画面(局部),这些作品表达了一种“残酷的喜悦”,战车、狩猎、屠杀等是浮雕的主要元素。材料体现了亚述王国
亚述王宫中的浮雕画面(局部)
A.强大的军事实力 B.尚武的社会风气
C.残酷的奴隶制度 D.殖民扩张的狂热
9.在匈奴人的进攻下,日耳曼的一支西哥特人首先于4世纪后期迁入罗马境内,之后日耳曼人其他分支及其他蛮族逐步渗透到罗马境内,这些蛮族最终推翻了西罗马帝国。据此可知,西罗马帝国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罗马奴隶的反抗 B.匈奴人的入侵
C.西哥特人的迁入 D.欧洲的民族大迁徙
10.795年,查理大帝给予约翰一块领地,“以便这位约翰和他的后代可以自由自在不付租金而享用这块领地,只要他们效忠于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这体现了西欧的
A.封君封臣制 B.贵族共和制 C.军事民主制 D.大地产制度
11.1168年,英国创办了牛津大学,1209年,英国又创建了剑桥大学;14世纪,德国建立了海德堡大学;到1500年,全欧洲已有80所大学。这种现象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反对封建需要 B.人文主义发展 C.自治城市发展 D.封建帝国兴起
12.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亲政,一顶由拜占庭皇帝所赐的金色王冠带到了他的头上,这顶王冠成了俄罗斯最高权力的象征;他还效法古罗马的皇帝,自称为“沙皇”。据此推断,此后他最可能采取的措施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优待大贵族 C.复兴罗马制度 D.反抗蒙古统治
13.1453年,征服者征服了君士坦丁堡,一个新的纪元,帝国的纪元,正式开始了。这个新的巨人,跨博斯普鲁斯海峡而立,一只脚踏在亚洲,另只脚踏在欧洲。这个“新的巨人”指的是
A.拜占庭帝国 B.俄罗斯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
14.《阿拉伯文学史》:一般人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然后犹如蜜蜂一般,载蜜而归,把他们储蓄的宝藏,分发给发奋的学生们。这说明阿拉伯文学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达 B.注重吸收东西方文明 C.国家重视 D.立足以往文明的基础
15.唐朝初年,遣唐使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典章制度,对646年日本的大化改新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化改新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A.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B.引进中国先进的政治制度
C.幕府掌握国家实权 D.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16. 朝鲜作为我国的友好邻邦,中朝传统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下列能够佐证的是
A.高丽政权迁入平壤 B.新罗统一后仿效唐朝制度
C.李成桂迁都汉城,国号朝鲜 D.中朝联合抗击日本侵略者
17.大津巴布韦遗址是非洲最大和最重要的古代文化遗址,遗址旁保留着古代的梯田、水渠、水井,遗址地基上还找到了古代铸造钱币的泥模。这表明当时的大津巴布韦
A.农业发展具有较高的水平 B.对外贸易较为发达
C.具有较高的经济、技术水平 D.是政治和经济中心
18.对外贸易在古代马里帝国和桑海帝国占有重要地位,但就交易的产品来看,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只占极小部分,大宗贸易几乎都是矿产品和采集品。从长远来看,这种贸易结构导致古代西非
A.长期处于出超地位 B.严重依赖矿产出口
C.社会转型速度较慢 D.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19.他们为了满足城市稠密人口对粮食的需要,在湖泊中建造了独特的“水上园地”,以扩大种植面积。岛城四面环水,市内河道纵横,景色富丽,殖民者为之倾倒,惊呼为“世界花园”。这里的“他们”是指
A.玛雅人 B.印加人 C.阿兹特克人 D.班图人
20.阿兹特克人原来居住于墨西哥西北部,12世纪中叶,他们向南迁徙时还是一个原始部落,过着游动不定的生活;后来才定居于墨西哥盆地。此时,阿兹特克人的经济基础是
A.农业 B.商业 C.手工业 D.游牧业
21.15世纪末开始,大西洋沿岸的西欧人掀起了探索通往东方的新航路的热潮。西欧人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是
A.对金银财富的需求 B.对外传播天主教
C.开拓新市场的要求 D.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22.16世纪葡萄牙著名诗人德卡蒙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诗句中反映了他对祖国引以为豪的是
A.成为“海上马车夫” B.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
C.率先开辟新航路 D.处于欧洲商业中心地位
23.某事件首次证实了“海包陆”的假设和“海洋相通”的推测,也预示着任何陆地只要不封冻便可驾船前往。该事件
A.以确凿事实证明了“地圆说” B.促进了美洲蛮荒之地的开发
C.得到了葡萄牙王室的经费支持 D.打通了欧洲与亚洲的新商路
24.北极航道是指穿过北冰洋的海上航道。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航道的开通逐渐从梦想变成现实,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公司开始着眼于这条航道的商业价值。下列航海家曾经为北极航道的开通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A.哥伦布 B.麦哲伦 C.巴伦支 D.迪亚士
25.印第安人认为:“他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破坏我们的文化,掠夺我们的财富,是一个恶魔。”欧洲人则认为:“他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把落后的美洲带入文明时代,是一个功臣。”这里的“他”是指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26.有学者在其著作中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15、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A.黄金白银的流失 B.罗马帝国的解体 C.工业革命的完成 D.贸易通道的改变
27.17世纪初的西班牙劣币狂行,一夜之间黄金白银都不知流到哪里去了,市场上充斥着劣质的铜币,用这些铜币去抢购粮食,会累坏体质虚弱的无产者,因为一口袋粮食恐怕需要一口袋铜币。不无夸张的是买一支蜡烛要付出二倍的铜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 B.金银货币价值下降
C.罗马天主教会的盘剥 D.欧洲商贸中心的转移
28.“在新航路开辟以后的一个世纪之内,西班牙的物价上升四倍以上。从事商业的人发了大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有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地主的地位削弱了。”材料所描述的历史现象是
A.商业革命 B.价格革命 C.贸易中心变化 D.工业革命
29.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A.奴隶贸易的发展 B.交通工具的进步
C.全球联系的加强 D.资本主义的兴起
30.《新全球史》指出:“巴西不仅仅有梅斯蒂索人(葡萄牙与印第安人的混血儿),还有穆拉托人(葡萄牙与非洲人的混血儿)赞布人(美洲土著与非洲人的混血儿)和由这些群体繁衍的其他混血群体。”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①美洲、非洲是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 ②该现象从古代帝国武力扩张开始出现
③该现象推动世界物种的大交流 ④该现象伴随着杀戳和罪恶的奴隶贸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31题16分,32题14分,33题10分,共计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灿烂的亚非文明
(1)材料一中的图1建筑的名称、图2法典的名称、图3的制度、图4代表的城邦分别是什么?(4分)
材料二 希腊半岛绝大部分的土地山岭纵横,群山分隔成面积较小而分散的小平原,且土地极为贫瘠。“河流最长不过100多公里。大海也一平如镜,且到处望得见海岸和岛屿,丝毫不令人害怕。分割零碎、自成一统的小平原为城邦国家的存在提供了可能。”因此,有利于形成一个个天然政治单位的地理特征促使希腊城邦确立。……每个城邦辖地不过百里,人口不过数万。各城邦从建立之初便十分珍视独立自治,也没有任何一个城邦具有征服其他城邦的绝对实力。
——摘编自张慧、张文伟《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特殊性分析》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影响古希腊城邦形成重要因素及城邦的主要特征。(6分)
材料三 值得反思的是,基于民主对话精神而创造古代政治制度辉煌的雅典民主,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自身明显的局限性。参与雅典民主的公民构成有着十分强烈的“排他性”,妇女、奴隶、外邦移民被排除在雅典民主殿堂之外。在苏格拉底的印象中,雅典的公民大会是由一帮没有专业知识的人构成的,“用抽签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办法来雇佣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吹笛子的……而在这些事情上如果做错的话,其危害要比在管理国务方面发生的错误要轻得多。”
——摘编自张三夕、邹明军《从城邦对话到代议制政治》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局限性的表现。(4分)
(4)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呈现出什么特征?(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会占有国家土地达到三分之一以上,还向全体教徒征收什一税。教会垄断了对《圣经》的解释权,任何背离教会说教和反对罗马教廷教义的思想都被当作“异端”。13世纪,教会建立起“宗教裁判所”,对“异端”分子进行判决,轻则罚款,重则监禁,有的甚至被捆在火刑柱.上活活烧死。哥白尼和伽利略因为宣扬违背教会思想的“太阳中心说”,长期受到监禁和迫害。在西欧中世纪,人们相信世上的一切权力都是.上帝授予的。12-13世纪,教皇权力终于达到顶峰,教皇有权废黜君主。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罗马教廷所处的地位。(4分)
材料二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以土地关系为纽带,通过层层分封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协调和维护封建主内部的利益,更有效地统治下层人民,其关键是封建主与附庸的臣属关系的建立。由于土地是层层分封的,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人为封主,对自己的封主的封主则没有臣属关系。所以,在西欧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这种情形使封建等级制度复杂而混乱。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基本特点。(4分)
材料三 13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被罚款20先令。
——部编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庄园的认识。(4分)
材料四 中世纪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2分)
三、论述题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世界近代史是一部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向全世界扩张并由之在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和反响的历史。1500年以前,世界各个地区之间互相隔绝,地理大发现打破了这个隔绝状态。此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和英国先后向海外扩张,分别在海外建立殖民地,到1760年前后欧洲与这些殖民地之间已经形成密切的经济关系。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初期发生的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1871年以后,资本主义工业飞跃发展,导致了垄断组织的形成,继而推动了列强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世界被瓜分完毕。这个过程以1500年为起点,是由于导致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的一系列变化、一系列事件,几乎都与地理大发现息息相关。随着地理大发现,西方国家的海外殖民扩张,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使整个世界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逐步形成为密切联系的、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的一体。同时,基于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这一唯物主义原则,1500年前后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等,导致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引起了遍及世界各地区社会经济的重大变化。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根据材料论证将1500年作为世界近代史开端的理由。(围绕材料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历史卷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D B A C A C A B D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A D B D D C C C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C A C C D B B C B
31.(1)图1:金字塔;图2:《汉谟拉比法典》;图3:种姓制度;图4:雅典城邦。(4分)
(2)重要因素:多山、平原分散而零碎、三面临海的地理环境、海洋文明(4分/任意2点)。主要特征:小国寡民,独立自治(2分/任意2点)。(人口少、领土小等)
(3)表现:是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是少数人的民主;直接民主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4分/任意2点,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4)多元性(2分)
32.(1)政治上: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教权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经济上:是西欧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思想上: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控制人们的思想。(4分/任意2点)
(2)特点:以土地关系为纽带;封主和封臣之间逐级保护和负责,不能越级管理;封建等级制度复杂而混乱。(4分/任意2点)
(3)认识: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既维护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领主的特权。(4分)
(4)意义:瓦解了封建制度,孕育了早期资产阶级。(2分)
34.论题:1500年前后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理由:1500年前后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宗教改革等重大事件;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系列深刻变化。(答具体史实和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