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下学期4月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2023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非选择题两大题。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
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一大题时,选出每小题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橡皮擦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二大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有史学家提出:东方文化较高诸邦,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
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
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
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其意在说明
A.东方文化相对更为先进
B.东方六国守旧势力强大
C.商鞅变法成功的可能性
D.不同文明间应交流互鉴
2.汉朝注意开发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在河西走廊
设置酒泉、张掖、敦煌、武威四郡后,逐渐有计划地向这里进行移民,至西汉末年
河西四郡的人口已达二十八万多人。同时,政府又给徙民和田卒提供必需的农具。
上述做法
A.说明解决边患问题时机成熟
B.表明汉与匈奴间无意继续战争
C.着眼于增进民族间经济交流
D.是发展生产巩固边防的重要举措
3.唐开元二十二年,分全国为十五道,各置采访处置使,负责察访地方官政绩。天宝
末年,又兼黜陟使。肃宗乾元元年,改采访处置使为观察处置使(地方军政长官),
“掌所部善恶”。上述变化表明,唐朝
A.中央政府权威式微
B.注重强化基层教化
C.统治秩序土崩瓦解
D.监察制度不断完善
4.宋代曾公亮在水利、术数方面都颇有研究,他负责编撰的《武经总要》颇具影响力,
被封为吏部侍郎。宋真宗时,因石归宋献上的木羽弩箭,射程远,杀伤力大,朝廷
增加了其俸禄。造船务匠人项绾等研发海船,获得钱币奖励。这反映出,北宋时
A.治国指导思想逐渐发生变动
B.社会环境利于技术创新
C.与少数民族间战争比较频繁
D.重文抑武政策有所松动
高三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
5.宣德八年,明政府回赠日本贡使礼品,除常例白金三百两、皇室精制丝绸一百二十
二匹以外,特另增戗金桥、床,银制酒具,古铜花瓶、香炉等四十二种,装柜六十
只。对于日本贡舶附带货物,明政府均以优价收买。明朝与日本的往来
A.冲破了海禁政策限制
B.可扩大中国海外影响力
C.有效缓解了倭患问题
D.推动了手工业技艺革新
6.表1为1916年北京政府教育部制订的《选派留学外国学生规程》。
表1
类别
基本内容
留学生要通过考试方式进行选拔。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步骤,
关于留学考试
初试由省行政长官组织,复试由教育部在京组织进行,初试合格
者的试卷要送教育部复核
关于留学生的
留学生由教育部特派的留学监督进行管理。留学监督每月收取留
管理
学生学位论文和考察报告,验明留学生毕业凭证等
表1中的规定
A.体现出资产阶级教育宗旨
B.说明政府对留学大力支持
C.反映出政府重视人才培养
D.规划了留学生的发展目标
7.《新青年》在1915年之后成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绝对喉舌。仔细阅读其中的评论,
会发现对亚当·斯密、尼采、孟德斯鸠等人物的讨论,却找不到对马克思的讨论。
1919年之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列宁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启示
B.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
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努力失败
D.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解放
8.1927年9月,毛泽东对参加秋收起义的部队进行了改编,正式建立了党代表制度。
党代表在军中的地位与同级指挥官相等,并有代表党监督指挥官的权力。井冈山会
师后,党代表制度在全军推行。1930年,中央军委突出强调“红军中只允许党在政
治上之唯一领导”。该制度表明中共
A.坚定地奉行农村革命道路
B.努力摆脱共产国际的影响
C.注重提高军队的凝聚力战斗力
D.为红军实现顺利转移创造条件
9.据金陵大学农学院调查,1941年成都附近7县米谷生产的净成本,平均每市石米为
152.31元。而在1940年时每市石仅46.07元,相差一年,成本增长了近4倍。从
1937年到1940年,四川省农民所付生活费指数上涨了约5.5倍,到1941年上涨了
19.6倍。上述现象
A.根源于战乱、灾荒频繁出现
B.将导致大量农民与土地分离
C.推动了中共开展大生产运动
D.直接影响着抗战形势的发展
高三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5: C D A B B 6-10: C D C B B 11-16: A D C C A B
17.(11分)
(1)材料中宋太祖最初怒,因为皇权受到限制,行政效率低。
经赵普解释后,认识到权力分散、逐级审批,可以避免特权滥用,助于政治清明,因此转怒为喜。
透过其态度转变,可以看出宋太祖注重中央官职对维护其统治的功能,从长远看不利于行政效率。(6分)
(2)
答案一:
相对真实(1分)
理由:撰写人及叙述人皆为宋代官员,且叙述者以直谏闻名;上述史料反映出,宋朝中央权力机关分工明显,行政审批程序繁琐,皇权及官吏职权受到一定限制。史料叙述内容与宋初政治特点,以及宋太祖作为皇帝的身份相吻合。(4分)
答案二:
真实度需要进一步考证(1分)
理由:两位皆为宋代官员难免带有一定立场;上述史料来源为刘安世口头叙述,刘安世并未亲历谈话现场;史料实证过程中,孤证不立,需进一步寻求史料加以佐证。(4分)
18.(13分)
(1)运河由局部地区到跨越较大地区;运河发展对前代具有继承性;运河走向大体贯穿当时经济发达地区;运河规模与当朝政治经济状况密切相关。(6分)
(2)(7分)
核心问题:清末漕粮河运废停。
原因:运河治理成本增高;河道运输条件恶化;西方侵略者对运河线(漕粮仓储)破坏
其它因素:晚清中央政府财政困难;近代轮船运输业(海运)的发展;晚清部分地方官员贪污腐化。(答清政府对地方控制力减弱、河运成本增加、商品经济发展,可酌情给分)
19.(12分)
示例
主题: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意识形态中“帝国主义”概念的建构与调适。(2分)
论述:
五四运动后,列宁的帝国主义论输入,中国共产党建党初创,受到苏联和共产国际影响较大,接受了列宁提出的帝国主义概念,并将其运用到革命意识形态的建构中,将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作为革命纲领内容。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中国存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派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团结广大工农群众,先后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的国民大革命、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捍卫民族权益。
抗战时期,法西斯国家在世界发动战争,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结成同盟,中国共产党坚定反抗外来侵略,调整了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方针。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建国,为争取美国人民对革命的同情,推动美国对华政策的中立,对帝国主义灵活调整,将对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帝国主义者、无产阶级与人民群众作了区分。
冷战开始后,美国支持下,国民党反动派发起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抗帝国主义、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对战胜帝国主义充满信心。
(任选三个时期即可,每个时期3分,最高9分)
综上所述,受国际环境变化和国内革命任务特点等因素影响,中国共产党不断调适并建构对“帝国主义”的认识。(1分)
20.(16分)
(1)近代西欧殖民侵略者从欧洲航行到西非海岸,交换大批奴隶,驶往美洲,在美洲用奴隶同当地的殖民侵略者换取原料和金银,运回欧洲。“三角贸易”使两类移民产生了时空关联(4分)
(2)从歧视有色人种到逐渐放开限制;青睐技术移民;“白澳”政策逐渐取缔(6分)
意义:利于本国经济文化的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经济发展需求;便于吸纳技术人才;助于不同民族间和谐共处与文化认同;助于形成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6分)

2023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下学期4月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