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酸与碱》检测题(答案)2022-2023京改版(2013)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11章《酸与碱》检测题
一、单选题
1.化学的学习离不开实验,而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操作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量取5.5mL液体 B.称量NaCl的质量
C.稀释浓硫酸 D.检查装置气密性
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安全进行化学实验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点燃酒精灯
C.倾倒液体 D.闻气味
3.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水时,正极得到的是氧气 B.明矾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C.活性炭能将硬水软化 D.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4.下列物质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能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的是(  )
A.CuO
B.Fe(OH)3
C.Fe2O3
D.Na2CO3
5.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CaO(CaCO3)滴加稀盐酸
B.CO2(CO)通入氧气点燃
C.HCl(H2O)将混合气体通过固体CaO
D.KCl(MnO2)加水充分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6.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①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②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③氯化钠的水溶液显中性,所以盐溶液一定显中性
④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A.只有①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有关 NaOH 和 Ca(OH)2 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是白色固体 ②都极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热 ③溶液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④都能和酸发生中和反应 ⑤溶液中通入 CO2 都变浑浊.⑥溶液都能导电
A.①②③⑥ B.①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8.在①氧化镁②金属锌③硝酸钡溶液④氢氧化钡溶液四种物质中,跟稀硫酸能发生反应且反应中表现了“酸的通性”的组合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9.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下列操作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 项 物质(杂质) 操作方式
A Cu(Fe) 加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B CO(O2) 缓慢通过灼热铜网
C NaCl溶液(Na2CO3) 加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D FeSO4溶液(CuSO4) 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10.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对应关系的是
A. 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分解制氧气
B. 将水电解一段时间
C. 等质量的Mg、Fe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D.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
11.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添加酒精 B.处理废弃固体药品
C.测溶液的pH D.加热溶解
二、填空题
12.物质的溶解现象普遍存在于日常生产生活中。
(1)下表是硝酸钾的部分溶解度数据。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100g水) 31.6 63.9 110 169
由表中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2)探究20℃时,硝酸钾溶解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与加入水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图所示:
则B、C两烧杯内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的关系为:B___________C(选填“>”、“=”、“<”或“≥”“≤”)。
(3)NaNO2(亚硝酸钠)、NaC1和物质M(不含结晶水)的溶解皮曲线如下图所示,根据图像和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如上图B所示,当往试管中加入5mL稀盐酸时,试管内立刻产生大量气泡,同时放热,烧杯中的溶液变浑浊(不考忠水分蒸发)。则该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选填“NaNO2”“NaCI”或“M”)。
②NaNO2有毒,其外观和咸味与食盐很相似,因此要防止因误食NaNO2而发生中事故。为了区别NaNO2、NaCI固体,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获得如下信息:NaNO2的水溶液呈碱性,NaNO2熔点为271℃,NaCl熔点为801℃。请根据所给信息设计一种鉴别NaNO2、NaCl固体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
13.生活离不开水,结合如图从宏观、微观、性质等角度认识水:
(1)宏观:检验B中气体的方法是______;
(2)微观:水分子是由______构成的;
(3)性质:在水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钙固体(CaO2),反应还会生成一种常见的碱。请写出反应方程式______。
14.能源是人类进行生产的原动力,能源革命在演变。
(1)古代,原始人类通过“钻木取火”,迈进了植物能源时代。钻木取火中“钻木”过程相当于满足燃烧条件中______。
(2)______(填写浓或者稀)盐酸具有______性,打开瓶塞会观察到有______,原因是______。
(3)当前,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革命。我国氢能如下图所示规划发展迅速:
①,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中作为还原剂的物质是______。
②蓝氢是将______(填写物质名称)重整制成。但由于使用了碳捕捉先进技术,二氧化碳气体被捕获,减轻了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实现了低碳制氢。
三、简答题
15.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化学。请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⑴.现有①液氧;②一氧化碳;③熟石灰;④石墨;⑤甲烷;⑥生石灰,从中选择适当的物质按照下列要求填空(填序号)可作干电池电极的是____;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常用来冶炼金属的是________;可用作火箭助燃剂的是________。
⑵.生活中用活性炭能除去冰箱内的异味,这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性;饮用碳酸饮料时,打开瓶盖,发现有大量气泡溢出,从物理变化的角度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下表是几种气体燃料的价格和热值:
燃烧物 煤气(主要成分是: CO) 液化石油气 天然气
价格 1.4元/千克 6.0元/千克 1.8元/千克
热值 1.56×104kJ/kg 4.5×104kJ/kg 3.9×104kJ/kg
若家庭使用,综合考虑,你将选用哪种燃料?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丙烷也是一种很好的燃料,其化学式为C3H8。丙烷分子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丙烷的摩尔质量为___,88g丙烷分子物质的量为_______。
16.分类、类比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请回答:
(1)初中化学的很多实验都用到了水,以下是一些用到水的实验:
若按照水的作用的不同进行分类,实验A可以与实验________(填字母)归为一类,这两个实验中,水起到的作用都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分析我们所了解的第二周期和第三周期,试推测:第四周期的元素“钙(Ca)”和“溴(Br)”两种元素中,靠近该周期开头的是① _______(填元素符号);氢溴酸(化学式:HBr)与盐酸性质相似,请运用类比思想,写出氢氧化钙和氢溴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7.探究未经砂纸打磨的铝条与稀盐酸的反应将未经砂纸打磨的铝条放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ab段压强没有明显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反应进行到______s时反应停止;
(4)若将未经砂纸打磨的铝条换为带有铜绿[]的铜片,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你认为其变化趋势与上述实验是否相同______(填“是”或“否”),你判断的依据是___.
五、计算题
18.氯化镁是制取镁的原料之一、现要测定某化工产品(含MgCl2和KCl)中所含的氯化镁质量分数,进行实验:先将10g样品完全溶于水,然后把50g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钾溶液平均分五次加入样品溶液中,充分振荡,实验所得数据见下表:表:
编号 1 2 3 4 5
加入氢氧化钾溶液的质量/g 10 10 10 10 10
生成沉淀的质量/g 0.58 a 1.74 2.32 2.32
请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a为_____。
(2)样品中的氯化钾属于化肥中的_____肥,可回收利用。
(3)所用的氢氧化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
(4)计算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D 2.D 3.A 4.D 5.D 6.C 7.C 8.C 9.B 10.C 11.D
12.(1)变大
(2)≥
(3) M 方案一:20℃时,分别取NaNO2、NaCl各5.0g于两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10ml水,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观察,能完全溶解的是NaNO2,不能完全溶解的是NaCl。(合理即可)
方案二:分别取少量固体样品于两支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熔化者为NaNO2,不熔者为NaC1;
方案三:分别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者为NaNO2,不变者为NaCl;
方案四:分别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测pH值,显碱性者为NaNO2,中性为NaCl。(填一种即可)
13.(1)取出试管,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现象
(2)氢原子、氧原子
(3)
14.(1)温度达到着火点
(2) 浓 挥发 白雾 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成盐酸小液滴
(3) 置换 C##碳 天然气
15. ④ ⑥ ② ① 吸附 气压减小,二氧化碳溶解度降低,所以有大量气泡冒出 天然气 价格相对较低 热值高(比较清洁环保) 3∶8 44g/mol 2 mol
16. C 做反应物 Ca Ca(OH)2 +2HBr=CaBr2+2H2O
17. Al2O3+6HCl=2AlCl3+3H2O、2Al+6HCl=2AlCl3+3H2↑ 在ab段是氧化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水,没有生成气体 290(误差≤10) 否 Cu(OH) 2CO3与酸接触就会有气体生成,而反应之后,铜不再与酸反应,变化趋势与上述实验不同
18.(1)1.16;(2)钾;(3)11.2%;
(4)设原混合物中含有MgCl2的质量为y。
y=3.8g;
则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
答: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是38%

第11章《酸与碱》检测题(答案)2022-2023京改版(2013)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