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答案)

2023年九年级质量调研检测(一)
历史(开卷)试卷
温馨提示:
本试卷共四大题,满分70分。历史与道德与法治考试时间共120分钟。你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请你仔细审题,认真作答。线封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文化遗址有大型祭坛、祭祀坑、墓葬群、居址、壕沟等遗迹······其中墓地布局有一定规划,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墓葬分区排列,随葬品有丰有寡。这主要表明:B.分封制已退出历史舞台
A.淮河流域已进入文明社会
B.私有制出现与阶级明显分化
C.凌家滩先民崇尚祭祀文化
D.诸侯国普遍推行郡县制
2.下列是战国时期有关“郡”的历史记载,据此可知当时:
时期 记载
赵武灵王时期 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而置云中、雁门、代郡
燕昭王时期 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
A.郡的设置与军事战争相关
B.分封制已退出历史舞台
C.郡是地方最高的行政区划
D.安徽境内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4.“裹贴纸”是用于商业的包装纸,可用于包裹货物,更具有广告的功能。在新疆出土的两件元代“裹贴”是目前能见到最早的商用“裹贴”实物。这反映元代:B.启蒙运动的发展
A.中亚与唐朝的文化同根同源
C.盛唐文化有兼收并蓄的特色
D.唐朝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B.丝绸之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3.下图为中亚的丝路古城撒马尔罕发掘出的历史壁画,据此可知:
A.中亚与唐朝的文化同根同源 B.丝绸之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C.盛唐文化有兼收并蓄的特色 D.唐朝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5.明清时期,“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最终“岁时颁赐,库藏为虚”。这反映明清贸易: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体现了平等外交的理念
C.密切了中外经济联系D.促进了朝贡国经济发展
6.协定关税是《南京条约》不平等的体现之一,而当时负责交涉的清政府官员却对此洋洋得意:因为协定的关税比旧日的自主关税略高。这表明:
A.清政府对外开放的态度彻底改善B.传统的华夷观念已有所松动
C.条约规范了中国进出口贸易发展D.近代国家主权意识较为淡薄
7.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名宋教仁和章太炎为临时政府部长人选,遭临时参议院否决,将人选调整后,才最终获得通过。由此可见,当时:
A.参议院居政治领导地位B.孙中山与参议院矛盾尖锐
C.民主政治理念得以践行D.孙中山缺乏政治斗争经验
8.下图是解放战争某一时期国共双方的战场态势图。在这一战场态势下:
A.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爆发
B.国民党军队主力被消灭
C.解放战争获得战略反攻的契机
D.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即将被粉碎
9.1964年,周恩来在访问加纳时强调:“中国政府一贯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对外提供援助······援助是相互的”“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绝不要求任何特权”。这表明中国:
A.实行“求同存异”的方针B.支援非洲国家发展经济
C.奉行着“不结盟”的原则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0.下表为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由此可以推论出我国:
第一、二 、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数量表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构成(合计=100)
1952年 83.5 7.4 9.1
1965年 81.6 8.4 10
1979年 69.8 17.6 12.6
1992年 59.7 21.4 18.9
2020年 23.6 28.7 47.7
A.农村人口流失导致经济衰退
B.改革开放时期重点发展农业
C.第二产业经济产值增长速度最快
D.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社会结构变化
11.何勤华在《外国法制史》中指出:12世纪时,西欧各国现有法律都不能适应新的经济环境的迫切要求,由此兴起了一个研究和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史称“罗马法复兴”。由此可知,这一热潮兴起的根源在于:
A.文艺复兴的发展
B.反封建斗争的需要
C.完善法律的需求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2.在欧洲中世纪社会里,儿童被视为父母的隶属品,因此鞭笞、体罚儿童被视为合理合法。直至14世纪以后,人们才开始从儿童自然本性来看待儿童,要求尊重儿童的权利。这一变化主要由于:
A.人文主义的兴起 B.启蒙运动的发展
C.儿童地位的提高 D.法制建设的完善
13.根据英国传统,在每一位国王开始其统治时,都要被授予终生的王室收入;1689年后,议会将其限制为只给一年的收入。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A.国王与议会权力均衡 B.英国政府财政收入减少
C.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 D.国王政治地位完全丧失
14.美国学者威廉·麦克尼尔认为:人类生产方式的这一巨大变化是近代欧洲文明一系列自我转变中最重要的一次变化。该学者认为的“这一巨大变化”是指:
A.庄园经济 B.工业革命 C.经济全球化 D.光荣革命
15.二战后,联邦德国政府采取“社会市场经济”政策,法国戴高乐政府实施国有化和经济计划。这表明两国:
A.强化市场对经济的调节
B.推行公有化的所有制改革
C.政府加强对经济的调控
D.走上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答题框
题号 1 2 3 マ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辨析改错(8分)
16.改革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x”,并加以改正。
(1) 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决定创办京师同文馆,准备设立农学、工学、商学等科,广育人才。
【】改正:
(2) 为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亚历山大二世推行改革,强化了农奴制,开启了俄
国的近代化进程。
【】 】改正:
(3) 1868年,孝德天皇开始实行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迅速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 】改正:
(4) 1933年,罗斯福施行新政,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
【】 】改正: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就从新大陆运回黄金5500公斤,白银246000公斤。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而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摘编自方舟《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世界范围的财富大迁移”的实质。(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财富大迁移”对欧美的历史影响。(2分)
材料二 1945-1949年,民族独立浪潮在亚洲兴起,90%以上的亚洲地区建立了独立的民族国家。1950-1959年,这一浪潮从亚洲向北非延伸......1960-1975年,非洲成为民族解放运动的主战场,亚洲的独立国家体系进一步扩大。至20世纪末,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大学世界史》
(2) 指出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的标志。(2分)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特
点。(4 分)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客观目标是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为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方式方法却在不断变动和探索之中......在这一百年中,中国几乎对西方出现过的各种现代化模式都进行过快速的试选,这里的许多挫折与教训,发人深思,值得认真的总结。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华民族要实现的“伟大目标”。(2分)简述近代中国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第一次“快速试选”。(2分)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历史的新纪元。在国民经济恢复完成和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建设正式开始。1953年毛泽东主席提出“准备以二十年时间完成中国的工业化”。......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从无到有”的问题,还建立了独立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以及国民经济体系。
--摘自赵朝峰《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旨归和生成逻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建设”开始的时代背景,简析“工业化建设”的重要意义。(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当前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所具备的有利因素。(2分)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时期 内 容
古代 中国 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兵征服越族,设置桂林、南海、象等数郡。
②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A,管理西域。
③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各族与汉人错居杂处,学习农耕;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受到 汉人的喜爱。
唐朝时期,出现了“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洛阳家家学胡乐”的景况。
元朝时期,在澎湖岛设置了B,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⑥元朝时期,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和汉族等杂居相处。
⑦清朝时期,康熙帝册封班禅,设立驻藏大臣。
⑧1771年,C在首领渥巴锡的带领下回归祖国。
新中国 ⑨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一五计划时期,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⑩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D,5个自治区和一大批自治州、自治县享受该政策。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上表的空白处填写。(4分)
A:
B:
C:
D:
(2)提取材料信息,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2023年九年级质量调研检测(一)
历史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
答案BABAAD CC DDDAC B C
二、辨析改错(8分)
16.
(1)【×】将“京师同文馆”改为“京师大学堂”。
(2)【×】将“亚历山大二世”改为“彼得一世”。
(3)【X】将“孝德天皇”改为“明治天皇”。
(4)【√】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1)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2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创办第一批近代工业,迈
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2分)
(2)新中国成立;国民经济恢复完成;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结束;苏联工业化获得巨大成
就(2分,答出两点即可)
形成了独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
的经验、物质基础等。(2分)
(3)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优越性的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分,
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18.(1)殖民掠夺,资本原始积累;(2分)对美洲:殖民者对美洲的掠夺,加剧了美洲的
贫困,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对欧洲: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
(2)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2分)持续时间长:从亚洲到非洲,范围广,不断向纵深
发展:成果大,殖民体系彻底瓦解。(4分,答出两点即可)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1)A:西域都护
B:澎湖巡检司
C:土尔扈特部
D:西部大开发(每空1分)
(2)示例:
观点:历代政府重视对边疆地区的开发与治理西汉时期,设置西域都护,对西域地区进行
有效管辖,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清朝时期,册封达赖、班禅,历代达赖和班禅
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设立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事务。这些举措,有效地加强了
对西藏的管辖,促进了西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西藏和平解放。一五计划时期,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密切了祖
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西部大开发极大地带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历代政府都重视对边疆地区的开发与治理,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维护
了边疆地区的安定局面。(8分)
(从其他角度提炼观点言之有理亦可)
1

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答案)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