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西高考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
2023年广西高考生物模拟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0分)
1. 研究组成细胞的分子,实际上就是在探寻生命的物质基础,阐明生命现象的规律。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纤维素属于糖类,是植物和蓝藻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B. 在植物细胞中,脂肪主要起保护作用
C. 水和一些无机盐参与人体血浆中pH缓冲体系的形成
D. 蛋白质、脂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构成了细胞的生命“大厦”
2. 随着淡水资源的日益紧张,利用反渗透技术进行海水淡化是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反渗透是指利用压力使高浓度溶液中的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但其他物质不能通过的技术,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分子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不需要消耗ATP,但需要载体的协助
B. 若不施加入为压力,则水分子只能从低浓度溶液一侧向高浓度溶液一侧运输
C. 若处于图中液面状态时去掉人为压力,则图中两侧的液面高度不会发生变化
D. 两侧液面持平时,施加的人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侧溶液渗透压差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
3. 生命,是一个不停运转也不断损耗的过程,从诞生的那一刻起逐渐长大成熟,最终走向衰老和死亡。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衰老细胞染色体的结构稳定性会下降,用龙胆紫对其染色时颜色变浅
B. 细胞中一个基因突变往往会导致细胞发生癌变
C. 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对生物的遗传都有重要意义
D. 细胞凋亡是外部环境恶化引起的被动过程,对个体发育不利
4. “酸生长理论”认为生长素能够促进H+向细胞外运输,使细胞壁周围pH下降,软化细胞壁从而促进植物生长。我国科学家证实生长素可以诱导细胞膜上类受体蛋白激酶(TMK)激活质子泵,将大量H+泵至细胞外,这为解释“酸生长理论”提供了证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将植物茎切段放入pH较高的环境中将有利于茎切段的生长
B. 长期氧气供应不足可能会影响植物细胞壁的酸性化和细胞的伸长
C. 生长素促进H+的运输,因此生长素浓度越高,促进植物茎切段生长的效果越好
D. 将TMK基因敲除的胚芽鞘放入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其生长速度快于正常胚芽鞘
5. 已知果蝇的长翅对残翅为完全显性,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B/b基因控制。将一只纯合长翅雄性果蝇进行60Co照射,使其生殖细胞内的一条染色体片段发生易位(异常染色体不影响果蝇的生理活动及细胞活性)。用该雄性果蝇与多只野生型残翅果蝇交配得到F1,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长翅雌果蝇:长翅雄果蝇=2:1.已知不含翅型基因的配子无法发育,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易位的现象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B. 该雄性果蝇生殖细胞内带有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易位到了X染色体上
C. F1中含有异常染色体的个体的比例约为
D. 若F1自由交配得到F2,则F2的残翅果蝇只会出现在雄性果蝇中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0分)
6. 海南兔主要分布区域的年平均气温一般为22~26℃,研究发现海南兔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安静状态时的体温、皮肤温度(图1),以及代谢率(即产热速率,图2)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海南兔属于 (填“恒温”或“变温”)动物,判断依据是 。
(2)在环境温度由10℃升至20℃的过程中,海南兔代谢率 ,其散热的神经调节路径是:皮肤中的 受到环境温度刺激产生兴奋,兴奋沿 传递到位于 的体温调节中枢,从而调节皮肤、血管等产生一系列变化增加散热。
(3)图2中,当环境温度下降到0℃以下时,从激素调节角度分析海南兔代谢率增大的原因是 。
7. 某研究小组进行如图杂交实验研究果蝇的正常眼和粗糙眼(A/a),直刚毛和焦刚毛(B/b)两对相对性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分析,就眼型而言, 为显性性状;控制眼型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控制刚毛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2)实验中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F1中雌雄个体比例不是1:1的原因最可能是 。
(3)现有F2中的一只正常眼直刚毛雌性个体,欲探究其基因型,将其和粗糙眼雄性个体交配,观察后代的表型及比例,请写出预期结果并讨论。
预期结果: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蓝藻是原核生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A错误;
B、在植物细胞中,脂肪的主要作用是储存能量,B错误;
C、人体的pH可以维持相对稳定,与血浆中含有、等无机盐离子有关,无机盐离子溶解在水中,故水和一些无机盐参与人体血浆中pH缓冲体系的形成,C正确;
D、脂质不属于大分子物质,D错误。
故选:C。
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
(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
(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中的脂质、无机盐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2.【答案】D
【解析】解:A、水分子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一般不需要载体的协助,A错误;
B、不施加人为压力,水分子可在低浓度溶液与高浓度溶液之间双向运输,B错误;
C、若处于图中液面状态时去掉人为压力,则图中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上升,C错误;
D、两侧溶液存在渗透压差,若不施加人为压力,水分子会从低浓度溶液一侧向高浓度溶液一侧运输,使两侧溶液出现液面差,若施加人为压力使两侧液面持平,则说明此时人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侧溶液渗透压差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D正确。
故选:D。
渗透作用是指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如果半透膜两侧存在浓度差,渗透的方向就是水分子从水的相对含量高的一侧向相对含量低的一侧渗透。发生渗透作用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半透膜,二是浓度差。
本题考查的渗透作用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水分的总体运输方向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考查了学生分析图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答案】C
【解析】解:A、衰老细胞的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A错误;
B、细胞癌变的发生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5~6个基因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B错误;
C、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对生物的遗传都有重要意义,有丝分裂使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的稳定性,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具有重要的意义,C正确;
D、细胞坏死是外部环境恶化引起的被动过程,对个体发育不利,D错误。
故选:C。
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关键是DNA的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的稳定性。
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细胞衰老、细胞死亡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了解细胞衰老的原因;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4.【答案】B
【解析】解:A、由题意可知,生长素能够促进H+向细胞外运输,使细胞壁周围pH下降,软化细胞壁从而促进植物生长,因此低pH环境有利于植物茎切段的生长,A错误;
B、由题意可知,利用质子泵将H+泵至细胞外,会消耗能量,因此长期氧气供应不足(能量供应不足,影响H+运输到细胞外)可能会影响植物细胞壁的酸性化和细胞的伸长,B正确;
C、高浓度生长素可能会对植物茎切段的生长起抑制作用,C错误;
D、将TMK基因敲除的胚芽鞘,细胞膜上类受体蛋白激酶合成减少,会影响质子泵的活性,其体内H+的运输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其生长受到影响,故将TMK基因敲除的胚芽鞘放入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其生长速度会慢于正常胚芽鞘,D错误。
故选:B。
1、“酸生长理论”提出IAA对细胞伸长的作用机理。“酸生长理论”是指生长素与细胞膜受体结合,引发H+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向外运输,酸性条件下细胞壁的纤维素微丝伸长,使细胞壁松弛,对细胞的压力减小,引起细胞纵向伸长生长。
2、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长素能够促进H+向细胞外运输,使细胞壁周围pH下降,软化细胞壁从而促进植物生长,该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本题以题干信息载体,考查考生运用生长素、物质跨膜运输等知识,要求考生从题干中获取相关解题信息,并解决问题。
5.【答案】D
【解析】解:A、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都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A正确;
BC、若带有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易位到了Y染色体上,则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长翅雌果蝇:长翅雄果蝇≈1:2;若带有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易位到了其他常染色体上,则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长翅雌果蝇:长翅雄果蝇≈1:1;若带有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易位到了X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组合为B-XBY×bbXX(“-”代表片段缺失的染色体),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XBX:-bXBX:BbXY≈1:1:1,即长翅雌果蝇:长翅雄果蝇≈2:1;其中基因型为BbXBX、-bXBX的个体均含有异常染色体,F1中含有异常染色体的个体的比例约为,BC正确;
D、若F1自由交配得到F2,则F2的雌、雄果蝇中均会出现残翅果蝇,D错误。
故选:D。
生物体的体细胞或生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变化,称为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导致性状的变异。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有的甚至会导致生物体死亡。染色体变异都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到。
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要求考生识记伴性遗传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正确答题。
6.【答案】恒温 其体温基本保持恒定,一般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增大 温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下丘脑 寒冷环境中,海南兔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细胞代谢速率加快,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
【解析】解:(1)由图1可知:在环境温度0~30℃范围内,海南兔的体温基本维持在38℃左右,说明其温度的变化不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据此可说明海南兔属于恒温动物;
(2)结合图示可在,在环境温度由10℃升至20℃的过程中,机体散热量减少,则此时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会降低代谢水平,机体的产热量下降,即海南兔此时的代谢率下降,但结合图2结果可知,海南兔的产热量反而下降,则此时体温稳定的维持应该主要依靠增加散热来维持,其散热的神经调节路径是:皮肤中的温觉感受器受到环境温度刺激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传递到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从而调节皮肤、血管等产生一系列变化增加散热。
(3)图2中,当环境温度下降到0℃以下时,寒冷环境中皮肤的冷觉感受器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传递到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使得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促进了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因此通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使得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同时通过神经调节肾上腺素的分泌也增多,两者均能提高细胞代谢速率,进而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故答案为:
(1)恒温 其体温基本保持恒定,一般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增大 温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下丘脑
(3)寒冷环境中,海南兔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细胞代谢速率加快,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
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维持稳定的机理是产热与散热处于动态平衡。
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解题的关键在于要熟悉体温调节的方式、参与的神经中枢、效应器以及相关的激素等,再结合所学知识答题。
7.【答案】正常眼 常 X aaXBXb和AAXBY F1中雌性个体存在B基因纯合致死的现象 若后代全为正常眼,则该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是AAXBXb;若后代既有正常眼又有粗糙眼,且比例接近1:1,则该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是AaXBXb
【解析】解:(1)实验结果显示,亲代为正常眼和粗糙眼,F1全为正常眼,因此,正常眼对粗糙眼为显性性状,F2中无论雌雄均表现为正常眼:粗糙眼=3:1,据此可推测控制眼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F2中雄性直刚毛:焦刚毛=1:1,雌性直刚毛:焦刚毛2:1,说明刚毛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即控制刚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亲代为正常眼和粗糙眼,F1全为正常眼,因此可知亲本关于眼型的基因型为AA和aa,直刚毛雄和直刚毛雌性杂交,后代中的雄性既有直刚毛,也有焦刚毛,因此亲本中的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BXb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BY,综合性状分析可知,实验中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和AAXBY,F1中雌雄个体比例不是1:1,而是1:2,说明子代中基因型为XBXB的个体致死。
(3)由于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Y和aaXBXb,则F1中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AaXbY、则F2中的表现为正常眼直刚毛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欲探究其基因型,则需要设计测交实验,即将其和粗糙眼(aa)雄性个体交配,观察后代的表型及比例,若后代全为正常眼,则该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是AAXBXb;若后代既有正常眼又有粗糙眼(后代中由粗糙眼出现),且比例接近1:1,则该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是AaXBXb。
故答案为:
(1)正常眼 常 X
(2)aaXBXb和AAXBY F1中雌性个体存在B基因纯合致死的现象
(3)若后代全为正常眼,则该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是AAXBXb;若后代既有正常眼又有粗糙眼,且比例接近1:1,则该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是AaXBXb
题意分析:亲代正常眼和粗糙眼杂交,子代全为正常眼,说明正常眼为显性性状,F2中雄性正常眼:粗糙眼=3:1,雌性中正常眼:粗糙眼=3:1,说明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均为直刚毛,后代出现焦刚毛,说明直刚毛对焦刚毛为显性,F2中雄性直刚毛:焦刚毛=1:1,雌性直刚毛:焦刚毛2:1,说明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实验中F1雌性只有直刚毛,且雌雄比例为1:2,说明存在致死现象,可以推测直刚毛雌性纯合子致死,即XBXB致死,即亲代直刚毛雄性的基因型是XBY,直刚毛雌性的基因型是XBXb,F1中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为XBXb(直刚毛雌性):XBY(直刚毛雄性):XbY(焦刚毛雄性)=1:1:1,因此亲代基因型是AAXBY和aaXBX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的规律等知识点,若验证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时,则杂交实验满足自由组合的定律,杂交结果会出现自由组合相关比例,进而根据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第1页,共1页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