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文园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2023年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文园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斗门区一直在提倡“建设生态宜居斗门”。以下做法与该倡议不相符的是
A.开发新型清洁能源 B.推广公交车电动化
C.用布袋代替塑料制品 D.焚烧垃圾
【答案】D
【详解】A、开发清洁能源,做法与该主题相符,不符合题意;
B、推广公交车电动化,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做法与该主题相符,不符合题意
C、用布袋代替塑料制品,能减少塑料垃圾,做法与该主题相符,不符合题意;
D、焚烧垃圾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做法与该主题不相符,符合题意。
故选D。
2.澄清石灰水中的溶质是
A.碳酸钙 B.水 C.氧化钙 D.氢氧化钙
【答案】D
【详解】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故澄清石灰水中的溶质中是氢氧化钙。
故选D。
3.蚊虫叮咬是在人的皮肤内分泌蚁酸使皮肤肿痛。要减轻痛痒,应在叮咬处涂抹
物质 食醋 牛奶 食盐水 牙膏 肥皂水
pH 2~3 6~7 7 8~9 9~10
A.食醋 B.牛奶 C.食盐水 D.牙膏或肥皂水
【答案】D
【分析】蚊虫叮咬是在人的皮肤内分泌蚁酸使皮肤肿痛,要减轻痛痒,应在叮咬处涂抹显碱性的物质;
【详解】A、食醋的pH是2~3<7,显酸性,故A错误;
B、牛奶的pH是6~7<7,显酸性,故B错误;
C、食盐水的pH=7,显中性,故C错误;
D、牙膏或肥皂水的pH>7,显碱性,故D正确。
故选D。
4.学习化学之后,我们对水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是一种氧化物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C.电解水时在电源正极产生氧气 D.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
【答案】B
【详解】A、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说法正确;
B、水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是由氢、氧两种原子构成,故说法错误;
C、电解水时在负极得到氢气,正极得到氧气,故说法正确;
D、煮沸水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是生活中常用的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故说法正确。
故选B。
5.下面是小明在做(实战演练)“取氧化铜粉末加入稀硫酸,然后加热”的实验时的一些操作,其中不规范的是
A.加氧化铜 B.加稀硫酸
C.加热试管 D.熄灭酒精灯
【答案】C
【详解】A.加入氧化铜的正确操作: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故操作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直接倾倒法加稀硫酸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操作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给液体加热时,①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1/3 ,防止沸腾溅出;②试管与桌面成约45°角,C图中操作错误,试管不应竖直,故符合题意;
D.熄灭酒精灯时,要用酒精灯帽盖灭酒精灯,切记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故操作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6.下列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纯净物的是
A.石油 铁锈 B.硝酸钾 空气
C.钢 氯化钠 D.冰水共存物 金刚石
【答案】C
【详解】A、石油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铁锈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混合物;
B、硝酸钾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前者是纯净物,后者是混合物;
C、钢是合金,属于混合物,氯化钠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纯净物;
D、冰水混合物、金刚石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前者、后者都是纯净物;
答案:C。
7.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氦气 B.氮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答案】C
【详解】A、氦气不是可燃性气体,不与氧气反应,故A不可能发生爆炸;
B、氮气不是可燃性气体,不与氧气反应,故B不可能发生爆炸;
C、一氧化碳是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C可能发生爆炸;
D、二氧化碳不是可燃性气体,不能和氧气反应,故D不可能发生爆炸。
故选C。
8.2022年春晚上,一支国风舞蹈《只此青绿》生动舞绘了北宋名画一《千里江山图》,该图历经千年色彩依旧,其中绿色来自孔雀石[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加热碱式碳酸铜除了生成CuO和CO2,还可能会生成的物质是
A.CuS B.H2O C.SO2 D.N2
【答案】B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Cu2(OH)2CO3中含有Cu、O、H、C四种元素,反应后也只有这四种元素,故选B。
9.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站船分离 B.降落伞打开 C.外壳烧焦 D.飞船着陆
【答案】C
【详解】A、站船分离,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降落伞打开,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外壳烧焦,有物质燃烧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飞船着陆,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0.2022年第24届冬奥会在中国成功举办。运动会期间运动员需要补充生理盐水(0.9%的氯化钠溶液)、含“钾、钙、镁”等无机盐的碱性饮料以防营养丢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饮料中“钾、钙、镁”指的是单质
B.喝纯净水比喝矿泉水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C.生理盐水中含有的微观粒子有、和
D.生理盐水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0.9:100
【答案】C
【详解】A、饮料中“钾、钙、镁”不是以分子、原子、单质的形式存在,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不符合题意;
B、纯净水中不含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故喝矿泉水比喝纯净水更有利于身体健康,不符合题意;
C、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故生理盐水中含钠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符合题意;
D、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0.9g:(100g-0.9g)=9:991,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杂质),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MgCl2溶液和蒸馏水 鉴别 分别取样,加入等量肥皂水,振荡,比较泡沫的多少
B CO (CO) 除杂 将混合气体点燃
C CO2 验满 将点燃的木条伸入瓶中,观察是否熄灭
D Fe和Cu的混合物 分离 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答案】A
【详解】A、MgCl2溶液中含有大量的镁离子,属于硬水、蒸馏水属于软水,分别加入肥皂水振荡,MgCl2溶液不产生大量泡沫,蒸馏水能产生大量的泡沫,两物质分别取样,加入等量肥皂水,振荡,比较泡沫的多少可以鉴别,能达到实验目的;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一氧化碳在二氧化碳中不能点燃,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集气瓶口存在较多二氧化碳说明二氧化碳集满,二氧化碳验满时,应将将点燃的木条放在瓶口,不应伸入瓶中,观察是否熄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铁能与盐酸反应,铜不能与盐酸反应,混合物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的是铜,铁被消耗,不能达到分离的目的。
故选A。
12.世卫组织(WHO)发表声明称,地塞米松()可挽救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生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塞米松分子由4个元素构成
B.地塞米松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地塞米松由22个碳原子、29个氢原子、1个氟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D.地塞米松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2:29:3
【答案】D
【详解】A、由化学式可知,地塞米松分子由C、H、F、O四种原子构成,分子是微观概念,元素是宏观概念,不能混为一谈,不符合题意;
B、地塞米松中C、H、F、O元素的质量比为:(12×22):29:19:(16×3)=264:29:19:48,故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不符合题意;
C、地塞米松由地塞米松分子构成,每个地塞米松分子由22个碳原子、29个氢原子、1个氟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式可知,地塞米松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2:29:3,符合题意。
故选D。
1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判断,下列实验操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从试剂瓶中取出的药品,若有剩余再放回原试剂瓶
B.将稀盐酸滴到pH试纸上,并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定稀盐酸的pH
C.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D.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滤纸于天平的两托盘上,将NaOH固体放在右盘纸上称量
【答案】B
【详解】A、从试剂瓶中取出的药品,若有剩余不能再放回原试剂瓶,以防止污染试剂,故选项A说法错误;
B、将稀盐酸滴到pH试纸上,并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定稀盐酸的pH,故选项B说法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浓硫酸,故选项C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钠会潮解,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选项D说法错误;
故选:B。
14.根据实践经验,下列课外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用冷碟子收集蜡烛火焰上方的炭黑
B.用洁净的鸡蛋壳和食醋制得二氧化碳
C.用酒精浸泡捣烂的某些植物的花瓣制酸碱指示剂
D.用自制简易净水器制得纯净水
【答案】D
【详解】A、蜡烛不充分燃烧生成炭黑,在靠近蜡烛火焰的上方放一只冷碟子,一段时间后可收集到炭黑,故选项课外实验能成功;
B、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用洁净的蛋壳和食醋制得二氧化碳,故选项课外实验能成功;
C、某些植物的花瓣制酸碱指示剂遇到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显示不同的颜色,所以可以用酒精浸泡捣烂的某些植物的花瓣制酸碱指示剂,故选项课外实验能成功;
D、小卵石和石英砂能够起到过滤的作用,而活性炭能吸附可溶性杂质、异味及色素,膨松棉可以阻挡活性炭进入水中,可以达到净水的目的,但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不能制取纯净水,故选项课外实验不能成功。
故选D。
15.下面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操作,其中合理的是
A.用等质量的的氯酸钾制O2 B.水通电一段时间
C. 等量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浓度相等的稀硫酸 D.一定量的碳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
【答案】D
【详解】A、催化剂不会改变最终生成物的质量,只能改变反应速率,所以最终生成的氧气的质量相同,图像对应错误;
B、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图像对应错误;
C、设锌和铁的质量为m,生成的氢气质量分别为x和y
故等量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浓度相等的稀硫酸,锌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铁小;横坐标是稀硫酸的质量,开始一段铁和锌消耗掉的硫酸质量相等,产生氢气质量相等,应重合一段,图像对应错误;
D、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开始固体质量不为零,反应中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少,当碳被完全消耗后反应停止,图像对应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6.下图为铁制品循环利用的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
(1)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是________(填序号)。
(2)如果铁矿石采用的是赤铁矿,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3)铁锅做炊具主要是利用了金属的__________;铁制品容易生锈而铝制品不易生锈的原因是:_________;废旧的铁锅、铁管属于_________(其“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或“其他垃圾”)。废旧金属“循环利用”的意义是________。
【答案】(1)①
(2)
(3) 导热性 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可回收物 保护金属资源
【详解】(1)将铁矿石冶炼成生铁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其余过程中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①。
(2)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铁锅做炊具主要是利用了铁的导热性;
铝制品耐腐蚀是因为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废旧的铁锅、铁管可回收利用,属于可回收物;
将废旧金属回收利用能节约金属资源。
17.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有助于认识物质的性质。
(1)图1表示核电荷数为11~17的元素最高和最低化合价。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氯元素的最高正价是________。
②若某元素既可显正价,又可显负价,则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的代数和为________。
③写出图中元素的化合价随着核电荷数递增的一条变化规律________。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通常排在前面的金属更易失去电子。回答以下问题:
①图2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若失去最外层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该粒子的符号为_______;该元素与空气中含量最多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化合式为________。
②我国古代发明了“曾青(即硫酸铜)得铁化为铜”的湿法炼铜法,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原理_______;反应中,更易失去电子的金属是________。
【答案】(1) +7 8 图中元素的最高正价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而递增
(2) Al3+ Al(NO3)3等 Fe+CuSO4=FeSO4+Cu 铁##Fe
【详解】(1)①从图中可以看出,氯元素的最高正价是+7。
②从图像可知,既可显正价,又可显负价的元素为Si、P、S、Cl,他们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的代数和都为8。所以可推测若某元素既可显正价,又可显负价,则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的代数和为8。
③图中元素核电荷数从11到17,最高正价从+1到+7,所以可得出图中元素的化合价随着核电荷数递增的变化规律是图中元素的最高正价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而递增。
(2)①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x=13-2-8=3,最外层电子数为3,容易失去最外层3个电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质子数=原子序数,则是13号元素铝元素的原子,则若失去最外层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该粒子为铝离子,符号为Al3+。空气中氮气占其体积的78%,氧气占其体积的21%,所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是氮元素和氧元素,氮元素、氧元素、铝元素可形成的化合物由Al(NO3)3等。
②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化学方程式为。金属活动性越强,越容易失去电子。活泼金属能将不活泼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反应中,更易失去电子的金属是铁。
三、实验题
18.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请你参与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编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但有同学指出该装置还存在不足之处,应该如何改正:___________。
(3)某同学想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某气体,他应该选择的制取装置为________(填字母序号),他想知道该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正确的检验方法是________。
A.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导管口看是否熄灭
B.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
(4)若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并用装置G和另一仪器(除导管外)收集并测量O2体积,另一仪器名称是_________,在G中气体应从导管__________(填“b”或“c”)端通入。
【答案】(1)长颈漏斗
(2) A 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3) CE B
(4) C 量筒 c
【详解】(1)图中编号仪器的名称:a是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需要加热,则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高锰酸钾是粉末的,为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装置改正方法: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3)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在常温下发生,发生装置选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选E,则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某气体,选择的制取装置为CE,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正确的检验方法是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故选B。
(4)若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在常温下发生,则选择的发生装置是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G装置通入氧气,排出水,排出的水的体积等于生成的氧气的体积,量筒用于量取液体体积,则另一仪器名称是量筒,氧气的密度比水小,从短管通入,水从长管排出,则在G中气体应从导管c端通入。
四、科学探究题
19.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1)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提出问题】
(2)________?
【猜想】
(3)猜想一:CaCl2和Ca(OH)2;猜想二:只有CaCl2;猜想三:_________。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星中性。
(4)实验如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振荡。 观察到:_________。 猜想一不正确
取少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__________溶液。 观察到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
(5)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____。
(6)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否含有Ca(OH)2,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__________。A.pH试纸 B.二氧化碳 C.紫色石蕊溶液 D.氯化钠溶液
【答案】(1)Ca(OH)2+2HCl=CaCl2+2H2O
(2)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哪些物质
(3)CaCl2和HCl
(4) 溶液仍呈无色 碳酸钠溶液
(5)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6)ABC
【详解】(1)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OH)2+2HCl=CaCl2+2H2O。
(2)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钙,由猜想可知,提出的问题是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哪些物质,故填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哪些物质。
(3)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如果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钙,反应后如果氢氧化钙过量,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钙和氢氧化钙,如果盐酸有剩余,则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钙和盐酸,故填CaCl2和HCl。
(4)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够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猜想一不正确,则溶液中不含氢氧化钙,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后,溶液仍呈无色,故填溶液仍呈无色;
猜想三正确,即溶液中含有氯化钙和盐酸,盐酸能够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产生气泡,所以加入的溶液为碳酸钠等,故填碳酸钠。
(5)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故填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6)A、氯化钙溶液呈中性,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如pH大于7,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钙,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与氯化钙不反应,能够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产生白色沉淀,能够判断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否含有Ca(OH)2,选项正确;
C、氯化钙溶液呈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够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即紫色石蕊溶液能够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否含有Ca(OH)2,选项正确;
D、氯化钠溶液与氯化钙和氢氧化钙都不发生反应,不能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否含有Ca(OH)2,选项错误;
故填ABC。
五、流程题
20.我国将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的捕捉是减少碳排放的措施之一。在实际生产中,常采用足量NaOH溶液来“捕捉”(吸收)CO2,部分流程图如下。
(1)化石燃料的燃烧是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__,属于_______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2)捕捉室中NaOH溶液常喷成雾状,优点是___________。
(3)写出捕捉室内发生的反应:__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4)高温反应炉得到的二氧化碳可以储存应用,写出的一种用途:_________。
(5)澄清石灰水也能与CO2反应,但在工业上不宜直接用澄清石灰水来捕捉CO2的原因是:___________。
(6)若要确认“捕捉”后的气体中CO2含量已经降得很低,先分别取一瓶“捕捉”前和一瓶“捕捉”后的气体,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实现碳中和主要是为了减缓_________效应。
【答案】(1) 天然气 不可再生
(2)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3)
(4)人工降雨(合理即可)
(5)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吸收二氧化碳较少
(6) 分别加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观察变浑浊程度 温室
【详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将氢氧化钠溶液喷成雾状,能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3)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人工降雨等。
(5)澄清石灰水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为微溶,则吸收二氧化碳较少。
(6)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若要确认“捕捉”后的气体中CO2含量已经降得很低,先分别取一瓶“捕捉”前和一瓶“捕捉”后的气体,分别加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观察变浑浊程度;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
六、计算题
21.为了测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准确称取12.5g石灰石样品,研碎后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实验测得的数据如图甲所示。
(1)该样品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_g。
(2)已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求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随着稀盐酸的加入,请在图乙中画出溶液中钙元素的质量变化示意图。
【答案】(1)4.4
(2)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则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3)
【详解】(1)由图甲可知,50g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2.2g二氧化碳,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100g时,恰好完全反应,则该样品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4.4g。
(2)见答案。
(3)由质量守恒定律,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10g碳酸钙反应时,钙元素转化到溶液中,完全反应后质量不再改变,10g碳酸钙中钙元素的的质量为,则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溶液中钙元素的质量变化示意图为。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3年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文园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