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名校2022-2023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测试(4月1日)历史试题(答案)

泰安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测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试卷类型、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第I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直接标注在试题所在软件上。
1.在人类文明早期,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这主要得益于
A. 农耕和畜牧的产生 B. 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
C. 国家和文字的产生 D .社会生产力与分工的发展
2.“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古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民主制的形成 B .个人主义是古希腊城邦制度的主要特征
C.自然环境对古希腊文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D . 古希腊航海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
3.罗马共和国在扩张的过程中,大量被征服地区的战俘和人口被掠夺为奴隶,奴隶成为罗马共和国的主要生产者。后来加速罗马共和国衰落的是
A. 与迦太基战争的失败 B. 斯巴达克起义
C.蛮族的入侵 D.与亚历山大帝国的战争
4.亚历山大的东征,从西方到东方,从希腊到印度,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直到今天,他的名字还被很多人传颂,这是因为东征和帝国的建立
A. 使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 B. 削弱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
C. 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D.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5.“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一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庄园里有封
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 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这段文字反映了
A.庄园大体上是一个开放式的经济实体B.庄园大体上是一个以商品经济为主的经济实体
C. 庄园大体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D. 庄园大体上是一个比较发达的经济实体
6.唐朝初年,遣唐使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典章制度,对646年日本著名的大化改新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化改新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A.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B. 引进了中国先进的制度
C. 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D.天皇掌握了实权
7.中世纪时,“重大的宗教改革是一种新宗教的产生,该宗教产生后不久,便冲出阿拉伯半
岛,影响遍及欧亚大陆和非洲的广大地区”。这一“新宗教”是指
A. 佛教 B. 犹太教 C. 基督教 D. 伊斯兰教
8.下列关于中世纪西非国家桑海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实行考试选官制,加强中央集权 B. 攻灭马里,确立西非的霸主地位
C.对外贸易很发达 D.因外来入侵衰落
9.在古代文明兴起的过程中,自然环境的影响十分突出。下列选项中,自然环境特征明显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B.古代埃及文明
C.古代印度文明 D.美洲印第安文明
10.在美洲印第安古代文明中,被誉为“美洲的希腊”的是
A.玛雅文化 B.阿兹特克文化 C.印加文化 D.古罗马文化
11. 自从《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广泛传播后,欧洲人一直把东方看成是金银当瓦的“人间天堂”,有很多人沉迷于“寻金热”之中,上至国王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渴望去东方实现黄金梦。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A.新航路的开辟 B.商品经济发展
C.中国逐渐落后 D.拜金主义盛行
12.新航路开辟后,西欧人不断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开辟了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其中到达澳大利亚、新西兰的航海家是
A.卡伯特父子 B.塔斯曼 C.德雷克 D.巴伦支
13.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 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这-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B.明朝的对外开放
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亚洲人口的膨胀
14.新航路开辟后,阿姆斯特丹、威尼斯的商人可以用汇票购买商品,也可以把汇票存入银行,或兑换成现金,支票开始逐渐盛行起来。支票的盛行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后
A.贸易中心的转移 B.契约规则的确立
C.价格革命的影响 D.贸易规模的扩大
15.新航路开辟后热衷于探险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看到可以用白银跟中国人做生意,便掀起了一场银矿开发狂潮。整整两个半世纪,美洲的巨额白银不断地流入中国。这反映了。
A.白银流入促进了中国资本的原始积累 B.对外贸易增加使中国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C.中国商品满足西、葡两国的市场需求 D.西、葡已成为明朝政府最大的贸易伙伴
16.“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据此观点,推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是
A.殖民扩张 B.代议制确立 C.商业革命 D.圈地运动
17.人文主义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核心是
A.开始以人作为学术研究的核心 B.反对宗教神权对人性的束缚
C.主张以世俗政权取代神权统治 D.以理性否定一切外在的权威
18..教皇代理人在致教皇的信中写道:“每一块石头和每一棵树都喊出路德的名字。”这句话表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A.在社会层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B.使欧洲出现宗教信仰危机
C.彻底动摇了基督教的神学统治 D.为启蒙运动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19.康德在其著作《纯粹理性批判》中说:“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批判的时代,一切事物都必须接受批判。”这里的“批判”的准确含义是
A.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B.批驳错误,判断是非
C.自我批评,相互批评 D.批斗异端,打倒反动
20. 1702年英国国王威康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当时英国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21.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A.主权在民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
22.马克思说:“(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体制组织起来,并以警察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德意志帝国的议会起的作用巨大 B.德意志帝国的君主拥有国家实权
C.德意志帝国的政体仍是君主专制 D.德意志帝国的统治阻碍社会发展
23.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 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A.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24.某学者指出,18世纪晚期工厂制度出现了,到19世纪中叶,英国所有棉布都已经在工厂里生产,工厂制度代替了分包制和手工工场,成为工业经济特有的生产方式。对“特有”的理解,正确的是
A.标志着工业革命完成 B.产生比蒸汽机更大的影响
C.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D.促进了工业革命深入发展
25.马克思主义比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思潮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A.马克思主义不仅吸收了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还吸收了德国的古典哲学
B.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实践取得了成功,新社会不再是空想
C.马克思能够指出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运动的必然前景
D.阐明了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社会主义的实现系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26.有学者认为,巴黎公社革命既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后续,又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马克思说公社是“帝国的对立物”,又是“工人政府”。这说明巴黎公社
A.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B.采用高度灵活的政治行政手段
C.具有两重性任务的特征 D.是巴黎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结果
27.荷兰东印度公司享有从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之间的贸易垄断权,还被授予开战或讲和、夺取外国船、建立殖民地、修筑城堡和铸币的权利。材料表明荷兰东印度公司
A.具有商业公司和殖民机构双重性质 B.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垄断了世界贸易并掠夺了发展中国家 D. 促成荷兰在18世纪建立了商业帝国
28.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侵略活动所具有的客观进步作用体现在
A.奴役了亚非拉美各国人民 B.加剧了亚非拉美的贫困落后
C.冲击瓦解了各种旧思想和旧制度 D.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29.“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官吏把自己居留殖民地的时期看作他们一生永远不会再有的幸福时代。如果在这些年代不置下财产,就会成为笑柄。”这句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拉美地区物产丰饶 B.西班牙、葡萄牙在拉美经营有方
C.拉美人民深受殖民者的残酷剥削 D.殖民官吏贪污受贿
30.亚洲的觉醒时期与以前民族解放运动相比,亚洲国家社会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的不同是
A.亚洲大多数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B.亚洲地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C.亚洲国家的民族工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D.亚洲国家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遭到破坏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 (20分)探索●实践.变化
材料一
《政府论》是洛克倾注多年的心血之作。在这部著作中,他对近半个世纪英国政治思想领域的斗争进行了清理和总结,为新政权提供了理论论证。
洛克法治思想的突出特点,是强调依法行政,即用法律约束和限制行政权力(即王权)。他指出,在君主专制政体中,君主只是用心血来潮或毫无约束的意志代替法律,而没有任何准绳和规定约束君主的行为。
——摘编自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用“光荣革命”后的史实说明英国政治变革是如何体现洛克思想主张的。(6 分)
材料二
瓦特在中学学习了法语、希腊语,还自学了德语、意大利语,这使得他有机会接触和看懂更多优秀外文文献。瓦特本人在伦敦学艺期间购买了《数学仪器的制造和使用)。他在格拉斯哥大学工作期间阅读了不少书籍,了解了关于蒸汽机发明的知识,丰富的数学知识和实践经验,有助于瓦特在蒸汽机改良过程中有效地解决一些精准测量与数量化表达的问题。
——摘编自韩玉德、安维复《试论詹姆斯·瓦特的工匠精神》
(2)依据材料二,概括瓦特取得成就的原因。结合所学,说明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广泛应用的影响。(8 分)
材料三
1845- -1846年, 马克思、恩格斯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首次对唯物史观作了较系统的论述,论证了物质生产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阐述了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资产
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秘密。
在革命实践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坚决捍卫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断扩大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影响,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健康发展。
——据本书编写组《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3)依据材料三指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创新。结合所学简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6分)
32. (20分)某学习小组对德国史展开学习探究。
材料一
学习小组搜集的部分资料。
材料二
以下内容是该小组对“德国统一的原因”的整理。
一、普鲁士的日益强大;
二、拿破仑战争的影响;
三、容克资产阶级的壮大;
四、1834 年“德意志关税同盟”的成立;
五、铁路:德意志统- -的结婚绶带;
六、沙俄霸权的丧失和“俄普同盟”的形成。
材料三
以下是该小组对“德国统一的影响”的整理。
一、新帝国的“旧制度”
(一)“宪法”下的皇权专制 (二)名不副实的帝国议会
二、新帝国的“经济奇迹"
(一)与老工业国同台竞争 (二)无法与经济匹配的殖民地
三、新帝国“刀尖上的舞蹈”
(一)军事部门的自主性 (二)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
四、新帝国的“社会减震器”
(一) 工人阶级的抗争与社会改良思潮的 (二) 俾斯麦与社会保障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针对材料一的资料拟定一个研究主题,分别指出这些资料研究该主题的角度。(6分)
(2)针对材料二德国统一的原因,再补充三条。(6 分)
(3)该小组认为德国统一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对此看法进行说明。
(8分)

山东省泰安名校2022-2023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测试(4月1日)历史试题(答案)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