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十校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答案)

2022-2023学年下期高二年级期中联考试题
历史学科
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生应首先阅读试题卷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
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
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1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
意,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在四川三星堆的出土文物中,青铜尊、罍以及玉璋、玉琮、玉壁、玉戈等与黄河流
域一致,金杖、金面具、青铜人像等在黄河流域则鲜见。青铜器器形虽然明显仿效中原商文礼
风格,其组合却有别于鼎、爵、觚、斝的商文化系列而凸显民族和地域文化特征。据此可知()
A.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B.古蜀地区手工业水平领先世界
C,奴隶社会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D,分封制促进了区域间文明交流
2.
清初的理学家注重实践,强调“身体力行”观念,这与儒学素来讲求“内圣外王”、
向内于己求善、向外施仁政于民的追求相符合。由此可知,清初理学家(
A.政治地位得到明显提高
B.济世利民的价值取向
C,背离唯心主义哲学思想
D.抛弃了传统义利观念
3.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个人修身、齐家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下表可知,
古代家训体现了(
内容
出处
“倍须谦恭退让,不得恃赖我声势,作不公不法,搅扰官司,侵
陵小民,使为乡人此厌苦。”
【北宋】司马光《与侄书》
“汝在郡,当一日勒于一日,深求所以牧民共理之意,勉思其未
至,不可忽也。”
【南宋】胡安国《与子寅书》
“判司比唐时,犹幸免答箠;庭参亦何辱,负职乃可耻。”
【南来】陆游《送子龙赴吉州掾》
A.淡泊名利的道德修养
B,由孝而忠的政治伦理
C.以民为本的人文关怀
D,笃实力行的理学精神
4.近代前期,林则徐、魏源等人高举“经世致用”旗帜以求纾解民困、匡时济世的良
策,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仍受当时盛行的“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梁启超在《古议院
考》中强调中国古代早有“议院”,只是被后来的“民贼”湮没。这表明近代前期的中国(
A.强国御侮的探索深受传统文化影响
B.传统文化的内函进一步丰富发展
C.西学传播彻底瓦解了传统思想观念
D.“托古改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5.苏美尔人利用两河流域丰富的芦苇杆和泥板进行书写,《吉尔伽美什》反映了两河
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的莎草制作纸张,阿拉伯入继承融合了
周边文化遗产,创造了阿拉伯文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世界各地文化是多样的且各自独立发展B.不同的生存条件会产生不同的文化类型
C.世界各地共同推动人类文化的繁荣发展D,区域文化发展是与其他区域交流的结果
6,埃及人对滋养他们的尼罗河与太阳有极大的敬畏感,他们认为只有顺应官然才能生
存,人的身体健康与生命长短是衡量人与自然关系的标准。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埃及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B,生态环境影响政治理念
C.宗教观念贯穿埃及人生活
D.埃及人把健康放在首位
高二历史试题卷第1页(共6页)2022-2023学年下期高二年级期中联考试题
历史学科答案
1-5 ABCAB 6-10 ADBBD 11-15 CAADD
16-20 CABCD 21-25 BDCDA 26-30 CDABC
31.(14分)(1)特点:时间长,历史悠久;与民族融合相结合,交融会通;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中外之间双向交流;注重外部文化的本土化;明清时期西学东渐兴起(任答4点)
不同:早期是中国主要是内部民族之间交流,晚期是主要是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
早期是中国文化向外输出,晚期是双向交流;早期以纯文化为主,晚期掺杂了自然科学的交流与学习。(6分)
(2)发展:规模大,范围广;以政府间为主导;借助国际文化节等载体;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高。(4分)
32.(12分)(1)原因:宋元时代的造船和航海技术有长足的进展;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海外贸易的发展);华人在南洋享有较高的政治地位和强于当地土著的法律保护(南洋各国对华人的尊重);郑和下西洋。(4分)
(2)示例:论题:人口迁徙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存压力。
论述:从魏晋时期开始,至南宋期间的数次北民南迁,多是由于北方战乱,导致大量北方人口南迁。清中期以来日益严重的人地矛盾,也使得当时出现走西口和闯关东的现象,带来大量的人口迁徙。近现代以来人口迁徙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国家政策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线建设,上山下乡运动,以及改革开放,都是国家政策所带来的人口迁徙。人口的流动和迁徙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社会发展和人口流动是循环促进的关系。(8分)
33.(14分)(1)原因: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刊印技术进步;市民阶层等阅读群体的增多;宋元文化的积淀。(4分)
影响: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保存和传承了传统文化;扩大了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4分)
(2)新特点:与思想解放运动相生相伴;在推动社会变革方面影响巨大;文化传播的阶层广泛;新书市场和职业作家群体出现;资本化的印刷商出现并壮大。(4分,任意4点即可)
启示:加快创新发展文化产业的相关技术和经营方式;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要注意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构建社会效益为先并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运行管理体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 (2分,任意2点即可)

河南省郑州市十校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答案)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