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名校2022-2023高二下学期3月教学质量检测生物学试题(答案)

漳州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教学质量检测
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 2分,共 50分)
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及研究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种群密度受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种群密度调查时样方的数量和面积将影响调查结果
某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强,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使用不同网眼大小的渔网进行捕捞,将改变种群的年龄组成
2.下列有关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A.调查跳蝻,用样方法
B.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平方米左右
C.调查蒲公英,要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和两个相邻的边及顶角处的个体数
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
3.毛束象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南方等地的害虫,喜食植物嫩梢、幼叶。研究人员对西双版纳植物园的毛束象种群进行了研究,该地只有雨
季(5~10月)和旱季(11月~翌年4月)。研究发现
毛束象成虫危害主要发生期为4~10月,有2个活动高峰期(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调查毛束象的种群数量时,应选择病害较重的
植物进行统计
B.b点对应数量小于a点对应数量,可能是b点时叶片成熟,食物来源减少所致
C.调查结果说明毛束象种群数量受干旱、气温等非密度制约因素的影响较大
D.为有效防治毛束象,应在5月10日之前控制毛束象的种群密度
4.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按照“S”形曲线模型增长,下列关于“S”形曲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种群刚迁入时会有一个缓慢增长期
B.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C.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稳定型
D.“S”形曲线的种群增长率不变
5.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个动物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已知乙种群的动物捕食甲种群的动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2~t3 时段,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在t4 时,乙种群的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的一半
C.超过t3 时间后,甲种群数量减少可能与乙种群的捕食有关
D.超过t5 时间后,生物因素可导致乙种群的数量发生波 动
6.在梧桐山封山育林期间,科研人员对两种主要乔木黄牛木和鸭脚木进行调查。如图表示两物种种群数量的比值(D=黄牛木的种群数量/鸭脚木的种群数量)随时间变
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
A.用样方法不可以同时调查两种乔木的种群密度
B.相比于鸭脚木,b之前黄牛木在数量上更占优势
C.两个种群在0-d是竞争状态,d-f是非竞争状态
D. 0-d时间段黄牛木的K值和种群数量都逐年下降
7.下列实例中,这体现了群落季节性的是
A.冬候鸟秋天飞到南方越冬,使群落的组成发生了变化
B.不同种类的淡水鱼占据了不同的水层
C.森林中自上而下有乔木、灌木、草本
D.不同地段的种群呈现斑块状分布
8.下列关于不同类型群落中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草原生物群落中两栖类动物较为罕见
分布于高纬度地区的狐狸耳朵和尾巴更大
森林群落中生活于林下的人参叶薄,叶绿体颗粒大
荒漠生物群落中仙人掌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叶呈针状
9.下列关于群落的理解不合理的是
A.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
B.不同的群落其优势种群一般不同
C.森林群落的不同植物在适应环境方面的特征相同
D.群落的形成是不同物种协同进化的结果
10.星杆藻和针杆藻都需要利用硅酸盐合成细胞壁。将两种藻分别单独培养时,这两种硅藻的种群数量都能增长到环境容纳量,而硅酸盐则保持在较低水平上(实验中,要不断地定期向培养液中加入硅酸盐)。当把两种硅藻混合培养时,初期两种
硅藻均能生存和增殖,50天后,针杆藻存活,星杆藻灭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通过抽样检测的方法估算两种藻类的种群数量
B.单独培养时,两个藻类的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
C.实验说明了生态位的重叠导致物种间出现种间竞争关系
D.若混合培养时资源丰富,两种藻类可能不发生种间竞争
11.某生物实验小组将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 mL培养液的试管中,通气培养并定时 取样计数,然后绘制增长曲线。如图是小组成员用
血细胞计数板观察到的培养结果(样液稀释10倍;
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 mm×1 mm×0.1 mm;经台盼蓝染液染色后,图中双边线内有4个细胞为蓝
色)。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中培养液的体积、温度都是无关变量 B.该实验需要设置对照组,并且做重复实验
C.若每个中方格酵母菌平均数如图所示,此时试管中酵母菌数量约为 5×108 个
D.视野中酵母菌存在“抱团”现象,可能与取样前没有充分振荡、摇匀有关
对于常见的生物群落,叙述错误的是
A.荒漠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如爬行动物体表覆盖鳞片、且都以尿素的形式排泄含 氮废物
B.草原生物群落中以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种,动物常为穴居或快速奔跑类型C.森林生物群落中三七、人参等阴生植物在郁闭度较高的林下种群密度更大
D.同为森林生物群落,热带雨林中的植物多有艳丽的花朵和鲜艳多汁的果实,以吸
引动物传播花粉和种子;而落叶阔叶林中植物多为风媒花
下列有关生态位的说法错误的是
A.群落中的各个物种具有相同的生态位,有利于多个物种稳定共存
B.外来物种在新环境中缺少竞争者和天敌,会迅速抢占生态位而大量繁殖
C.在构建人工群落时,既要避免物种生态位的过多重叠,又要尽量保证资源的充分利用
D.在生态修复工程中,人工物种引进时需要充分考虑各物种的生态位
14.甜储林是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代表性植被,研究者通过相关实验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郁闭甜储林(受人为影响较小)与干扰甜楮林(适度择伐乔木)的物种
多样性及群落优势度进行比较,部分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层次
郁闭林 干扰林
物种多样性指数 群落优势度 物种多样性指数 群落优势度
乔木层 11.4450 0.0733 14.7091 0.0614
灌木层 4.0041 0.2651 12.0776 0.0860
草本层 1.6629 0.2944 5.4274 0.1039
藤本层 5.5540 0.1424 8.9745 0.0718
注:群落内物种数量分布越不均匀,优势种的地位越突出,群落优势度越大。
A.调查物种丰富度时,样方面积以达到物种数基本稳定的最小面积为宜
B.干扰林中灌木层和草本层群落优势度降低,主要原因是阴生植物入侵
C.封育保护后干扰林发生次生演替,物种多样性减少,群落优势度增大
D.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增加,是生态系统适应外界干扰的一种对策
15.如图是发生高强度火灾后的某地植物甲的种群密度、物种丰富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0~30年,植物甲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30年后,植物甲种群可能在种间竞争中处于劣势
C.随物种丰富度的增加,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逐渐增加
D.发生次生演替的过程中,原有的优势物种可能减少甚至消失
16.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 极地区,动物体内也发现了明显高于环境含量的DDT,这种现象说明了
A.DDT是挥发性物质
B.DDT已加入全球性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C.人类活动将DDT带到了南极地区
D.南极地区的动物也偶尔到施用农药的地区寻食
17.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在同时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A)后,其结构和功能的曲线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据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同等强度的干扰下,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甲强
B.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则b点左移
C.若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增大,则c点右移
D.图中偏离正常运行范围的程度可以体现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
18.《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记载了很多的生态学现象。下列对相关诗句理解错误的是
A.荼蓼朽止:杂草中的有机物被土壤微生物分解成无机物和能量,被农作物吸收利

B.去其螟螣,及其蟊贼:除去害虫可以调整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方向
C.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垂直分层能使各种植物充分利用阳光
D.无田甫田,维莠骄骄:一旦人的作用弱化,原来占据优势的农作物很快被杂草取 代
19.将田地里的杂草清除后,农田生态系统中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流向人类的能量增加
B.群落物种丰富度增加
C.食物网的营养级数增加
D.害虫和庄稼的种间关系发生变化
20.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某生态系统的其中一条食物链“青草→兔→狐”进行研究,其能量流动如下表所示(单位:kJ·hm-2·a-1),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青草 兔 狐
光合作用固定的
太阳能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108 1.05×106 7.50×105 7.15×105 2.44×104 2.25×104 2.18×104
A.兔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3.0×105kJ·hm-2·a-1
B.兔与狐之间能量传递效率小于10%,不符合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
4
C.兔同化量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9×103kJ·hm-2·a-1
D.狐的同化量中约有3.11%的能量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
2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丁通过呼吸作用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B.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过程只在甲乙丙之间进行C.甲与乙、丙获取能量的方式有一定区别
D.在甲→乙→丙各营养级中,丙含能量最少
22.现有两个不同类型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I和Ⅱ,各营养级生物数量的相对值如图 所示,若流入I和Ⅱ的总能量相同,据图分析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生态系统I的物种丰富度一定小于自然生态系统Ⅱ
B.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C.两个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D.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含量,不能通过碳循环的自我调节机制得到调整
23.下列有关生态足迹的说法合理的是
A.绿色出行、使用低耗能电器,能减少生态足迹
B.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少
C.生态足迹的值越大,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小
D.降低肉食比例,可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增大生态足迹
24.三北防护林是我国最大的生态系统恢复工程,主要通过种草和种树来防风固
沙,保持水土,恢复我国内陆地区的生态环境。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三北防护林建设初期应选择一种耐旱的草本 、灌木或乔木进行大面积快速覆
盖,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则
B.沙地上草本的生长能改善土壤条件,为灌木生长提供条件,灌木的生长又能进一步改善土壤条件,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
C.三北防护林恢复到草原群落后,可以适度放牧,消费者的引入既能提高生态系统
的抵抗力稳定性,又能促进物质循环流动
D.三北地区的生物群落现阶段以草原群落为主,但只要时间足够,最终一定能演替 成森林
25.生态净化方法是在水体中构建健康的微型生态系统,是一种低成本、环境友好的景观水体水质净化方式。研究者利用构建模型的方法,探究了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主湖内放入底栖动物田螺后,向湖内投入不同量鲤鱼时,鲤鱼生物量随时间
的变化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田螺的加入提高了主湖中鲤鱼的出生率
B.模型2中鲤鱼生物量将维持在16g/m2 不再变化
C.生态净化方法利用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
D.利用田螺净化水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二、非选题题(共 50分)
26.(11分)位于山东东营的黄河口湿地,拥有“中国最美湿地”的称号,是“东亚— 澳大利亚”鸟类迁徙通道中的中转站,有“鸟类国际机场”的美誉。该湿地的建设
和保护过程中,清除了入侵物种——互花米草,互花米草植被清除比例达99%的治理区,大型底栖动物数量在l年内总体呈增加趋势,鸟类种类及数量均比治理前显著
增加。
回答以下问题:
(1)黄河口湿地水清草绿、鸟语花香,可作为休闲旅游资源,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_价值;清除互花米草后,鸟类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加的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湿地保护过程中,不断优化关键物种栖息地,打造鸟类繁殖岛﹑鱼类栖息地
等,构建成了“芦苇—水面”相间分布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提高了生境多样性,鸟类迁徙的“国际机场”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针对一些珍稀鸟类,如东方白鹳等,若要调查其种群数量可以采用的方法为__ _______________,除了鸟类的迁徙,直接影响东方白鹳种群数量消长的因素还有其
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湿地也可以用于水产养殖,养殖业流传着“第二营养级动物最适合大量人工饲喂”的说法﹐请从食物链及能量流动的角度阐明这一说法的科学道理: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1分)为调查某自然保护区发生山体滑坡后第30年生物群落的恢复情况,科研 人员对未发生滑坡区域的原始林群落(S1)和山体滑坡区域的恢复群落(S2)进行了植被生物量(指某时间单位面积内现存生物的有机物总量)的研究,得到下图所示实验结
果,回答下列问题:
6
(1)未发生山体滑坡区域三类植被的数量明显______________(填“多于”或“少于”)发生山体滑坡区域。发生山体滑坡区域所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该群落的演替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自然保护区不可能是热带雨林地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发生山体滑坡的区域,如果人为地进行植树造林,可以改变自然状态下的状况,
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着山体滑坡区域演替的进行,群落物种丰富度逐渐__________,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分布形成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8.(11分)打造以种植采摘、特色养殖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农业是振兴乡村经济的重要举措。回答下列问题:
(1)区别生态农业群落和传统农业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谓立体农业充分利用了群落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例如果树——草菇结构中果树不仅为草菇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其落叶也可为草菇提供营养,栽培
草菇剩下的基质又可被果树根系吸收利用,这种生产模式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
_________功能。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类由于食物丰富,数量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种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在一些地区果园内设置一些鸟巢,招引更多的鸟类防治害虫,这种防治方法属于_____________,
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态鱼塘水体内有如下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鳙鱼→黑鱼,其中鳙鱼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贮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鱼塘边,雄蚊可通过感知雌蚊扇动翅膀发出的声波来辨别雌蚊的方位前去交配,该
现象说明信息传递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0分)为治理被污染的水体,科研人员通过引进河水、引种植物(A区域芦苇,B、C区域伊乐藻、苦草)等措施,建成了城市湿地景观公园,图中箭头代表水流方向。一段时间后,污染的水体环境明显改善。请回答下列问题:
7
(1)不同区域选择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同时还应兼顾各种生物的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能力,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这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____________原理。
(2)芦苇生长快,能大量吸收污水中N、P等营养物质,同时对汞等重金属及其它有
害物质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对于芦苇的后期处理有两种方案:a、芦苇秸秆就地掩埋后还田;b、收割后输出加工处理。
你认为最佳的方案是__________,并说明选择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BC区域选择植物搭配时,除景观环境外,从生物学角度需要考虑下列
哪些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食用价值 ②对本地环境的适应性
③对N、P等元素的吸收能力 ④与本土物种的种间关系
(4)为了反映污水治理效果,可测量水体中生化需氧量。检测生化需氧量时,将水样稀释处理,置于适宜条件下,5天后检测前后水样中溶解氧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
溶解氧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7分)垃圾分类无疑是最近最热的话题之一,我国有多个城市将垃圾分类纳入法制框架,城市生态系统是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的人工生态系
统,要用生态工程的方法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分析、设计和调控,或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修复、重建,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
力或改善生态环境。
(2)城市中过度的人工碳排放,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碳平衡,导致大气中的CO2 浓度偏高,从而加剧_____________效应。
(3)建设“海绵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的一个通常做法是做到雨水回收利用,城市蓄水池内不仅安装了现代化的雨水净化系统,还种植了许多水生植被辅助净化,这些植物的引种需遵循_______
原理。建设“海绵城市”的目的之一是“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
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体现了________原理。
(4)城市中的垃圾经过降解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能降解垃圾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成分)。根据生态工程的内容请你列举出一种城市垃圾的处理办法: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漳州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教学质量检测
生物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C B A D A B A B C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B B A A B C B D A
19 20 21 22 23 24 25
A D B B A C C
二、非选题题(共50分)
26.(11分)(1)直接 互花米草清除后,该群落中的植物种类增多,为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场所,使得动物种类增加(2分,合理即可)
(2)水平 季节性
(3)标记重捕法 出生率和死亡率
(4)生态系统的能量沿食物链传递是逐级递减的,饲喂动物的营养级越低,越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的特点(4分,合理即可)
27.(11分) (1)多于 次生演替 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2分)
(2)热带雨林中乔木植物的生物量最高,而图中所示草本植物的生物量最高(2分)
人类的活动往往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2分)
(3)增加(变大) 垂直 充分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
28.(11分)(1)群落的物种组成
(2)空间结构 季节性 物质循环(或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负反馈调节 生物防治
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2分)
(3)鳙鱼遗体残骸和黑鱼粪便中(2分) 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29.(10分)(1)协调(2分) (2)b
输出才能真正降低本生态系统中过量的N、P等元素,才能避免重金属的再次污染(2分)
(3)②③④(3分,漏选得1分,错选不得分)
(4)水中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分解者分解作用)(2分)
30.(7分)
(1)人工生态系统 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2)温室  (3)协调  整体
(4)分解者
改露天放置为掩埋处理、地表种植植物、燃烧发电等(答案合理即可)

福建省漳州市名校2022-2023高二下学期3月教学质量检测生物学试题(答案)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