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淮安市盱眙二中联盟体中考历史学情调研试卷(3月份)(含解析)

2023年江苏省淮安市盱眙二中联盟体中考历史学情调研试卷(3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
1.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新气象,秦朝依法家思想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汉初奉行道家倡导的“无为而治”,唐太宗则依儒家思想践行“民贵君轻”。以上史实说明(  )
A. 百家争鸣为中华民族的起源奠定思想基础 B. 各家学派的思想全都受到历代统治者推崇
C. 儒家学说成为后世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D. 有些学派的政治主张为后世统治者所采用
2. 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至汉成帝永始三年(公元前14年),梁国按朝廷命令共分出十七个侯国。朝廷的这种做法(  )
A. 废除了郡县制度 B. 增强了地方势力 C. 导致了西汉灭亡 D. 削弱了诸侯实力
3. 与汉代“千里不贩籴”相比,明清时期,粮食、布匹等民生日用品已成为长途贩运的主要商品,且出现了诸多商品粮基地。下列各项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是(  )
A. 交子的出现 B. 市舶司的设置 C. 商帮的兴起 D. 十三行的设立
4. 对如表内容分析归纳最恰当的是(  )
侵华战争 不平等条约 中国人民抗争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邓世昌壮烈殉国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A. 列强的入侵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B. 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C. 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深 D.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 如表表格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A 淞沪会战 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B 武汉会战 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
C 百团大战 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D 第三次长沙会战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A. A B. B C. C D. D
6. 中国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作用。这些反映出中国外交(  )
A. 出现了和各国建交的热潮 B. 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C. 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 中美、中日等大国关系逐渐正常
7. 以下示意图根据上海一个普通家庭的帐本制作,从一个视角反映了当代中国百姓生活的变迁。促使这一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 生活方式的变化 C. 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D. 城市化进程加速
8. 在世界古代历史上,帝国的战争与扩张客观上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下列关于战争与扩张客观上促进文明交流的表述准确的是(  )
A. 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催生了伊斯兰教 B. 阿拉伯帝国的不断扩张孕育了佛教
C. 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 D. 中国的造纸术在波斯帝国扩张时传到欧洲
9. 历史学家刘宗绪指出: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由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制度,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由此分析,这个时期美国、俄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A. 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B. 使三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 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D. 保留了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10.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石。识读下列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一中出现“九原郡”“陕西郡”“辽东郡”等名称,说明该王朝在地方上建立了什么制度?对后世产生怎样的影响?
(2) 据图二指出今天的淮安在当时属于哪个行省的管辖范围?该朝代对西藏正式行使管辖的中央机构是什么?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民族关系发展史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3) 万里长城常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图三王朝长城的西端到达哪里?万里长城体现中华民族怎样的精神?
(4) 图四王朝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据图指出台湾岛隶属于当时哪一省?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什么?
11. 信仰是灯塔,照亮前行的方向。先进的中国人在黑暗中选择信仰,在逆境中坚守信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72年8月11日,包括詹天佑在内的中国政府派出的第一批官费留美学生从上海启程出洋。在1872-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遣送120名幼童赴美留学。近代官派留学由此开端。
——《中国留学生的历史轨迹》
材料二“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毛泽东
材料三
材料四 建国后我国工业产值中部分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图
材料五 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模式。这种模式……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请以世纪、年代的表达方式,指出近代中国第一批赴美幼童留学的时间。这批幼童留学与近代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2) 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毛泽东说这句话的理由。
(3) 我国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出现在材料三中的哪一阶段?出现这种现象的外部因素是什么?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趋势,并说明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
(5) 根据材料五,说明这种“僵化模式”的弊端。随着改革深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转型?
12. 随着全球联系的加强,工业化的推进,生态问题日益成为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旧大陆之间的接触与联系使得新的生物物种相互流传,特别是起源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等,不仅改变了各洲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促进了世界人口的增加。与此同时,旧大陆食草的马、牛、羊等动物来到气候适宜、水草丰足的新大陆,其繁殖的数量远远超出了土地能提供的牧养量,地表植被因而被逐渐破坏,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摘自《从生态环境视角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的变化》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旧大陆之间的接触与联系”始于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如图为 19世纪后期,英国的有钱人乘坐汽船游览泰晤士河的场景。汽船在河中冒着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也使河水变得污浊不堪。
--摘编自部编版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①列举“机器时代”交通工具方面的发明成果(至少两例)。
②指出工业化为人类带来的“欢欣”和“痛苦”。
材料三全球治理环境问题情况
……
2000年以来,法国巴黎一个高科技的垃圾焚烧站,焚烧已经过分检的垃圾,用其发电输往国家电网。
2009年,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来自193个国家的代表更新了《京都议定书》的内容,规定了更严格的温室气体排放限制。
2015年,中国专门设立200亿元人民币的气候变化合作基金,协助其他发展中国家一起应对气候变化。
2018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3亿千瓦,占全部电力装机的38.3%。
……
——摘编自《人民网》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球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据“秦朝依法家思想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汉初奉行道家倡导的‘无为而治’,唐太宗则依儒家思想践行‘民贵君轻’”可知,这一史实说明有些学派的政治主张为后世统治者所采用,选项D符合题意。题干与中华民族的起源无关,排除A项;B项说法绝对,排除;C项说法片面,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百家争鸣的相关史实。
2.【答案】D
【解析】西汉初,诸侯王实力强大,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这样诸侯国越来越多、越来越小,削弱了他们是的势力。根据“梁国按朝廷命令共分出十七个侯国”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梁国被分为十七个侯国就是实行推恩令的结果,这样就大大削弱了诸侯势力,D项正确;朝廷的这种做法是为了削弱地方诸侯势力,并没有废除郡县制度和导致西汉灭亡,排除AC项;这种做法是削弱了地方诸侯实力,而非增强了地方势力,排除B项。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关键信息是“梁国分出17个诸侯国”。
本题考查推恩令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明清时期,粮食、布匹等民生日用品已成为长途贩运的主要商品,且出现了诸多商品粮基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帮的出现为长途运输提供了可能,C项正确;交子是最早的纸币,与商品运输无关,排除A项;市舶司是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排除B项;广州十三行负责管理进出口贸易,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明清时期经济发展,重点掌握商帮的兴起等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明清时期经济发展,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4.【答案】A
【解析】表格内容反映了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抗击外来侵略。故对表格内容分析归纳最恰当的是列强的入侵与中国人民的抗争。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湘西会战也称雪峰山战役,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最后一次会战,湘西会战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由防御转入反攻阶段;百团大战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C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正确,符合题意;ABD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不正确,排除。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百团大战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的正确对应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百团大战的相关史实。
6.【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与多国建交、参与多个政府间的工作会议、一系列重要的国际会议在中国成功举办,说明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推行全方位外交,中国不断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这日益重要的作用,B选项正确;出现中国与各国建交热潮的是在20世纪70年代,“求同存异”方针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中美、中日等大国关系逐渐正常是在20世纪70年代,所以排除ACD选项。
故选:B。
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成就。
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成就,学会分析题干并把所学知识综合运用。
7.【答案】A
【解析】题干图片反映了新中国的消费变迁,决定这一变迁的根本因素是经济迅速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产品日益丰富,人们购买的产品起来越丰富,这都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原因。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理解改革开放的影响。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答案】C
【解析】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发生在公元前4世纪,伊斯兰教诞生于7世纪,排除A;阿拉伯帝国的扩张是7世纪以后,佛教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排除B;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C正确。波斯帝国灭亡于公元前4世纪,当时造纸术还没有发明,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古代文明的传播方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古代文明的传播方式,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9.【答案】A
【解析】历史学家刘宗绪指出: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由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制度,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由此分析,这个时期美国、俄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分别是美国内战、1861年改革、明治维新,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美国独立战争使美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排除B;第一国际的成立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排除C;1861年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美国内战、1861年改革、明治维新,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美国内战、1861年改革、明治维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答案】【小题1】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小题2】河南江北行省;宣政院;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小题3】嘉峪关;勤劳智慧、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
【小题4】福建省;澎湖巡检司。
【解析】本题以四幅图片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秦朝的郡县制以及影响、元朝的行省制度以及影响、宣政院的设置、明长城的修建、万里长城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元朝和清朝管理台湾的措施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的郡县制以及影响、元朝的行省制度以及影响、宣政院的设置、明长城的修建、万里长城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元朝和清朝管理台湾的措施等知识。
11.【答案】【小题1】19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
【小题2】洋务运动期间,张之洞创办一系列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在当时影响极大。甲午中日战争后,张謇动放弃高官厚禄,创办了大生纱厂等许多企业,带领了很多人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
【小题3】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小题4】逐渐衰落;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过渡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小题5】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张謇兴办实业、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五计划、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洋务运动、张謇兴办实业、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五计划、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相关史实。
12.【答案】【小题1】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小题2】英国人斯蒂芬森方面的火车、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的汽船。“欢欣”表现在人口增长;疾病、饥荒、地方性战争减少;人口素质提高;城市化发展快等等;“痛苦”表现在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破坏,资源短缺,贫富分化加距等。
【小题3】严格立法、利用垃圾焚烧发电、发展再生能源等。
【解析】本题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新航路的开辟以及历史意义、“机器时代”交通工具方面的发明成果、工业化为人类带来的“欢欣”和“痛苦”的表现、全球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航路的开辟以及历史意义、“机器时代”交通工具方面的发明成果、工业化为人类带来的“欢欣”和“痛苦”的表现、全球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等知识。
第1页,共1页

2023年江苏省淮安市盱眙二中联盟体中考历史学情调研试卷(3月份)(含解析)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