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市普陀区(五四学制)中考一模历史试题(答案)
普陀区八年级第二学期历史自适应练习
(2023.3)
考试注意:
1.本试卷满分30分,考试时间40分钟,全开卷。
2.请将所有答卷做在答题纸指定区域,做在试卷上或指定区域外一律不得分。
3.只允许携带《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中国历史》(一至四册)与《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世界历史》(一二两册),教科书中不得夹带任何材料。
一、走进古代帝国
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古代帝国的兴起。古代帝国在古代地域文明的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观察下列古代帝国示意图,回答问题。(9分)
阿拉伯帝国示意图 图A 亚历山大东征示意图 图B
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的拜占庭帝国形势图 图C 古罗马的扩张示意图 图D
1.将上述四幅地图所示古代帝国兴起的时间与下列时间轴相匹配。(填写字母,2分)
(
材料
1
:
经过
10
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起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
) (
材料2:
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伴随着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
)
(
材料
3: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说:罗马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
)
2.材料3中,“武力”“宗教”“法律”分别指的是什么?结合具体史实回答。(3分)
武力:_______________;宗教:_______________;法律: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材料,归纳以上古代帝国的共同特点,并简要叙述其历史影响。(4分)
共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读古代典籍
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名著,凝聚着前人的心血和智慧,传承着华夏的精神和文明。(8分)
A.《论语》书影 B.《史记》书影 C.《齐民要术》书影
D.《水经注》书影 E.《天工开物》书影 F.《本草纲目》书影
4.中国古代的典籍和名著,隐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密码,从不同领域传承着先贤的深邃思想和无穷智慧。按照示例,完成任务。(2分)
示例 史学:____图片B____
任务一:根据领域提示,选择对应的图片
农学:____________
任务二:根据图片提示,自行拟写其对应的领域。
________:图片D
5.古代典籍和名著,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根据示例,从上述传统典籍名著中,选择一部,叙述其历史文化内涵。(3分)
示例:《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作者司马迁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史记》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要进一步了解“古代典籍”相关主题内容,除以上六部典籍之外,再推荐一部中国古代典籍,并简述推荐理由。(3分)
典籍: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领略“大国重器”
国之重器立足于国,铸就于党,造福于民,不仅事关国运国脉,而且关乎民族兴衰。从无到有,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大国重器”挺起中国脊梁。(13分)
序号 大事件
1 1956年,长春一汽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下线。
2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3 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4 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科研团队发现了(__1__)。
5 2008年,神州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实现(__2__)。
6 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7 2022年,“夸父一号”发射升空。
7.在学习“新中国建设成就”的过程中,同学整理了上述“大国重器”的发展脉络,根据表格,完成填空。(2分)
(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
(
材料
1
我们现在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新中国成立初期)
) (
材料
2
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1956
年
)
(
材料
3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不能叫有影响力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1988年
) (
材料
4
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的讲话,2018年
)
8.哪一措施的推行,初步改变了材料1所述的国家面貌?结合材料2、3,简述该措施的影响。(3分)
措施:________________。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结合材料2,回顾19世纪中叶以来,我们在“没有这个东西”之前,是怎样“受人家的欺负”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新中国“大国重器”发展历程的认识。(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普陀区2023年历史一模卷·参考答案
一、走进古代帝国(9分)
1.图B;图C(1分,各1分)
2.武力是指战争,如迦太基战争;宗教如基督教;法律如《十二铜表法》。(3分,各1分)
3.特点2分:都是通过战争、征服的方式形成的;都疆域辽阔,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疆域都囊括地中海东部地区等。从形成方式、疆域等不同角度归纳。(1点1分。共2分。)
影响2分:古代帝国一方面是通过战争、征服的方式形成,具有侵略的性质,也给各地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同时古代帝国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经济联系,贸易往来等。2个方面都要达到。1点1分。
二、解读传统典籍(8分)
4.《齐民要术》地理学(2分)
5.内容包括典籍内容概要、作者理念或意图、典籍历史地位3个要素。(3分)
示例《天工开物》,明天宋应星在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的基础上编纂而成,它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6.小说—《红楼梦》;戏剧—《西厢记》等;(1分)
理由略,言之成理即可。可以从典籍内容概要、作者理念或意图、典籍历史地位等角度描述。(每个角度1分,共2分)
三、领略“大国重器”(13分)
7.(1)青蒿素(2)太空行走(2分)
8.一五计划;一五计划后,我国开始初步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3分)
9,战争1分,条约1分;战争与条约需一一对应上。例如片战争,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开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10.本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6分)
评分项一;观点(2分)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逐步在“重器”即工业和科技等领域取很了飞跃式进步,正在走向制造强国、科技强国,“重器”的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重视与领导;离不开历代国家领导人的推动与引领“重器”的发展,巩固了国家安全,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推动了中国逐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国”。
评分项二:材料与论述(4分)
材料方面:
永平1:选材涉及更实涵盖中国近代和现代,能够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论述,并与观点建立联系。
水平2:选材涉及史实涵盖中国近代和现代中的两个时期或者不能完整地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进行论述,不能与观点建立联系。
水平3:选材涉及史实涵盖中国近代和现代中的三个时期,或者不能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进行论述,不能与观点建立联系。
水平4:没有结合材料进行论述。
论述角度:
水平1;能够指出近现代以来,中国在“重器”领域的成就以及对国家地位和形象的影响并认识这种巨大飞跃的历史原因。
水平2:能够指出近现代以来,中国在“重器"领域的成就以及对国家地位和形象的影响。
水平3:不能依据材料及所学回答问题。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