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舒城晓天中学2022-2023高一下学期3月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答案)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C B A A C D A D D B B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C A D B D B B C B D D C D
【答案】(1)制度: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
(2)变化:宰相制度被废除,皇权进一步加强。矛盾: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3)朝代:清朝。职能:(跪受笔录)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达给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
(4)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或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27.【答案】(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3)法律文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意义: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意义;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开创了中国以法治国的先河。主旋律:反侵略,求民主;近代化。
28.【答案】(1)指导思想:三民主义。贡献: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促进政治近代化;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经济近代化;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改变了社会的风俗习惯,促进了思想的近代化。
(2)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反对愚昧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后期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人民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班级:
姓名:
成绩
:
装
订
13、
(6分
线
)舒城晓天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第一次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命题范围: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第20课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西周时期,周王为了使诸侯国秉承分封之初的忠诚守信,利用玉瑞(用玉制作的礼器)制定了一系列繁琐的礼仪活动;形成玉瑞制度,作为控制诸侯国的手段和凭借。由此可见,西周时期( )
①分封制度得以贯彻 ②国家礼制得到完善 ③中央集权得以强化
④家国一体局面形成 ⑤地方治理有所加强
A. ①②④ B. ①②⑤ C. ①③⑤ D. ②③④
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对应的思想流派正确的是( )
A. 甲—墨、乙—法、丙—儒、丁—道 B. 甲—儒、乙—法、丙—道、丁—墨
C. 甲—道、乙—法、丙—儒、丁—墨 D. 甲—墨、乙—法、丙—道、丁—儒
钱穆先生指出:“中国版图之恢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这一统一的变局还体现出( )
A. 从血缘世袭到宗法世袭 B. 从宗法封建到帝制集权
C. 从官僚政治到世袭政治 D. 从礼乐治理到法律治理
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对下列著作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史实 评价
A 《黄帝内经》 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B 《史记》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C 《汉书》 鲁迅评价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 《神农本草经》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A. A B. B C. C D. D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是( )
A. 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 B. 政权频更迭,国家大分裂
C. 南方较稳定,经济大发展 D. 玄佛道兴起,文化大繁荣
盛唐时期的边塞诗,一面夸张地展示战争的残酷和环境的恶劣,一面更凸显保家卫国的豪情和建功立业的抱负;中晚唐时期的边塞诗更加倾向于低迷悲观和忧郁忡忡的心理表达,透露出深刻的慷慨壮烈和伤感悲凉氛围。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诗人力图全景再现社会真实 B. 思想演进影响文人审美情趣
C. 文学风格折射社会环境变迁 D. 商品经济导致文风日渐世俗
对下列有关《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朝代 曹魏 西晋 东晋 隋 唐 北宋
比例 26% 15% 4% 17.2% 24.5% 46.1%
A. 魏晋的选官制度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 B. 魏晋的选官制度造成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
C. 寒门子弟入仕比例上升与科举制有关 D. 寒门子弟入仕比例扩大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莫高窟盛唐第217窟壁画中的人物,身穿驳领窄袖袍服,脚穿乌靴。幞头是唐朝典型的冠式,而驳领窄袖袍是胡服的特征。形成于唐朝的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含有胡旋舞等中亚元素。以上现象反映出唐朝文化的特征是( )
A. 开放包容 B. 影响深远 C. 领先世界 D. 固守传统
与汉唐相比,宋元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①经济重心移至江南地区 ②商品经济活跃,出现了纸币
③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 ④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有学者在研究元朝历史时,引用了《元史·地理志一》中的材料:“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边疆地区设置的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的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该学者引用这些材料主要是为了说明( )
A. 元朝推行民族交融政策 B. 元朝边疆经济得到发展
C. 元朝进行政治制度创新 D. 元朝加强对边疆的管辖
宋代没有田产的客户(即佃户)不会被束缚在土地上,按宋代法律,客户退佃离开时,地主不得阻挠。这表明宋代( )
A. 政府户籍管理松散混乱 B. 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
C. 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D. 地主对农民的封建剥削减轻
宋元话本塑造了另类艺术形象。如《快嘴李翠莲记》中的李翠莲敢于同封建“三从四德”进行抗争;《闹樊楼多情周胜仙》中酒店主女儿周胜仙的形象中,包含着与封建婚姻相悖离的婚姻观。这说明当时( )
A. 商品经济发展瓦解了传统伦理观念 B. 文学作品蕴含了市民的价值追求
C. 统治者文化专制抑制了文学的发展 D. 士大夫阶层热衷于创作世俗文化
假设秦始皇、唐太宗、明成祖、雍正帝四位皇帝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坐在一起谈政治。秦始皇说:“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唐太宗说:“可是留下了丞相簒权的后遗症,不如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明成祖站起来说:“得了吧,我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雍正帝说:“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实现了咱们皇位世袭、权力至上的梦想。”他们的言论( )
A. 都符合史实 B. 只有明成祖的说法与史实不符 C. 有两位皇帝的言论与史实不符 D. 都与史实不符
清代在内外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和东北地区等地设置特别行政区,采取和内地不同的行政管理办法,例如对内蒙实行盟旗制度,在西南推行改土归流政策。这里特别行政区的设置( )
A.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B. 进一步加强君主的专制权力
C. 解决了少数民族的叛乱问题 D. 极大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开始出现“棉争粮田”和“桑争稻田”的现象,大量原本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被转而种植经济作物。如,松江府、太仓州的耕地在总体上已形成了稻田和棉田各占一半的格局,部分县的棉田面积超过了稻田面积。这反映了当时( )
A. 手工业发展阻碍农业生产 B. 江南地区形成新的生产方式
C. 经济重心转移到江南地 D.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粮食种植
1858年,在天津的谈判中,时任钦差大臣的桂良等中方谈判者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一事耿耿于怀。但1877年后,清廷已经在新加坡、美国旧金山、日本等地设立了领事馆。这一变化反映了清政府( )
A. 闭关政策开始解除B. 近代外交逐渐展开C. 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D. “天朝上国”观念已根除
史学家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 鸦片战争以前,历代王朝均没有与外国平等交往B. 鸦片战争以后,仅晚清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不平等
C. 鸦片战争使中西方关系从实质上平等变为不平等
D. 鸦片战争使中西方关系由朝贡体制转向条约体制
继仿造"洋枪洋炮"之后,1895年,酿造"洋酒"成为"北洋新政"的又一鲜明旗帜。直隶总督李鸿章在张裕酿酒公司的批准执照上加注"准予专利十五年,凡奉天、直隶、山东三省地方,无论华、洋商民,不得仿造"。李鸿章的这一做法( )
A. 加强了对酿酒行业的管理 B. 增强了民族酒业的发展信心
C. 抵制了列强在华投资酒厂 D. 确立了民办企业的主体地位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这说明洋务派民用工业的兴办( )
A. 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B.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扩张
C. 将外商排挤出中国市场 D. 使中国走上“自强”的道路
《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中这样论述一个民族崛起的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近代中国“第二个转变”的推行者( )
A. 提出了学西方以自强的主张 B. 进行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C. 借助传统文化推动社会变革 D. 引进民主和科学改造传统文化
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
A. 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 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 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 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 B. 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
C. 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 D. 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准确的是( )
A. 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 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
C. 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D. 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有人说,“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中国并非黑暗一片,中国社会还在进步。”下列不能证实这一观点的是( )
A. 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B. 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
C. 中国社会稳定,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D.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种因素不断成长
陈独秀曾说:“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陈独秀持此主张,主要目的是( )
A. 更新传统文化 B. 实现全盘西化 C. 打破孔子崇拜 D. 反对封建专制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