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名校中考历史调研试卷(含解析)

2023年安徽省名校中考历史调研试卷(含解析)

2023年安徽省名校中考历史调研试卷(一)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确立的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 “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这一史实表明(  )
A.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B. 东西方交往更加密切
C. 西域和内地联系密切 D.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3. 《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中写道: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至汉族年轻女子“赛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上述现象反映了(  )
A. 鲜卑族改穿汉服是进步之举
B. 胡服成为汉人的主要服装
C. 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
D. 先进文化取代落后文化是必然的
4. 十年来在亚,非、欧等洲一些地发现的森林古猿、腊玛古和南方猿认为是人类猿的共同先……我国湖北建始、湖北巴东县、西南宁都曾发能于南方古猿的牙齿化石”以上发现表明(  )
A. 人类最制造工具是石器 B. 我广袤大孕着最早的人类
C. 古人类起源的究缺依据 D. 我人类起源的要地区之一
5. 明清时期的一位民族英雄向入侵者严正指出“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余既来索,则地当还我……”。这里的“贵国”指的是(  )
A. 荷兰殖民者 B. 英国殖民者 C. 沙俄殖民者 D. 日本殖民者
6. “随着五口开放后中外贸易的扩大,英、美等国廉价棉织品在中国的大规模倾销,中国原有的利用手纺车和手织机纺织出的土布丧失了市场,摧毁了传统的中国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生产形态。”材料旨在说明(  )
A. 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走向瓦解
B. 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器物开启了经济近代化
C. 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
D. 《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7. 在这次会议前,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重大决定及领导人改变等,都是在共产国际的指导、帮助和批准下进行的……这次会议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战争中的重大问题。这次会议(  )
A. 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B. 筹划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C.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 为党和人民指明了战后奋斗方向
8. 毛泽东称其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周恩来称之为“停止内战、发动抗战的一个历史上的转变关键”,蒋介石谓之曰“中国五千年历史绝续之所关”“转祸为福之道也”。他们共同评价的是(  )
A.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 台儿庄战役取得重大胜利
C. 重庆谈判的顺利举行 D. 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9. 整理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图示有助于我们了解(  )
A. 国共十年内战的主要进程 B. 中国的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
C. 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历程
10. 邓小平说:“‘一国两制’之所以能够行得通,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由此可见,香港、澳门的回归根本上得益于(  )
A. “一国两制”适合我国的国情 B. 港澳同胞回归心切
C. 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增强 D. 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
11.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中美两国关系开始缓和。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两国关系和国际争端。两国达成的共识(  )
A. 体现了平等互利的精神 B. 体现了求同存异的精神
C. 体现了机会均等的精神 D. 体现了合作共赢的精神
12. 在古埃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雕刻着太阳神向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浮雕。上述材料反映出的古代亚非文明的共同点是(  )
A. 都位于大河流域 B. 都建立严格等级制度
C. 都发展农业经济 D. 都利用宗教神化王权
13. 如图反映的历史史实是(  )
A. 文艺复兴 B. 新航路开辟 C. 三角贸易 D. 殖民争霸
14. 两次工业革命对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1的发明者是德国人本茨 B. 图2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C. 图1和图4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 D. 图1、图3、图4的动力机为内燃机
15. 某同学搜集了有关“甘地”“墨西哥宪法”“华夫脱运动”等资料,拟制作一个复习专栏。下列可作为其最恰当主题的是(  )
A. 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B. 亚洲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C. 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 D. 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
二、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分)
16. 秦朝建立后,制定笔画规整的隶书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判断:______。
改正:____ __。
17. 科举制是唐朝开创的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
判断:______
改正:__ ____
18.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国会至上”的原则,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判断:______
理由:_____ _
19. 中共十四大提出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判断:
改正: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分)
20.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永远铭记在中华民族史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整个抗日战争,是靠两个战场支持的。这就是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正面战场虽然败仗居多,牺牲惨重,但毕竟阻滞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图谋。……但是如果离开了敌后战场对日军的牵制,离开了敌后根据地对日本占领者的骚扰和打击,正面战场坚持的时间是极为有限……反过来也一样,只有敌后战场,没有正面战场,中国的抗战局面会更艰苦,付出的牺牲会更大。……两个战场的战略配合,这就是中国民族战争的特点。
——张海鹏《正确看待抗战,中共是中流砥柱》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抗日战争的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中国军民的抗战有力地阻止了日军“北进”的阴谋,消除了苏联卫国战争的后顾之 中国军队在亚太战场还进入缅甸与日军作战,阻止了日军“南进”的战略企图,有力地支持了太平洋战场。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中国积极参与重大国际事务的协调,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大国的地位。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摘编自周新国《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与历史启示》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关系。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意义。(至少从两个角度阐述)
21. 阅读材料:世界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公元前五世纪中后期 伯里克利改革
公元1世纪 基督教兴起
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775至1783年 美国独立战争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1871年 巴黎公社革命
请回答:
(1) 上表中的伯里克利改革发生在古代哪个国家?这次改革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
(2) 请选择上表中两个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2.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常有危机相伴。面对危机,世界各国都应该立足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赢得机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总统先生”,一位记者曾经问过罗斯福,“你是社会主义者吗?”“不是。”“你是资本主义者吗?”“不是。”这位记者对罗斯福的回答感到困惑,最后问道:“那你的哲学是什么?”“哲学?”有点疑惑不解的总统回答说,“我是基督教徒,是民主党人-如此而已。”
——内森 米勒《罗斯福正传》
(1)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年轻记者产生疑惑的相关史实及其特点。
材料二:2019年6月5日,在诺曼底登陆75周年纪念活动上,特朗普朗读了罗斯福在二战期间所作的祈祷文:“万能的上帝,我们的孩子们,我们国家的骄傲,今天开始了一项伟大的事业,一场捍卫我们的共和国、宗教和文明的斗争,解放受苦受难的人类的斗争。”
——2019年6月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
(2) 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75年前的诺曼底登陆对二战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重大传染性疾病是全人类的敌人。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给人民生命和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形势令人担忧。当前,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加强国际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强大合力,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
——2020.3.26习近平在G20特别峰会上的发言
(3) 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列举能够体现各国为应对共同危机,团结协作的史实。
(4) 谈谈21世纪,面对威胁人类生存的环境恶化、瘟疫蔓延等危机,我们该如何应对?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D符合题意;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题意不符,排除A;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是一届政协召开所确立的,故排除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排除C。
故选:D。
2.【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西域都护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故A符合题意;丝绸之路使东西方交往更加密切,排除B;西域和内地联系密切题干没有体现,排除C;西域都护的设置与新疆地区有关,与西藏无关,排除D。
故选:A。
3.【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至汉族年轻女子”、“赛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可知材料描述了胡汉之间服饰、生活习俗的相互影响,这是北方民族大融合的结果,C符合题意。A、B、D排除。
故选:C。
4.【答案】D
【解析】“林、腊玛古猿和南古猿被认为人和现代类人的共祖”明南方古被认为人和现代类人猿共祖先“……我国湖北建、湖北巴县、广西南宁市都曾发现可能属于南古的牙齿石明在我国的湖北、广西等地都曾发可能属于南方古猿牙齿,这些发现表明我国是人起的要地区之一。D符合题意;A与题干材料关,排除B说法过于绝,排除;说不符合史实,排。
故选:。
本考查人类的起源,掌握关础知识。
本题查人类的起源,考学的理解和分力,解关是掌握基础知识。
5.【答案】A
【解析】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故A符合题意;排除BCD。
故选:A。
本题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6.【答案】A
【解析】由题干中的“随着五口开放后中外贸易的扩……摧毁了传统的中国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生产形”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外国商品大量进入中国,使中国的传统的生产方式遭到破坏,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时间是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不久,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与题干所反映的时间点不符,排除B项;甲午中日发生在1894年至1895年,与题干的时间点不符合,排除C项;《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901年,而且题干未能体现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的信息,排除D项。
故选:A。
7.【答案】C
【解析】由材料“这次会议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战争中的重大问题”可知,这是对遵义会议的描述。1935年,在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C项符合题意;A项与八七会议有关,排除;B项与井冈山会师有关,排除;D项与中共七大有关,排除。
故选:C。
8.【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时局转换”“停止内战、发动抗战的一个历史上的转变关键”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所以他们共同评价的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A项正确;台儿庄战役是在全面抗战爆发以后,与“停止内战、发动抗战的一个历史上的转变关键”不符,排除B项;重庆谈判是在抗战结束以后,排除C项;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是在全面抗战爆发以后,与“停止内战、发动抗战的一个历史上的转变关键”不符,排除D项。
故选:A。
9.【答案】C
【解析】A.国共十年内战发生于1927年至1937年,不符合题意,排除A。
B.抗日战争发生于1931年至1945年,此时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不符合题意,排除B。
C.据图示“战略决战、渡江战役”可知,描述的是解放战争(1946年至1949年)的历史信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覆灭,故C正确。
D.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于1919年至1949年,开始于五四运动,结束于新中国的成立,不符合题意,排除D。
故选:C。
10.【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香港、澳门最终能够顺利回归祖国的原因,在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的正确。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综合国力增强。
故选:C。
11.【答案】A
【解析】由材料“中美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两国关系和国际争端”可知,两国达成的共识体现了平等互利的精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无关,体现不出来,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中美关系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中美关系的相关知识。
12.【答案】D
【解析】材料说明了法老与汉谟拉比的权利与地位,没有体现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排除A项;
材料没有体现都建立了严格的等级制度,排除B项;
材料叙述的是政治角度,没有涉及农业经济角度,排除C项;
根据材料“古埃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与“《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雕刻太阳神向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浮雕”,这体现了古埃及法老与汉谟拉比都宣扬自己的权力是从神那里获得的,说明古代亚非文明都利用宗教神化王权,D项正确。
故选:D。
13.【答案】C
【解析】A.文艺复兴与图示没有任何关联,排除。
B.图示为新航路开辟后进行的三角贸易,并不是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排除。
C.由题干图示并结合所学可知,欧洲殖民者带着廉价的手工业品从欧洲出发,到非洲虏获黑奴,运到美洲贩卖,再购进殖民地盛产的蔗糖、烟草等产品返回欧洲,这一过程被称为三角贸易,故C项与题意相符。
D.题干图示与殖民争霸没有直接关联,排除。
故选:C。
14.【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图1汽车是德国人本茨发明的,A正确;图2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B正确;图1汽车和图4飞机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C正确;图3火车的动力机是蒸汽机,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5.【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民众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内容包括: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工纺织以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等。群众斗争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浪潮,1922 年发生了农民焚烧警察局的事件,甘地认为这超出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范围,决定停止运动。1910年,墨西哥发生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墨西哥政府颁布了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但这部宪法并未得到有效实施,墨西哥社会、经济发展缓慢。1934年,卡德纳斯当选为墨西哥总统。为改变墨西哥的落后状况,保证宪法的实施,他推动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一战结束后,扎格鲁尔等人向英国政府提出让埃及完全独立的要求遭拒绝。1919年3月,以开罗学生的反英示威为起点,出现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风潮。后来,和平示威又转变为自发性的武装起义,最终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故D符合题意;“墨西哥宪法”与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无关,排除A;“华夫脱运动”是非洲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排除B;“甘地”“墨西哥宪法”“华夫脱运动”等反映的是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不是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排除C。
故选:D。
16.【答案】×,把“隶书”改为“小篆”
【解析】战国时,七国的文字书写各异。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交流与发展。个题干表述错误,把“隶书”改为“小篆”。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把“隶书”改为“小篆”。
17.【答案】×,把唐朝改为隋朝
【解析】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从此门第不高的的读书人,可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把唐朝改为隋朝。
本题考查了科举制度的创立。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影响。
18.【答案】×,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三权分立”的原则
【解析】1787年,各州派出代表齐聚费城,由华盛顿主持召开了制宪会议,经过争论和妥协,最终制定出美国宪法。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故题干表述错误,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三权分立”的原则,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故答案为: 判断:×;理由: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三权分立”的原则。
本题主要考查1787年美国宪法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1787年美国宪法的内容及影响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1787年美国宪法的相关史实。
19.【答案】×,把计划经济改为市场经济
【解析】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调整增长。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把计划经济改为市场经济。
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十四大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共十四大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0.【答案】【小题1】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支持、互相配合,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或:正面战场阻滞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图谋,敌后战场牵制、打击日军,两个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小题2】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
【小题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解析】本题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中国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意义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1.【答案】【小题1】希腊(雅典)。雅典达到全盛,农奴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小题2】观点1:革命促使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论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在革命过程中处死封建国王,成立共和国,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颁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775-1783年,美国经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独立战争),推翻英国殖民统治,颁布《独立宣言》,宣布国家独立,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政治体制。
总结:英美两国通过革命摧毁了旧制度,建立了新制度,欧美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纷纷确立。
观点2:马克思主义理论促进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高涨。
论述: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它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爆发,推翻了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总结: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22.【答案】【小题1】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小题2】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二战的胜利。
【小题3】二战期间,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小题4】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团结应对,摒弃意识形态对抗等。
【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诺曼底登陆、太平洋战争、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罗斯福新政、诺曼底登陆、太平洋战争、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等相关史实。
第13页,共13页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