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溶液的浓度基础训练(答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9.3 溶液的浓度
基础训练
一、单选题
1.某同学需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步骤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操作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蒸发
B.配制过程中出现了两处操作错误
C.配制时应称量氯化钠固体质量为7.0g
D.若所有操作都正确,完全溶解后有液滴溅出,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
2.如图所示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①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②加热条件下,一氧化碳还原一定量的氧化铜
C.③20℃,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D.④等质量碳酸钙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
3.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乙>甲
C.0~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D.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4.夏天,实验员在实验室里配制了一瓶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并密封放置,到了冬天发现瓶底有大量的晶体析出。这是因为
A.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小 B.变成了不饱和溶液
C.温度下降,硝酸钾溶解度减小 D.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加
5.下列“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中正确的是
A.称量 B.溶解
C.过滤 D.蒸发
6.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t1℃时,a、c两物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t2℃时,物质a的100g饱和溶液中含有25g物质a
C.b物质中混有少量的a,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b
D.t2℃时,向50g水中加入15g物质b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一定小于65g
7.实验室配制150 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①称量时将氯化钠固体放在托盘天平右盘上称量;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③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时有水洒出;④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A.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④
8.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30g
C.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9.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时,将5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100g a的溶液
B.c物质比a物质的溶解度大
C.a中含有少量b,可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a
D.将2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10.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时,将5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90g a的饱和溶液;
B.将2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C.a中含有少量b,可用冷却a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D.a、b、c三种物质均属于易溶物质。
11.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t1℃时20g丙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70g溶液
C.t2℃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降温到t1℃,析出的固体甲>乙
D.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1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海水的凝固点比水低
B.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溶液需要加水
C.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D.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13.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A的饱和溶液和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从含有少量B的A饱和溶液中得到较多的A晶体,通常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C.t2℃时,若从A和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的固体,须蒸发掉较多水的是A物质的饱和溶液
D.将t2℃时A、B、C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B>A=C
14.固体物质a、b、c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将接近饱和的c溶液通过降温变为饱和溶液
B.要从b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b物质的晶体,一般采用冷却结晶法
C.分别将a和c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至t2℃,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是a增大、c减小
D.t2℃时,将30g a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可得75g a的饱和溶液
1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在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B.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C.电解水两电极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
D.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反应前后试管中固体药品锰元素的质量分数
二、填空题
16.溶解度曲线为我们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性强弱提供了便利。请你根据下图的溶解度曲线完成下列问题:
(1)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2)___________℃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60℃时,将8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17.图中A、B、C分别表示三种不同的固体物质,其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三种物质的溶液中,适用于海水晒盐原理进行结晶提纯的是______。
(2)在t2℃时,将质量均为25g的上述三种物质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____,此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
(3)在t2℃时,将足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蒸发10g水后再冷却到t2℃,它们析出晶体的质量分别为m(A)、m(B)和m(C),则三者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4)将t2℃的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是ω(A)、ω(B)和ω(C),则三者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18.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时,A、C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三种物质中,_______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t1℃时 A 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
(4)t2℃时,将 25gA 固体加入 50g 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形成 A 物质的溶液,其质量为___________g。
(5)将 t1℃A、B、C 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 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 。
19.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_____。
(2)t2℃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为________g。
(3)物质a中混有少量c,提纯a的方法是_______(选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4)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所得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填写选项序号)。
A.c>a=b B.a=b>c C.a>b>c D.b>a>c
20.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甲的溶解度是______g;
(2)P点的意义:______;
(3)t3℃时,向50g水中加入35g甲,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
(4)t3℃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t2℃时,甲溶液中溶质质量=乙溶液中溶质质量
B.t3℃时,甲溶液中溶质质量>乙溶液中溶质质量
C.t2℃时,甲溶液中溶剂质量=乙溶液中溶剂质量
D.t3℃时,甲溶液中溶剂质量<乙溶液中溶剂质量
三、实验题
21.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一)下图是粗盐提纯和配制溶液的部分装置:
(1)如图1进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填字母),其中B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为____。
(2)配制11%的氯化钠溶液100g。按如图2进行称量和量取,其它操作均规范无误,最终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填“大于”、或“小于”)11%。
(二)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原理的实验如下:
(3)实验开始时应先通一氧化碳后再加热,目的是_____。
(4)在反应过程中,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5)B装置内产生的现象为___,若将B装置改成C虚线框内装置,还起到的作用是___。
(三)用如图实验探究几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6)试管①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
(7)试管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8)你认为通过图所示的三个实验能否验证铁、锌、铜、银四种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强弱____(填“能”或“不能”)。
参考答案:
1.B2.A3.B4.C5.B6.D7.B8.B9.D10.B11.D12.B13.B14.D15.D
16. 小于 40 37.5%
17. B A、B 20% m(C)<m(B)<m(A) ω(B)>ω(A)>ω(C)
18.(1)t1
(2)C
(3)16.7%
(4)70
(5)B>A>C
19.(1)相等
(2)75
(3)降温结晶
(4)D
20.(1)20
(2)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都为30g
(3) 80 37.5%
(4)BD
21.(1) ACB 搅拌,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
(2)小于
(3)防止一氧化碳和玻璃管中的空气混合,加热时发生爆炸
(4)3CO+Fe2O32Fe+3CO2
(5)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收集一氧化碳
(6)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7)Cu+2AgNO3=Cu(NO3)2+2Ag
(8)能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