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政和县2023-2024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学试题(答案)
政和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共40分,1-12题每题2分,13-16题每题4分)
1. 被誉为“岭南佳果”的荔枝,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其鲜果是酿酒的良好材料。下列关于制作荔枝果酒叙述错误的是( )
A. 工业发酵前需蒸煮荔枝汁,可除去荔枝中的杂菌,利于酵母菌繁殖
B. 在荔枝汁发酵液中添加适量蔗糖,有利于酵母菌繁殖和代谢
C. 为增加荔枝果酒的产量,将发酵液装入发酵瓶时应尽可能装满
D. 对荔枝果酒产品进行装罐前需要杀菌,应在62~65℃消毒30min
2. 高尔基体膜上的RS受体特异识别并结合含有短肽序列RS的蛋白质,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通过囊泡运输的方式将错误转运到高尔基体的该类蛋白运回内质网并释放。RS受体与RS的结合能力随pH升高而减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消化酶和抗体不属于该类蛋白
B. 该类蛋白运回内质网的过程消耗ATP
C. 高尔基体内RS受体所在区域的pH比内质网的pH高
D. RS功能的缺失可能会使高尔基体内该类蛋白的含量增加
3.(2023·福建泉州调研)ATP被称为细胞中的能量货币,其合成和水解与多种生理过程有关。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TP水解掉两个特殊化学键后可用于RNA的合成
B.ATP中的“A”与DNA和RNA中的腺嘌呤“A”为同一种物质
C.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时伴随有ATPADP+Pi的转化
D.奥运健儿比赛时,因过多消耗ATP而导致ADP大量积累
4.(2021·广东卷,9改编)秸秆的纤维素经酶水解后可作为生产生物燃料乙醇的原料。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自制的纤维素水解液(含5%葡萄糖)培养酵母菌并探究其细胞呼吸(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开始时向甲瓶中加入重铬酸钾以便检测乙醇生成
B.乙瓶的溶液由蓝色变成红色,表明酵母菌已产生了CO2
C.甲瓶中葡萄糖浓度越大,产生的乙醇越多
D.实验中增加甲瓶的酵母菌数量不能提高乙醇最大产量
5.(2023·重庆市期末)研究发现,癌细胞即使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ATP,这种现象称为“瓦堡效应”。葡萄糖在癌细胞中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过程①需要癌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参与
B.过程③不能生成ATP
C.在癌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有少量葡萄糖在线粒体中被利用
D.“瓦堡效应”导致癌细胞既不产生CO2也不吸收O2
6.(2023·湖南长沙联考)细胞呼吸的呼吸熵为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与细胞呼吸消耗的O2量的比值。现有一瓶酵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液,培养条件适宜。据此做出的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
A.若测得酵母菌的呼吸熵为1,则混合液中的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B.若测得酵母菌的呼吸熵大于1,则混合液中的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C.根据放出的气体是否能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无法确定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D.若测得CO2产生量为15 mol,酒精的产生量为6 mol,可推测有2/3的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
7.(2021·辽宁卷,2)植物工厂是通过光调控和通风控温等措施进行精细管理的高效农业生产系统,常采用无土栽培技术。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可根据植物生长特点调控光的波长和光照强度
B.应保持培养液与植物根部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相同
C.合理控制昼夜温差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
D.适时通风可提高生产系统内的CO2浓度
8.(2022·海南卷,3)某小组为了探究适宜温度下CO2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将四组等量菠菜叶圆片排气后,分别置于盛有等体积不同浓度NaHCO3溶液的烧杯中,从烧杯底部给予适宜光照,记录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长,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中,温度、NaHCO3浓度和光照都属于自变量
B.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长主要取决于叶圆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速率
C.四组实验中,0.5%NaHCO3溶液中叶圆片光合速率最高
D.若在4 ℃条件下进行本实验,则各组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长均会缩短
9.(2023·江苏百校大联考)蓝细菌是引起“水华”现象的主要微生物。如图是蓝细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含碳化合物相互转化的部分图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与过程①②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
B.有氧呼吸中,与过程③相比,过程④产生[H]的量较多
C.过程③④能为过程②提供ATP和NADPH
D.在乳酸菌细胞中能发生的过程是③和④
10.(2023·河南九师联盟)某科研人员将某品种茄子置于密闭的大棚中,测量其CO2的吸收量与光照强度、温度等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7 ℃时的呼吸速率大于22 ℃时的呼吸速率
B.22 ℃时B点处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C.C点和D点处茄子的净光合速率相同
D.C点和E点处限制茄子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相同
11.(2023·湘豫名校联考)如图所示为ATP合成酶结构及其作用机制。H+沿着线粒体内膜上ATP合成酶内部的通道流回线粒体基质,推动ATP的合成。某些减肥药物能够增加线粒体内膜对H+的通透性,降低H+膜内外浓度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TP合成酶还存在于叶绿体内膜和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B.图中合成ATP的能量来自H+浓度差产生的势能
C.图中产生的ATP可用于一切生命活动
D.减肥药物会加快ATP的产生,有利于健康
12.幽门螺旋杆菌(简称Hp)主要寄生于人体胃中,是引起很多消化道疾病的首要致病细菌。体检时可通过14C尿呼气试验来检测Hp感染情况。受试者口服14C标记的尿素胶囊后,尿素可被Hp产生的脲酶催化分解为NH3和14CO2。定时收集受试者吹出的气体并测定其中是否含有14CO2。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Hp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B.感染者呼出的14CO2是由人体细胞呼吸产生
C.受试者若未感染Hp,呼出的气体中无14CO2
D.脲酶由Hp细胞中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
13.(2023·华师附中调研)已知淀粉在酸性条件下自身会发生水解,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为6.6。欲探究在pH=5的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某同学设置了如下四组实验:
①在pH=5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可溶性淀粉和唾液淀粉酶溶液,一定时间后检测淀粉剩余量
②在pH=6.6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可溶性淀粉和唾液淀粉酶溶液,一定时间后检测淀粉剩余量
③在pH=5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可溶性淀粉,一定时间后检测淀粉剩余量
④在pH=6.6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可溶性淀粉,一定时间后检测淀粉剩余量
可用来进行对照得出实验结论的两组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④ D.①和④
14.(2023·广东珠海一中调研)将某一植株放在密闭玻璃罩内,在夏季晴朗的一天置于室外一昼夜,获得实验结果如图1(C点开始有光照)、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中BC段较AB段CO2浓度增加减慢,是因为低温使植物呼吸作用减弱
B.图1、图2中分别出现FG段与ef段的变化,原因是部分气孔关闭,叶片吸收CO2的量减少
C.图2中gh段O2含量增加,且到达i点时,该植株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图示结果表明,该植株经过这一昼夜之后,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有所增加
15.(2023·河北景县调研)下表是采用黑白瓶(不透光瓶—可透光瓶)测定的夏季某池塘不同深度水体中初始平均氧浓度与24小时后平均氧浓度,并进行比较计算后的数据。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水深/m 1 2 3 4
白瓶中O2浓度/(g·m-3) +3 +1.5 0 -1
黑瓶中O2浓度/(g·m-3) -1.5 -1.5 -1.5 -1.5
A.水深1 m处白瓶中水生植物24小时制造的O2为3(g·m-3)
B.水深2 m处白瓶中水生植物不能进行水的光解但能进行C3的还原
C.水深3 m处白瓶中水生植物产生ATP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D.水深4 m处白瓶和黑瓶中的水生植物均不进行光合作用
16.(2023·山东济南模拟)景天酸代谢(CAM)途径属于某些植物特有的CO2固定方式:夜晚气孔开放,通过一系列反应将CO2固定于苹果酸,并储存在液泡中(甲);白天气孔关闭,苹果酸运出液泡后放出CO2,供叶绿体的暗反应(乙)利用。下列关于这类植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夜晚,叶肉细胞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
B.景天酸代谢途径的出现,可能与植物适应干旱条件有关
C.给植物提供14C标记的14CO2,14C可以出现在OAA、苹果酸、C3和有机物中
D.在上午某一时刻,突然降低外界的CO2浓度,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降低
二、非选择题(60分)
17.(16分)沃柑果皮易剥,汁多香甜,深受喜爱。图甲表示沃柑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A~E表示物质;图乙表示光照强度对沃柑叶肉细胞光合作用的影响;图丙表示对沃柑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结果。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表示的是光合作用的_______ 反应,A表示_________ ,A可来源于有氧呼吸的第___________阶段。
(2)甲图的C和NADPH来源于___________反应。图乙的光照强度突然从b→c,短时间内甲图C的含量___________,提高图甲环境中A的含量则乙图中d点的移动方向是 。
(3)沃柑长期处于图乙中b点的光照强度下,沃柑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生长,原因是_______ ____。
(4)沃柑是喜光植物,需要充足的光照,长期的阴雨天气会使叶片发黄,充足的光照条件下的色素带如图丙所示,对比两种条件下的色素带,长期阴雨天气下的___________(填序号)色素带颜色会变____(深、浅)。
(5)某生物小组利用图 1 装置测定自然条件下某植物幼苗一天的光合速率,测定结果如图 2 所示。图1的完全培养液中一定含有________(填无机盐)等合成叶绿素的原料。完全培养液对植物而言是一种________(填“等渗”“低渗”或“高渗”)溶液。
请依据图2画出一天中不同时间段(t0-t3)密闭玻璃内CO2浓度变化的曲线。
18. (14分)光补偿点指同一时间内,植株光合过程中吸收的CO2和呼吸过程中放出的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增加,当达到某一光照强度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该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下表1为甲、乙两种水稻不同时期的光合作用相关指标,回答下列问题:
表1 甲、乙两个水稻品种灌浆期和蜡熟期光合作用相关指标的比较
生长期 光补偿点(μmol·m-2·s-1) 光饱和点(μmol·m-2·s-1) 最大净光合速率(μmolCO2·m-2·s-1)
甲 乙 甲 乙 甲 乙
灌浆期 68 52 1853 1976 21.67 27.26
蜡熟期 75 72 1732 1365 19.17 12.63
注:灌浆期幼穗开始有机物积累,谷粒内含物呈白色浆状;蜡熟期米粒已变硬。
(1)如果甲、乙两个水稻呼吸作用强度相同,则在灌浆期乙光补偿点低的直接原因是____ _ _。
(2)植物处于灌浆期,若此时光照强度为甲种水稻光补偿点,则在此光强下乙种水稻叶内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 __。
(3)从表中的数据推测,单位时间内,______(填“甲”或“乙”)品种能获得较高产量,理由是_____ _。
(4)根据该实验的结果推测,从灌浆期到蜡熟期水稻最大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可能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变化有关。某研究小组设计实验验证该推测,请补充:
①实验设计思路:_ _____。
②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若_ _____
19.I(7分)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pH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请结合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步骤:
一、取3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A、B、C,分别加入等量的酶溶液;
二、在每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底物溶液;
三、在A、B、C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缓冲液,使pH分别稳定在5.0、7.0、9.0;
四、将3支试管置于不同的温度下,定时检测产物浓度。
(1)上述实验步骤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更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
(2)在实验操作正确的情况下,实验结果如图。
①该实验中酶促反应速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实验开始1 min后A组产物浓度不再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进一步探究该酶作用的最适pH,应在pH为________ 范围开展实验。
II(8分)用2 mol/L的KNO3溶液和2 mol/L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浴某种植物细胞,测得某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如下图所示曲线甲与乙。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点时,细胞处于________状态,细胞处于该状态的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
外因是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
(2)在1 min后,曲线乙表明原生质体体积将保持不变,且一直小于初始状态的体积,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min后,曲线甲的变化不同于曲线乙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定浓度的乙二醇溶液代替KNO3,可得到类似的结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I(8分)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验证牛的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而非主动运输。现提供如下材料:牛的成熟红细胞若干、培养瓶、葡萄糖浓度测试仪、蒸馏水、5%的葡萄糖溶液、5 mL葡萄糖载体抑制剂和5 mL呼吸抑制剂等,请完善如下实验过程。
(1)实验原理: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消耗能量,协助扩散需要载体和具有浓度差。
(2)实验步骤:
①取三个培养瓶,编号A、B、C,向三个培养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牛的成熟红细胞和5%的葡萄糖溶液。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预期结果和实验结论。
结果
实验结论
II(7分)某生物活动小组为探究当地农田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进行了随机取样、系列梯度稀释、涂布平板、培养、计数等步骤,实验操作过程如下:
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含有琼脂的培养基从物理性质来说,属于________培养基,培养基中只选择了________作为唯一氮源。
(2)分解尿素的细菌能产生脲酶,将尿素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微生物进行计数时,需要进行梯度稀释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果:6号试管涂布的三个平板的菌落数为550、501、688,7号试管涂布的三个平板的菌落数为58、73、97,8号试管涂布的三个平板的菌落数为8、15、28。该10 g土壤样品中含有分解尿素的细菌的估算数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个。2024高三第一次月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CADC 6-10 DBBBC 11-16BCBCC D
17(16分).(1) 暗 CO2 二
(2) 光 增加 右上方
(3) 不能 (2分)b点叶肉细胞净光合速率为0,整株沃的净光合速率小于0(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小于整株植物的呼吸速率),沃柑不能生长
(4) 3、4 浅
(5)Mg、N 低渗
18. (14分) (1)(2分)乙品种在灌浆期的光合速率大于甲品种,所以乙光补偿点更低。
(2)(2分)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3) ①. (2分)乙 ②. (2分) 乙品种在灌浆期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大于甲品种,更有利于幼穗对有机物的积累
(4)①. (3分) 分别取在灌浆期和蜡熟期等量的同种水稻的叶片,分别测定其叶绿素含量
②. (3分) 灌浆期叶绿素含量高于蜡熟期,则说明植物由灌浆期到蜡熟期水稻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下降是由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下降造成的。
19(15分) I答案 (1)(4分)应将步骤二、三顺序调换;
步骤四更正为:将3支试管置于最适温度(或相同且适宜温度)下,定时检测产物浓度
①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或单位时间内产物浓度的变化量)
底物的量有限(或底物浓度是一定的) ②0~7.0(或大于0小于7)
II答案 (1)质壁分离 (2分)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的大
(2) (2分)此时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相等
(2分)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使细胞液的浓度增大,细胞吸水
(3)乙二醇能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20(15分).I答案 (2) ②(2分)向A瓶中加入5 mL蒸馏水,向B瓶中加入5 mL葡萄糖载体抑制剂,向C瓶中加入5 mL呼吸抑制剂
③(2分)在相同且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后,利用葡萄糖浓度测试仪测定各培养瓶中葡萄糖的含量
(2分)预期结果:A瓶和C瓶中葡萄糖含量大致相等且小于B瓶。(2分)
(2分)实验结论:牛的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而非主动运输。
II答案 (1)固体 尿素
(2) NH3和CO2 (3)(2分)只有在稀释度足够高时,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才被分散成单个细胞,并形成单个菌落;但稀释度过高时,得到的平板菌落数太少,实验的偶然性太大。进行梯度稀释时,取菌落数为30~300个的平板进行计数,所得的实验结果最准确(合理即可)
(4)(2分)7.6×1011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