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八号镇第一中学2022-2023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八号镇第一中学2022-2023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八号镇第一中学2023.3开学考试七年级历史
试题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于千言。关于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概括较为准确的是( )
A.聚族而居 B.原始农业 C.贫富分化 D.采集狩猎
2.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提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
A.天然火的运用 B.打制石器的使用
C.群居生活出现 D.原始农业的兴起
3.考古出土的夏王朝的都城遗址里面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还有平民生活区。这反映了夏王朝( )
A.组建了政府和军队 B.有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C.实行世袭制 D.建筑艺术高超
4.我国开始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是在( )
A.夏商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西周时期
5.在四川成都的都江堰地区,每年都会举行“清明放水节”来纪念一位历史人物,该活动在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位历史人物是( )
A.大禹 B.李冰 C.郑国 D.蔡伦
6.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写道:“(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材料记载的相关历史事件是( )
A.武王伐纣 B.田氏代齐 C.三家分晋 D.八王之乱
7.许多成语典故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
A.王室衰微 B.诸侯争霸兼并 C.经济发展 D.新经济秩序确立
8.秦朝修筑的万里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A.临洮—咸阳 B.临洮—辽东 C.陇西—辽东 D.临洮—函谷关
9.汉武帝为巩固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有( )
①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实施盐铁专卖 ④设置西域都护 ⑤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率军北击匈奴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0.唐代诗人王珪的诗:“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诗中的“汉祖”( )
A.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 B.实行盐铁官营政策
C.开创了“光武中兴”局面 D.建立了蜀汉政权
11.下图的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
A.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B.国家统一,中央集权
C.交通发达,经贸昌盛 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12.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的美食,那么中原人开始吃上石榴、核桃等食物应该是在(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13.《资治通鉴》中记载:“上(东汉灵帝)常言:‘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由是宦官无所惮畏,并起宅第,拟则宫室(模仿皇宫给自己建房)。”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 )
A.出现了外戚专权现象 B.出现了宦官专权现象
C.出现了朋党之争 D.爆发了黄巾起义
14.《三国演义》中写道:“曹操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么“诸侯”一词最早出现于( )
A.夏朝 B.春秋 C.秦朝 D.西周
15.唐朝诗人韦庄在《台城》中写道:“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其中“六朝”指的是历史上在南京建都的六个王朝。它们包括( )
①吴 ②东晋 ③宋 ④齐 ⑤梁 ⑥陈 ⑦蜀汉 ⑧曹魏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⑤⑥⑦⑧ C.①③④⑤⑥⑧ D.①③④⑤⑥⑦
16.《尚书》中记载:“惟殷先人,有典有册。”殷人使用的文字主要是( )
A.刻画符号 B.甲骨文 C.金文 D.隶书
17.民间传说中的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城隍、土地神等出自(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18.下列不属于东汉的科技文化成就的是( )
A.《伤寒杂病论》 B.“蔡伦纸”的出现 C.《史记》 D.道教的兴起
19.古代佛教的传人是我国古代文化史上的大事,与许多历史事件错综交织在一起。下列史实与佛教无关的是( )
A.范缜撰写的《神灭论》 B.汉明帝建白马寺
C.华佗发明“麻沸散” D.云冈石窟修建
20.民族融合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突出的特点之一。下列史实有利于这一历史发展过程的是( )
①北方人口南迁 ②孝文帝改革 ③压迫少数民族为奴 ④边疆少数民族内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第21题9分,第22题21分,第23题20分,共50分)
21.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中的青铜器的名称是什么?(2分)
(2)它是哪个朝代制造的?(2分)
(3)这件青铜器的特点有哪些?(5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明扫墓、祭祀先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每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大典都有万余名海内外中华儿女齐聚黄帝陵轩辕殿祭祀广场,共同祭奠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参加公祭大典的嘉宾在黄帝陵标识碑前庄严列队,在鼓乐仪仗引导下进入举办祭祀大典的轩辕殿广场。人们追念人文始祖的功德,表达炎黄子孙的追思。
材料二 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
材料三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1)材料一中的轩辕黄帝在历史上作出了哪些贡献?请举四例。(6分)
(2)材料二反映了孔子的哪一主要思想?谈谈你对他这一思想的了解。(8分)
(3)材料三反映了孔子在政治方面的什么主张?在这一主张的基础上,孔子对统治者提出了什么要求?(7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材料二 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成,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司马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材料三 以下是某学校初三学生小明对秦始皇做的全面而简要的评价: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他的功大于过。他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他还建立起了一整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世所沿用,影响深远。但是他实行暴政,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1)从材料一看,翦伯赞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其主要依据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司马迁是怎样看待秦始皇的?(6分)
(3)材料一、二摘取了翦伯赞和司马迁对秦始皇某一方面的评价,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评价人物的方法上有何特点?(8分)
七年级历史答案
1.B 2.D 3.B 4.B 5.B 6.C 7.B 8.B 9.A 10.A 11.B 12.B 13.B 14.D 15.A 16.B 17.B 18.C 19.C 20.B
二、21.(1)司母戊鼎。
(2)商朝。
(3)①这件司母戊鼎重832.84千克,制作考究,充分体现了当时青铜冶铸技术所达到的水平。②司母戊鼎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饰华丽,工艺高超,体现了庄严凝重的风格。
22.(1)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写出两项即可)
(2)仁。“仁”是孔子的核心思想,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3)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实行德政。
23.(1)认为秦始皇是封建统治者中的杰出人物。依据: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新时代。
(2)司马迁批判了秦始皇施行暴政,导致民不聊生。
(3)具有全面性,一分为二评价人物。材料三从两方面对秦始皇进行了评价,既看到了他作出的贡献,也分析了他的过失。这样分析更全面,也更具体。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