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西省历史[新课标·跨学科]中考调研卷(含答案)
2023年江西省历史[新课标·跨学科]中考调研卷
(满分8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考试时间共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与上述社会结构形成相关的制度是 (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皇帝制
2.汉武帝初年,一些大的诸侯国仍然连城数十,地方千里,诸侯王骄奢淫逸,时常违抗中央政令,严重威胁着中央集权的巩固。面对这样的情况,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
A.实施“推恩令” B.尊崇儒术 C.建立刺史制度 D.统一铸币
3.中学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有《陈涉世家》,还有《鸿门宴》(节选自《项羽本纪》)等文章,“世家”“本纪”这种历史记述方式的开创者是 ( )
A.关汉卿 B.诸葛亮 C.司马迁 D.司马光
4.【新素材·美食戏曲】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各大菜系的形成,在扬州菜中,千层油糕是从河南的千层馒头演变而来的,大汤包与饺面是从淮安传来的,肴肉与拆烩鲢鱼头是从镇江学来的;明清时期戏曲沿着大运河传播,催生了国剧京剧。这主要体现了大运河 ( )
A.维护了国家安定统一 B.促进了中外之间友好交往
C.消除了南北方的差异 D.加强了南北地区文化交流
5.【跨学科数学·数据】不同时期人口出现图片所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南方战乱不断 B.国家政策的推行 C.经济重心南移 D.市民阶层的发展
6.宋代,各地地方史志相继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等科技著作问世,大型类书、丛书、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编印。上述现象出现的客观条件是 ( )
A.造纸术的改进 B.科举制度的创立 C.印刷术的进步 D.对外交往的需要
7.【跨学科语文·郁达夫《满江红》】郁达夫在福州写了这首气势豪迈的《满江红》,“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久歇。有几个,如公成就,丰功传烈。拔剑光寒倭寇胆,拨云手指天心月。到于今,遗饼纪征东,民怀切”。这首词主要称颂的史事是 ( )
A.岳飞抗金 B.鉴真东渡 C.戚继光抗倭 D.郑和下西洋
8.核心素养·时空观念中国古代行政改革通过内部体制的调整进行权力的重新配置。下图内容反映出的主要趋势是 ( )
A.实行分权制衡 B.监察制度完善 C.中央集权加强 D.君主专制强化
9.“到了近代,中国的封建统治者仍然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却已经历了工业革命,开始向世界扩张,并倚仗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轰开了中国的大门”的事件 ( )
A.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B.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1897年冬,德国借口山东巨野教案中有两名传教士被杀,派遣远东舰队驶往胶州湾,占领沿岸各地,并于1898年3月6日强行租借胶州湾及湾内各岛屿;1898年,俄国强行租借旅顺、大连及附近水面,法国强行租借广州湾,英国强行租借威海卫及“新界”。材料反映的是 ( )
A.甲午战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 C.《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D.三国干涉还辽,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新素材·革命画】毛泽东曾在广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开设“革命画”课程,鼓励革命战士通过宣传画来引导农民快速理解革命意义。以下三幅宣传画最有可能出现在 ( )
A.国共合作破裂后 B.抗日战争期间 C.工农武装割据时期 D.北伐战争期间
12.【时政热点·中共二十大】中共二十大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下列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
A.领导组织发动南昌起义 B.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成立了京汉铁路总工会 D.创办黄埔军校培养人才
13.“我们用了28年办了一件大事,把‘三座大山’搬掉了,也就是头上的问题解决了,看来下步要解决脚下的问题了。解决脚下的问题任务还很重,建设我们这样大的国家要花更大的气力。”“头上的问题解决了”的标志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4.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下面年代尺所示的时间点发生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最适合用来了解我国 ( )
A.外交事业的重大成就 B.农村改革的全面推进 C.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 D.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
15.据《梨俱吠陀》记载,当诸神分割原始巨人普鲁沙的时候,普鲁沙的口产生了A,手臂产生了B,腿产生了C,脚产生了D(如图)。下列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
A.吠舍 B.婆罗门 C.刹帝利 D.首陀罗
16.位于阿富汗的希腊式城市遗址阿伊哈努姆古城里有体育场、宫殿、圆形剧场等,还出土了希腊雕塑、大量希腊样式的钱币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手稿等文物。这可能是由于 ( )
A.伯里克利改革 B.罗马帝国的扩张 C.亚历山大东征 D.阿拉伯人的传播
17.“它既否定了神权,也击败了君权,从理论上奠立了人权的时代。”“它”指的是 (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1787年美国宪法 D.《人权宣言》
18.被后世尊为“乐圣”和“交响乐之王”的他,赞美争取民主自由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抒发为命运而抗争的精神、热情歌颂英雄和自由精神的胜利,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创作了 ( )
A.《战争与和平》 B.《英雄交响曲》 C.《夜间咖啡馆》 D.《高老头》
19.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里的“引领者”主要表现在 ( )
A.推翻了临时政府的统治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C.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D.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0.二战后,欧洲人认为:“必须排斥超级大国因素,要从美苏的抵押品中解脱出来,并使自己以自主的面目居于欧陆中心位置。而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改变相互的处境。”材料反映出欧洲走向联合的目的是 ( )
A.消除战争积怨 B.缓和社会矛盾 C.提高国际地位 D.冲击两极格局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2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任务一 一组同学学习中国古代文明史后,准备为历史人物制作名片,以下是他们制作的部分名片:
(1)请仿照名片一,补全名片二的内容。(4分)
任务二 二组同学学习中国古代史后,以下是他们为丝绸之路准备的推介词:
丝绸之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中国的商人们载着丝绸等货物,从_______出发,穿过_______,经_______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全长7000多公里。中国境内的丝绸之路总长4000多公里,约为丝绸之路全程的二分之一。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2)请将上述推介词补充完整。(4分)
2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以“改革与创新”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以下是他们收集的历史图片:
①洋务运动创办的工厂 ②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③戊戌变法的失败
④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 ⑤罗斯福开始实行新政
(1)将上述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只写序号)。(2分)
(2)将上述图片分成两类(只写序号),并说明分类的理由。(6分)
23.(12分)14-19世纪近代思想文化的演进,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了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它是只限于社会上的少数英才——学者、文人和艺术家的活动,但是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窒息的西欧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息,并且把绝大部分有文化教养的人士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他们怀着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图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思想文化运动在西方发展的特点。(4分)
材料二 近代思想文化代表人物、名言及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表中三位代表人物各自的思想主张。(3分)结合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史实,述思想领域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3分)
材料三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解放促进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进步;社会变革为思想解放创良好的环境,进一步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总之他们是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关系。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3)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材料三中的观点。(2分)
24.(12分)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真正的推动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这些人来赞助革命。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
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吴玉章回忆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哪一阶级的力量。(2分)随后,这些知识分子采取了怎样的行动?(2分)
材料二
八路军129师开赴太行地区后,在多地与日军展开血战,痛击日军,而且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帮助农民生产劳动。许多农村青年怀着崇拜八路军的思想参了军。 1939年2月,中共中央号召抗日根据地全体党政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人亲自动手,种菜纺纱。第120师第359旅屯田垦荒,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江南”。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建设的成功经验。(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为全民族抗战胜利所作的贡献。(2分)
材料三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船只 筹粮 挑子
543万人 20.6万副 88万辆 76.7万头 8539艘 9.6亿斤 30.5万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民群众对淮海战役胜利起到的重要作用。(2分)
材料四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
中国人民将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根本改变自己国家的落后面貌,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的先进行列,并且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人类的正义事业。
——邓小平
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的关系。(2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10 AACDC CCDDA
11-20 DBACD CDBBC
1.A
【新课标链接】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故选A。
2.A
【新课标链接】了解西汉“削藩”和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题思路】材料反映的是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到中A央集权的巩固。为此,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施“推恩令”,使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B选项为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大一统措施,排除。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刺史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C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此项举措不单是针对诸侯推行的,排除。D选项为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的大一统措施,排除。补技法·技巧点拨如何运用排除法解答历史选择题准确理解题干意思是运用排除法解题的前提条件。只有准确理解题干的意思,才能知道要排除哪些选项,做到有的放矢。排除法有下列几种方法:第一,排“错”法,即按照题目要求排除错误的选项,这里的“错”是指在题干设定的情景下不符合题干意思的错误;第二,排“正”法,即按照题干要求排除说法正确的选项;第三,排“它”法,即排除与题干意思不相关的选项,也可以说是排除干扰性选项,但这类选项本身说法是正确的,只是与题干的要求无关。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往往要把以上三种方法结合起来,灵活运用。
3.C
【新课标链接】知道秦汉时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马迁与《史记》。
【解题思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体叙述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故选C。
4.D 【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大运河的影响,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解题思路】由题干信息可得出,扬州受到河南、淮安、镇江的饮食文化的影响,明清时期大运河促进了戏曲的传播,催生了国剧京剧,这说明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文化交流。故选D。
5.C 【素养落地】本题通过图片材料考查经济重心南移,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解题思路】根据饼状图可知,公元2年,黄河流域人口占人口总量的75%,公元750年下降到61%,公元1078年下降到35%;长江流域人口在人口总量中的占比由公元2年的23%上升到公元1078年的58%,反映出南方人口占比逐渐超过北方,这主要与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有关。故选C。
6.C
【新课标链接】了解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城市和商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学艺术成就和对外交流,认识宋元时期繁荣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解题思路】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工艺,此后纸成为人们广泛A使用的书写材料,排除。B隋炀帝时,进士科创立,科举制正式确立,排除。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宋代”“科技著作问世”“大型类书、丛书、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编印”并结合C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为文化传播创造了条件,使得书籍的编印更为便捷。故选C。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补知识·拓展提升中国的四大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的作用
(1)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2)印刷术的出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改变了欧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读书的状况。
(3)指南针的发明及应用,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4)火药的使用,改变了人类的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7.C
【新课标链接】通过戚继光抗倭等史事,了解明朝的对外关系。
【解题思路】由题干中关键信息“福州”“拔剑光寒倭寇胆”可看出这首词称颂的是戚继光抗倭。故选C。
8.D 【素养落地】本题通过中央行政机构改革的图片材料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强化,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时空观念。
【解题思路】分析图片可知,图片内容反映的是中央行政机构的改革,体现的是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反映出的主要发展趋势是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9.D
【新课标链接】通过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等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史事,以及《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初步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天朝上国'的迷梦”“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却已经历了工业革命,开始向世界扩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轰开了中国的大门”的事件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D。
10.A
【新课标链接】初步认识《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解题思路】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故选A。
11.D
【新课标链接】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等国民革命的主要内容。
【解题思路】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描述的“革命画”旨在向农民宣传革命思想,图中出现了“土豪”“劣绅”“军阀”“张作霖”“农民协会”等词语,可见是在动员农民勇于反抗军阀、劣绅。故选D。
12.B
【新课标链接】通过了解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毛泽东与朱德井冈山会师、古田会议等基本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解题思路】注意题干中关键信息“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故选B。
13.A 【素养落地】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中国的伟大意义。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把‘三座大山'搬掉了,也就是头上的问题解决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故选A。
14.C 【素养落地】本题通过年代尺考查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时空观念。
【解题思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大连等沿海城市,1988年建立海南经济特区,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也建立起来,1992年对外开放地域深入内地,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故选C。
15.D 【素养落地】本题通过图片材料考查古代印度种姓制度,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解题思路】注意题干中关键信息“《梨俱吠陀》”。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内容是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其中,第一等级是婆罗门,第二等级是刹帝利,第三等级是吠舍,第四等级是首陀罗。故选D。
16.C
【新课标链接】知道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希腊城邦和罗马共和国,了解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成就,以及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对文化传播和交流的作用。
【解题思路】阿富汗位于亚洲中西部,阿伊哈努姆古城是希腊式城市遗址,还保有希腊文化的相关东西,说明这一地区曾受到古希腊文化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17.D
【新课标链接】了解《权利法案》《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和《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等文献的主要内容。
【解题思路】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既否定了神权,也击败了君权”的是《人权宜言》。1789年8月,法国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权利法案》旨在限制君权,并不反对君权;《独立宣言》意在宣告美国的独立,反对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1787年美国宪法是美国为了建立联邦制共和国而颁布的。故选D。补知识·异同比较比较《权利法案》《独立宣言》、1787年美国宪法、《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权利《独立1787年《人权《拿破仑文件法案》宣言》美国宪法宣言》法典》美国独立美国独立法国大革法兰西第英国资产阶级背景战争正在战争胜命正在一帝国建革命取得成功进行利后进行立前夕时间1689年1776年1787年1789年1804年以《权利法案》第一个是法国大为基础,英国确1787年美以国家革命的纲立了议会在国国宪法是名义明领性文家政治生活中世界上第确表述件,体现很多国家的最高地位,逐一部资产资产阶了反对君的民法都渐形成了君主阶级成文级政治主专制和以《拿破意义立宪制,为限制宪法,对要求的封建等级仑法典》王权提供了法后来许多纲领性制度的思为参照律保障。从此,国家的政文献,被想,推动蓝本分歧可以在议治变革产称为“第了法国大会中协商解决,生了重要一个人革命的发避免了不必要影响权宣言”展的暴力和内战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文件,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相同点领性文件、理论旗帜,对开启现代法治社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作用
18.B
【新课标链接】通过了解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贝多芬等人的成就,初步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解题思路】被后世尊为“乐圣”和“交响乐之王”的是贝多芬,他的代表作《第三交响曲》(又名《英雄交响曲》),气势磅礴,完成于1804年,表达出贝多芬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该曲原本是为拿破仑而作,但在发表时,贝多芬得知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他愤怒地去掉了拿破仑的名字。故选B。
19.B
【新课标链接】知道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的背景与过程,理解十月革命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故选B。
20.C 【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欧洲联合的目的,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使自己以自主的面目居于欧陆中心位置”可知,材料反映出欧洲走向联合的目的是提高国际地位。故选C。
21.【参考答案】
(1)示例人物:宋应星身份:明代科学家主要事迹:宋应星自幼勤奋好学,中了举人以后,担任过地方官,公务闲暇时就专心致志地研究科学技术,整理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经验。宋应星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不懈的探究,写出了《天工开物》一书。该书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任选一位中国古代与文化、科技等方面成就相关的人物,写出人名和身份各得1分,主要事迹得2分,共4分)
(2)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或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1分)长安(1分)河西走廊(1分)西域(1分)
【解题思路】第(1)问,选择一位中国古代与文化、科技等方面成就相关的人物,写出他的身份和主要事迹即可。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据此回答即可。
22.【参考答案】
(1)①③②⑤④。(2分)
(2)示例:分类一:①③⑤。(2分)理由:都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分)分类二:②④。(2分)理由:都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1分)
【解题思路】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新经济政策实施于20世纪20年代,戊戌变法失败的时间是1898年,工商业实现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是在1956年,罗斯福开始实行新政的时间是1933年;据此排序即可。第(2)问,本题图片反映的内容是洋务运动、新经济政策、戊戌变法、三大改造、罗斯福新政,它们都属于改革,按照改革的社会性质进行分类即可。
23.【参考答案】
(1)特点:持续时间长;局限于知识分子阶层;借助古典文化;具有创新性。(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
(2)但丁的主张:发扬人的个性,肯定人的价值(或人文主义)。(1分)伏尔泰的主张:主张自由、平等、民主,反对专制。(1分)马克思的主张: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1分)原因:随着租地农场、手工工场的发展,一些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人文主义思想得到发展;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的殖民掠夺、自然科学的发展,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推翻封建专制的启蒙思想得到发展;工业革命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他们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3分)
(3)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实践:巴黎公社成立;十月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答出一点即可,2分)
【解题思路】第(1)问,根据材料一的关键信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只限于社会上的少数英才”“古典文化艺术”“再生”等归纳概括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但丁”“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伏尔泰”“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马克思”“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写出他们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思想领域产生重大变化的原因即可。第(3)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思想解放促进社会变革”的史实,可回答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实践,包括巴黎公社成立、十月革命等,只要围绕材料三的观点回答相关史实即可。
24.【参考答案】
(1)工人阶级。(2分)他们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2分)
(2)保持军队纪律严明;爱护群众;开展大生产运动等。(答出两点即可,2分)在敌后战场,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展开人民游击战争;与正面战场配合,协同作战;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2分)
(3)人民群众承担了解放军的物资补给;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解放战争,使人民解放军获得雄厚的兵源;人民群众组织民兵,保卫了后方。(答出一点即可,2分)
(4)党和人民密不可分;党代表着人民的利益;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答出一点且言之有理即可,2分)
【解题思路】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五四群众运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革命力量;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回答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帮助、培训工人,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活动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帮助农民生产劳动”“开展大生产运动”概括答案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三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可以看出,人民群众承担了淮海战役的后勤保障工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群众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第(4)问,注意材料四中的关键信息“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人类的正义事业”“人民就是江山”,据此围绕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的关系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