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3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3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2020九上·芜湖期末)“豆腐文化”是美食文化中的一朵瑰丽的奇葩。下图是我国古代用大豆生产豆腐、茶干的工序,其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泡豆 B.滤渣
C.煮浆 D.晒豆干
2.(2021九上·章丘期中)“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2022年冬奥会将在北京举办。为办成绿色奥运,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
A.提倡绿色出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B.发展新型能源,实施太阳能灯照明
C.增强奥运气氛,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D.积极回收利用,推行垃圾分类处理
3.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
A. B.
C. D.
4.(2022·衡阳)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开始中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行。太空舱里常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已知NiFe2O4中Fe为+3价,则Ni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5.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关于钌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外有 57 个电子 B.原子序数为 44
C.相对原子质量为 101.1 D.原子核内有 44 个质子
6.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中,不合理是( )
事实 解释
盛夏,云龙湖畔,荷香四溢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加压条件下,石油气液化后体积变小 加压条件下,分子的体积都变小
水在通电条件下,可分解为氧气和氢气 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可分的
用稀盐酸或醋酸“酸洗”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稀盐酸和醋酸都能与水垢发生反应
A.A B.B C.C D.D
7.测得某甲醛溶液(俗称福尔马林水)(CH2O和H2O的混合物)中所含的碳原子与氢原子个数之比为1:5,则该溶液中CH2O和H2O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
A.2:3 B.1:2 C.2:1 D.1:3
8.清华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乙、丙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C.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此反应涉及的四种物质均是化合物
9.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实验探究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用液体
B.连接仪器
C.检查气密性
D.倾倒液体
10.镍是不锈钢的成分,工业上炼镍的原理是C+2NiO2Ni+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生成物CO2是空气污染物
C.此反应只涉及一种单质 D.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11.如图是、、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时克的饱和溶液中含物质
B.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C.物质中混有少量,采用冷却热的和溶液的方法进行提纯
D.时饱和溶液升温一定变成不饱溶液
12.如下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中,胶头滴管中吸入某种液体,平底烧瓶中充入(或放入)另一种物质,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的气球都明显胀大(忽略液体体积对气球体积的影响)。则滴管和烧瓶中所用试剂可能是( )
甲 乙
A 稀硫酸和铜片 硝酸银溶液和HCl
B 双氧水和MnO2 水和 CO
C Na2CO3溶液和稀硫酸 NaOH溶液和SO2
D NaOH溶液和CO2 H2O和硝酸铵固体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3.(2019·百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请回答:
(1)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石油和 等化石燃料。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气体,这些气体中,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的是 。科学家正在努力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 、地热能、潮汐能等。
(2)新能源电池路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如图所标示的路灯各主要部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填序号)。
(3)铝合金灯壳在空气中具有强抗腐蚀性的原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铜丝能作导线是利用了铜的 性。
三、实验题
14.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的名称:a b 。
(2)装置B可用于实验制备 气体和 气体。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装置 和装置 或 (填写装置序号),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四、流程题
15.常用轻质碳酸钙粉末做牙膏的摩擦剂,下列是制取轻质碳酸钙的流程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 (写化学式),写出反应1的化学方程式: (杂质不参加反应)。
(2)处理后得到的澄清石灰水属于 (填物质类别)。
(3)将浑浊的河水变清澈也会经过操作1处理,操作1的名称是 ,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写一种即可)。
五、科学探究题
16.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完成了如图1所示的两个实验。实验后,小明同学将废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发现混合废液浑浊并显红色。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现象为 。
(2)B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提出问题】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可能是哪些呢?
【作出猜想】猜想一: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可能是NaOH;
猜想二:废液中,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还可能是 ;
猜想三: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还可能是Ca(OH)2。
(4)【实验验证】同学们对可能含有的碱性物质进行确定,取一定量的废液过滤,向滤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根据反应现象得到如图2所示的图象。
【实验结论】分析图象得出,废液中一定含 ,一定不含 。
(5)【拓展提高】
写出图像2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6)为了使以上废液实现安全排放,你的做法是 。
六、计算题
17.石灰石样品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已知其他杂质不与盐酸反应),课外小组同学前往5g该石灰石样品中将加入15g盐酸(已足量),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质量为18.24g。请计算:
(1)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
(2)该石灰石样品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泡豆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不符合题意;
B.滤渣过程中只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
C.煮浆过程中蛋白质会变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符合题意;
D.晒豆干的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据此分析
2.【答案】C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A. 提倡绿色出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会减少空气的污染,可行;
B. 发展新型能源,实施太阳能灯照明,会节约资源,可行;
C. 增强奥运气氛,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造成空气污染,不可行;
D. 积极回收利用,推行垃圾分类处理,会减少环境污染,可行。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保护环境的措施,进行分析。
3.【答案】C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解析】【解答】A、为节约水资源标志,A错误;
B、禁止带火种标志,B错误;
C、禁止烟火标志,C正确;
D、注意火焰标志,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
常见的图标应识记。
4.【答案】B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NiFe2O4中Fe为+3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Ni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为0,则有 x+(+3)×2+(-2)×4=0,得x=+2价;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为0,进行计算。
5.【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解答】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44,A错误;
B、质子数=原子序数=44,B正确;
C、相对原子量为101.1,C正确;
D、质子数=原子序数=44,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
ACD、根据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分析;
B、相对原子质量写在元素的下面,为101.1,不带有单位。
6.【答案】B
【知识点】水的组成;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闻到花香是分子不断运动,A正确;
B、分子体积不变,是间隔变小,B错误;
C、水电解生成氧气和氢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C正确;
D、盐酸和醋酸都属酸,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
A、根据分子不断运动分析;
B、根据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化分析;
C、水分子可以进一步分解,说明分子可再分;
D、二者都能去除水垢,说明二者均与水垢发生了反应,根据现象反推原因。
7.【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元素组成;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
【解析】【解答】原子数C:H=1:5,设含有甲醛分子x个,水分子y个,
则x:(2x+2y)=1:5,则x:y=2:3。
故根据上述分析,答案为:A
【分析】
抓住C:H原子数之比进行计算分析。
8.【答案】B
【知识点】反应类型的判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反应后无单质,不是置换反应,A错误;
B、反应方程式为:3H2+CO2=CH3OH+H2O,故乙丙为1:1,B正确;
C、任何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错误;
D、甲为单质,不是化合物,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
A、根据反应类型分析;
B、根据方程式书写及配平原则分析;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D、根据单质与化合物区别判断。
9.【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A、胶头滴管不能倒放,A错误;
B、试管不能被压,B错误;
C、检测方式正确,根据有无冒出气泡判断气密性,C正确;
D、瓶塞不能倒放,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
A、根据胶头滴管使用方法作答;
B、根据试管使用原则分析;
C、根据气密性检查方法分析;
D、根据倾倒液体原则分析。
10.【答案】A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反应类型的判定;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反应前后均有单质生成,A正确;
B、二氧化碳不是污染物,B错误;
C、反应有两种单质,C错误;
D、C及Ni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变化,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
A、根据反应类型作答;
B、二氧化碳不是污染物,但含量过高会造成温室效应;
C、反应涉及到C、Ni两种单质;
D、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11.【答案】A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t1温度,c物质溶解度为50g,故150g含c的溶液含有50gc,A正确;
B、t2使,溶解度a>c>b,B错误;
C、b中混有a,不能冷却得到b,b受温度影响并不大,C错误;
D、t1时对c的饱和溶液升温,先变成不饱和,随后变成饱和,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
A、根据溶解度定义分析;
B、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
C、b受温度影响不大,冷却饱和溶液无法提纯b;
D、根据c的曲线分析,t1升温,溶解度先增大后减小。
12.【答案】C
【知识点】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解析】【解答】A、硫酸铜与铜不反应,气球不变;硝酸盐与盐酸的反应有沉淀生成,气球不变,A错误;
B、双氧水分解放出气体;水和CO不反应,甲球变大,乙球不变,B错误;
C、 Na2CO3溶液和稀硫酸 反应放出气体;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硫,甲球变大,乙球变大,C正确;
D、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硝酸钠溶解在水中,使得温度降低,甲球变小,乙球变大,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
A、根据二者不会发生反应或者反应无气体放出分析;
B、根据过氧化氢分解分析,水和CO不反应;
C、根据二者发生反应有气体析出/吸收分析;
D、根据二者发生反应/溶解吸热分析。
13.【答案】(1)天然气;二氧化硫;太阳能
(2)④
(3)4Al+3O2=2Al2O3
(4)导电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解析】【解答】(1)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气体,这些气体中,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的是二氧化硫。科学家正在努力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故填:天然气;二氧化硫;太阳能;
(2)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故填:④;
(3)在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故填:4Al+3O2=2Al2O3;
(4)铜具有导电性,可以制成导线;故填:导电。
【分析】(1)化石燃料是指煤、石油和天然气等。
二氧化碳、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等气体,这些气体中,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新能源有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核能、风能等。
(2)根据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填空。
(3)在常温下,铝很活泼,容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
(4)根据铜的物理性质分析解答。
14.【答案】(1)酒精灯;试管
(2)CO2;H2
(3)A;C;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填“酒精灯”、“试管”;
(2)B为固液反应装置,可制取氢气和二氧化碳,故填“H2 ”、“ CO2 ”;
(3)制取氧气,选取A装置,收集为C或D,可采用加热氯酸钾进行制取。故填“A”、“C”、“D”、“ ”。
【分析】
(1)实验室常见仪器需识记;
(2)根据气体发生装置分析可制备的气体,B可以制备二氧化碳、氧气和氢气;
(3)根据氧气制取方式选择装置;收集可采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15.【答案】(1)CaCO3;
(2)混合物
(3)过滤;玻璃棒(或漏斗或烧杯)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物质的名称与俗名;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填“ CaCO3 ”;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故填“ ”;
(2)澄清石灰石是溶液,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3)操作1为过滤;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故填“过滤”、“ 玻璃棒(或漏斗或烧杯) ”。
【分析】
(1)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高温分解放出二氧化碳和生石灰;
(2)根据溶液的分类作答;
(3)根据过滤的操作回答。
16.【答案】(1)红色变浅直至消失
(2)Na2CO3+Ca(OH)2=2NaOH+CaCO3↓
(3)Na2CO3
(4)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5)Na2CO3+2HCl=2NaCl+H2O+CO2↑
(6)滴加适量的稀盐酸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实验步骤的探究;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1)恰好完全反应,则红色消失,故填“ 红色变浅直至消失 ”;
(2)碳酸钠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填“ Na2CO3+Ca(OH)2=2NaOH+CaCO3↓ ”;
(3)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故填“”碳酸钠;
(4)加入一定量HCl才有气体析出,说明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不含有氢氧化钙,因为有碳酸钠存在。故填”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5) 图像2中产生气体 为盐酸与碳酸钠反应,故填” Na2CO3+2HCl=2NaCl+H2O+CO2↑ “;
(6)做到安全排放,可以加入少许盐酸消耗里面的盐类或碱类,故填” 滴加适量的稀盐酸 “。
【分析】
(1)根据指示剂变色原理分析;
(2)根据物质之间的反应及方程式书写原则分析;
(3)根据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回答;
(4)根据图2信息回答,有气体出现说明有碳酸钠,从而排除氢氧化钙;有又加入一定量盐酸才出现气体,说明含有氢氧化钠;
(5)根据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回答;
(6)根据废液处理原则作答。
17.【答案】(1)1.76g
(2)设该石灰石样品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x,
x=4g
该石灰石样品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石灰石样品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反应前5+15=20g,反应后18.24g,质量损失=二氧化碳质量=1.76g,故填”“1.76g;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分析;
(2)根据方程式书写及计算原则进行计算。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3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2020九上·芜湖期末)“豆腐文化”是美食文化中的一朵瑰丽的奇葩。下图是我国古代用大豆生产豆腐、茶干的工序,其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泡豆 B.滤渣
C.煮浆 D.晒豆干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泡豆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不符合题意;
B.滤渣过程中只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
C.煮浆过程中蛋白质会变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符合题意;
D.晒豆干的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据此分析
2.(2021九上·章丘期中)“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2022年冬奥会将在北京举办。为办成绿色奥运,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
A.提倡绿色出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B.发展新型能源,实施太阳能灯照明
C.增强奥运气氛,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D.积极回收利用,推行垃圾分类处理
【答案】C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A. 提倡绿色出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会减少空气的污染,可行;
B. 发展新型能源,实施太阳能灯照明,会节约资源,可行;
C. 增强奥运气氛,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造成空气污染,不可行;
D. 积极回收利用,推行垃圾分类处理,会减少环境污染,可行。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保护环境的措施,进行分析。
3.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解析】【解答】A、为节约水资源标志,A错误;
B、禁止带火种标志,B错误;
C、禁止烟火标志,C正确;
D、注意火焰标志,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
常见的图标应识记。
4.(2022·衡阳)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开始中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行。太空舱里常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已知NiFe2O4中Fe为+3价,则Ni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答案】B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NiFe2O4中Fe为+3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Ni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为0,则有 x+(+3)×2+(-2)×4=0,得x=+2价;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为0,进行计算。
5.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关于钌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外有 57 个电子 B.原子序数为 44
C.相对原子质量为 101.1 D.原子核内有 44 个质子
【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解答】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44,A错误;
B、质子数=原子序数=44,B正确;
C、相对原子量为101.1,C正确;
D、质子数=原子序数=44,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
ACD、根据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分析;
B、相对原子质量写在元素的下面,为101.1,不带有单位。
6.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中,不合理是( )
事实 解释
盛夏,云龙湖畔,荷香四溢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加压条件下,石油气液化后体积变小 加压条件下,分子的体积都变小
水在通电条件下,可分解为氧气和氢气 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可分的
用稀盐酸或醋酸“酸洗”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稀盐酸和醋酸都能与水垢发生反应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水的组成;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闻到花香是分子不断运动,A正确;
B、分子体积不变,是间隔变小,B错误;
C、水电解生成氧气和氢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C正确;
D、盐酸和醋酸都属酸,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
A、根据分子不断运动分析;
B、根据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化分析;
C、水分子可以进一步分解,说明分子可再分;
D、二者都能去除水垢,说明二者均与水垢发生了反应,根据现象反推原因。
7.测得某甲醛溶液(俗称福尔马林水)(CH2O和H2O的混合物)中所含的碳原子与氢原子个数之比为1:5,则该溶液中CH2O和H2O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
A.2:3 B.1:2 C.2:1 D.1:3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元素组成;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
【解析】【解答】原子数C:H=1:5,设含有甲醛分子x个,水分子y个,
则x:(2x+2y)=1:5,则x:y=2:3。
故根据上述分析,答案为:A
【分析】
抓住C:H原子数之比进行计算分析。
8.清华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乙、丙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C.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此反应涉及的四种物质均是化合物
【答案】B
【知识点】反应类型的判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反应后无单质,不是置换反应,A错误;
B、反应方程式为:3H2+CO2=CH3OH+H2O,故乙丙为1:1,B正确;
C、任何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错误;
D、甲为单质,不是化合物,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
A、根据反应类型分析;
B、根据方程式书写及配平原则分析;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D、根据单质与化合物区别判断。
9.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实验探究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用液体
B.连接仪器
C.检查气密性
D.倾倒液体
【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A、胶头滴管不能倒放,A错误;
B、试管不能被压,B错误;
C、检测方式正确,根据有无冒出气泡判断气密性,C正确;
D、瓶塞不能倒放,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
A、根据胶头滴管使用方法作答;
B、根据试管使用原则分析;
C、根据气密性检查方法分析;
D、根据倾倒液体原则分析。
10.镍是不锈钢的成分,工业上炼镍的原理是C+2NiO2Ni+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生成物CO2是空气污染物
C.此反应只涉及一种单质 D.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答案】A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反应类型的判定;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反应前后均有单质生成,A正确;
B、二氧化碳不是污染物,B错误;
C、反应有两种单质,C错误;
D、C及Ni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变化,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
A、根据反应类型作答;
B、二氧化碳不是污染物,但含量过高会造成温室效应;
C、反应涉及到C、Ni两种单质;
D、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11.如图是、、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时克的饱和溶液中含物质
B.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C.物质中混有少量,采用冷却热的和溶液的方法进行提纯
D.时饱和溶液升温一定变成不饱溶液
【答案】A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t1温度,c物质溶解度为50g,故150g含c的溶液含有50gc,A正确;
B、t2使,溶解度a>c>b,B错误;
C、b中混有a,不能冷却得到b,b受温度影响并不大,C错误;
D、t1时对c的饱和溶液升温,先变成不饱和,随后变成饱和,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
A、根据溶解度定义分析;
B、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
C、b受温度影响不大,冷却饱和溶液无法提纯b;
D、根据c的曲线分析,t1升温,溶解度先增大后减小。
12.如下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中,胶头滴管中吸入某种液体,平底烧瓶中充入(或放入)另一种物质,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的气球都明显胀大(忽略液体体积对气球体积的影响)。则滴管和烧瓶中所用试剂可能是( )
甲 乙
A 稀硫酸和铜片 硝酸银溶液和HCl
B 双氧水和MnO2 水和 CO
C Na2CO3溶液和稀硫酸 NaOH溶液和SO2
D NaOH溶液和CO2 H2O和硝酸铵固体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解析】【解答】A、硫酸铜与铜不反应,气球不变;硝酸盐与盐酸的反应有沉淀生成,气球不变,A错误;
B、双氧水分解放出气体;水和CO不反应,甲球变大,乙球不变,B错误;
C、 Na2CO3溶液和稀硫酸 反应放出气体;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硫,甲球变大,乙球变大,C正确;
D、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硝酸钠溶解在水中,使得温度降低,甲球变小,乙球变大,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
A、根据二者不会发生反应或者反应无气体放出分析;
B、根据过氧化氢分解分析,水和CO不反应;
C、根据二者发生反应有气体析出/吸收分析;
D、根据二者发生反应/溶解吸热分析。
二、填空题
13.(2019·百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请回答:
(1)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石油和 等化石燃料。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气体,这些气体中,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的是 。科学家正在努力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 、地热能、潮汐能等。
(2)新能源电池路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如图所标示的路灯各主要部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填序号)。
(3)铝合金灯壳在空气中具有强抗腐蚀性的原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铜丝能作导线是利用了铜的 性。
【答案】(1)天然气;二氧化硫;太阳能
(2)④
(3)4Al+3O2=2Al2O3
(4)导电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解析】【解答】(1)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气体,这些气体中,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的是二氧化硫。科学家正在努力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故填:天然气;二氧化硫;太阳能;
(2)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故填:④;
(3)在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故填:4Al+3O2=2Al2O3;
(4)铜具有导电性,可以制成导线;故填:导电。
【分析】(1)化石燃料是指煤、石油和天然气等。
二氧化碳、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等气体,这些气体中,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新能源有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核能、风能等。
(2)根据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填空。
(3)在常温下,铝很活泼,容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
(4)根据铜的物理性质分析解答。
三、实验题
14.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的名称:a b 。
(2)装置B可用于实验制备 气体和 气体。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装置 和装置 或 (填写装置序号),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酒精灯;试管
(2)CO2;H2
(3)A;C;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填“酒精灯”、“试管”;
(2)B为固液反应装置,可制取氢气和二氧化碳,故填“H2 ”、“ CO2 ”;
(3)制取氧气,选取A装置,收集为C或D,可采用加热氯酸钾进行制取。故填“A”、“C”、“D”、“ ”。
【分析】
(1)实验室常见仪器需识记;
(2)根据气体发生装置分析可制备的气体,B可以制备二氧化碳、氧气和氢气;
(3)根据氧气制取方式选择装置;收集可采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四、流程题
15.常用轻质碳酸钙粉末做牙膏的摩擦剂,下列是制取轻质碳酸钙的流程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 (写化学式),写出反应1的化学方程式: (杂质不参加反应)。
(2)处理后得到的澄清石灰水属于 (填物质类别)。
(3)将浑浊的河水变清澈也会经过操作1处理,操作1的名称是 ,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写一种即可)。
【答案】(1)CaCO3;
(2)混合物
(3)过滤;玻璃棒(或漏斗或烧杯)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物质的名称与俗名;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填“ CaCO3 ”;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故填“ ”;
(2)澄清石灰石是溶液,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3)操作1为过滤;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故填“过滤”、“ 玻璃棒(或漏斗或烧杯) ”。
【分析】
(1)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高温分解放出二氧化碳和生石灰;
(2)根据溶液的分类作答;
(3)根据过滤的操作回答。
五、科学探究题
16.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完成了如图1所示的两个实验。实验后,小明同学将废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发现混合废液浑浊并显红色。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现象为 。
(2)B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提出问题】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可能是哪些呢?
【作出猜想】猜想一: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可能是NaOH;
猜想二:废液中,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还可能是 ;
猜想三: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还可能是Ca(OH)2。
(4)【实验验证】同学们对可能含有的碱性物质进行确定,取一定量的废液过滤,向滤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根据反应现象得到如图2所示的图象。
【实验结论】分析图象得出,废液中一定含 ,一定不含 。
(5)【拓展提高】
写出图像2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6)为了使以上废液实现安全排放,你的做法是 。
【答案】(1)红色变浅直至消失
(2)Na2CO3+Ca(OH)2=2NaOH+CaCO3↓
(3)Na2CO3
(4)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5)Na2CO3+2HCl=2NaCl+H2O+CO2↑
(6)滴加适量的稀盐酸
【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实验步骤的探究;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1)恰好完全反应,则红色消失,故填“ 红色变浅直至消失 ”;
(2)碳酸钠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填“ Na2CO3+Ca(OH)2=2NaOH+CaCO3↓ ”;
(3)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故填“”碳酸钠;
(4)加入一定量HCl才有气体析出,说明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不含有氢氧化钙,因为有碳酸钠存在。故填”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5) 图像2中产生气体 为盐酸与碳酸钠反应,故填” Na2CO3+2HCl=2NaCl+H2O+CO2↑ “;
(6)做到安全排放,可以加入少许盐酸消耗里面的盐类或碱类,故填” 滴加适量的稀盐酸 “。
【分析】
(1)根据指示剂变色原理分析;
(2)根据物质之间的反应及方程式书写原则分析;
(3)根据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回答;
(4)根据图2信息回答,有气体出现说明有碳酸钠,从而排除氢氧化钙;有又加入一定量盐酸才出现气体,说明含有氢氧化钠;
(5)根据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回答;
(6)根据废液处理原则作答。
六、计算题
17.石灰石样品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已知其他杂质不与盐酸反应),课外小组同学前往5g该石灰石样品中将加入15g盐酸(已足量),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质量为18.24g。请计算:
(1)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
(2)该石灰石样品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答案】(1)1.76g
(2)设该石灰石样品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x,
x=4g
该石灰石样品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石灰石样品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反应前5+15=20g,反应后18.24g,质量损失=二氧化碳质量=1.76g,故填”“1.76g;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分析;
(2)根据方程式书写及计算原则进行计算。
0 条评论